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17600000035

第35章 十五分钟身败名裂(4)

艺人的功能就是为大众提供幻想的投射。麦当娜在全球的所向无敌,是因她一直带领大众的欲望而并非屈服在别人的欲望肚脐眼下。说她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也好,是深谙欲望规条亦未尝不可——她明知“女孩”会有她的“有效日期”,但“女人”可以不断“重生”。“女人”的无边力量在于“性”可以让她变成魔术师,使男人被她的千变万化所迷倒,“女孩”却只能是城堡中等待被拯救的公主,永远要以弱者一面示人。阿娇的“悲哀”是一出道便被塑造成“被动”的欲望投射角色,如今这角色的外衣一被拿下,即使廿七岁的女性无论如何也不该被认为不能有自己的性/情欲,但碍于香港人习惯了没有成年人与青年,又没有青年与儿童之分的文化(电视是其中一例),可怜的一个女人,却仍要像做错事的小女孩般向校长、校董和家长会认错。愚昧之最,是有教育界和家长大声疾呼因阿娇的“失贞”和“道歉”太“虚伪”而令教育下一代更艰困——这些“善良”的受害者们,难道半点也没想过“偶像”和“明星”的真正用途不是“宣教”,却是“宣淫”?“淫”者,是服务大众在平凡和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各种性幻想。如果不是有着这个巨大任务,艺人为何都要有着“性感”的条件?以TWINS这个组合为例,由当年出道的形象(纯洁),到后来的“扮大人”(《女人味》的MV你记得吗?),没有一样不是售卖“纯洁”的性感和诱惑。阿娇当然可以站出来大剌剌说“我的私生活被你们拿来消费我可以不追究,但你们也不要逼我说出‘我有眼无珠,我冇面目见江东父老,我错了!’”,但基于现实环境不容许,她的“我以前很天真,很傻”即使有点交差,但只要我们都明白潜台词是什么,它还是可以被体谅的。

只是为人师为人父母者一把年纪还把人生与社会看得那么表面——不懂思考问题之余,还将责任全都推到他人头上才是真的可怕。陈冠希照片风波的确如车港作家健吾所说的“战线太多,也不知道先说哪件事好了”,但我看反映最清楚的事情不多不少,不折不扣只有一件:我们就是陷于“洞穴之困”之中。一群被锁链锁在山洞中的人,对着墙上被火把投射的树、山说三道四,就是没有人敢挣脱捆绑走出山洞,看看真实的风景。当有人走了出去,他或她便成为“叛徒”。惩罚“叛徒”或异类容易,把自己陷于无底的抑压深渊,才是浩劫之“源头”,历史中的抓女巫和异族清洗,有哪一次不是由“为了大众”而开始的?

照片只是投射物,即使它们这次不出现,总有一日我们还是要面对被困在怎样的洞穴里,有着怎样的封闭心灵,和由此衍生的惶惑、恐惧。

2008年2月13日、2月15日

陈冠希作为比喻的A TO Z

A IS FOR ANGEL/ADULT/APOLOGIZE

天使是来自西方的观念。他是男性的使者。人们把天使转化成女性,本身已具有“性”意味,就像肥皂泡出现在洗碗盘中与音乐影带里是两回事,一个的产生是基于化学反应,另一个是借化学反应的视觉来比喻容易破灭的美丽。

虽说阿娇的“天使(纯洁)”形象在陈冠希照片风暴中被彻底粉碎,但若从“天使”为何由男变女的本质问题上来看,“她”的角色其实就是一个“性使者”——在出道歌曲《明爱暗恋补习社》中阿娇已穿上泳衣。撇开阿娇是个成年人,今次事件容或令人发现“天使”也有性生活,但既然“天使”只是一个角色,扮演她的演员私下有着正常人的生活,既然如此,她哪里有错,为何因此要向大众道歉?

抑或,大众是想以要求阿娇之名上演一出公审戏,又名《特区十大酷刑》?

