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9000000037

第37章 人的终结与传播学的终结(3)

六、人的终结与历史的终结

英国《卫报》2003年10月17日发表马克·韦伯的文章《准备迎接美好的21世纪60年代吧?》,介绍了奇才科学家和音乐家埃尔基·库伦涅夫正在为21世纪60年代作准备的情况。他相信到那时,计算机将能够模拟人脑,我们的身体和思想就会变得多余。他还认为,那时的人们都将“创造科学”,而不是无休止地看电视体育比赛。人们将为整个地球的利益而同心协力地工作。他还指出,那时大家将无所事事,只能创造互动视频艺术、作曲、研究历史档案等。我们舍开这些具体想象,可以认为,那时很多事情都可以委托比我们更聪明的、不知疲劳的机器人去做,人将以充分的时间从事精神活动,人的价值将主要在精神领域里实现,宗教可能是那时的主要精神生活。许多科学家都有类似的预测。

据我的研究,在迄今为止的社会里,由于物质生产能力的低下和物质生活资料的不足,人们将主要精力用于物质生活资料的获取上面,这样的社会我把它概括为物质社会。生活在物质社会里的人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是物化的、机械的、对立的,人性普遍被扭曲,这样的人我把它称之为“物质人”。

在未来高度发达的无线电脑网络所组成的世界里,一方面人具有了以信息形态存在、可以随处出现和重叠的替身虚拟人,一方面人们的主要活动将由物质的转变为精神的,这样就可能出现充分全面的精神活动,并实现全面的交往,达到自由的生命体现。这样的人我可以称之为“精神人”。精神人是本质上的人,是人的真正实现。

虚拟人还只是人通过技术所获得的精神解放的外在条件,未来人类将主要从事精神活动才是人的精神解放的内在根据。这两者共同幻化出了“精神人”。

世纪之交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终结论,科学的终结,艺术的终结,自由主义的终结,资本主义的终结,政治的终结,历史的终结,等等。终结者并非一切消失,而是指一个重大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结束,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开始。精神人的出现将导致人的终结(物质人的终结)。

马克思在研究精神问题的时候把现在的人类史仅仅看成整个人类史的史前时期,物质社会可能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史的史前时期。随着人的终结,社会将发展到一个空前的新阶段。在未来的社会里,物质生存资料越来越容易获取,精神生活将构成人类生活的主要内容,精神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将超越物质的力量,成为决定一切的力量。与物质社会相对应,未来的社会可以称之为文化社会。

美国盖罗普公司根据长期的大量的调查发现,在以人为本的当代里,人的需要主要不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这里是开启了历史的空前大革命、物质社会即将终结的主要标志。以上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预测,是根据历史与现实发展逻辑推演而来的。大致说来,迄今为止的人类发展的历史是有规律的,但是也有一些差异和例外。

未来的发展可能并非如此,或者不完全如此,但是,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却是存在的,甚至有较大的可能性。生活在未来社会的虚拟环境里的精神人,彻底摆脱了物化的命运,物质的霸权将得以消失,精神的霸权将得以成立,而精神可以像“氧气”一样为社会成员较为均衡地获取,社会不公可能极大地消失,社会关系可能是和谐的。但是,迄今为止的历史说明,任何社会进步都将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很难确切地预测文化社会的具体状况,我们也不可预测文化社会会有什么样的困惑和灾难,但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社会正在向文化社会方向发展。

七、传播学的终结

在麦克卢汉看来,一切工具都是媒介,因为一切工具都是人们创造的用来感知世界的通道。人的精神发展亦即人的人化自然的发展是在两条线上交织进行的,一条是。

人体以外的、媒介的、文化的线,其结果是环境的人化自然的不断发展壮大;一条是人体内的精神的线,其结果是人自身的人化自然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两条线以后者为根本,离开人自身的发展,环境的人化自然发展既不可能又没有意义,环境人化自然发展只是人自身人化自然发展的条件。

