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28500000024

第24章 工贸寻踪(10)

随着木土司迁入大研镇以及各种市场的开发,始终居住在白沙的一个杨家支系,到第十代杨德和十一代杨浪昌时,在大研镇组建了打制铜器的手工作坊。以德荣昌作商号名称的杨家作坊位于现今新华街的黄山下段。这条从四方街斜面上升的街道,是丽江西部通往中心市场的主要通道,也是一条主要营造各种铜器制品及五金用品的街市。德荣昌作坊从清初到20世纪30年代,一直保持着在同行业中较大规模和领先的地位。在咸同至光绪初年主持德荣昌作坊的杨公璞是一位技艺超群、人品坚实厚道、心地善良的铜匠技师。因四位胞兄均已从事祖业,璞坚公在少年时代便出家在福国寺,及至他已近中年时,四个胞兄均无嗣后,这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上是家庭中相当重要的一桩事情,于是先祖又令其还俗。脱离山门后,由于他聪明好学,勤奋刻苦,又有父兄传授技艺及粗通文墨等因素,几年间便成了一位在同行业中技艺高超的着名“铜匠杨伍”。

璞坚公及其子孙在创办德荣昌作坊的百多年里,不断研究,改进和发展了这门工艺技术。从冶炼矿石“自生铜”到一件产品的最后制成,均按严格的工艺流程进行操作,产品的含铜纯度及外观的精美大方更胜人一筹。这种长期恪守产品质量的结果,使镌有德荣昌记字样的铜制品在丽江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同时还远销川、康、藏等地。在三月和七月传统物资交易会上,还多次得到过优质产品的奖牌。

在光绪八年重修毁于兵乱的法云阁(五凤楼)时,主体工程竣工后,需要安置一个宝顶。当时,能以高超技艺打制这样一件文物珍品的铜匠技师,可以说是非“铜匠杨伍”莫属了。笔者在幼时曾听到先祖及邑中老人讲,住持寺僧是相当虔诚地来请璞坚公的,因此受到寺方隆重的礼遇。璞公在打制这个宝顶前,先认真地设计了形状、大小、高度,然后率子孙三代手艺人,带上上好的红铜原料,在解脱林禅院内,安置炉灶,认真细致地完成了与这寺楼浑然一体的圆形宝顶。

然后,寺方请一位藏族老技师在宝顶外面镀上一层均匀的金子。这个镀金宝顶,直到40年代末,仍然在芝山的松柏林中闪耀光芒;进入50年代后已不知去向了。

璞坚公不仅技艺精良,同时也注重立德与财源,昌盛利市与厥茂久长之间的关系。即便在德荣昌财源丰茂的鼎盛时期,他也遵从和信守“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之类的治家格言,能在乡里仗义疏财,乐善好施,从而受到邑人的称道。

在璞坚公以后的子孙两代人中,绝大部分人仍然从事打铜祖业,并有不少异姓徒弟从德荣昌作坊出师后自己开业,镌刻有“德荣昌”三字的各种铜器也一直在市场上畅销不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社会局势以及家庭诸方面的复杂原因,璞坚公的十个曾孙中,仅有老二和老八在德荣昌作坊内研习过这门祖业,而始终坚持从事祖业者,最后仅剩二哥中兴公一人了。这里应提及的是40年代初一场大火,把经营百余年的德荣昌作坊毁于一旦,荡然无存了。中兴公只好从废墟中捡挖出铁锤、钳子等工具,回到乡下老家。在艰难的经济条件下,重新建造炉灶,购置原料,招收两名徒弟,在乡下继续开展这门祖业。当他用辛勤的汗水打制出仍刻有“德荣昌记”字样的精致铜器置放一屋,正准备到县城传统交易会上出售时,无奈当时社会世风日下,盗贼频繁,一夜间竟把全部产品盗个精光。从此,中兴公一蹶不振,无力再恢复德荣昌的名号,只能在白沙街上,在农闲时候,零星地打制小件铜制品,或修补各种五金用品及农具,艰难地维持生活。在众所周知的那场“大战钢铁铜”的群众运动中,除了扫荡民间使用积存几百年的铜器外,还组织群众上山大战。既然铜也在大战之列,五十几岁的中兴公,随同被某种因素激发起来的群众一起,义无反顾地上山采挖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铜矿。在一次开山炮响时,悲剧性的终结了德荣昌作坊的最后一位传人。