B IS FOR BLOWJOB(KJ)

BLOW JOB是今次事件的第一主角。在陈冠希面前,“淑女”也会变成大众从未见过有此神态的另一个人。当陈为对手BLOW时,镜头下的“天使”与平日模样又是大不一样。两者都巩固了男性的优越感。但更触动大众神经的,应是前者——它一直被认为是取悦男性的“手段”,因为它是“肮脏”的,加上镜头前“甘之如饴”的都是知名女艺人,大众——不论男女——的心理难免不会又爱又恨,又妒又羡。陈冠希选择记录这种性行为,谁说不是出于追求心理满足多于肉体满足。

C IS FOR CECELIA/CONSUMPTION/CONSPIRACY

张柏芝的罗曼史将来不难成为回忆录、畅销书、电影、电视剧。所以找她拍电视剧《周璇》是注定失败——在命途多舛的金嗓子之前,张只有更larger than life。在这方面,她与谢霆锋确是“地设一双”,分别只在一个是后天培养,一个是生下来便要成为“名人/艺人”。

张在照片风波中没有“破坏(个人)形象”的问题,只有“(伦理)角色冲突”的矛盾——丈夫是圈内人,自己又是一个孩子的母亲,“自由”已经不属于她了。所以传媒对张的消费,一直指向(捣碎)她的“家庭”。

是“策略”,也是“阴谋”。

D IS FOR DESPERATE/DESIRE

DESPERATE HOUSEWIVES一直没有最佳中文译名,因为DESPERATE是种只能意会,不能直译的状态。不是完全没有,广东话的“猴擒”、“擒青”便能传神地道出我们的饥饿。

陈冠希照片事件是一次“香港人有多DESPERATE”的鲜活写照。DESPERATE FOR的,也就是极度心痒难熬和饥渴的,是这边厢很想得到——否则不会演变成照片没有“源头”—但又不屑不齿相中所见事物;很想跟人讨论交流,但又要先表明道德立场;很想事件有更重口味的发展,但又不愿反问自己为何有此倾向;很想有人为事件付出巨大代价,但又不认为自己的消费态度也会有代价;很想很想得到很多,但又不知道自己真想和最想要什么。

Desperation的源头,正是搅不懂“想”和“要”。原来陈冠希比我们更清楚什么是他的“想”和“要”。

E IS FOR EDISON/EGO/ENVY

如果那个人不是陈冠希,谁会更有“资格”与一众疑似或涉嫌与案有关的女星拉上“性”关系?说到涉嫌,现在是任何女星都有可能,因为陈冠希有条件令不可能成为可能。说真的,我倒想知道陈的同辈艺人怎么想——假设男性的天性之一是“竞争”。尽管在事件未发生前,他的一言一行均已是引发妒忌的火种——“赚够两千万美金便退休,现时已距离不远”云云。陈冠希某种程度上是集《鹿鼎记》的康熙与韦小宝于一身。他既是CEO,又是街头小子,的确会叫还未找到自己的年轻男性“晕眩”。“晕眩”源于失去方向感,陈冠希之所以激怒很多男性,是因为这些照片令他们相信没有事物不可能,但一照镜子,又要承认因为条件不及陈冠希,不可能就是不可能。作为这次事件的受害人之一,陈却被视为罪魁祸首,说到底可能还是与他的条件给很多人带来了身份焦虑和自卑感有莫大关系。

F IS FOR FETISHISM/FRIENDSHIP

照片是“物件”。又因为被拍摄的对象(物)经过“构图”会给观者带来欲望(与满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镜头来透视一个人的灵与欲。

由手机附带摄录功能,到每个部落格上都少不了照片浏览,充分说明这是个“物”比“人”重要的时代。聆听不再比观看重要。而“观看”作为感官之一,确是更能令我们掌握生命的“价值”:说话不可能被量化,但食物、风景,统统都可以。由此可知,“经验”已失去了被心领神会的意义,它(们)就是要经历首先被“物质化”,再加以炫耀,继而才能所谓“分享”——其实是害怕“口讲无凭”。

每个人都要手执保障自己/证明自己的TOKEN(筹码)才能自觉存在,彼此友谊(以及其联结)如是也由恋物来维系。

G IS FOR GILLIAN/GUILTY/GIRL

香港文化并不鼓励“女孩”变成“女人”。一听到别人尊称她为“女人”,大多数廿岁以上的香港女性均会流露出闻到异味,或踩到异物的神态。早上几年,可能还附送一声“啋”。“女孩”与“女人”之差,在处女膜。

香港女性一方面甚少受离家文化影响——不像台湾、大陆,为了求学、工作,女性一样要离乡背井,独立便是第一步。虽说那不代表就是“精神独立”,起码被一般人认为需要照顾的性别也要面对独立生活。香港女孩最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社会为什么不让她们替自己负责,却是一味鼓吹等待幸福——终生被“爱”你的男人保护。而换取“幸福”的代价,就是让男人把本来是“女孩”的你变成“女人”。

