登陆注册
13516300000053

第53章 进展的里程碑(2)

第五个中心称作喉咙。它位于相应于喉部的位置。这个中心的莲花有十六片花瓣,是烟紫色。第五个中心代表的是物质中以太(虚空)的一面,影响我们对声音的觉知,因此是听、说和语言表达的器官。居于这个中心的表征为完全的纯净。

第六个中心是额轮。当求道者到达这个中心,他置于之上的神性的控制下。

这个中心的莲花位于双眉间,有两片花瓣,白色。第六个中心实际上是心意所在的地方,控制着我们所有的思想和所见的景象,以及我们意志的运动。到达这个意识中心,一个人便见到了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实在。

第七个中心称作顶轮。位于头顶,是所有意识中心的最高处。这个中心的莲花有千片花瓣,颜色像银色满月一样洁白,像光一样明亮,包含所有颜色。顶轮是微观意识(个体)的集中点和宏观意识(整体)汇合处。是第一因所在的位置,由此发展出所有其他的因,这里是唤醒灵性能量显现出其全部荣耀的地方。存在于顶各种体系描述这第七个中心是意识的至高状态;湿婆神的崇拜者们称这个中心是湿婆神的居处;毗湿奴的崇拜者们称之为毗湿奴界,至高无上的自我;萨克蒂的崇拜者们称之为圣母界。对数论派和瑜伽的追随者,这是至高无上的自我居于绝对自由中,对于吠檀多论者来说,在这里个体灵魂与超梵(至尊之梵)合为一体。

通过冥想的练习,内在意识慢慢觉醒并且通过中脉由最低的中心(海底轮)穿过接下来的五个中心向上运行,最后到达位于头顶的最高中心(顶轮)。第一个中心的觉醒激发了过去的回忆;第二个,激发粗糙的冲动;第三个,激发个体感的认识;第四个中心的觉醒带来灵性体验和灵性景象;第五个,带来部分灵性的专注;第六个,深度灵性专注,不过仍然有微弱的我之意识(有余三摩地);第七个,完全的灵性专注(无余三摩地)。

对大多数人来讲,他们的心被迫在三个较低中心间来来回回,那些位于排泄器官(脊柱底部)、生殖器官和脐部的中心。在这些阶段中,求道者的心依旧沉浸于世俗中,不断考虑着色欲和贪婪的渴望——吃、睡和性是其主要关注的事物。所有心的感觉和认知受动物倾向的影响。

但是通过冥想的训练,当求道者的心意抵达第四个中心,他就体验到他的第一个灵性觉醒。新的景象在他面前展开,他看到的同一个世界是其精微和因果的形式。他看到到处都是光,显现的个体灵魂好像一个火焰一样。当他的心意到达第五个中心,他只想听和说关于上帝的话题,而不会享受其他事。世俗主题的谈话令他感到巨大的痛苦,他会马上离开人们谈论这些事情的地方。到达第六中心,尽管求道者心意是一种深深的灵性专注,不仅是自发的,也是持续的。他看到上帝活生生的外形,但是他所见的就像灯笼里的光一样。他想接触那外形,不过那外形是不可触的。最后,当他的心意抵达第七个中心,他得到了完全的专注;他被纯粹喜乐的酩酊所战胜,失去所有外部世界的意识。他的心不再想回到身体意识的水平。

只有非凡的灵魂能从这高位的状态降下来,不过要付出极大努力。用圣罗摩克里希那的话说:“他们的心在第六和第七界间移动。他们驱船来回竞赛,在这两界间。”

室利·罗摩克里希那,从他自己的体验,描述内在意识(昆达里尼)的上升时说:

有时灵性之流通过脊柱上升,好像一只蚂蚁在爬。有时,在三摩地中,灵魂在神圣狂喜的海洋中快乐地游泳,好像一条鱼。有时,当我躺下,我感到灵性之流推动着我,好像一个顽童似的与我快乐地玩耍着。我保持平静。那灵魂好像一只猴子,突然一跃上了顶轮。那就是为什么你看到我突然蹦了起来。也有时,灵魂升起好像一只鸟想从一个树枝飞向另一个树枝。它停留的地方好像火一样。它会从根轮跳到生殖轮,从生殖轮到心,渐渐到头顶。有时灵性之流像一条蛇一样往上爬。曲折而动,最后到达头,我进入三摩地。除非他的昆达里尼升起,一个人的灵性意识是不会被唤醒的。