90年代初年,笔者拜访一位德荣昌作坊的入室徒弟——八十余高龄的和炳贤师傅时,老人异常激动地讲述了当年德荣昌兴盛状况及产品优质的特点。在谈到中兴公时,老人说二师兄打制的铜器,不只外观精美无可挑剔,就是打制一个火锅或一个茶壶,其沸点的快速及燃料的节省方面也比别人高一招手艺。并强调说,不要以为品种外观看似一样,其实具体到打制这一件产品时,仍然还是有差别的。

首先要设计大小、容量与各部位之间的比例关系,还要考虑不同品种的功能与厚薄的关系,这种打制前的多方设想,是二师兄技艺的独到之处。老人还讲到了当年德荣昌作坊内师徒之间亲如一家的良好关系等。

作为铜匠世家,从始祖茂芳公到第十五代传人中兴公,在四百多年漫长的岁月中,杨氏家族成员主要从事打制铜器的职业,同时各个时期都培养出师了不少的徒弟。杨超然和赖敬庵两位先生曾说:“现在的五金师傅,多属当年木土司由外地聘来的杨姓技师后裔及门徒。”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在山乡僻壤首先制作铜器并传授普及这门手艺的杨氏技师及其中的德荣昌作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对丽江市场的繁荣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也做出了贡献。

现在,居住在丽江境内的整个杨氏家族后裔中,已经很少有人从事这门职业了,但有两副传统家族对联一直在后代中流传:

溯源巴郡谣池巷

择里江城玉水滨

祖德宗功源流西蜀

春霜秋露派衍南滇

杨氏“复兴隆”狐皮匠

杨礼吉

“复兴隆”为杨氏在丽江制作皮毛产品的号,因主要制作狐狸、猞猁等野生杂皮,丽江人称为“狐皮匠”,遂以“狐皮匠”闻名于省内外。

杨氏“原籍南京应天府柳树湾,前明时到渝(大理),因地方数次变乱,宗谱失落……杨氏历史上曾留居昆明等地,后定居云南大理南门外红旗街。现存家谱可追溯至杨海鳌之前四代,杨海鳌为第五代,是来丽江之始祖。皮毛制作工艺为杨氏祖传,属南京一带传统制作方法。”(1972年“狐皮匠”传人杨利吉到上海出差,与制皮毛专家交流经验,专家们认为制作方法属江南传统,从此可证“狐皮匠”皮毛工艺已有几百年历史)。

杨氏家谱所记,谱系为:枝浓——可万——定国。定国生三子,联甲、联科和联魁。杨海鳌之父杨联科为清代武官。联科之兄联甲,弟联魁继承家传做皮毛业,杨海鳌从小跟着学艺。当时生意兴隆,富甲一方。大理红旗街一半房产属杨氏,大理人称“复兴号红齐半边天”。杜文秀起义(1856-1873年)时,杨联科与起义军交战而阵亡,随从来不及收尸,匆忙割下头发逃跑。过后杨海鳌认领父亲头发,将它分成两份,一份为冢发,另一份扎在自己的发辫上以守孝道。后来杨联科被封官职,杨海鳌继承父志,并享有清朝俸禄(笔者小时在家中还看到清代官帽红顶花翎、官服和硬弓)。

当时大理地区战乱频繁,又加上天灾,家产毁尽。杨海鳌在同治末年(1862-1874年)间逃难到丽江(据大理家族中的老人讲,水冲四南桥那年至丽江。四南桥在大理南门桥上游,曾两次被洪水冲垮,具体时间待考证)。

杨海鳌清道光三十年(庚戌)生(1850-1932年),初到丽江时给人家缝制皮衣、褥子等。28岁时(1878年)回大理,娶妻“元盛号”李氏女,在大理生大儿杨金河。回丽江后又生四男三女,中间三儿夭亡,仅留下大儿金河和五儿金山,三个女儿嫁回大理。

