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22300000008

第8章 河北秧歌(1)

1、河北秧歌的历史溯源

河北各地的秧歌起初都存在于民间花会(或称灶火),在清代地方戏曲兴起时,才逐渐与花会脱离,从而搬上舞台独立演出。最初,演的剧目都是以两小(小旦、小丑)或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的故事情节较简单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剧目,如《王小赶脚》、《探闺女》、《安安送米》、《休妻》等。以后,由于受到梆子戏、京剧等大剧种的影响,又学演了一些大戏剧目。其中“地秧歌”、“落子”、“拉花”、“地平跷”是河北民间舞蹈中表现力最强的四大舞种。

2、河北秧歌独到的特点

河北秧歌,其特点是技艺全面,塑造人物上有独到之处。演员分别扮成渔、樵、耕、读以及《铁弓缘》、《断桥》、《错中错》等人物。

3、河北秧歌的表演特色

(1)表演形式

河北秧歌的表演分“套子秧歌”(大场)和“出子秧歌”(小场)。所扮人物又分为妞、丑、公子、老(泼辣的中年妇女)等行当,除老持棒槌(双棒)外,其他角色皆持折扇。

(2)风趣的表演手法

表演中,演员把舞蹈动作、手势、道具、哑剧等表现手法融于一身,塑造出各种喜人的形象。其中“丑”的表演最突出,塑造了憨厚可亲,诙谐乐观的形象。按艺人的说法,丑的特点是“肩要活,腿要弯,挺胸收腹胯要端”。从肩部的运用上看,很有草原文化的特点,而扇子的配合却又发挥了农耕文化之长,显得风趣、幽默,令观者忍俊不禁。再加上唢呐的密切配合,常吹出拟人声来烘托表演,更增强了艺术效果。典型的剧目有《摸杆》《顶灯》《赶脚》等。

第一节地秧歌

一、河北地秧歌

1、广受好评的“河北地秧歌”

“河北地秧歌”(简称“地秧歌”)是河北民间舞蹈中艺术性最鲜明,表现力最强的四大舞种之一。近百年来,广泛流传于河北省东部唐山一带,是城乡人民深深喜爱的一种群众性很强的舞蹈。在当地人民的心目中,“闹秧歌”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秧歌迷”是对人的一种美称。

2、地秧歌的历史脉络

关于地秧歌的所史沿革,当地流传着多种传说,而比较集中的是“兴于元代”。此说虽无文字记载,但从一些秧歌世家有往下传裘帽(元代士兵戴的帽子)的传统,和地秧歌丑角必须有要裘幅的绝招,以及舞队由丑角翻穿皮袄、头戴裘帽、手执长鞭如元代士兵来“打场”等情况推断,这种说法比较可信。清康熙年间(1662~1723年)《昌黎县志》中有“十四、五、六日,名之元宵……,夜则张灯演唱秧歌”的记载,是目前掌握的有关地秧歌的最早文字资料。据此,至少在清初,地秧歌已在昌黎一带流传。但是,直到晚清时期,它仍是一种受祭祀制约,角色繁杂,兼有歌唱,歌舞联体的庞杂舞队,审美值价处于较低层次。这种以“唱秧歌”或“跑场秧歌”为代名词的地秧歌,一直延续到晚清时期。

3、各代艺人们促进了秧歌的发展

通过对艺人师承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地秧歌近一百多年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王作云把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的一些戏出折子戏的情节用秧歌来表现,首创“秧歌演戏”。地秧歌便由单一的跑场秧歌升华为“出子秧歌”,从而演化出一批具有舞剧雏形的出子,如《拾玉镯》、《铁弓缘》等。出子的出现使地秧歌发生了第一次质的突破。它的特点是摆脱了祭祀的束缚,并与歌唱脱勾,将繁杂的角色规范为丑、妞、扛、生四个行当,使它从原始状态中得到升华,开始形成了其特定的审美特征。

