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7000000029

第29章 “世纪末”在中国新浪漫派戏剧中的表现(2)

20世纪20年代正处于“五四”退潮、大革命失败的低谷期,身处在这样一个哭泣多于欢笑的时代,使得这个时代的作品都“充满着求解不得的郁闷,充满着悲悯慈爱的泪珠,充满着同情的祈祷的呼声”。郁达夫感慨道:“我们觉得生而为人,已是绝大的不幸,生而为中国现代之人,更是不幸中之不幸,在这一个煎熬的地狱里,我们虽想默默地忍受一切外来迫害欺凌,然而有血气者又那里能够!……天地若没有合拢来的时候,人生的缺陷,大约是永远地这样的持续过去的吧!啊啊,社会的混乱错杂!人世的不平!多魔的好事!难救的众生!”他认为“世纪末”的情绪早就根植在人们的心中,它是不会因为时间的消逝而变淡的。

先觉的知识分子们切合于民族苦难的加深,渴望从西方文明中汲取营养来摆脱自己精神上的痼疾,希望能绝处求生、枯木逢春,于是他们的心便主动地向西方新浪漫主义靠近,并且不厌其烦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这种“世纪末”的怅惘之情。比如田汉所创作的《获虎之夜》、《梵峨璘与蔷薇》、《灵光》、《南归》、《古潭的声音》、《湖上的悲剧》等作品,其中时时处处涉及着黑暗而毫无希望的社会现实,表达着作者渴望冲破这“世纪末”阴霾的焦灼、无力和苦闷之情。

这一时期的郭沫若也创作出了现实性很强的《三个叛逆的女性》,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担忧和愤懑。郭沫若在《写在〈三个叛逆的女性〉后面》中说:“没有五卅惨案的时候,我的《聂嫈》的悲剧不会产生。”五卅惨案当日,郭沫若亲眼目睹了帝国主义走卒的残暴罪行,他“几次想冲上前去把西捕头的手枪夺来把他们打死,这个意想不消说是没有决心行得起来,但是实现在我的《聂嫈》的史剧里了”。从田汉到郭沫若,再到同时代的其他剧作家,他们的作品中都十分默契地表现出一种对时代、社会、现实的失望之感,悲剧之情像蜿蜒的溪流一般在他们的作品中流淌着,成为这一时代的共同之音。

三、“世纪末”在中国新浪漫派戏剧中的典型意象

(一)孤独的漂泊者

海德格尔把生存描述为“被投入生存”,他认为孤独作为一种情绪状态,正揭示了人无根无据、无依无靠地活着并死去的真相。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曾经写道:“我的世界观基于这一坚定信念:孤独绝不是一种稀有的情况,不是我个人或很少的孤寂的人所特有的,而是人类生存不可避免的主要事实。”

到20世纪20年代之时,中国社会经历过了起起伏伏的动荡。当西方的先进生产力和科学一点点地为我所用时,社会的进步发展也越来越使人意识到“人”作为个体存在的重要性,随之而来,人对“孤独”的体验也越来越深刻。正如克尔凯郭尔所说:“孤独的观念在于一个人将他自己作为数来强调,当一个人强调他自己是一时,这就是孤独。”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浪漫派戏剧的创作者们正是这一时代社会的先觉者,他们沉浸在“举世皆醉而我独醒”的悲凉之中,感受到“自我”的重要。当他们感觉到作为“人”的荣誉感的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人”的孤独,这正是“世纪末”情绪典型的情感体验。

田汉的《南归》一剧中刻画了一个总在追寻的流浪者形象,在南方的时候,他总是念念不忘北方的故乡,就像春姑娘说的:“他看见了江南的这桃李花,就想起北方的雪来了。”因为,雪山脚下有他的爸爸和妹妹,还有一湖碧绿的水,湖边有一带青青的草场,草场上有一个看羊的姑娘在等待着爱人的归来。“他因此才不能不离开南方,回到他的家乡,去探望雪山脚下的他的爸爸、妹妹,和他那位看羊的姑娘吗?”可是当他回到北方的故乡时,已是物是人非。他说:“为了求暂时的安息,我回到了家乡,我以为那深灰的天,黑的森林,白的雪山,绿的湖水,能给我一些慈母似的安慰。可是我一知道她嫁了,死了,父亲也下世了,妹妹不知道流落到哪儿去了,那些天、森林、雪山、湖水对我都成了悲哀的包围!”于是,流浪者又想起了南方,想起了爱恋他的春姑娘,“在难堪的寂寞之中,记起了你们给我的温暖,我提起行囊,背起吉他不知不觉地又流浪到南方来了”。流浪者的心总是飘忽不定的,就像春姑娘说的:“不管是坐着,或是站着,他的眼睛总是望着遥远遥远的地方。”在南方的时候总想起北方的好,到了北方又总是念南方的好,可他总是晚一步回到北方,又晚一步回到南方。他的心是孤独寂寞的。他渴望得到温暖,渴望找到心灵的故乡,渴望不再漂泊,然而却注定这样漂泊下去。永远有梦,永远要追,而永远又追不到,留给他的只有花落春去般的遗憾。