杨金河,字炳仁,号复兴,光绪五年(己卯年)生(1879-1950年)。幼时寄养在外公家,13岁(1892年)回丽江跟父亲学艺。清光绪末年,委任杨金河为滇西厘金总管,金河推诿只会做活不会做官而不接受。杨金山光绪二十一年(己未)生(1895-?),从小跟父学艺。两兄弟成师后,金山继承祖业回大理,用老字号“复兴号”;金河在丽江创业,为大理分号,称“复兴隆”,丽江人称“狐皮匠”。杨海鳌于1929年回大理小儿处,1932年去世。

杨海鳌和儿杨金河在丽江,于1905年前搬到兴仁村大石桥旁李公祠后,称“复兴隆”号。起先给人家做皮袍、褥子等,逐步筹集资金,以待恢复家传工艺。

那时家境贫寒,需要办生意上的事,金河便穿上他父亲较好的衣裤去应酬。有一年到了年关,正愁没有过节费用,金河在河边拾到一小锭银子,全家才勉强度过春节。经过几十年努力,等到资金能周转,就收购山货、药材和皮毛等送往大理,也办起揉制裘皮工艺(包括羊皮和野生皮)。由于工艺高超,生意逐步兴隆,影响到丽江皮毛业收入。丽江皮毛业帮会“祖师会”,出面来干涉制约,规定要在丽江落户立业,就要制房产和买坟地,还经常摊派“祖师会”活动款(仅后来起“祖师楼”一项就捐款500大洋,并挂匾额一块)。在行业上规定不准做羊皮,只能做狐皮等野生杂皮。起先从丽江收购羊皮送往大理,后来反而规定把大理羊皮送交丽江“祖师会”。杨金河父子提出:“既然只能做野生皮,不准做羊皮,我们收徒弟不收丽江人,只收大理人。”经过交涉协商,谈妥条件,“祖师会”才同意在丽江开业,先后收李竹茂、张学书、杨士雄等大理学徒十余人。

杨金河于1904年娶妻大理“双茂号”杨氏女,并带来一部手摇缝纫机作为嫁妆,当时看缝纫机的人非常热闹。金河生四男一女,儿明泰、文泰和镇泰跟父学艺继承家业,女全心跟母学缝鞋板,小儿永泰读书、教学。1927年,明泰娶妻大理“益生堂”朱氏女,文泰娶妻大理唐氏女,两儿喜事一起办,为双喜临门,并分别带来两部脚踏缝纫机嫁妆。因外来户受地方的排挤和制约,自镇泰、全心和永泰起,与丽江人结亲,以求与地方和睦相处。家中男人以做皮毛工艺为主,女人以做绣花鞋和缝鞋板为主。

皮货来源主要是西藏、西康、中甸、德钦等处。早先杨金河亲自到中甸、德钦、西康、西藏等地收购皮子,后来与西藏、西康做生意的商号和丽江几家藏族马帮常住的马店挂钩收购,形成皮货流通渠道。每年收购数千张,只收秋末冬初上好的野生皮,至立春前收购完。

皮毛的揉制用大米硝方法,从五月端午后开始,一年揉制两次,一次揉制上千张,用一个月时间。以狐狸(又称西狐、草狐)、猞猁皮为主,还有草狐、火狐(又称金狗)、水獭、豹子、老虎、彪(又称龟纹豹)等上百种野生杂皮。也加工个人零星皮子。

产品以裘皮袄为主,有正穿和反穿两种,其余还有领褂、褥子、披皮、衣领、皮帽等。或以顾客的要求做产品,直到满意。皮毛制作产品,看皮、制皮有严格的分类和工艺。一张狐狸、猞猁、火狐、草狐皮,都要分成头、脊、腔、素、腿,以各部位分类,和各部位又以不同颜色分类。一件产品只能以同种皮子的同个部位和同种颜色,按毛的长短制成。狐头、猞猁头、火狐头等主要做领褂。狐脊做裘衣还要夹上革条。狐腔又分柳叶花和草鞋花。狐素又分金边狐素和青狐素。

狐腿又叫颠倒腿,分前脚杆和后脚杆。前后脚杆又分黄脚杆和黑脚杆。猞猁皮袄分四大节和六大节。火狐分箭毛和柔毛……虎、豹、彪、狗主要做褥子,狗皮又分缎子黑和金黄色等。一张皮子,全方位地利用,连指甲大的一小块也不浪费。以青狐素、猞猁、水獭等产品为上。所出产品上都盖有“杨记复兴隆”印章。

