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57300000032

第32章 相思相望不相亲(6)

宋人作诗,偏好议论。若是直奔主旨,阐发见解,未免显得枯燥乏味;若是引类联想,比兴寓意,则是情趣盎然,意味悠长。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思想高深,学问广博,时常设喻作比,阐释道理,自有一番情趣风调。其诗《观书有感二首》(其一)谈的是读书体悟,写的却是生活图景,饶有意味,引人深思。

不看诗歌标题,读者很难猜到诗歌内容是在谈读书体验,看了标题之后,又会觉得朱大诗人谈书论理的确新颖别致,独具特色。特在何处呢?还是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艺术天地吧。

半亩方塘,如镜铺开,碧水清亮,波光闪闪。天光云影,倒映其中,彼此交融,徘徊不定。诗人一开篇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如此清新明亮,如此充满活力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灵妙的感觉。池塘曰“方”,方方正正,规规整整,可见它的小巧可爱。落一“开”字,不但状写方塘如镜,平展铺开之形态,更写出方塘开阔大度,接纳万物的气度。天光云影不但倒映塘中,而且还“共徘徊”。注意这个“徘徊”,赋予天光云影以人的生命和情态,似乎它们也迷恋半亩方塘的优美风光而游移不定,不忍离去,以致留下了自己的动人倩影。“共”字又写出了天光云影融为一体,难舍难分的情态。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同样用“徘徊”,有情有韵,恋恋不舍,从一个侧面烘托词人对山月的喜爱和痴迷。朱熹先生,作为一个理学大师,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多是刻板、庄重、学究老朽,但是读他的这些源自生活的小诗,你会发现,你的感觉大错特错了。诗人对自然如此热爱,对景物观察如此细致,如此会欣赏,的确是有灵有性,有情有趣的诗人。

写景不是目的,诗人的旨意在于议论说理。诗歌后面两句,诗人别有心裁地发问,你想要问问这口方塘何以如此清新明亮吗?原因是它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补充。俗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吐故纳新,活力无限。方塘之水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清亮。方塘风光永远清新,永远妩媚,永远生机勃勃,全都因为源头活水的加入。在这里,诗人看到了池塘活水的清新可爱,更找到了它们之所以可爱的原因。

一口塘如此,一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读书人要让自己思维活跃,思路清晰,学问渊博,思想深刻,当然也要不断地吸收来自书本和生活的源头活水。不断积累的阅读经验,不断拓展的生活阅历,不断开阔的知识视野,始终是最重要的源头活水。李白一生游历名山大川,考察风土人情,才有才华横溢、诗情喷涌;司马迁阅尽古今典籍,探究制度沿革,才有煌煌巨著《史记》问世;郦道元跋山涉水,攀岩越岭,考察水文生态,才有《水经注》的诞生;李时珍翻山越岭,遍尝百草,才有旷世医典《本草纲目》的问世。此类例子,数不胜数,一言以蔽之,源头活水成就了一个读书人的思想智慧。思想智慧犹如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半亩方塘,令人迷恋,令人向往。全诗主旨在于阐发读书体悟,但不是抽象议论,而是就近取材,设喻作比,通过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来启迪读者心智,使读者思而得之。这种手法,避免了直接议论带来的枯淡无味,避免了刻板说教。诗人把翻开的书本比喻成半亩方塘,进而又把半亩方塘比喻成纤尘不染的镜子,把书中内容比喻成映现塘中的天光云影。诗歌后两句议论也是比喻,为什么书本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像半亩方塘一样清晰明亮呢?原来是有活水--知识积累和人生经验为根底作为源头。全诗比喻构思,让读者在欣赏美丽风光之时引类联想,思而悟理,这种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的运用,有力地反击了人们对于宋诗的偏见。有人认为宋诗不懂形象思维,不懂比兴,单用赋的手法作诗,尤其是宋代的道学家们,专以诗去说教,读起来味同嚼蜡,诚然,宋诗中有此毛病,但从朱老夫子诗歌观之,却不可一概而论。