王作云之后(清末民初),以聂国和聂三(名丑)、宋阴村(宋老五,名抚)、田大迷糊(真名不详,名丑)等为代表的第二代秧歌艺人,在秧歌演戏的基础上,又创造了一批以当时生活内容为题材的出子。使地秧歌第一次直接表现现实生活,如《扑蝴蝶》、《赶脚》、《锯缸》、《摸杆》、《顶灯》、《花子老婆送饭》、《打灶王》、《合家欢乐》等。这样,地秧歌同人民在精神和生活上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增强了地秧歌的活力。

民国以后,以周国宝(1905年生)、周国珍(1911年生)、伦宝善(1907年生)、秦焕(1911年生),以及稍晚些的张谦(1922年生)、鲁风春(1922年生)等为代表的第三代秧歌艺人,又把地秧歌推向一个高峰。他们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在技艺和表现力方面都更趋于复杂、细腻、准确和深刻,更富有感情色彩,尤其是确定了地秧歌中界限分明的行当,各自独树一帜,风采各异。这一代艺人的个人天赋和他们对前人的兼收并蓄,以及他们的创造精神和生动的自我表现才能,体现了地秧歌的继承性和创造力的统一。由此而创造出的新的舞蹈语汇,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地秧歌的形式和内涵,使人民群众在自娱的同时,增强了美的感受和美的追求,从而得到更高层次上的新的满足。50年代在传统出子的基础上,整理的《打熊》、《跑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第三代艺人的艺术发展成果。一度风靡全国的《跑驴》,1953年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银质奖章。

3、地秧歌的表演特色

(1)表演形式

地秧歌表演形式分“过街”和“打场”两种。

(2)表演内容

①“过街”表演:“过街”表演时,由一丑角头戴裘帽,翻穿皮袄,持一长鞭在队前打场(开道)。其他表演者人数不定,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扮成各种戏曲人物如公子、青衣、花旦、县官、衙役、武生,或扮成当时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如算命先生、锯缸锯盆的小炉匠,甚至还有头戴礼帽,手持文明棒,穿西服革履的洋商人等等。他们随着“开道”的丑角,合着唢呐曲边走边扭,互相穿插,你追我跑,你蹲我盖,你钻我闪,你转我翻,配合默契,妙趣横生。

②“打场”表演:当秧歌队进行到场地宽阔,围观群众集中,或者摆了喜桌(桌上摆有烟、酒、糖、茶和“喜包”——装有钱财之物的红纸包)之地同别的秧歌队相遇,出现“打对台”时,就进行“打场”表演。先是集体表演变换队形,如“蚂蚁上树”、“八字花”、“拜十方”等等,在变换队形中,各种人物即兴配合,孩童追瞎子,傻柱子逗大姑娘,县太爷逗媒婆,连打带闹,逗得群众捧腹大笑。尤其是两个或更多的秧歌队打对台时,艺人更是尽情发挥,使出各种表演绝招吸引观众。走完队形后,然后开始“平秧歌”。

(3)角色特色

①丑:“丑”是“地秧歌”中的核心角色,因为没有丑就没有“逗”。用当地人的话来说“闹秧歌不上丑,就同吃饭没肉一样不上口”。丑在秧歌队中表演分量重,技艺要求最高。其特点是:应变快,招数多,浑身是戏,最灵活,翻、转、钻、闪满场飞,逗得小姐无处躲。

②妞:“妞”又称“包头”、“上装”,一般都是俊扮的少女。其特点是:稳中怯、柔中俏、扇花飞舞周身绕,双臂摆动娇中媚,好似葫芦蔓儿飘。

③:“”就是丑婆。文持团扇和烟袋,武持棒槌。特点是:抖肩摆胯碎步颠,哪有逗就往哪钻,穿针引线哈哈笑,双臂一横把脸翻。

④生:“生”俗称公子。表演起来是:酸溜溜,文绉绉,八字步儿倒背手,一步三颠晃脑袋,眼神盯着和妞。

(4)各放异彩的艺术流派

“地秧歌”在艺术风格上也是各放异彩,各有其传统和特点。比较有代表性的艺术流派主要有三种:

