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9000000022

第22章 涵化研究的两个十年(4)

无论如何,研究者从别样的视角审视格伯纳公开出版的调查结果,对其数据进行技术及操作上的测试,并且引入其他的因变量和控制条件,这一做法非常值得理解。

与此同时,文化指标研究小组的休斯、赫希尔以及其他成员(如,Stevens,1980)正在独立地发现,早期使用NORC数据资料的报告中的许多关联,在进行多项变量的控制之后即变得相当不显著。

多项次级分析明白地显示,多变量的控制倾向于降低或消除被检验过的人群中所存在的关联。(休斯也引进了一些附加控制条件,如出入教堂、俱乐部成员以及每周工作数小时。)总的解释是,在控制了上述变量后,报告一个已给出的联系的存在是不充分的;每一个单个控制所能解释的仅仅是显示关联中的一小部分,而所有的控制合在一起将形成一个关联的消失。这就是事实上次级分析声称要显示的,它使得一些研究者认为涵化联系是虚设的,仅仅是在人口统计学上对收视量和因变量进行控制的协变(covariation)的人为产物。

尽管如此,上述结果就整体而言只是提供了一个特例并且没有将其与收视人群可持续地联系起来。诚如霍金斯(Hawkin)和平格里(Pingree)(1982)所言,如此控制“可能会通过将那些有条件的联系转移到第三变量上来误导我们。”(p.236)。如下是格伯纳等人反驳这些次级分析的精髓所在:简而言之,假如一个整体的联系消失在多项(或者甚至是单个的)控制之下,那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一个真实的而且在理论上和类型化人群的有意义的关联(Gerbneretal.,1980a,1980b,1981a,1981b,1981c)。这样一来,“整体批发式的控制就使得潜在的条件关联变得模糊不清”(Hawkinshe&;Pingree,1982,p.246)。

相关性的发现可能一直存留在某些受试群体中,甚至在对一个样本作为一个整体实行多项控制、这种相关性消失的群体中,依然有着关于涵化理论的概念及分析层面的深刻的含义,并且最终导致了重要的精简与提升。其中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主流化”的思想。简而言之,跨越各群体的不同的涵化联系经常呈现一种特别的模式,类似于支持“其他的”(例如,作为轻度收视者)群体很少倾向于给一个“电视答案”之类的关联。例如,在控制诸变量的条件下,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在收视量和关于“险恶世界”的人际信任危机指标之间未呈现关联,其得分与收视量的大小几乎没什么关系。而对那些受过较多教育的人来说,即便是在多项控制之下,二者之间富有意义的关联依然存在。在重度收视者中,教育的影响因素被减去,则教育程度高的人的回答与教育程度低的人的回答趋于一致。

主流化的思想契合了涵化作为一个“引力的”而非单向的过程之观点。这种“牵引力”的角度和方向取决于观众群体的定位及其涉足这种引力的中心——也就是电视世界的“主流”的程度。潜在群体的大量差异及其对特别因变量的不同展现使得这项工作变得十分艰难,预测主流化在何时何地发生即便有可能的话也是十分困难的。

(Cook,Kendzierski&;Thomas,1983)。这并非一个十分必要的问题,就像一些人曾经争论不休的那样。因为总体的主流化期望值可以被格式化并且在类型化的区域经受测试(Gerbneretal.,1982,1994;Morgan,1986;Morgan&;Shanahan,1995;Shanahan,1995;Signorielli&;Morgan,1990)。

主流化不仅仅是一个潜在的互动模式(Gerbneretal.1981a,1994),而且是迄今为止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研究发现这种主流化在美国是涉及到政治倾向的(Gerbneretal.,1982)。其他国家(Morgan&;Shanahan,1995;Piepe,Charlton&;Morey,1990)关于性别刻板成见、人际信任危机、健康、科学以及许多其他议题的研究也都如此(Gerbneretal.,1994)。

这些进展表明,涵化是一个远比它最初所显示出来的迹象复杂得多的过程。显然,争论有助于这种理论上的推陈出新。那种深刻的有条件的关联的事实即使是在整个的关联消失的情况下都可以被发现,这对解决次级分析出现的许多异议大有帮助。

然而,通过这些以及更多最近的研究,其他批评和关注的变化被提及;其中一些将在下文中进行简要讨论。

涵化模式的“非线性”休斯和赫希尔都宣告,在多项控制之下他们检验的关联是“非直线型的”。赫希尔甚至更进一步,将轻度/媒介/重度收视的方案扩展出两个附加的分类——不看电视者(那些宣称平均每天看电视0小时的人)和极端收视者(每天看电视超过8小时的人)。