产品价格以品种、质量不同而异,如一件裘皮袄300元、500元大洋不等。

滇西北“狐皮匠”的皮毛工艺闻名省内外。很多顾客在外地见到盖有“杨记复兴隆”印章的裘皮衣,与其他地方产品作比较,认为质量样式上乘,都来丽江订货(家中兄长们曾见到过张家口等地的订货单),顾客们都满意而归,说:“要做裘皮衣,要到丽江复兴隆。”孙渡将军曾经常托人问候杨金河说:“杨师傅为人老实忠厚,手艺高超,我走过许多地方,他做的裘皮袄确实与众不同,堪称一流……”丽江各商号老板都说杨金河老实可靠,当资金不够周转时,随时向号房借款都能办到。“复兴隆”做生意,保证质量,讲信誉,重品德,订货人调离丽江,都要把产品余款如实在邮局寄出或托可靠之人寄去。以质量和信誉赢得顾客,生意遍及省内外。每到逢年过节,杨金河对乡里贫困户和居住在八河岩洞中的穷困者给予资助款过年关。杨金河一生忠厚勤劳,讲求信誉,生活节俭,德高望重,赢得乡里敬佩和赞誉。

丽江银匠和银制品

杨贵身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金银曾充当过等价物,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金银又是重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在国际贸易中发挥支付手段的作用。金银还具有储藏的职能,广泛为人们收藏。在东巴经典中,纳西族的先民就创造了金、银、银锭等象形文字。

在私有制存在的社会里,金银又成为财富的象征,“石人对石鼓,金银万万庑,有人积(猜)得着,买得丽江府”,这首众所周知的民谣,正是说明金银特殊作用。

同类推荐
  • 成汉王朝

    成汉王朝

    上官尹风,时任某军区陆军特种部队中尉见习教官,因在出营相亲途中见义勇为,遇上时空间逆转,灵魂互换,回到西汉末年的战乱时代,也是在此,开始了他苦逼也艰辛的霸业之路...还请大王助我...小王愿追随大王,鞍前马后...传令三军,开拔攻城...一片赤胆平乱世,手中长枪定江山...传令三军,破城之后,屠城三日...
  • 盛世丹青

    盛世丹青

    郑丹青开始学临仿的时候,只有十三岁。他是极有天分的那种人,却也是个有命无运的家伙,仅在二十四岁的时候,便惨遭横死。再睁眼时,他却回到了武则天掌权的时代,而且身份低微,竟成了一介男宠。——江山如画,一笔丹青书锦绣。美人如诗,几番云雨画风流。
  • 清朝那些事儿

    清朝那些事儿

    本书以时间为序,全方位地对清朝各个年代的政治、军事、制度、文化、艺术乃至礼仪、饮食文化等,作了全面详尽的解析,以正史为第一手材料,以小说的文本方式,详尽讲述了一个个短小却血脉清晰的故事。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又分门别类地堆积起每个君王时代的逸闻秘史,系统、完整,塑成了一个个君王清晰立体的帝王生涯轮廓。局部文本貌似戏说,却有铁的史实为依据、 “靠山”。一个逝去时代的缤纷史实,无论宏大抑或卑琐,全都穿越时间的大幕而来,清晰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视域中。深刻而不失生活况味,轻松又携带着史料的真实面具。于是,阅读在对冷漠森严的历史书卷想像中展开,却在极尽享受的故事体验的尽兴中结束——读本的价值无须赘述!
  • 潇洒东坡

    潇洒东坡

    乐天文豪苏东坡,才高八斗,雄文盖世。一路阔步高歌,率性而为,潇洒地尽得其乐。又屡为才学所累,命运多桀,尽管饱经忧患,却能居祸来临,一笑了之,‘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地面对困境。他不但留给我们绚丽多彩的文学遗产,更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足以为后世楷模的良好心态。
  • 哲之寓言

    哲之寓言

    本人善于写寓言故事,阐述人生哲理。一个个小故事经典且有趣,很有回味。值得一品。
热门推荐
  • 告白需要勇气

    告白需要勇气

    他,是富家子弟,她,是普通人家。她们一次偶然的相遇,对对方都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她们不知道是不是爱。不知过了多久,她们互相爱着对方,却没有勇气向相爱的人告白……
  • EXO一吻定情

