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32200000013

第13章 无远弗届·书与人(7)

我觉得我主观得很正确,以文明论,以教养论,以不讲道理的直觉论,喜好叫这种名字的青年,没错。

当然,对于这个青年名字的主观喜好背后,还是他的文字能力在作着客观的依据。

印象中,这个专业读的是人类学、研究文化哲学、叫威廉的青年,彼时似乎刚刚做起小说(这个印象不准确,事实上,威廉训练小说很有些时日了),但却已经有随笔、散文见诸《读书》《书城》这样的刊物。我自己写小说,大多时候会摆出扞卫小说家荣誉的架势,但私下里,却是对太多借“小说”之名亮相的家伙敬而远之。究其缘由,还是因为了心目中那根“土洋之分”的暗线在作祟。实话说,我认为如今小说这个行当里,挤满了言情剧主人公一般的角色。相对于一本文学刊物,我更愿意去读《读书》和《书城》。

现在想来,年纪轻轻,便已经出手不凡,写出了大多数写小说的人写不出的漂亮文章,可能才是我对网络里这个陌生青年刮目相看的根本原因。

威廉也的确应当被刮目相看。

网络本是虚拟的,最是个容易惹人张狂的去处。但网上交流,他鲜有不着四六的语言,遣词造句,谦逊斯文,很大程度上矫正了我对青年一代写作者的偏见。他视我为兄长和小说同道,一番鉴定,我也将这位兄弟看作了自己人。

这里有吊诡之处,那就是,对于他的小说,我却未能尽读。我有劣习,几乎不看眼前作家的作品(何况如今威廉的作品已有铺天盖地之势,也读不过来),对于合意者的甄别,往往靠的是嗅觉而非视力。

我和威廉的交流,更多集中在彼此对于小说这门艺术的认识上。他似乎面临着跟我写作之初时同样的问题——志不在故事,趣味全在故事背后那点儿升腾而起的意味里。这条路子,我是视为纯正的,同时也会因此常常惊讶片刻,琢磨为何循迹而来的同道,都会将我如此定格——不温不火,趣味相投者有口皆碑,同时却被更大范围地漠视。他们似乎有些为我叫屈,其实也是在为自己叫屈。这种时候,我能说些什么呢?除了坚定一下他们的那颗审美之心,如果真的恳切起来,就要絮叨一下小说这门艺术岂能如此简单地分野。对于威廉,我就恳切起来,他的学养与态度,让我觉得有必要恳切,不会枉费絮叨出的那一番认真的话。

实际上,他也真的不令人失望,时有洞见表达出来,在不少时刻,颇能与我一拍即合。但我每每提醒自己,万勿过分怂恿他顽固的文学取向,因为,无限放大自己的取向,即是另一种形式的懒惰和无能。这是在告诫他,毋宁说也是在告诫我自己。就是说,在和他的絮叨中,我也获得了自省的机会。

那时候他还在岭南美术出版社做着编辑,该社对于我这么一个学美术出身的人来讲,有着太多的属于记忆中的尊崇。得知我有此心结,威廉劈面寄来一大包书。书是精装,却派头偏老,然而就在这精与老之间,我更加信任了这位兄弟的质量。对于交友,我从来首先信任直觉,这一包精而老的书,在我的嗅觉里,已经内化为威廉的气息。

就我目力所及的他的那部分小说而言,除却具体的文本,的确有着符合我偏颇喜好的气息——轻盈,不肥腻,绝对不土鳖,有着深邃的企图,在形而上的那一面着力颇多。关键的是,他深情,不油滑,有着按捺不住的抒情性,没有被时代的语言痞子们劫掠而走。