他发现不看电视者往往比轻度收视者更加孤独、漫无目的,并且有恐惧感,而极端收视者与重度收视者相比则较少有类似情形。

一眼看上去,这似乎戏剧性地反证了跨越所有收视层面的总体单调模式的涵化预测。虽然两种极端的群体量很小(约占整个样本量的4%),霍金斯和平格里(1982)指出,它们“是足够特殊的,它们或许在与第三变量的可能的关联上和其他群体有所不同”(p.235)。此外,Gerbneretal.,(1981a)对休斯使用的资料的同样的变量进行了有关直线型的推导测试,该测试涵盖了休斯本人所做的收视分类。结果22项中的17项显示了有意义的线性趋势,而显示有意义的非线性的项目只有1个。如此看来,休斯的分析并不能清楚地显示涵化关联的确是非线性的。假如极端的收视群体被去除掉——实践中一些统计学家宣称应当依照惯例去做(Hunterand Schmidt,1990,p.207)——那么在余下的90%多的NORC受试者中,这种关联甚至变得比较强大。

在调查了308个成年人的资料基础上,波特(1991b)也宣称,资料显示涵化关联是非线性的。他用多种方式分配收视情形,例如分成恰好3段(Gerbneretal.式的分法),分成5段、9段,等等。他考察每一收视层面的因变量之含义,并追究其与每一个收视人群之间的联系。然后他将这些因变指数回归到人口统计学和收视测量的多种变换上予以分析(方差、平方根、对数,等等诸如此类)。他发现关联的量值随着人群的不同而变化,于是认为这显示了一个非线性的关联。

我们认为运用五等分和九等分来计算关联的做法是一种误导,就308个样本而言,每一个九等分最多代表34个个案,这样小的样本量自然生出不稳定的系数,并且波特对这些变化的缩减没有作任何修正(而收视变化特别高地受到9个收视人群层面的限制)。

这项研究凸显了一个重要议题,即怎样将电视的收视状况作为一个变量来操作,然而它运用了一个可疑的收视测量。波特一般性地询问成年人每周有多少小时观看电视节目,而这些节目是12个中的一个或如此不同的类型。问受访对象每周有多少个小时做某事似乎是件勉为其难的事,尤其是当研究者的节目分类被强加于受访者时(Newhagen&;Lewenstein,1992)。

然而,类似的总体收视测量可以被看做仅仅是象征相对而言较多或较少的电视接触状况。提问措词上的变化、受访者自由选择不受干扰权利的保证以及样本中受访者的年龄,所有这些产生不同分布状态的因素和被报告的实际小时数的含义都没有关联。这也就是格伯纳等人将样本删繁就简、大致分为3类群体的原因。

波特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受访者全部被放进了收视归类,他认为如果数据能保持一种延续的形式,那么更有威力的实验就可以被实施。整个分类的要点是描述这种关联的性质,包括基线,在这种方式下相关的资料不能展现(这也是波特制造的一个争端,1991a)。他也暗示这些关联和细化了的收视测量被一同计算进去了(波特,1994,p.27)。果真如此的话那的确是个问题,然而事实不是这样。涵化分析可以检测收视人群样本的简单百分比,但是更为精确的多种变量手段被运用到延续的数据资料上。

用两种方式检验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严格地讲,在第一种方式上,关联不应被用于电视收视;虽然后者被当作一个比率层面的变量被测量,它通常不被正式地分类。就像波特(1991b)所指出的,他的收视测量“将可能被看做一个从统计学观点出发的绝对变量,并因此而受到更好的对待,因为这些分类不面对标准的假设”(p.574)。分组样本的检验和更加严密的连续资料的多变量分析二者都有着确定的长处和不足:它们各自阐明了一些问题,但同时又遮蔽了另外一些议题。

波特所强调的关键的概念性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休斯所强调的)源于对收视测量的精确解读的追求,而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持久的。波特的操作和结论有一前提假设,即收视测量是完全可信的、无论什么都没有错误变化。显然,这是一个毫无根据的假设。

沃基(Volgy)和施瓦茨(Schwartz)(1980)指出,他们的“媒介”观众(由其所报告的收看的小时数来决定的)也显示出观看了许多类型化的节目;他们主张这个群体可以包含“真正的”媒介和许多“真正的”重度收视者。1979年文化指标的全国样本分析显示,那些声称自己是“非观众”的人中,有15%也将“收看电视”列入它们的休闲活动的爱好之一。

1993年的社会普查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除了关于收视时间的常规提问外,调查要求被访者回答他们收看特殊类型电视节目(“电视剧和幽默单元剧”、“国际或国内新闻”以及“公共电视节目秀”)的频度。61位自称“非电视观众”的数据资料(占总样本量的3.8%;总样本数为1,586)颇为有趣。这些“非电视观众”中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确实说他们“从未观看过”这3种类型电视节目中的任何一种。将近五分之一(18%)的被访者说他们每月至少要看好几回电视剧或幽默单元剧。三分之一的“非电视观众”说他们一个月至少有那么几次观看公共电视(PBS)的节目。超过半数的人说他们经常收看新闻,并且其中3%的人说他们每天都收看新闻。