    EXO一吻定情

    她们认识了EXO,便恋上了EXO?她们恋情该何去何从?EXO这段恋情该如何是好?EXOweareone!
  • 从诺森德开始

    从诺森德开始

    穿越了,知道了剧情的发展,不等于你可以改变未来。wow玩家穿越成为了奎尔萨拉斯的精灵,在扭转灾难失败后,再一次从死亡中苏醒的他,以一位死亡骑士的身份,开始了他在艾泽拉斯世界的旅途。(PS:第一卷开头的一些章节是第一人称的,后来经过读者的要求变为了第三人称。后面的都是第三人称了。)(ps2:番外篇二我开了新书,以后都在那里连载,当这本卡的时候就去连载术士的,反过来也一样,希望各位亲能够支持一下。名字叫《那年那些穿越者们》)
  • 处世规则(二)

    处世规则(二)

    本书内容包括:做人的规则、做事的规则、交往的规则、成败的规则、得失的规则、处事的规则、平衡的规则。
  • 世界的那端

    世界的那端

    金麻雀得主于德北的一部个人小小说合集。作者有着较深厚的写作功底,他创作的根须深深植于生活的土壤,通过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敏锐的观察、感悟,在小小说这一尺幅空间里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大天地。在他的笔下,浓浓的亲情、懵懂的爱情、真挚的友情,闪射出人性中至真至善的光辉;于不经意间,触碰到了人心最为柔软的地方。作家不拘于故事本身而擅长于从细节处生发感悟,给读者以更深层次的人生思考和引路。这是十分难能可贵之处。文章简洁精致,深邃思辨,不事雕琢,透着生活的滋味。语言文字透明干净,有韵律,尤其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如马吊、走北荒、双百老人、纪应先生、徐爱兰等众多篇什描写了底层人的至善至美之魂,感人至深,堪称精品。
  • 鸢城相惜

    鸢城相惜

    醒来就在这个城市里,鸢城?好陌生啊···“小妹妹,你叫什么?”嗯?我叫什么?“不记得了。”······被赌徒骗去鸢城最大的赌城,误打误撞玩了猜牌游戏。莫名其妙帮了个糊涂忙,成了二当家。因为咽不下一口气,显露了自己的特殊能力,被迫转学。这时,命运的轮盘开始慢慢转动······
  • 民国总统档案

    民国总统档案

    本书介绍了民国时期的八大总统,将他们的人生经历放在那段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凸显出来,包括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等。
  • 旷世玄者

    旷世玄者

    农家小院的一位懵懂少年,被突然闯入的黑衣人彻底打乱了原本的平静生活。当巩林刚刚踏上复仇的道路上时,却无意闯入了一个山洞里。当一位对玄者世界毫不了解的少年发现自己是异于常人的天生奇才时,当真正踏进世界,发现道路并没有那么平顺时,少年巩林将何去何从?精彩玄幻小说(旷世玄者),带你走进玄者的世界!等级排列:凡!英!王!皇!圣!祖!主要属性:雷,光,风,雨,土,木等……
  • 错位时空,穿越之外挂王妃

    错位时空,穿越之外挂王妃

    (因学业原因,此书停更。不过会有其他新的短篇小说发表,请继续支持,谢谢大家关注!)时空的跳跃,错位的时空。她,跨越空间的阻隔来寻找命中已定的机缘。创帝国,垄断天下商业。他,表面平淡无奇,温文尔雅。背后却有着惊人的力量。当他遇到她,当她遇到他。究竟是红线上的结,还是红线的中断。“我命由我不由天,我情由心不由我。”“你若至此,我也无话可说。依你便是。”“你的眼睛。。。。。。”“无碍。”“是我的错吗。”新人一枚,学生党。不定期更新,请见谅!
  • 器宗武神

    器宗武神

    炼器宗师叶寒重回少年时代,携带逆天至宝炼星塔,炼化天地,这一世要将所有敌人踩在脚下,守护自己的亲人,问道无尽星河,碾过无尽枯骨,炼化无尽星辰,凝练至尊神魂,掌控诸天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