人在青年时期,提笔作文,不免总会有一些“屌”。而这个时代,恰恰“屌”得厉害。那股腔调本来不错,并且与时代契合,自然容易引起共鸣与喝彩,算是一把刺向世界的利器;但“屌”来“屌”去,却不免会有落入“屌之窠臼”的风险。要知道,凭着本能说话总是相对容易的,荷尔蒙过剩,说相声一般的行文,也相对容易博得叫好,两相唆使,端的会将一个有才华的青年引入自以为是的歧途,作勘破状,作虚无状,指桑骂槐,成了一个面无表情又挤眉弄眼的人。勘破当然好,虚无最重要,但一切成“状”,就成了局限,以此“状”示人,可不就是流于简单了吗?要知道,小说之道,简单与复杂,必须两手都要抓,而且两手都要硬。如果以老嬉皮为证,冯内古特就是个楷模,他能够老到死之前都“屌”得让人喜欢,恰是因为在他黑色的幽默背后,有着足够复杂的、堪称庄严的另一手。

威廉的难得和令人刮目,正是因为他躲开了这个时代青年作家极易上手的“屌姿”。他瞻前顾后,虽然略嫌整饬,但瞄准的小说方向和规划的文学蓝图,在我看来,还是在正道上的。

但究竟仍是年轻。交流日深,作为一个年轻作家的迫切与焦灼,威廉也暴露给了我。感谢他对我的信赖,不惮于对我暴露他的迫切与焦灼。这没什么不对,大家不都是这么迫切与焦灼过来的吗?让一个年轻的生命过早老气横秋乃至老谋深算,断非人道!——尽管,小说家诚然是属于老狐狸的事业,那种对于世态的狐狸一般的精准把握和牦牛一般的耐受能力,是早晚必修的课程。

在这一点上,威廉有着自己的特质,那就是,他的迫切与焦灼,并不令人反感。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一点至今我仍未想明白。要知道,司空见惯,有多少年轻作者跌倒在了毛手毛脚的阶段,欲望过早地戕害了他们的才华,出于同样可被理解的迫切和焦灼,他们在没有沉浸于艺术汪洋之海前,先将才华败坏在了混世的浊浪里。

有一天,我们谋面了。威廉的父母在西宁,跟我栖身的兰州近在咫尺。他省亲之余,来兰州会我。一见之下,我觉得他像一个人。谁呢?却想不起。眼前的这个青年,中规中矩,敦厚温和,眉眼说得上是俊朗,却更多显出的是周正。他果然没有一丝邪僻之气。为此,我该有些遗憾吗?——才华横溢的文艺青年太过端庄,的确会有些出乎我们约定俗成的预期。但这个青年却端庄得很是理所应当,即使令人有些出乎意料,也仿佛出乎意料得天经地义。

当日我们约了几位兰州的朋友上山小酌。酒是威廉带来送我的,青海特产青稞酒。一如既往,遇到合适的人,我便迅速将自己撂倒。而威廉,添茶斟酒,一派十拿九稳的持重。山上有风,于淡紫色的雾霭里俯瞰夜幕中的兰州,我恍然觉得,身侧的这位兄弟,倒像是我的一位兄长了。与这种感触相对照的是,在座的另一位老兄刚刚喟叹过:总觉得弋舟年轻,见了威廉小兄弟,才发现弋舟的确不能算年轻了。

不错,年轻而持重,迫切、焦灼得不令人反感,威廉正是一个如此协调的人。

照例,那日我失忆在了下半场。第二天追忆,隐约想起,酒中有人指认——这个小伙子像刘欢!可不,威廉的确像刘欢,不过是小了一号,脖子没有那么粗,头发没有那么长,脸庞比刘欢必然青涩几分,但那种温煦与笃定,却如出一辙。

他有一张富有教养的脸。当我如是追忆这张脸的时候,他已经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再次看到这张脸的时候,是在广东。此时威廉已经去了广东作协,算是铁了心,定了念,要去干一番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事业。见面还是酒,酒后还是我的不知所以,而威廉,还是心细如发,如一个兄长般地对我尽着做弟弟的义务。不吝说,他是在真诚地照顾着我。我们酒后同宿,一晚上的饶舌,只被我记下了一句,我似乎是喋喋不休地诘问着他,请他思索:我们的痛苦是因何而来。他给出答案了吗?似乎是没有。那痛苦,经过分解,来自四面八方,就事论事,酒后的痛苦,当然只能是来自于酒了。