所有这些,使得诸如波特等人所作的“相当详尽精确的”线性测试难以成立,涵化分析假设或要求的是总体样本上的尽可能的近似值。我们的目的是知晓它是热的还是冷的,而非究竟是68度或者69度。这种关联不能是那种严格校准的有效的测量手段所能提供的。

诚然,在涵化著作中富于变化的关联的确不时显现(像确实存在但没有具体方向的关联),但目前尚无证据显示类似样本的普遍性或者重要性。并且波特(1991b,1993)没有提供有关其所说的非线性模式的理念上的指导,以便使我们对此有所了解。

它究竟意味着什么?霍金斯和平格里(1982)强调曲线联系“要求进一步的解释——而非对最初的简单假设的简单否定”(p.236)。塔珀(Tapper)(1995)曾提出一个可以解释类似样式的模型,但其模型尚有待观察测试。然而,迄今为止,尚无足够理由期待涵化作为非线性过程的提议出现,在观察中,也没有关于类似样式的任何解释被提供。

结论

涵化被认同是作为一个批评性的社会理论而非方法运用。提供更多特征和精度的努力有助于涵化分析的深化,但是这种做法看上去往往会导致观察者在其整体上真正的社会意义轨迹的迷失。在20年后的今天,我们建议研究者暂且将他们无休止的挑剔争议悬置一旁,而将批评性的眼光聚焦于电视的社会角色。无论如何,如果这项研究在如此长的时期内如此重要,那么它势必显示是否电视“意味着”某种情况。那么,果真如此的话,它又是什么呢?在这个意义上,如下的元分析将让我们了解,格伯纳等人所报告的以及那些独立的研究者和批评家所给出的结果中,是否存在着某些确实的差异。

在过去的两个十年里,涵化在理论上获得很大进展。虽然,主流化的思想看上去或许是最引人注目的进步,涵化研究也从“视野狭窄”的暴力效果的检验转向更加复杂精密的范式,以适应不同文化、国家以及文本的因变量的多样性。这一讨论绝对没有覆盖该领域所有的主要进展和挑战。尤其是,我们没有讨论国际的涵化分析、新技术的意涵、涵化意义下的认识过程的研究、感知真实性的角色,或者一大堆诸如此类的难题(Hawkins&;Pingree,1982,1990;Morgan&;Signorielli,1990)。

我们此处的要旨是,涵化结果中值得重视的变化需要经过更加系统的检验。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从一个叙述性的回顾(总是容易受到主观性的影响)转移到理论性地驾驭元分析。我们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涵化研究20年所取得成就的纵览,同时为未来这一领域的进展提供一个参照。

同类推荐
  • 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

    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介质,有着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媒体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网络媒体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工具。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对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
  • 逃离北上广3:广东太竞争

    逃离北上广3:广东太竞争

    广东这块地儿,永远都和竞争密不可分。 因为广东人喜欢“食头箸”。谁都知道竞争是激烈的,更是残酷的。但埋怨冇用,不如把头从沙子里拔出来,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连聚集了数十万工人的富士康都大摇大摆地从广东撤离了,你还在纠结离开是“前进”还是“后退”吗?
  • 谚语荟萃

    谚语荟萃

    集经典谚语于一家,给你不一样的谚语体验。既是增长知识的必备宝典,又是方便的谚语工具书。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本书作者通过列举不同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们民族传统性格。作者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经验为基础,诚实而仔细地分析了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
  • 谁说8090不靠谱

    谁说8090不靠谱

    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生代群体,这注定了他们与以往的任何一代都不同。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他们都已经长大,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作为80后、90后独生一代,你如何处世?作为父母,如何调教80后、90后的孩子?
热门推荐
  • 龙裔纪年

    龙裔纪年

    古老的秩序逐渐损毁;世界的规则分崩离析;死亡的触角肆意蔓延;臣子倒戈,王…也被迷惑,于是烈焰滔天,终末的血裔隐没光中。愿先知和龙后祝福于他。(PS:话说作品题目我差点写成妹控狂魔救世录来着。)(PSS:周一至周四更新,其余时间......ギリギリeye~ギリギリmind~)
  • 由我而史 谁来书写小草的历史?