昆达里尼住于海底轮中。当其上升,它沿中脉而行,穿过生殖轮、脐轮等,最后到达头部。这就是灵性之流(mahavayu)的活动。它在三摩地中达到最高点。一个人的灵性意识不能只依靠阅读书本而被唤醒。他也要向上帝祈祷。如果求道者感到不安地渴求上帝,他的昆达里尼就会上升。仅从研究和耳闻中谈论知识!哪能实现什么?

在我达到这个心智状态前,我已发现昆达里尼是如何升起的,不同中心的莲花的样子是如何的,以及它如何在三摩地中达到最高点。这是一个非常秘密的经历。我看到一个二十二三岁的男孩,与我非常相似,进入了中脉并与莲花合一,用他的舌头碰触这些莲花。他从肛门开始,通过性器官、肚脐等中心。这些中心的不同莲花——四瓣、六瓣、十瓣等——已经垂下来。在他的碰触下它们直立起来。当他到达心——我对此尤其记得——与那儿的莲花合一,用他的舌头碰触它,那十二瓣的莲花,本来是垂着头的,挺直了起来并且打开了它的花瓣。然后他来到喉部的六瓣莲花和额头的两瓣莲花。最后,头部的千瓣莲花开花了。从那时开始我一直在这个状态。

吠檀多传统描述意识的七个中心是心意所处的七个“状态”。一位求道者在冥想中的进展是通过确定他心意已经提升到的“状态”来得知的。

在昆达里尼觉醒的背景和经历中,接下来是这样的觉醒,斯瓦米·维韦卡南达如下提到:

当冥想深入,一个人看到许多美妙的事物。在巴拉纳戈尔修道院(Barangore Math)冥想期间,一天我看到了左脉、右脉。一个人稍稍努力就可看到它们。当一个人看到中脉,他便可看到任何他想看的事物。如果一个人坚定地向师父奉献,灵性学习——冥想、祈祷等等——灵性会自然地悄悄来到;人们无需为它们而努力。

当昆达里尼不时,或者突然地被唤醒,或者唤醒的昆达里尼能量很少,或者当经由这样不自然的沉浸于多愁善感,或者不成熟,或者不适当地练习控制呼吸等等来唤醒昆达里尼,对求道者是一个危险。在这样唤醒昆达里尼的环境下,它不是往上穿行,而是总是往下,带来各种觉醒的猛烈和危险的反应。因此斯瓦米·维韦卡南达警告说:

在冥想中要完全压制着情感的一面。这是一个重大的危险源头。十足的情感毫无疑问会很快地提升他们的昆达里尼,但是如同其迅速上升一样,也会迅速下降。当其下降,会令弟子置于一个完全崩溃的状态。因为这个原因,梵唱(会众一起唱宗教歌曲和舞蹈)和其他辅助情感发展有一个很大的弱点。经由舞蹈和跳跃等,通过暂时的刺激真的可以令能量往上升,但是那是不持久的。相反,当其沿原路返回时,会给个人带来强烈的贪欲。

表现灵敏

根据钵颠阇利,冥想的成功取决于samvega(厌离)。而samvega(厌离)要求求道者要有好的身心素养,要求精通体式,要有克服环境的能力,要做到自我控制、奉献、心意专注以及对目标的渴望。当探索者能够在一个地方以一个姿势轻松保持坐上三小时(根据其他经典是四个小时又二十分钟),甚至没有眨动他的双眼,可以说他完美掌握了体式。当他能唤起他的冥想状态,而不会被外界分心时,可以说他克服了环境。当他对感官享乐的厌恶相同于天生对“乌鸦之屎”(根据商羯罗)的厌恶时,可以说他达到了自我控制。当他能以没有任何形式的执著或者厌恶而居于诱惑的对象中,他的自我控制可说是完美的。他的奉献由他对上帝的自我臣服来衡量;他的心意专注,由他内在的专注来衡量;他对目标的渴望,由他强烈的不动心和不屈的努力来衡量。