“阿娇”是这样文化下的产物,因这次事件使她的“内外不一”曝现人前其实是对这种文化的最大讽刺。社会以无形压力逼使她“认错”,是因为不能接受被讽刺之故。

讽刺什么?当然是封建和自欺欺人。

H IS FOR HYPOCRITE/HYPOCRITICAL

“虚伪”两个字在报章头条上被放大,首先使人深思的,倒不是被它们指控的当事人(阿娇)有多表里不一、言不由衷,而是两个字被看到的背景,以及从中引申出来的定义。

如果我们都能明白,并实事求是地接受一份报章可以在新闻版道貌岸然,在风月版却是“大滚友”,那么,要求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女艺人彻头彻尾是童话中的仙子或公主,便是选择性地提出指控。因为,艺人明显是娱乐工业一部分,“童话”的存在是补偿现实中不能达成的美梦,只有儿童(天真)或思想不成熟的人(幼稚)才会相信看似童话人物的艺人是活在现实世界中的卡通人物。

为什么有些人可以一边如此世故,同时又如此无知?抑或,无知不过是一种伪装,为的是开脱自己的锄弱扶强?以谴责阿娇“虚伪”为例,只要认识问题的本质,任何人都知道她的“虚伪”只是服膺虚伪的娱乐制度,甚至是媒体制度——“她”的“纯情”,难道不是由这些制度按照市场需求而塑造?大众渴望她永远保持贞洁,但在渴望背后又隐藏着对她的性幻想——何尝不是出于充满吊诡和抑压的欲望?

不去反思自己的矛盾,偏去怪罪一个平日尽量替大众“圆梦”,却因一次意外而打碎集体幻想的艺人“虚伪”,请问是谁的不诚实和说一套做一套对社会造成更大的误导和影响?

即使阿娇真是“虚伪”,她“口不对心”的理由已是人所共知,但在这时候还以道德之名摇旗呐喊要她“全盘交代”者,目的却是希望消费过程中更多细节——甚至谋利,那就更是典型的贼喊捉贼,真的很虚伪。

I IS FOR IGNORANCE/(DIS)ILLUSION

陈冠希照片风波的社会意义可分成消费和反思两种。它们当然不是非黑即白。有些是消费占九成,思考才一点点。另一些是消费之余,觉得它带出大量议题和问号,这些议题和问号既不是因这次事件而起,也不会随事件平息后消失,相反,食髓知味者会继续寻找类似题材再接再厉——在物质层次追求“问题”的来龙去脉,结果只会是同一问题的RECYCLING。真要说到一次事件与另一次事件的差异,那也只会是无关宏旨的细节(TRIVIAL)。以今次事件为例,它的本质和过去或将来的名人丑闻可说全无改变,都是把集体的性抑压以消费别人的不幸来宣泄。

不能在不断重复的经验中学乖,是因为没有进步的自觉?抑或,在一个物质挂帅的社会里,跳不出消费框框是我们的宿命?

J IS FOR JUSTICE

陈冠希引起的“公愤”,那个“公”字诚属可圈可点。明明是他的私隐在非自愿情况下被公开消遣,却因为“他害苦了几位女艺人”而必须站出来“向大众交代事件的全部过程”。因为有人名节受到“损害”(DAMAGE),所以,“大众便有知道全部真相的权利”。与此同时,“损害”女艺人的主要证物——性爱照片,却无日无夜不被放在公众空间供大众评头品足,再感叹一下“女艺人何其虚伪”。

如果你会被上述的逻辑弄晕昏头转向、啼笑皆非,我想有此感受的不只一个人。说明了“公义”的定义可以随着利益和立场的改变而转变。“公义”理应源自公理。最显浅的公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从今次事件看,媒体与网民在发布事件最新材料上的不落人后,完全是以满足大众的欲望为出发点。“公义”,成了吃糊的一张百搭牌。

K IS FOR KILLER

奇拿(KIRA)在《死亡笔记》中是替天行道者。如果陈冠希案中真有手执所有照片与录像片段的“杀手”,他的动机又是哪一种替天行道,抑或是要复哪一种仇?

