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32300000002

第2章 释迦牟尼(2)

招收弟子

第一次说法以后,以陈如为首的5人成了佛的弟子。接着是迦尸城富家子耶舍入教。他又带了54人入教,此时已有比丘60人。跟着是苦行仙人迦叶兄弟三个入教,三人原都是婆罗门。三迦叶有弟子500人,都受了正法。500这个数目不可靠,这样整齐的数目是后来捏造出来的。在王舍城竹林,又收舍利弗、大目犍连为弟子。后来成了如来佛的大弟子,二人也都是婆罗门。总之是弟子越受越多。僧伽形成了。而且诸大弟子各有所长,比如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优波离持律第一,罗睺罗持戒第一,大迦叶弟子头陀第一名,但据估算,终释迦牟尼之世,弟子也不过500人。

从社会地位来看,他确实收了一些低级种姓的人,比如大弟子优波离就出身剃头匠,弟子中还有淫女、强盗、杀人犯、商人、猎人,但出身婆罗门的更多。释迦牟尼禁止奴隶入教。在佛典的律藏中,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规定。比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三说:“从今已往,汝等苾刍不应与奴出家。若有求者,当可问之:‘汝是奴不?’若与奴出家,得越法罪。”

释迦牟尼与国王结交

在招收弟子的同时,他到王舍城见到瓶沙王,佛故意问弟子迦叶为什么不再事火而出家为僧。迦叶说:“事火修咒术,离解脱受生,受生为苦本,故舍更求安。我本谓苦行,祠祀设大会,为最第一胜,而更违正道。是故今舍弃,更求胜寂灭,离生老病死,无尽清凉处。”(《佛所行赞》)“寂灭”就是涅盘。事火无法求得涅盘,所以他舍弃了事火。瓶沙王一听,成为佛友,护法大王。

瓶沙王之子阿阇世(未生怨王)弑父自立,这是一件惊人的事情。佛教虽然是一个出世的宗教,中国有人骂它是“无父无君”,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它也非常关心社会上的伦常道德,对于孝顺父母更是特别强调,它把“杀父母、杀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看作是罪大恶极。这种意见屡屡见于佛教律中,无须具引。但是释迦牟尼对于阿阇世弑父自立这一件事却“宽大处理”。阿阇世后来后悔了,向佛坦白自己的罪行,佛竟加以安慰。佛经多次讲到这一件事,我只举两个例子。其一:“佛重告使言:‘语阿阇世王:杀父恶逆之罪,用向如来改悔故,在地狱中,当受世间五百日罪,便当得脱’。”其二:“佛告诸比丘言:‘此阿阇世王,过罪损减,已拔重咎。若阿阇世王不杀父者,即当于此坐上得法眼净’。”从这一件事情中可以看出,释迦牟尼争取国王,用心良苦。此外,他同迦尸国王波斯匿、拔蹉国王优填、王都人民之主恶生、南海之主优陀延等国主都有交谊。

联络商人

释迦牟尼同商人似乎有特殊的关系与联系。他成佛后不久就接受两个商人奉献的食品。见了瓶沙王以后,又认识了大长者(大商人)给孤独。给孤独在萨罗王都舍卫国布金满园买下了只林精舍,赠给释迦牟尼。他成了佛教的居士。当时在摩揭陀国,在萨罗国,商人都是腰缠万贯,在社会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摩揭陀王室也参与贸易活动,大概双方互相利用,共同发展,因而才结成了密切关系。如来佛在几十年传教活动中,到过许多国家,走的路也都是当时主要的商道。在涅盘前游行时也走的是商道。同商人的接触一定会是很多的。居士中间阔人富人占多数。

在弗哩逝(Vrji)首都鞞舍离,释迦牟尼结识了淫女庵摩罗。她很有钱,在社会上很有地位,在朝廷上广通声气。她请佛吃饭,并送给佛一座花园。

她服务的对象绝大部分可能也是富商大贾。

涅盘

释迦牟尼29岁出家,35岁成佛后,游行传教,长达45年。东至瞻波,西到摩偷罗,初步组成了一个僧伽。据佛经记载,僧伽里面后来还接受尼姑。这是违反释迦牟尼的想法的,他瞧不起妇女,认为收妇女做尼姑,会缩短佛教的寿命,只因抚养他的姨母苦苦哀求才不得已而破此例。释迦牟尼允许他姨母出家,但很有感慨地说:“若不听女人出家受具足戒,佛之正法往世千岁。今听出家,则减五百年。”