离去时他送我到机场,一路上执意要替我背着包。我正是处在心如死灰的酒后综合征中,挥手作别的一刻,闷头闷脑地,不禁一阵心酸。这个面目端庄的青年,这个堪可期待的年轻小说家,相知日久,我知道他的纯粹,知道他的困扰,知道他情的苦谛,知道他明白幻相又执着于幻相的烦恼,而他,以一个聪慧的弟弟的态度,或许也在怜悯地望着我。

看着他融身于离别时刻的人群之中,我宛如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在与自己作别。

在我看来,生而为人,把自己训练成一个小说家,尤其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小说家”,算是一件乐事。这其中的甘苦与炎凉、单纯与狡黠、散漫与勤奋、简单与复杂,堪可打发无尽岁月——前提当然是你能经得起这么训练,并且,有着被如此训练的禀赋。

而威廉,就我目测,有禀赋,也经得起。如今他已经成为“80”一代写作者中的领跑者,雄心勃勃,又小心翼翼,那一系列的锤炼,正欲更加凶狠地迎面而来。

兄弟,但愿你将要在这其中获得的见地,不会让你那张富有教养的脸,过早地换了容颜。

彼岸无岸

彼岸无岸,本是画家杨立强先生一本艺术随笔集的书名,近日读杨立强先生画集,有些感受要记录下来,却没有一个题目,权衡一番,还是觉得以画家自己的书名来做这个题目,最是恰切。

“彼岸无岸,既蕴含了我在艺术道路上所经历的种种际遇,表达了我对艺术事业追求的深层理解和态度,也是我终生为之努力奋斗和不停步的启示。”——此为画家本人的破题之语,想必说得恳切。至于画家“在艺术道路上所经历的种种际遇”,我知之不多,也无从猜测,但其“对艺术事业追求的深层理解和态度”,却淋漓尽显在我所赏读的这组“故乡系列”的画面上。

同类推荐
  • 迟子建散文

    迟子建散文

    迟子建,当代女作家,1964年出生于东北最北方的小村“北极”,大兴安岭师专毕业。1986年因发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而成名,其作品带有某种散文化风格,这一点与萧红有些相似,许多读者也许正是因此而喜欢她独特的语言风格。曾获得鲁迅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文等出版。很多小说被中篇小说选刊和小说月报转载,是当代文坛产量交稿,很有实力,很有影响的女作家。
  • 他风景

    他风景

    《他风景》内容包括:我要到唐朝去、狂风中的火焰、故宫?紫禁城、华清池观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射步亭二号,一个消失的地址、孩子,你是我们脸上最悲伤的一行泪等。
  • 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

    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

    从14岁便开始写文的潘云贵,经过十年的成长蜕变,他对于当下的生活和世界有了更多别样的想法和感悟,诉诸于纸上是他的行动。他说:“面对一张空白的纸页时,总像面对自己年少时那颗真实的心,我说不了谎。”《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不是心灵鸡汤,也非说教手册,近40个篇章记录着作者的青春、成长、生活的个人经验,追求清新诗意语言的同时摒弃空洞的情绪,给予人向着下一站走去的勇气,充满真情,绝非滥情。
  • 白桦树皮

    白桦树皮

    本书为散文集,作者秉持着谨慎豁达热情的人生态度,冷静地反思过去,将笔触伸向社会的方方面面。全书分风物情愫、琐事意蕴、人间百态、岁月长廊、山川旅痕5个部分,共103篇,约30万字。其中人间百态是小说辑,生动形象的描绘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包括讲述了擦鞋女、商人、乡长、理发师、修车师傅等等各行各业的有趣故事; 山川旅痕一辑中有作者游览的民间圣地, 比如白水洋鸳鸯溪、太姥山、万安古城, 也有普通百姓的农家果园, 还有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等, 内容多样, 描述深刻而具体, 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 拔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