秋风黄叶满目空

数日

赵师秀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病人看世界,满目衰朽,因为身心憔损,病弱不堪。曾经生病的宋代诗人赵师秀对此体验尤深,其诗《数日》,用空灵清苦的笔调记录了诗人生病期间对秋天独特而新奇的感受。

全诗写景,风云变幻,山林出没,无不染上浓浓秋意,无不折射病夫心态。标题“数日”看似从诗歌首句拈来头两个字,漫不经心,轻松随意,实则暗藏心机。诗人生病,受冷怕凉,受不了秋风侵袭,一日尚可,数日更加难以忍受,结合首句中的那个“欺”字来看,这“数日”秋风冷峻,分明对诗人身心病体构成了一个挑战。因此,平淡平静的“数日”之下蕴含寒凉冷峻,令生病之人厌倦反感,也表明诗人心态的冷清落寞,伤感烦闷。这袅袅秋风啊,何日才结束呢?

诗人一上场就责怪秋风寒凉,欺负我这病弱身体,埋怨落叶无情,飘满庭院,致使整个院子一派荒芜。秋风无情,黄叶无意,日子无知,这些景物的自然变化与人无关,倒是诗人苦闷无聊,落寞烦恼,多愁善感,开口就是一顿责骂,一通牢骚。其实,读者也正是通过对这些秋景的品味来体察诗人衰颓沉沦的心境。秋风冷峻,瑟瑟有声,欺人太甚,而且不止一日,连续几日,生病怕冷的诗人又如何承受得了?“欺”字后面是不满和抗议,是愤怒和指斥,同时也是无奈与悲凉。弱不禁风,心凉如秋,诗人似乎比林黛玉还虚弱,还无奈。

当然更远远没有唐代诗人刘禹锡那份喜秋之情:“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高亢豪迈,积极乐观,那是因为刘大诗人有一副强健的体魄和一颗健康的心灵。赵师秀写黄叶,满天飞舞,飘落庭院,愁惨悲苦,无以复加。

注意一个“尽”字,“尽”乃“全”、“都”之意,天地万木,无不如此,无不凋落,可见秋风扫落叶,残酷无情。黄叶,是生命枯黄凋零的颜色,离开枝头,扑向大地,退去翠绿,沉落生机,备受贱踏,破败凄惨,处境可怜。它们也曾有过翠绿枝头,笑傲春风的时候,可是今天却沦落如此,这不免引起诗人的联想:疾病缠身,虚弱不堪的我,何尝不是袅袅秋风中的一片树叶呢?渺小、卑微、脆弱,经受不了生活中沉重的打击,随时有可能离开这个世界。从本质上讲,一片树叶的飘零和一个诗人的离去都是一样的,无声无息,落寞无助。

也许是庭院落叶太萧索,太枯萎了吧,也许是诗人的心境太悲凉,太冷清了吧,诗人极目远山,开阔视野。他看到另外一番奇异的景象,而且这种发现又引发他对人生的诸多联想。原本繁密茂盛的林木,被秋风吹得稀稀疏疏,将枝叶遮盖的远山,遥遥放出,一下工夫,却又被秋云遮住,半有半无。林木疏朗空阔,远山轮廓清晰,秋云缥缈空灵。秋山秋云,秋风秋叶,整体呈现一种清远、疏放的格调,像素描,轻描淡写,简笔勾勒,不着色,不敷彩,一派天真,一派灵动。远方这幅图景,不像诗歌一、二句那样肃杀悲凉,倒是无比空灵、疏朗,给人以欣慰,给人以惊喜。应该说,从这种清秋远眺中,诗人找到了一种疗救心灵病体的方式,至少心因秋高气爽而空阔,情因云卷云舒而旷达吧。