太多了。正如前述,许多被教育、被灌输必须得到某些东西而又得不到的人都自觉是被辜负、被背叛、被遗弃、被牺牲的“失败者”。尤其在这“每个人都有十五分钟成为名人”的时代里,失败者的伤痕、仇恨并非来自个人恩怨,而是如大坦克车般把他(或她)压扁的“成功意识”。

名人成为被媒体开刀的对象,是身份地位焦虑大幅度发酵的必然结果。在这种社会风气之下,欲望造成我们内伤,受伤更不会令我们明白休养生息的重要,反之,只会加深对欲望追求的逼切感。既然积极无用,消极的满足——如摧毁别人——也能带来成就感。

都说奇拿揭穿艺人的荒淫虚伪,但谁敢说易地而处,“他”不会一样物尽其用?所以,我们就是奇拿,奇拿就是我们。“我们”就是不敢挑战建构大众欲望的制度,而只敢让条件容或比我们好,但同样是受害的人活得不好过。

同类推荐
  • 古诗鉴赏金典

    古诗鉴赏金典

    该书是根据新课标高中教科书、新课标高考大纲“古代诗文阅读”考点编着的。该书从读懂古诗的各种有关知识入手,细致讲解,深入浅出;紧扣考点的各类内容,以历年高考古诗鉴赏题为依据,总结出各种考查内容的答题方法和格式,可以使学生以简驭繁,以少总多。
  • 当年的体温

    当年的体温

    本书系王开岭文集之散文随笔卷,包括“散文辑”和“诗档案”两部分,文字承袭作者一贯的温润的金属感的风格,表达对现实世界中灵魂温度的怀念与渴望,希望能将历年写就的抒写灵魂的文字结集,以献给自己逝去的父亲。作者王开岭1969年生,祖籍山东滕州。著有:《激动的舌头》《黑暗中的锐角》《跟随勇敢的心》《精神自治》等散文和思想随笔集。
  • 分钟与千年

    分钟与千年

    本书分五辑,共收录作者《江南好》、《帘卷西风》等82篇散文。
  • 捕光者

    捕光者

    《捕光者》内容包括:2012捕光者、三秒钟的祈祷、送别诗、天黑、回忆、偶寄、沉香、偶尔之诗、生日之诗、立秋之诗、中年之诗、西南贾、绝句、明月引、春渐近、捕光者、乌鸦、今夕何夕、向右一寸、春眠不觉晓、楚歌,给项羽、天籁、一个午后的冥想、极其安静等。
  •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能缺乏教育学阐释的弊病,也克服了教学论专家所编读物可能选文与解读不当的弊病。编撰的目的是:选择课本之外的、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教育学的加工,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每本书都以“忧患意识”、“生命礼赞”、“大自然:温情澎湃的歌”之类的闪耀着人文精神光辉的语句把几十篇佳作组织成若干单元。单元内部由以下板块构成:单元人文内容概述、作家作品简介、作品、解读、话题、相关资料索引。这套丛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观念,有助于中学生积累人文知识、品味人文精神、抒发人文感悟。这套丛书竭诚为中学生的成长加油!
热门推荐
  • 云天之约

    云天之约

    一座通天塔连接着天地。天上之人,天空之城,显得如此神秘。地上之人,天魂大陆,显得如此渺小。历经千险,来到天空之城,眼前的一切,显得如此的不真实!一切尽在这个孩子和父亲的约定之中!
  • 柳小絮的平凡人生

    柳小絮的平凡人生

    熟识柳小絮和秦浩的人都会对柳小絮说这么一句话:“柳小絮啊,你的脑袋瓜子转一圈,你家秦浩的脑筋已经转了十圈了!以后多看着他点!”柳小絮纳了闷了:我真有那么傻吗???在后来日子的不断验证中,柳小絮真的相信了大家的告诫。原来,“旁观者清”这个道理是永远正确的。且看柳小絮的生活是如何被秦浩折腾得风生水起!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佛说银色女经

    佛说银色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剑乐

    剑乐

    世界本就是不断突破与前进的机制唯有突破自身逆天改命才能够傲视天下群雄无人敢与争锋这是一个简单的社会只有强大的武力才能够拥有自己所要的一切与金钱无关与权力无关有的只是对生存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
  • 张扬魅力的女人味(女性生活百宝箱)

    张扬魅力的女人味(女性生活百宝箱)

    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如同各种各样的花都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香、各种各样的味。她们就如同高山平原、大海小溪,各有各的美。她们不仅仅是一幅雅致的画,更是一本耐人寻味、百读不厌的书。
  • 霸者无泪

    霸者无泪

    这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大陆。在这个空间里的一切大致和现实世界里相同,但有其自己的特色文明。
  •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说好一起走下去

    TFboys之说好一起走下去

    她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走进王源的心里,再也出不来了。而他自己不是也困在她的心中再也无法逃离了吗?!“王源!我们不是说好的一起走下去吗?为什么要抛弃我?!”而回应她的却只是安静的大海……他真的放下了,不再爱了吗?
  • 镜水舫

    镜水舫

    世人皆痴,耽于情爱,浮生一梦,不过镜中月水中花。千年情缘,藏于画舫,待你一一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