一位求道者在冥想中进展的速度取决于他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快慢程度。那些生来即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或者通过认真的努力获得它们的人,其进展都是快的。

根据瑜伽体系,心意有五种类型:(1)kshipta,或者欲知;(2)mudha,或者迷惑;(3)vikshipta,或者散乱而偶然的稳定;(4)ekagra,或者专注;(5)niruddha,或者克制。在这五种心意中,只有后两种适合于冥想的实践。因而,如果进展取决于实践,那么实践取决于samvega(厌离)。将samvega(厌离)作为主要考虑的事情,求道者被划分成三种类型:温柔的、中等的和强烈的。此外,在每一种类型里面,又分别地再划分为三种。这样,有九种类型的求道者,分别是:温柔-温柔,中等-中等,强烈-温柔;温柔-中等,中等-中等,强烈-中等;温柔-强烈,中等-强烈,强烈-强烈。那些在各方面极度强烈的人在冥想中有快速的进步。

根据他们在冥想中的进步,求道者们被分成四组:入门者、奋斗的灵魂、能手和巧手。

入门者是那个刚刚上路的人。他的冥想实践是刻板的;他的冥想目标更多存在于想象中而非作为一种现实。奋斗的灵魂是冥想了一些时间的人,于是他的整个心意都渐渐搅动了起来:对立的欲望和倾向,以前潜伏在他的心意中,现在浮出表面,他与它们搏斗并想超越它们。他经常认为他的心智环境比以前他开始练习冥想时更糟了。有时他在他的练习中感到热情,另外一些时候他发现他的冥想干巴巴而没有乐趣。能手是那些奉献于冥想而取得极大成就的人。他能按意愿唤起心意的专注,而不会出现内在和外在的分心,并且能保持他冥想的心意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他冥想的目标不再是一个外在符号或者一个图像的再现,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实体。当一位求道者的眼睛睁开或者闭着,能够持续而没有任何努力地保持在他的冥想状态中,并且总是专注于上帝意识,可以说他是一位巧手。

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冥想中的巧手阶段呢?理论上说,所需的时间并不长,也是可衡量的。就像早先解释过的,瑜伽和吠檀多传统主张,如果心意能够不间断地朝向同样的目标长达20秒,那将会产生一个单元的专注时间。如果心意能持续在那个专注中达12次12秒(也就是2分24秒),那将是冥想的一个单元。如果心意能持续在那个冥想中达两分24秒的12倍(也就是28分48秒),那将是三摩地的第一阶段。如果这个三摩地能保持在那个时间的12倍(也就是5小时45分36秒),这将导致最高的无余三摩地的专注。但是在练习期间,每个求道者的情况都是不同的。

不依附的程度

冥想是一种令心意归于上帝和自发地令其从世俗关注中不依附的双重性实践。前者潜心于专注;后者,潜心于分别。一个不可能没有另一个而独立存在。一个求道者不依附的程度是他在专注和冥想中进展的一个指标。掌握不依附之美德有四个阶段:

1.Yatamana,求道者意识到感官享乐是不愉快的,要收敛感官。

2.Vyatireka,求道者能清晰看到哪个特别的感官被制服了。

3.Ekendriya,求道者放弃了对固有快乐的执著,对外在痛苦的厌恶消除了,他的心意专注于清除对感官价值和非价值的执著与厌恶。

著,不管是粗糙的还是精微的,今世还是来世的。

在最后阶段,求道者不再感到这样的事物有任何吸引力或者厌恶感,即使它们显现在他面前。毗耶娑在他对钵颠阇利《瑜伽经》的评注中提到,随着求道者在冥想之路上的进展,他会在高级的位置上被不可见的生命所诱惑。根据钵颠阇利,这些是堕落的生命。他们用以下的话来诱惑求道者:

先生,你坐在这里好吗?你会享受这里的快乐,你会发现这个少女具有吸引力。这个万能药可以消除衰老和死亡。在这辆战车上你能飞翔起来。那儿有如愿树。天堂之河会给你幸福——先生,你有资格获得所有这些奖赏。

受到这样的诱惑后,建议求道者如是回答:

我已在轮回的可怕炭火上烘烤。我已在再生与死亡的黑暗中翻滚。

现在我已经找到驱散无明阴影的瑜伽之灯。我这已经看到其灯光的人,如何能再次被肉欲之事引入歧途?