诗中“放”和“遮”两个字特有韵味,林放山出,空阔疏朗,云遮山没,虚无缥缈,两种意趣,两种生机,自然变化之气韵,诗人体察之精细,诗人心情之轻快,和盘托出,生动感人。“半”字状写云遮山隐,若有若无,半隐半现的情景,朦胧而缥缈,空灵而多变,的确写活了山云相依的万千姿态。我们有理由相信,大自然的神奇景色足够用来疗治诗人那颗冷落、颓衰的心。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赵师秀常与僧人来往,作诗颇有禅意,这首诗也不例外。佛家认为,若要得道,则先去妄念。耳根清净,心无尘念,方可皈依佛门。林放山出,云遮山没,自自然然,无欲无念,冲淡平和,暗藏玄机啊。佛家又认为,有无相生,有无相因,有即是无,无即是有,循环往复,如此而已。诗人笔下,林疏山出,转瞬即逝,云遮山没,稍纵即改,风光景物变幻迷离,没有恒常,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一切都不能久住,山也无常,云也无常,那么诗人呢?又何尝是真我?又何尝是永远不变的我?生老病弱,自然之道,不可更改,不可阻挡,还是达观一点,随缘任远,顺其自然吧。

一次秋日眺望,近处看,看到了秋的肃杀萧索,闻风堕泪,望叶伤心;远处看,看到了秋的疏朗空阔,看山是山,看云是云;内心想,一切随缘应道,无可逃遁,体悟有无相生,来去无痕。诗意、禅趣相融,悲喜、忧乐相生,这就是《数日》给予我们的心灵启示吧。

溪声不改旧时音

南溪

同类推荐
  • 白鹿原纪事

    白鹿原纪事

    我的生活场就是白鹿原。——陈忠实《白鹿原纪事》是陈忠实“闭关”乡下潜心写作时期创作的作品,他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场白鹿原,用本色的地方语言描绘了白鹿原上发生的故事,刻画出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出白鹿原地区的人情风貌。“马罗大叔”正直强悍表象背后的温情柔软让人感动落泪;“鬼秧子乐叔”的狡黠虚伪却因曾经动荡的社会背景而显得可爱睿智;逼迫长工“黑娃”舔碗的“黄掌柜”绝非周扒皮似的刻薄地主,而是用夸张滑稽的“陋习”告诉我们勤俭致富的道理;……每一个人物都入木三分,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白鹿原人的精神内核。
  • 韩愈文集1

    韩愈文集1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郡望昌黎,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郞,称"韩吏部";又谥曰"文",称"韩文公"。韩愈一生追求仕进,早年求举不利,仕途生涯曲折、坎壈。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认为韩愈"卒开后来赵宋新儒学新古文之文化运动",成了"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倡导"古文",起八代之衰而取八代之髓,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根本革新。以文为诗,奇崛高古,独创新境,"山立霆碎,自成一法"(蔡绦《西清诗话》),与孟郊诗一起创中唐诗坛的韩孟诗派;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与杜甫、白居易、孟郊等一并被认为"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 精美卷首语

    精美卷首语

    挡不住的青春无遮无掩,让我们揭开人生的序言,映着青春年华的生命火花,读我们的身影,读我们的心灵,读我们的感情,读出我们自己。
  • 宋词是一朵情花

    宋词是一朵情花

    拈一朵情花,呷一口词香。绝情谷,断肠崖,世间生死相许,唯有情花。她凝霜含露,鲜艳旖旎,绽放在寡情薄意的深谷,所有中了宋词之“毒”的人,莫不掩卷深思,潸然泪下。即便如此,还有万千才子佳人前赴后继地飞奔在约会宋词的路上。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她的毒。
  •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