看到《南归》中的流浪者,总会让人联想到《湖上的悲剧》中的杨梦梅、《古潭的声音》中的诗人,甚至是其他同时期作家的作品中的人物,如向培良的《暗嫩》中的暗嫩、《生的留恋与死的诱惑》中的病者,还有白薇的《琳丽》中的琳丽,等等。这些作品中的人物都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寂寞和忧郁,他们的心像被纱蒙住了一样,外面的人永远望不进来,里面的人也永远望不出去;他们看起来总是那么惶惶不安、疲惫迷茫;他们都是一群精神的流浪者,看不到自己的前途,更茫然于自己的处境,在纷乱复杂的现实中永远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二)死亡的意象

“死亡”作为中国新浪漫派戏剧中“世纪末”情绪的典型意象,使得悲剧的感伤氛围更加浓郁。海德格尔提出“先行到死”,从戏剧角度来讲,戏剧中的死亡是对现实中人死不能复生的一种心理补偿,所以“先行到死”并不是说一味地去想着或是等待着死,而是要清醒地体验和领会死的真正意义,从而找到生的意义。就像陶晶孙在《黑衣人》和《尼庵》中借剧中人之口反复说到的:“死是高贵,死是华美”,死代表了无限的永生。

向培良在《生的留恋与死的诱惑》一剧中有意识地描写病者虚弱无力的身体,从而渲染出浓重的死亡气息。年轻的革命者在先前破坏一切、打倒一切,建立新社会的革命中充满了自信、热情和希望,因此他会感觉自己像一匹奔驰不羁的野马。在革命的高潮中,人的心理会变得极度地膨胀;一旦革命走入低谷,并且长时间陷入萎靡时,先前心理膨胀的人便也跟着萎靡不振了,他开始焦灼;当他再也找不到革命的希望时,便郁郁寡欢,开始怀念从前的革命和革命带给他的心理满足感,慢慢地,他成为一个绝望的“病者”。“天气老是这样的不开朗”,他渴望看到的“青色的云”、“光辉的太阳”总是不出现,比生命更重要的力也消失了,生命变得累赘,从前“因为这力,我才生存、活动、奋斗的,但是,这力是已经消失了”。他预感到死亡的来临,然而“生与死,与我有什么关系呢?虽然留恋着过去罢,我并不拒绝将来”。结尾处,蒙着深蓝色纱的死神缓缓上来,停在床前,轻轻地抚着病者,然后静默着,转身离去,像影一般消失了。这里,死神虽代表着死亡,却也表现出作者对精神获得解脱的渴慕。就像病者所看到的,死神预示了太阳。向培良的“病者”形象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的一代人,它成为20年代整个社会的主导意象——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人们都多少患上了一种叫做“世纪末”的病症,他们将这种病症发泄在自己的作品中,创作使他们不安的心理得以缓解,使他们的心灵得以慰藉。

在陶晶孙的《黑衣人》和陈楚怀的《骷髅的迷恋者》中,创作者自始至终都在表现死亡,主人公都陷入到一种极限的情境中。黑色笼罩着全剧,它象征着混乱、神秘、未知和死亡。主人公们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同时又在死亡本能的支配下渴求死亡。面对死亡的逼近,他们起先是恐惧,回忆过去并纠缠于那些人生片段的记忆,潜藏在内心的痛苦一点点地得到解脱;当死亡真正到来时,他们最终从恐惧中勇敢地走出来,从容地接受了死亡,心灵得到释怀,死亡的“逆境摧毁了人的生命,而生命中美好的东西却反因这种摧毁发出璀璨的光芒”。就如存在主义哲学所说,一个人只有在濒于死亡时,才能真正把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完全分离开来,才能面对着自己,懂得个人存在的真正含义,从而才能最主动、积极地去求生。

(三)少女意象

中国新浪漫派戏剧因其创作者性别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悲剧情感。但是在这一创作群体中,男性作家与女性作家因时代的悲剧性而表现出了一致强烈的女性气质,他们一起构筑了中国新浪漫派戏剧“世纪末”的独特气质:含蓄深沉、柔和内敛、感伤忧郁、困惑迷茫,给人一种病态的美感享受。