①以昌黎、芦龙等县为代表,以表演“出子”为主,表演细腻,扇花丰富,颈、胯、肩变化莫测,讲究“情”和“逗”。艺人技艺高超,个人表现力极强,各自都有其表演的“绝招”。代表性艺人有周国宝(名丑)、周国珍(名妞)、张谦(名丑)、伦宝善(名)、卢风春(名丑)、秦焕(名)等。

②以乐亭县为代表,秧歌以走队形为主,不演“出子”,秧歌队由秧歌头在广场正前方指挥,讲究场面声势大、变化多,群体意识强。舞蹈动作舒展、流畅,要粗不要细。代表艺人由姓冯的世家为主,冯老大爷(姓名不详)86岁时还能亲自打头走秧歌,他的几个孙子都是“秧歌头”。

③以滦县为代表,以表演“平秧歌”为主。动作讲究“抬腿亮腕”,刚柔并济,在角色行当中,生、妞、为主,丑角的表演分量不太重,滦县的秧歌群众性很强,但不曾出现过比较有声望的代表性艺人。

(5)独特的舞蹈动作

“地秧歌”的舞蹈动作强调全身各部位的有机配合,它主要由肩、胯、膝、腕四个部位的形态构成它独特的“味道”。

①肩:“肩”的动作最灵活、最鲜明。艺人说,跳“地秧歌”肩膀必须会“说话”,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功能,是靠内心节奏起作用。这种内心节奏又多是通过肩的变化和肩部肌肉感觉显示出来。如“端肩”、“抖肩”、“绕肩”、“错肩”等。“地秧歌”的那种耐人寻味的情趣也是通过肩的变化而显现出来的。

②胯:“胯”的运动和变化也是非常丰富和生动的。无论“提胯”、“坐胯”、“转胯”、“绕胯”、“拧胯”、“错胯”、“撅胯”,都不是外在的、单一的运动,而是自始至终都有一种对抗的力量。用艺人的话说,就是要“拉骨抻筋”。胯的变化不仅使舞蹈造型具有曲线美、流动感,而且富有“地秧歌”的独特韵律。

③膝:“膝”部屈伸运动是通过脚掌为支撑点和发力点的一种跳跃性的弹性起伏。膝和脚掌的发力和全身的配合,犹如骑马坐轿一样,美滋滋、甜丝丝、飘飘然,这也是“地秧歌”最基本的动律。

二、昌黎地秧歌

1、昌黎地秧歌的历史脉络

(1)地域分布

昌黎地秧歌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分布在河北省昌黎、卢龙、抚宁、乐亭、滦县等地。

(2)悠久的历史发展形态

昌黎地秧歌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昌黎先民,为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借助无拘无束的手舞足蹈,来抒发情感,磨炼性格,寄托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昌黎地秧歌的雏型。她历经昌黎人民世世代代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一地摊到舞台,而逐步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艺术种类。多少年来,凡遇年节或喜庆日子,地秧歌队伍遍及昌黎城乡,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演出,自我表现已成为昌黎人民世代相沿的传统习俗。

(3)艺术特点的演变

昌黎地秧歌产生之初,男女角色均由男性扮演,追至元代,由于蒙古族女性较为开放,出现了由女性扮演的“妞”等角色。又由于秧歌可即兴参演,所以又出现了戴“缨子帽”的丑角,这一蒙古族的服饰,在昌黎地秧歌的表演艺术中一直保留至今。以前的昌黎地秧歌,不是单纯的舞蹈,而是有舞有唱、舞唱结合。直至清末民初,“唱”的部分转向了“莲花落”、“二人转”、“评剧”等舞台艺术,“舞”的部分,逐步演变为现存的纯舞形式。

2、昌黎地秧歌的艺术特色

(1)演出形式

昌黎地秧歌的演出分场子秧歌和排街秧歌两种形式:

①“场子秧”歌即固定于某一场所进行演出。

②“排街秧歌”则人数较多,沿街串巷,行进演出。

③乐队由打击乐和唢呐组成,人数虽少,但声音洪亮,行进方便。

(2)演出程序

大多是前边有两个武生打扮的人物(有的扮成武松、鲁智深),手舞花棒,开路打场,后跟提花篮、佛尘的童子及田公、渔妇、樵夫、书生等角色。

(3)行当表演

①角色:昌黎地秧歌以行当表演为主。主要分妞(少女或小媳妇,类似戏剧中的旦角),丑(诙谐、幽默的滑稽角色,类似戏剧中的丑角),(中年或老年妇女,类似戏剧中的彩旦和滑稽老旦),公子(文质彬彬的书生)。

②表演特色:在表演形式上分排衔秧歌和场子秧歌,可即兴表演,又可表现某一故事情节的小出子。各行当的表演各具特色,但总的要求是都要具有体轻、气提、腿沉、腰柔、肩活、腕灵、眼有神,且脚下步伐上下颠颤,结合肩部与腰部扭动和双手摇摆为主,就好象凤摆杨柳一般。

(4)表演道具

昌黎地秧歌的道具大多为劳动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根据人物性格,分别手持彩扇、花绢、团扇、拨郎鼓、棒槌、烟袋等,如妞、丑角的道具以扇子为主,角的道具以棒捶或团扇为主。这充分体现了昌黎地秧歌来自于平民百姓;是群众自娱性较强的一种舞蹈艺术。

(5)表演内容

昌黎地秧歌的表演内容,除平秧歌无固定情节外,大多数“出子”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风貌和戏曲、电影、故事中的片段,取材广泛,叙事性较强。

(6)表演动作

手部的基本动作以“八”字翻花为主,上下左右,前后抖动扇花,变化万千,如双双对对的彩蝶在花丛中飞舞,既抒情、优美、典雅,又火爆、泼辣、热情、欢快,富有诙谐、幽默、质朴健康的生活情趣。

(7)音乐表现

伴奏以悠扬的大唢呐为主,配以中、小钗作打击乐。大多习惯于吹奏《满堂红》、《句句双》、《柳青娘》等喇叭牌子曲,易于表现乐观、欢快、喜悦的节日气氛。地秧歌中的妞、丑(文丑、武丑)、公子等各种人物的舞姿动作非常细腻,富于表现力,能在地秧歌的“小场子”、“小出子”中,塑造各种不同人物的艺术形象,善于表现有故事情节的双人舞、三人舞和小舞剧。

同类推荐
  • 植物资源学

    植物资源学

    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植物资源的概念、分类系统、基本特性、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方法,重点论述了4大类25个亚类植物资源,较详尽地介绍了这些资源植物的形态、生境分布、主要化学成分及用途、采收与加工方法,同时介绍了其近缘科属中的资源植物和其他重要种类。
  • 一生必读的名家小品(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一生必读的名家小品(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当今世界是个知识爆炸、信息泛滥的时代。电视、网络、报刊传播媒体 填满现代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今天的中学生,可以花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是 越来越少,而读书、读优秀的作品、读名家的经典作品,是青少年成才的一 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将来,读书作为一种更主动、 更理想、更有利于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而获得知识的方式,都不曾改变,也 不会改变。读书塑造人的品德,读书陶冶人的理想,读书培养人的情操,读书使 人成才、使人获得力量。读书成就了历史的所有的伟大人物,也成就了当代 世界的亿万富豪、政治...
  • 成语故事(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成语故事(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成语是中华语言智慧的结晶,是汉语言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成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强烈的文学色彩。本书精选近千个能够体现我国历史人文色彩、具有良好寓意、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让读者从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开始,去一点点体会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认识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感悟成长的智慧!
  • 哈佛大学经典法则