最后他从王舍城出发,做长途游行,来到了拘尸那揭罗的双树间,在这里逝世(灭度或涅盘)。火化后,许多国王来抢分舍利。

五、教义

释迦牟尼时代,正是印度古代思想最活跃的时期,有点像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说,风起云涌,百家争鸣,莫衷一是。从各方面来看,都可以说是印度历史上一个转折点。当时在思想界有两大对抗的潮流:一是婆罗门,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这是保守派。一派是沙门,反对婆罗门那一套,是革新派。释迦牟尼属于沙门系统,属于革新派。恩格斯说,他的学说中有一些辩证法的因素。有人说,他的主要敌人不是婆罗门,而是外道六师,这看法很有见地。他究竟宣传了些什么学说,今天还无法证实,只能根据现存的佛经加以概括的论述。

有人主张,释迦牟尼在涅盘前不久,对自己的学说做了一个撮要,这就是:四念处、四意断、四神足、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意、贤圣八道。所有佛教宗派,包括大乘在内,都无异说。这似乎就是释迦牟尼自己归纳的基本教义。这说法有没有根据呢?应该说是有的。《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说:

告诸比丘:“汝等当知,我以此法自身作证,成最正觉,谓四念处、四意断、四神足、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意、贤圣八道。

汝等宜当于此法中,和同敬顺,勿生讼诤”

但是这种根据是靠不住的。这所谓“三十七品”在佛典中已经成为一个刻板的老一套。不管什么地方,一提到佛的教义,就是这一套。例子太多,无法引用。看来这是佛教和尚长期形成的一套说法。释迦牟尼在生前不可能对自己的学说做这样系统的阐述,这样的系统化显然是后人做的。

估计如来佛的根本教义,不会出他在成佛时思考过的一些问题之外,后来他在第一次说法时又讲到过,这就是四圣谛和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已经讲过,四圣谛是指苦、集、灭、道。意思就是说,人世无常,一切皆苦,造成苦的原因就是烦恼及业,必须从烦恼及业中解脱出来,达到涅盘境界。达到涅盘的道路就是所谓八正道。

原始佛教最基本的教义可能就是这些,后来逐渐发展、深化、系统化,越说越玄,越说越烦琐,以至达到“佛学号称难治”的程度。

六、说法方式

根据晚于释迦牟尼的佛经的记载,他说法很有一些特点,他善于用比喻,而且比喻很多出于农牧。这些记载不一定完全可靠,可能有一部分是出于和尚代代相传的回忆,至少可以反映早期佛教徒的情况,这种例证比比皆是。我现在从汉译佛经中选出几个例子来:

犹如耕田薄地之中,下种虽多,收实甚小。

譬如农夫,宿有二业:一田业高燥肥沃,二田业下湿瘠薄。

若好田苗,其守田者心不放逸,栏牛不食,设复入田,尽驱令出。

过去世时,摩揭提国有牧牛人,不愚不痴者,有方便慧。

若复牧牛人成就十一法者,能拥护其牛,终不失时,有所饶益。

如田家子,善治其地,除去秽恶,以好谷子着良田中,于中获子,无有限量。亦如彼田家子,不修治地,亦不除去秽恶而下谷子,所收盖不足言。

这些比喻的例子都说明释迦牟尼本人和他早期的信徒是同劳动大众有密切的联系的。他们了解人民的生活,用人民的一些喜闻乐见的、从他们生活中选取来的比喻来阐述比较难懂的佛教教义。佛教发展之所以能这样迅速,影响之所以这样大,与这种说法方式可能有些关系。此外释迦牟尼不承认梵文的神圣性,主张和尚使用自己的方言来宣传教义。

七、对社会改革的看法

释迦牟尼主张改革,但有很大局限性。他想革新,但又不彻底。比如他反对婆罗门所竭力主张的祭祀,他反对种姓制度。他曾打比喻说:在入海以前,长江大河各有自己的名字,一流入大海,就混同起来,表示佛教僧伽内部没有种姓之别。但不彻底,他好像只想为刹帝利向婆罗门争首席地位。

过去六佛没有一个出身吠舍、首陀罗,可以为证。

在他一生中,他都同当时很有力量的商人有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他也关心农民,主要是吠舍。他反对杀牲(牛),这有利于农业,而农业又主要是吠舍的职业。婆罗门当农民的在《本生经》中也可以找到。另一方面又结交国王,国王奴隶主反对奴隶逃跑,他就禁止奴隶入教,这可以说是迎合国王。在这里,他提供了一个在他以后的中外佛教徒(别的宗教徒也差不多)都遵循的榜样。《梁高僧传》卷五《道安传》记载高僧道安的话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他同淫女也打交道,在这些方面表现出不少的世故,表现出圆熟的交际手段。总之,释迦牟尼是一个性格比较复杂,有不少矛盾的人物。但他之所以成功,佛教之所以成为一个世界宗教,一方面说明它满足了一部分人民的宗教需要,同时同他这个教主有一套手段,也是分不开的。

1981年9月

参考书

(1)马鸣菩萨造、北凉昙无谶译《佛所行赞》。

(2)Hermann Oldenberg,Buddha,1923,Stuttgart und Berlin.

(3)Etienne Lamotte,Histoire du Bouddhisme Inden,Louvain-la-Neuve,1976.