心注一处阶段

达到心注一处的状态是冥想中另一个进步的衡量标准。在描述专注、冥想和三摩地之间的区别时,斯瓦米·维韦卡南达说:

将心意固定于心莲上或者头的中心称作专注。以限制于一点上为基础,某些精神波浪产生了;这些波浪,不被其他种类的波浪所吞噬,逐渐地变得突出,而后者却逐渐缩小,最后消失。接下来原初之浪的多样性会让位于一体性,心意中只剩下一个波浪。这就是冥想。当不需要一个基础的时候,当整个心意的波浪都成为一体的时候,就达到了三摩地。专注,当其成为自发和不间断的时候,就是冥想的形式。在专注中,同样特性的思想波(vrittis念头)不是平滑的,因为有相反思想的阻塞。这样的思想波好像水从一个管道中涌到另一个管道中。在冥想状态,同样的思想波渐渐像油流从一个容器流向另一个容器——此流是平滑的,没有任何阻碍,完全失去所有的自我意识。钵颠阇利提到专注的三个阶段:首先,潜在业力只是被压抑住了。在下个阶段,潜在业力的影响全部被控制的影响所抑制,后者占了上风。在第三阶段,只有一个连续的控制思想之流,一个接一个成为自发之流。

同类推荐
  • 老狐狸生意心经(大全集)

    老狐狸生意心经(大全集)

    应需而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了能招财滚滚的生意心经,引导你领悟做生意赚大钱的真谛。世上有没有一个妇孺皆知的东西呢?有!那就是“钱”!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有钱能使鬼推磨”“人为财死”等说法。英国人“为了金钱而侍奉上帝的人,为了更多的钱也会给魔鬼卖力”的名言.也折射出钱之于人的重要性。在这个商品流通的时代,钱更是物质财富的堆积,是人们的生存之本、立世之基。
  • 冥想的力量

    冥想的力量

    冥想,是人们普遍感兴趣的主题。所有传统的灵性探索者,为了宁静、和平和幸福都以某种方式实践冥想。因古老而受仰的冥想教导,就像体现在瑜伽和吠檀多中的那样,充当了全界灵性探索者的灵感之源。在印度教众多冥想传统中,瑜伽传和吠檀多传统普遍被视为两个主流的教导。瑜伽和吠檀多都力争达到同样的目标,它们的区别在于抵达目标的方法。本书将随这两个体系的方法和教导,研究冥想及其实践。 瑜伽和吠檀多有四个普遍的原则,即:个体灵魂的神性、生存的统一性、终极实在的单一性和诸宗教的和谐。灵魂的神性自由和自我实现不可动摇的灵性基础。生存的统一性是所有伦理美德的基础。
  • 人气操控术

    人气操控术

    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人气正在越来越疯狂的发挥它的马太效应。甚至有人不惜以丑化自己为代价来博取知名度,并且真的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而很多才华横溢的人因为缺乏足够的人气操控能力,被时代淹没在了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中。人气反映出的是一个人的社交力,具体来说,就是对别人的驾控能力和对自己的约束能力。它给人们在人际上带来巨大效益,能把周围的人调动起来,达到目的,实现成功。真正的成功者他的才华属性由两部分构成的:能力和人气。只有能力的人容易被埋没利用,只有人气的人只能活在小圈子里,而成功者必须兼具。
  • 生命中不易察觉的谬误

    生命中不易察觉的谬误

    本书从生活与事业两个方面来阐述生命中不易察觉的谬误。内容分:世情中的谬误、人际中的谬误、生活中的谬误、职场中的谬误。
  • 休谟的人性哲学

    休谟的人性哲学

    本书特从人性角度出发,对休谟在人性、政治、经济、怀疑、宗教等方面的理解和观点作了相关的介绍,并力求在有限内容篇幅内,尽量囊括休谟哲学思想的全部精要,以利于读者高效地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深邃的智慧。
热门推荐
  • 冥婚诡谈