    仓央嘉措,是西藏一个极具有传奇色彩,也极具有争议的一位活佛。他是藏传佛教地位崇高的一位上师,也是一个感情真挚热烈的诗人。他是高门宫苑里供奉的佛爷,却向往宫门外的自由。他是念经打坐苦海孤筏的僧,却渴求无法企及的爱情。一位拥有世间一切爱的活佛,一段倾倒后世追随者的传奇。
热门推荐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圣谛

    圣谛

    四圣谛之苦、集、灭、道。此是苦;此是集;此是道;此是灭!
  • 邪王慢慢宠:至尊甜妻要翻天

    邪王慢慢宠:至尊甜妻要翻天

    一次意外的穿越,洛浅陌成了西隐国郡王府废柴三小姐,爹不疼娘不爱,还被太子殿下退了亲成了笑柄。貌美柔善的二姐?阴狠毒辣的情敌?不可一世的太子殿下?洛浅陌表示,赶紧滚!别耽误老娘修炼!异界之上,强者为尊,这幅身躯下的灵魂,她就是神!只是那个权势滔天、修为逆天的皇叔,你靠我那么近干嘛?皇叔:小洛儿,咱们一起双修吧。
  • 玥季花开

    玥季花开

    下班回家遭遇无赖神,最终还被“弄”去一个不知名世界……这里有仙,有魔,有妖,有人,有鬼,甚至还有神,秩序守护天地,六界相辅相成。重生的她偶被仙界长老拾回仙门,巧然拜入上仙门下,习至强剑法,得神秘佩剑,红尘历练与仙主分身同行半年,却悄然爱上仙主分身。可奈入仙则无情,更何况是仙界之主:“从今日起,你,便是我唯一的徒儿……”终究,仙也逃不过“情”关,仙主大人爱上了她。可笑天地终有崩溃时,命中注定的劫数依期到来。“你愿为这天下付出一切,我,也愿为你付出一切……”“你早就知道了,对吗?”或许,一切的一切,都不再那么重要,玥落红尘几时休?季雪未染映白帘。花待明月晓昙现,开若倾国若倾城。
  • 美女的诡祭

    美女的诡祭

    古文明探险类悬疑小说。作者目前是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研究生。平静不了的江湖血腥再起!五名无辜的女子被裸杀,她们的心脏被盗走了,胸腔里却放着1929年,三星堆最早出土的文物,五枚玉琮!韩逍(男主角)和语琳(女主角)查阅了大量资料,得知这五枚玉琮本已经全部失踪或者流落欧美!究竟是谁如此丧心病狂,是杀手组织华夏会的冷酷太子任痕,还是想找任痕之父任成报夺母之恨,并嫁祸给任痕的孙芒?
  • 逆焱天下

    逆焱天下

    数万年前的神域上古大战,人魔两族两败俱伤,而引发这场大战的根本,却是一枚佛珠,但佛珠却意外遗失到了武衍大陆,一个由武而存在的大陆。尘家的废物尘风在尘家后山练功,却意外发现这枚佛珠……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王者在校园:钟级水浒

    王者在校园:钟级水浒

    夏沐是个连狗都嫌的懦弱高材生,除了才高八斗,长相俊美,面善怕恶这些优点外一无是处。然这些优点却成了神秘老头口里的‘天命所归’,还给他身体注入了超能量,并让他去寻找108天罡地煞……因意外他走错学校到了黑暗势力的募集地,与黑暗战斗的故事由此拉开帷幕,且看软柿子是如何发挥天命的能量变的更强!又是如何主宰这终极水浒里不一样的新视界…【淡雅轩凝读者群:118431259】
  • 天降奇缘:绝世无双凤囚凰

    天降奇缘:绝世无双凤囚凰

    冷漠女王凤清凌,生死无畏,凌辱无畏,偶遇野心王者陌上雪。他要她从,她不从,她要他从,他从;他说,总有一天我会让你爱上我;而她说,总有一天我会让你后悔爱上我;灾难起,神王变,前尘往事似云烟……
  • 茶具图赞

    茶具图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