(4)A.K.Warder,Indian Buddhism,Delhi.Varanasi.Patna,1980.

同类推荐
  •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谭慧编著的《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分为基本行政公文、规章制度、通用文书、会议文书、传播文书、专用书信、法律文书、经贸文书、社交文书等九个类别,以“实用”为出版理念,内容涉及各类公文的概述、写作模板和常用语汇。基本涵盖了常用的公文种类,可以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公文写作方面的帮助。本书集实用性、可操作性、规范性、通俗性为一体,内容丰富、文字简明、通俗易懂、体例新颖,一册在手,必能帮助您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种文体写作!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 三字经心解

    三字经心解

    贯通古今,拌落七百年的历史尘埃,融汇历史,汲取五千年的人文精粹。
  • 春苑论史

    春苑论史

    本书收集了作者散布在杂志、论文集里的文章。内容涉及中国现代史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人物及著名的历史运动等方面。
  • 解码电视湘军

    解码电视湘军

    书是透过魏文彬的视角来解码电视湘军的,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读者不仅仅可以基本完整地看见魏文彬从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到叱咤风云的传媒领袖的传奇人生,也可以见到电视湘军的一系列“大佬”,书中有大量电视湘军中高层重量级人物的深度访谈和近距离拍摄的图片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们的话语、表情和眼神里捕捉到“芒果台”的某些气质。从书的后记可以知道,作者与湖南广电渊源甚深,对电视湘军“大佬”们的历史背景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因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且做出相当准确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评价。
热门推荐
  • 原来大神暗恋我

    原来大神暗恋我

    当某小白第一次遇到某大神的时候便一发不可收拾的迷恋上了此大神。第二次大神竟然说要带她做任务带她升级!她到底是走了什么运?难道是大神早就暗恋她了么?还是什么阴谋诡计……
  • 修真高手在都市

    修真高手在都市

    “你这女妖!胸前是什么巨大法宝,还不拿出来!”小道士阿呆下山除妖,遇见“都市女妖精”,衣不蔽体就不说了,竟然还暗藏凶器……谁知女妖过于嚣张,立马亮出凶器!“不好,是媚术!”阿呆只有缴械认输,沉浸在都市温柔乡中无法自拔……
  • 林少要追大姐大

    林少要追大姐大

    如果你暗恋的男神不喜欢你会怎么样?他林梓轩是她夏紫薇暗恋了多年的学长,可当他一声不吭的走了,她才知道在他眼里自己一点也不重要!当他回来的时候还带着一个清纯的女孩,可她已经从原来清纯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帮派的大姐大。当他后来发现他爱的并不是那个女孩,而是他的时候,他已经是她身边可有可无的人了!他发现他爱的人依然还是她?他找到他手下说:“放我进去我是你们老大孩子他爸。”“抱歉我们大姐说她不认识你,你是个疯子,请你离开。”他爬进窗子到她房间说:“夏子微你休想离开我。”
  • 御魂之刃

    御魂之刃

    千年前的不甘,百世后的逆转。我以我血,不计一切,夺回世界。孤身少年,独自上路。神秘使命,波涛暗涌。两世魂灵,交错相杀,战神之尊,大陆威腾。异族血液沸腾,千年诅咒验证,谁弱谁强?转身之后,只想回到最初开始的地方。
  • 邪魅殿下赖定呆萌丫头

    邪魅殿下赖定呆萌丫头

    那天晚上,她不小心看错了人,在他的生日宴会上大闹了一场。从此以后,他就缠上了她,甩都甩不掉。。。“丫头,我给你吃蛋糕,今晚跟我一起睡觉怎么样?”某男邪魅的说。“好啊!”某女单纯的被诱惑着。。。
  • 吞噬星空之炎黄神王

    吞噬星空之炎黄神王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电视剧!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吞噬星空》!宇宙之大,浩瀚无比!华夏国一代古武者的佼佼者,穿越到了吞噬星空这个空间。熟知吞噬情节的他,如何崛起!走向武者巅峰!
  • 华严金师子章

    华严金师子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叱咤雨

    叱咤雨

    风雨江湖,傲世群雄,叱咤异世江湖,名震天下。
  • 冷王恶妃

    冷王恶妃

    谁说正邪不两立?且看他们:一个是官府通缉的要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神偷、四大公子榜上的——邪“公子”!一个是战功赫赫、手握重权、冷漠严峻的战神王爷,四大公子之首的冷公子。当邪恶的她撞上了正气的他……
  • 潜鼠勿用

    潜鼠勿用

    他居然重生变成了一只老鼠,太可怕了!他不服,虽然没有死让他很高兴,不过居然成了一只老鼠。他要用智慧让自己在老鼠的世界之中活的更好,他要成为王!这个世界里没有魔法、没有斗气,也没有上古的遗迹与外星的文明,有的只有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