    哈佛大学经典法则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哈佛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她在人们心中已经成为一种符号。正如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威谦·詹姆斯说:“真正的哈佛,乃是一无形的、内在的、精神的哈佛。”哈佛不仅是一所大学的名字,更是一种精神与智慧的象征。”
  • 俄罗斯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俄罗斯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本书内容包括:俄罗斯中小学教育概况,俄罗斯中小学的教育管理,继承与发展——俄罗斯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等。
热门推荐
  • 青春叛逆之心

    青春叛逆之心

    起初一群朋友的寒,到最后仅剩了一个,起初活泼开朗大胆的她,到最后却遍体鳞伤
  • 穿越来的妖娆精灵

    穿越来的妖娆精灵

    前世吃的苦,受的罪,在身死后一切成空穿来这时光消失的时代,嗯是我在做梦吗?可是好真实啊!呀,真真都是一些‘老古董’哦!虽然有点怪这丫头,你不好好的做小姐,非得像个猴子似的‘上蹿下跳’你是要闹哪样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不起,我这人就不是那靠人的命,我得要自己活出自在来,您老请好吧!哼!不识好歹,王管家、去、帮‘小姐’找户好人家!得令,主子,您还有什么吩咐吗?咳,额,要是丫头想回来就通知我吧!^8^主子,您这又是要。。。。
  • 盛武八荒

    盛武八荒

    四海八荒,生灵万众,弱者如蝼蚁,强者为尊。俊朗少年盛光一步步修炼成至强武神,持神丹,握神器,携神兽,灭魔神……傲视四海,盛武八荒……
  • 红灯传奇

    红灯传奇

    本书通篇以“红灯”为主线,通过一幕幕光明与黑暗生死较量的传奇场景,颂扬了红灯从“点亮”到“照亮天地”再到“光芒四射”的光辉历程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到带领人民走上今天复兴之路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逆天三小姐,邪王别过来

    逆天三小姐,邪王别过来

    遭亲人背叛死去的云紫洛,当她睁眼时,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收神兽,拿仙丹,灵武双修,天赋逆天,收拾白莲花,惩治绿茶婊,美男围着团团转。身为圣女的她,违天逆天,当神界的惩罚降落在云凤城时,云紫洛发下血誓:“终有一天!我云紫洛,定会让这个世界,天翻地乱!生灵涂炭!”云紫洛四处漂泊,以柔雪殇的名字扬遍天下,她要拯救被困在神界的母亲,要肩负圣女的使命,更要平息魔界的战乱,当云紫洛站在世界顶峰的时候,身边的那个人,早已不在了……
  • 狂暴屠龙系统

    狂暴屠龙系统

    圣龙大陆,龙族为尊,对人族掌有生杀大权。苏龙意外穿越到家族废柴身上,并且激活了狂暴屠龙系统,从此逆天改命,手持屠龙塔,肩扛打龙鞭,屠杀巨龙,问鼎大陆……
  • 极品特攻

    极品特攻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对于王紹宇而言,幸福就是偷窥。气质出众的冷傲校花,有木有!王绍宇:有滴……十足泼辣古惑小太妹,有木有!王绍宇点头道:必须滴……温柔婉约的仙子歌手,有木有!王绍宇臭屁到:她就我女友……公元三十世纪,人类已是解开生命的秘密,所有的一切全部由机器人代劳,但泡妹妹怎可假与人手,当然要自己勉为其难了!王绍宇曾经曰过:和尚!休要与贫道抢修女!
  • 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豆腐札记

    豆腐札记

    一个家族历经两千余年,每一代人行走各地,踏遍穷山恶水,游览地下古迹,期间遭遇诸多奇人异事,历经天师捉鬼,地下盗墓,卷入江湖争斗,到得年老便将一生见闻撰写成册,编为札记,藏于一室。
  • 天阙影

    天阙影

    天阙乃帝都的中心,楚王在天阙的宝座上微笑,最终成为孤家寡人。江湖之中何人不羡慕不畏惧远在天阙的威严,屈锦轴与千林默,本一个青春张扬,一个兄弟义气,却早已被帝王的猜忌与皇权送上一条不平凡的路,占卜与生存,亲人与仇恨,命中或有或无的故事已经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