男性创作者作品中的“少女”意象多是完美的女性形象,善良、温柔、美丽、多愁善感、善解人意,少女象征着慈母,代表了温暖、滋养、保护、繁衍、成长,同时她们还是心灵的伴侣,象征着灵感和精神的完善。作品中,她们是美好的象征,男性作者通常会将这种美好予以毁灭,借少女的死亡来表达一种对美好事物毁灭的悲剧之感,从而流露出作者内心对社会、对人生“世纪末”的感伤。陶晶孙的《尼庵》中的哥哥对丽妹的爱恋,向培良的《暗嫩》中暗嫩对他玛的爱恋,以及田汉的《古潭的声音》中诗人对美瑛的爱恋,都说明了潜藏在男性意识深处的恋母情结,男性对女性的精神依赖。当剧中的少女用死亡来超脱被束缚的生命时,男性的精神也随之彻底崩溃,一个是身体的死亡,一个则是精神的死亡。男性作者所侧重的正是男性角色的感受,借少女这一象征性符号来表达创作者意识深处对现实人生的无奈和怅惘的悲剧情结。他们将这一情结释放到自己的作品中,并在感伤忧郁中继续着自己渺茫而未知的旅途。

女性视角下的作品中通常男性角色弱化,女性创作者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女性情感的表达上。中国新浪漫派戏剧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创作者有白薇、袁昌英、濮舜卿等。这些女性作家各自都有着不幸的恋爱婚姻遭遇和悲剧性的生活经历,这些人生的经历直接影响着她们创作风格的取向。她们从女性自身的视角对女性悲剧人生加以描写,揭示她们在男权社会中所遭受的肉体摧残与精神创伤。她们彷徨、苦闷、困惑、迷惘,承受着比男性更大的生存压力和精神的痛苦;尽管她们伤痕累累,却依然坚强地生活,并在自己未痊愈的伤口上勇敢地创作出真正的女性悲剧。她们大概是想以此来纪念曾经美好与磨难共存的少女时代。

白薇的《琳丽》,算得上那个时代最富于浪漫情调的爱情悲剧。剧中琳丽狂热地爱上了风流潇洒的青年琴澜,琴澜却背弃琳丽去追求她的妹妹璃丽,最后琳丽“穿着一身洁白的绢衣,周身佩着蔷薇花,死在泉水的池子里面”。作者塑造了两个性格迥异却有着相同悲剧命运的少女形象——琳丽和璃丽。她们是亲姐妹,琳丽忧郁而执著,璃丽则是“热烈的青春”;琳丽代表了感性,璃丽则代表了理性。她们既是矛盾的统一体,又是互补的关系,在现实当中她们应当是一个合二为一的整体,是作者自己的心灵写照。琳丽代表了创作者内心的“自我”,一方面她表现为对爱的执著和狂热,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爱情的恐惧和不安。作者将自己对爱情、人生的悲剧感受统统倾注在琳丽的身上,并使全剧的氛围充满着“世纪末”的忧郁和焦虑。

“世纪末”情绪一直弥漫在中国的新浪漫派戏剧中,深沉而忧郁,它并没有因为新浪漫派戏剧纳入现实主义戏剧洪流的命运而消失或减退,而是如影随形般地伴随着中国话剧的发展,继续感染着后来人。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是一个内容繁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表演理论体系。古代声乐艺术以“唱”为本位的形态特色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因此,就古代唱技理论的整体构成而言,演唱的技术技巧成为其主体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线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由于历代的唱技研究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维模式、美学理想基本一致,故在理论观点上多是一脉相承,且体现了越来越细致繁密的趋势,具有发展的延续性。因而,尽管古代唱技理论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比较发达的演唱理论。不同时期的唱技理论有其特定的内在特点和精神,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体现了古人对演唱实践不断思考、积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朝代,元曲尤为著名,本书带你走进元朝的生活艺术。
  • 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

    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介绍了宋徽宗赵佶传奇的一生。《宋徽宗赵佶的书画贡献》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著名协奏曲欣赏

    著名协奏曲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协奏曲欣赏》主要内容包括:大协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第二十钢琴协奏曲、b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典、b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e调第一钢琴协奏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b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等。
  • 黑白之外

    黑白之外

    《黑白之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从本体的语言学诗学与外国的文化研究两个视角剖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本书第一、二两章以本体研究为主,从语言学诗学角度出发,探讨民族化的意识形态对中国电影的叙事形态、叙事方式、叙事图景(时间意识与空间意识)乃至叙事类型的变迁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发挥了怎样的影响;第三章则开始从本体研究转向文化研究,探讨电影叙事的话语权争夺,揭示各个意识形态团体如何通过电影实现自己的意识形态利益,而意识形态话语又是如何渗透到电影的叙事话语之中。
热门推荐
  • 百战伐仙