    由我而史 谁来书写小草的历史?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当事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应是历史的记录者和书写者,这是新历史合作社自始坚持的理念。“历史嘉年华2013”以“我写我历史”为主题,从名人到普通人,纷纷登台分享“我的历史”。作为“历史嘉年华2013”及新历史合作社年度特刊,我们将看到的这一组文章中,有文学家之手笔,有治史者的反思,也有中学生的探寻,但一个共同特点是,他们不再将自己淹没于历史洪流之中,掩藏于宏大的叙事之下,而是作为“一个高贵的人”,记录自己的生命轨迹。
  • 高跟鞋惹来的亿万契约

    高跟鞋惹来的亿万契约

    钮钴禄文婷萱穿着短裙奔跑在街道上,“臭小偷!哪里跑!”她脱下自己的高跟鞋,握在手里万俟慕斯坐在豪车里,“不错不错,提车!”“还跟我逃是吧。”钮钴禄文婷萱把高跟鞋扔出去,以为打中小偷结果正好砸中豪车的前车面上,正北方向全场惊呆,这可是黄金跑车,价值连城,看着个女孩身上穿的衣服就不像是一般人家的孩子“赔钱。”“没有。”
  • 破译神奇地理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神奇地理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神奇的地球地球曾有过光环吗人类觉察到太阳系行星上的光环,可能是300年以前的事。17世纪,科学家伽利略首先从天文望远镜里看到土星周围闪耀着一条明亮的光环。后来,人们又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了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数百年过去了,也没有听说它们周围出现光环。
  • 全球盛宠小萌妻

    全球盛宠小萌妻

    宋少爷喂了十五年的童养媳竟然跑掉了,而且一跑就是五年。五年后宋少爷把人给逮到了。宋少爷看着出落的如花似玉的自己的准新娘,勾了勾唇角:“要是你能编出个好点儿的借口,等下我会温柔一点儿。”苏安暖尴尬:“那个,我、我欲擒故纵。”“倒是个不错的理由,纵了五年,现在该擒了吧。”苏安暖愁苦的看着他:“我、我纵的时间久了,忘了该怎么擒了。”“哦,没关系,擒我就来就好。毕竟抓人这方面本少爷很拿手!”
  • 仙人掌之花

    仙人掌之花

    现在,《日本推理名作选:仙人掌之花》如同之前作者所说的,奉上我的画作。这画如你看到的一样,内容是仙人掌。仙人掌虽然颜色青黑有刺、外形丑陋,其头顶盛开的小花却如鲜血般殷红。临别之际,我为何要画仙人掌,恐怕今生今世我都不会说出这原因的。但是,我相信,也许在我死后,你终究会有了解的一日。
  • 南宫晗玥

    南宫晗玥

    离开地球真的能一切重新开始吗?那一个玄妙的世界和真情相比哪个更重要?地球永远是故乡,永远有我为之站斗的理由……看一个重生的萝莉,一群来自异国的兄弟姐妹,在同一目标下生活成长,为真诚善良,为和平真理而谱写一段段星际恋歌……别样的星际生活,别样的魔法战斗,别样的穿越恋歌,慢慢走进,给你一个忘返的世界……O(∩_∩)O~
  • 洛克菲勒给青少年的忠告

    洛克菲勒给青少年的忠告

    洛克·菲勒的一生获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他创办了美孚石油公司;创建了美国第一家工业托拉斯;他的个人资产惊人,《福布斯》杂志于2007年评估其资产是3053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洛克·菲勒的伟大使得他成为名人中的名人,他被比尔·盖茨视为自己唯一的崇拜对象。洛克·菲勒的伟大不仅在其事业上,也体现在他的家庭教育上。通过本书大家可以全面了解到洛克·菲勒卓越的教子智慧。他给予儿女们的每一个人生忠告都饱含了一个父亲对孩子们浓厚的爱,同时也展现出他非凡的财商智慧和管理才华。这是一本投资者、为人父母者、青年朋友们可以共同参考借鉴的珍贵家书。
  • 霸上美人父

    霸上美人父

    一头漂亮的银发,一双独特的银眸,漂亮的就像一个瓷娃娃的存在!可爱却任性!胆大的让人无语。可以毫不忌讳的将人骷髅拿来当玩具,亦可以明目张胆的要求爹爹来个奖赏兴kiss!心情不佳时时而来点小小的恶作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精彩,于驻足间呈现

    精彩,于驻足间呈现

    《精彩于驻足间呈现》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精彩于驻足间呈现》编辑推荐:一篇好的游记,不仅仅是作者对他所观的大自然的描述,那一座山,那一条河,那一棵树,那一轮月,那一潭水,那静如处子的昆虫或疾飞的小鸟,那闪电,那雷鸣,那狂风,那细雨等,无不打上作者情感或人生的烙印。或以物喜,或以物悲,见物思人,由景及人,他们都向我们传递了他们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阅读《精彩于驻足间呈现》,满足畅游中国和世界人文或自然美景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