    冥婚诡谈

    嫡姐娇贵,庶姐难缠,我还未及笄就被迫出嫁,喜堂装扮的像灵堂,没有红一色黑,拜堂的夫君是纸人,还能更吓人一点吗,洞房的纸人居然真的动了,被个纸人吃干抹净,还有谱儿没谱儿了?诡异的老管家,满是血腥的灵堂,人鬼不分的神秘夫婿,当我一步步靠近真相,只找到一口棺材和一个没有署名的牌位,当我撬开棺材时一双冰冷的手掐着我的脖子低低的说:“娘子,擅闯禁地者死!”
  • 剑王朝

    剑王朝

    自连灭韩、赵、魏三大王朝,大秦王朝已经迎来前所未有之盛世,强大的修行者层出不穷,人人都以身为秦人而荣,但丁宁,一个出身毫无疑问的秦国都长陵普通的市井少年,每天所想的,却是颠覆大秦王朝,杀死修行已至前所未有的第八境的秦皇帝。
  • 逆袭为后

    逆袭为后

    府院之内忍辱负重,只为沉冤昭雪;她是步步为营的千面女郎。“你不是燕子楼的歌伎?”“当然是,还是戴罪之身的叶氏女央央,更是今天来索你性命报仇的罗刹!”宫闱之中几经沉浮,为的是死中求生;她也是难以捉摸的绝代佳人。“不过是徒生了一张脸面,无权无势的长久不了!”“在这后宫之中,不管用什么能将圣心拴住,也算是一种本事了!”世家千金辗转风尘,逆袭为后风临天下,无双的智谋、笼络人心的手段、步步为营的算计,为的不只是爱情,却也为了爱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蹊跷的刹车失灵

    蹊跷的刹车失灵

    梁洪涛编写的《蹊跷的刹车失灵》共收录44篇故事,包括:《让绑匪自动送上门》、《谁动了我的爱心》、《开车不要抄近路》、《羊肉出在牛身上》等。题材多样,叙述方式有别于传统故事,注重悬念的设置,可读性强 。《蹊跷的刹车失灵》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 高调强宠:老公请臣服我

    高调强宠:老公请臣服我

    从小因为家境不好,被亲生父母遗弃,在孤儿院生活过一段时间,后被一个普通的家庭收养,养父养母离婚,并且各自有了家庭和孩子,顾嫣再度被人抛弃,成为无依无靠的孤儿,辗转各地,最终再次回到孤儿院。
  • 林下灵修传

    林下灵修传

    本书是对理想形态的憧憬,是写意人生所经所历的抽象画。各种欢乐和痛苦,成功与磨难,使我们渐渐长大,渐渐成熟,渐渐改变着对生活的认识,不再那么棱角分明,不再那么飞扬跋扈……青春,有因缘际会的相遇,也有宿命所决的迷茫;有田间花下的浪漫,也有刀光剑影的悲壮;有侦观世事的深沉,也有对酒当歌的张狂。但是,青春,无悔。那么那么多的邂逅,那么那么多的冒险,也有那么那么多的生死离别。往往曲终人散,弦断音绝之时才算收场。但青春留下的痕迹随着时间飞扬,随着记忆飘舞,直向远方。是荡气回肠的故事,解意着那一颗懵懂、稚嫩、沸腾的心。
  • 盗墓之灵都将军

    盗墓之灵都将军

    50年前,我的祖父意外发现了一座地下宝藏,后来却因为意外我的祖父和其他伙伴没有能够得到。50年后,我拿到了一张藏宝图,同我的哥们儿,一起踏上寻宝之路。
  • 华夏驱魔师

    华夏驱魔师

    一个普通的少年,一次‘意外’,他开启了自己不同的人生,斩妖除魔,调戏‘女鬼’?和老师打情骂俏,厉鬼成了他小弟,与死党共创人生辉煌,他时而无厘头,时而很正经,他就是林峰。
  • 龙平荒城

    龙平荒城

    五个年轻人,进入一座充满离奇与恐怖的荒城面对他们的会是什么样的世界?而他们最终能活着回来吗?
  • 宁破天命

    宁破天命

    夜里加班的宁灏心脏病突发穿越千年,成为宁家三少爷。携天命降临,亦正亦邪,若为正道,将拯救苍生;若为邪魔,将生灵涂炭。这是一段敢爱敢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