    拔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

    胥惠民教授《拨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与杨启樵《周汝昌红楼梦考证失误》、沈治钧《红楼七宗案》同为近年批评周汝昌红学谬误的三部最重要著作。本书立足文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周汝昌以上主要错误观点做了详尽有力的分析批评。周汝昌晚年出版的《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号称是最近真的校订本,本书却通过大量例证,具体分析周汝昌对曹雪芹的原文乱加改动,不懂装懂,破坏《红楼梦》的有机结构,其实是离曹雪芹原本距离最大最坏的一个本子。本书还对周汝昌的方法论和主观唯心论做了深入的分析批评。
热门推荐
  • 司命书

    司命书

    若不是一场缘,若不是一场念,若不是一场劫。一本命书,解谁缘,执谁念,作谁劫。
  • 时光会记得

    时光会记得

    荆棘女王独木舟惊才绝艳之作。直面浮华尘世的残忍与慈悲、宿命青春的爱恨与离索。 爱情是一场宿命,由不得你不甘心,由不得你不情愿。就像宋初微遇见顾辞远,筠凉遇见杜寻,沈言遇见黎朗。或者说,就像林暮色遇见顾辞远,陈芷晴遇见杜寻,袁祖域遇见宋初微。这些遇见,都身不由己。我们曾经那么坚信的,曾经那么执拗的,曾经用生命去捍卫的,原来通通只是幻影。我们背道而驰,最后却殊途同归。
  • 重生之霸道小矿工

    重生之霸道小矿工

    【新书免费】故事讲述一个本来有美好家庭的好男人,在一次去煤矿上班的途中发生事故丧生,也是上天眷顾竟然很狗血的重生了,看看他是如何扭转人生,走向巅峰的......
  • 神探唐铭

    神探唐铭

    不继续更新了,可以无视的作品,不用看,没有下文的。
  • 别惹草包傻妃

    别惹草包傻妃

    她赫赫有名的佣兵首领,竟然穿越到一个13岁的傻子皇妃身上,克死皇帝夫君之后,竟被赏赐给亡夫的白痴皇儿做正宫!没想到小夫君色胆包天,洞房花烛夜前夕,就要她侍寝!“小楚楚,我可是你名义上的娘亲!”她眸光一冷,杀意腾腾。“很快,你就会是我名副其实的妻子!”小夫君司马楚邪魅一笑,近得她身前,在她脖子上烙下属于他的印记……
  • 少年,我们私奔吧

    少年,我们私奔吧

    SinceImetyoumyeverydayandeverythinghaschangedIwasinacalmbutnowIamchangingintolaugher
  • 星光誓言

    星光誓言

    本书讲了三对情侣之间的故事,他们真的可以一帆风顺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TFBOYS黎明的温柔

    TFBOYS黎明的温柔

    故意两面派的李沁茜,她的内心总是不按常理变化的,她想变好就变好,她想坏就坏的透底,而他让她心安了!开朗稳重的叶汐铭,什么事情在她的眼里都是虚有的,只要是她想得到的,没有什么不可能的,而他却让她变心了!优雅成熟的陌恩祈,谁在她的眼里都是一样的只有虚伪的不同,人的内心怎么样人就怎么样,而他让她猜测不透!素不相识的三个女孩,都有属于自己的见解,而她们却因为同一件事情使自己的内心发生了该变,遇上他们,生活就开始了,每一天都在改变,只是那黎明的温柔波折不断。
  • 必读的语文故事

    必读的语文故事

    这套“中小学生语文爱好培养”丛书,包括《必用的好词好句》《必懂的常用词语》《必用的成语经典》《必用的谚语荟萃》《必用的歇后语精选》《必用的古文名句》《必读的语文故事》《必学的作文描写》《必听的语文之谜》《必知的语文学家》十册,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星纵奇缘

    星纵奇缘

    十二副星座图腾,十二句天机妙语;相继遥天而挂,诉说着他{她}们的爱恨情仇。一派、二宗、三门、四族、五峰,诸派并起,群雄逐鹿;演绎着他{她}们的恩怨纠缠。魔门始乱,浩劫初临,十二星座纷纷现至,同抗魔门,共渡大劫,看十二星座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