    百战伐仙

    前世修仙,渡劫身陨,一魂一魄投胎边陲小国。今生化佛,筑基艰辛,心怀慈悲,亦握屠刀!漫天梵音诵唱,既得缘,又忘缘,莫道初心不复在,但见因果十二转,生死寂灭一念间,落地见如来!正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菩提荣枯禅》,《天帝四神相》、《地藏轮回大悲赋》.....萧尘将佛道至高奥义融为一炉,旷古烁今,以残破身躯,再行证道伐仙,阻我长生者,永堕阎罗!
  • 重生之网游之惊天

    重生之网游之惊天

    一个卑微的生命,重生回九年前网游《传说》公测前几天,妄想依靠九年积累下来的经验,能够给自己、家人带来新的生活。然而无意中揭开了《传说》背后的秘密,面对现实中和游戏中敌人重重阻挠,真的能够获得想要的幸福生活吗?面对暗恋自己的美女班长,房东家的可爱小学妹,游戏中美丽的搭档,精明而又成熟抚媚的公会会长。面对复杂的局面,元昊天到底该何去何从······元昊天面对强大地敌人;“只有变强,才能让自己、家人、爱人好好地活下去”作者建了一个群,有感兴趣的欢迎加入:241804066
  • 编号八九七五七

    编号八九七五七

    “编号89757”是来自超古代文明时期的机器人。在这个已经渐渐过了保质期的世界,处于慢慢变质的过程中。全球开始变冷,真正能够用心去交流的人越来越少,四处都弥漫着虚伪的味道,一切不管多么平常微小的事都可能怀着某种目的,金钱、权利成了主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下半身开始取代了上半身去思考。而他,编号89757完完全全属于你没有任何期限,拥有绝对的执行力和忠心程度,对你而言,你就是他的一切,保护你、守护你、一辈子......
  • 深红色童话:小王子和火龙

    深红色童话:小王子和火龙

    《深红色童话:小王子和火龙》所收童话主要包括立陶宛、非洲、德国、希腊和法国新颖奇特的优秀民间故事,共计二十余篇,并配了数幅精美插图。这些故事离奇曲折、妙趣横生、寓言深刻,读来令人爱不释手,获益匪浅,对少年儿童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助益。
  • exo之双面女王来袭

    exo之双面女王来袭

    “我喜欢你”小鹿腼腆的说,“可是……喜欢我对你没有好处”小鹿坚定的说:“没关系,我就是喜欢你,从刚开始就喜欢你。我以前从不相信一见钟情,一见钟情是不存在的,从遇见你,我相信了一见钟情………………………”
  • 遥寄安说否

    遥寄安说否

    与男朋友分手后的夏雨晴喝了一个烂醉,被杨历鹰捡回家,醒来后更是发现自己签订了一个婚姻协议书。被迫与杨历鹰领证后,夏雨晴辞职搬到了杨历鹰的房子里。带杨历鹰见过父母后,夏妈夏爸对杨历鹰很满意,同时催促着双方父母见面,杨历鹰推脱,同时为夏雨晴介绍在容式的工作……
  • 名人微博精选

    名人微博精选

    本书从徐小平、王永、王育琨、王金阳等四位名人的两万余条新浪微博中精选出八百余条,他们微博的内容涵盖了心得感悟、生活态度和社会观察等方面,从他们的微博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探讨。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的编者还围绕每个主题还辅以编者手记一篇,使每章的内容更加突出,读者更容易阅读。
  • 某展开错误的原初

    某展开错误的原初

    神尊狼狈的问王秋:“为什么你进步的这么快?”王秋说:“因为我有系统。”神尊问:“为什么你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武器?”王秋说:“因为我有系统。”神尊问:“为什么你能成为至高神?”王秋说:“成为至高神很奇怪吗?劳资之前可是圣!”
  • 皇后要出逃:皇帝别追我

    皇后要出逃:皇帝别追我

    温玉倾做了人生三大她后悔莫及的事。一,酒后乱性,睡了别人。二,吃干抹净,还想出逃。三,拖泥带水,逃不出去。温玉倾大吼“本宫睡了皇帝又怎么样,又没让他负责任!”黎暻轩霸道道“朕的初-夜。朕就是要你负责任!”温玉倾算是在他身上栽跟头了。
  • 知凡

    知凡

    求过仙,修过道,沧海化桑田,方知我为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