在这两条线的交织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传播的意义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重大。远古时代里的传播行为基本上只是直接的人体传播,人体语言和有声说话,传之不远和传之不久。文明史的发展也是媒介史的发展,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是其中最为重大的发展。相应的传播学也在发展,最初的传播学隐藏在哲学之中,在古希腊表现为修辞学。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是在现代社会电子媒介普及之后才诞生的,这时的传播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媒介传播。古代传播学研究反映了古代社会传播状况,现代传播学研究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传播状况。未来的高度发达的虚拟环境传播将极大地不同于现代媒介传播,未来传播渗透于整个社会生活之中,媒介(网络)不再显其踪影,而是消弭于整个环境之中,目前的传统媒介将消亡。这种传播看起来似乎重新回归到了古代的人际传播,但是它不再是传之不远、传之不久的人际传播,我们的虚拟人替身可以到处重叠浮现,这种替身或许还会在时间维度上相互重叠。这种传播当然也与目前的存在着巨大局限和单向发送的媒介传播大异其趣,于是传播学的研究也将发生重大的革命,不仅古代的传播学研究,而且以研究媒介传播活动为主的现代传播学研究都将要终结,与整个社会生活相互渗透于一起的新的传播学研究将要浮出水面,这将是一种与社会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的空前宏大的传播学研究。未来的学问都将发生类似的革命。20世纪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都在向着不断扩大范围的整合研究方向发展,自然科学甚至还出现了与宗教整合发展的方向趋势。未来的学问可能是一种现在还不能想象的大学问研究。

崇尚分析研究是由培根、笛卡儿和牛顿开创的近代科学的特征,在物质社会发展到顶峰的工业社会发展到了顶峰。分析研究在20世纪开始消融,整个20世纪的科学发展道路是不断地走向整合的道路。物质社会所形成的世界观是物质主义世界观,是物化的、机械的、对立的世界观;未来文化社会所能形成的是文化主义世界观,是文化的、和谐的、一体化的世界观。先进的宏观研究就是多元文化的整合研究。进而发展成一体化研究,是开创文化主义世界观的研究。当然,所有的宏观研究离不开分析研究,没有分析研究也就失去了宏观研究的材料,宏观研究也就成为不可能。未来的宏观研究不可能恢复到古代的模糊里维模式里的宏观研究,它将保留分析的时代分析研究的积极因素,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宏观研究。但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宏观研究的被遗弃和被鄙视,这是物质主义文化滞后力量的一种表现,随着高度发达的无线电脑网络时代和文化社会的到来,传播学宏观研究的意义将越来越重大。

八、走好通向未来的崎岖道路

这里我写的并不是神话或科幻小说,而是根据现实的和不久的将来技术发展所作的推理想象。从以上引述的资料可以看到,这里所写的技术发展将在几年到几十年之间实现。美国《纽约时报》2000年12月31日发表文章《这次未来比想的要近》,指出许多关于未来的预测都是不准确的,但是,关于电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预测总是赶不上实际的发展,是那样地缺乏想象力。这几句话我们当代人听起来是多么亲切,我们亲历了这个过程。人的终结和历史的终结将是各种终结中最为根本的终结,技术的发展不能完全承当起完成这个终结的任务,文化才是这个任务的最后完成者。文化力量最为巨大和沉重,它既是社会稳定的角色,也是社会发展拉后腿的角色,社会的发展是在文化不断地缓慢发展中最后完成和巩固的。人的终结和历史的终结所经历的时间将比技术提供的可能性所需要的时间长很多。由于这次人类社会的大革命空前巨大,在这样一个很长的过渡期里,必将充满着混乱和灾难,现在已经有许多人担心不久的将来人类即将毁于一旦,目前网络传播带来的混乱和不安全已经使人们普遍地实际地感到不安。概括地说,这种危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反动的物质主义文化传统,技术的车轮正在带动传播事业迅速地向前流动,而文化的车轮却还将沉迷于过去而左顾右盼,难于向前转动;二是对于新的秩序还没有来得及学会有效的管理。虽然技术不能单独完成人的终结和历史的终结的任务,但是,问题在于技术毕竟正在掀开历史的空前重大的一页,新的冲突、新的危机、新的希望都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很难无动于衷。

由于传播事业在今天和今后的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意义,在这混乱的过渡时期,加强传播学的宏观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传播学的宏观研究就是从社会发展整体中去把握传播事业的发展,这是一种文化研究。每一个社会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都应当走向宏观的、文化的研究道路。在当今极其复杂、混乱争斗的社会发展道路上,只是分析研究不可能使我们认识我们所面对的世界,只有宏观研究才有可能使我们对于当前充满光明和危机的道路有所了解,从而减缓灾难。过渡时期的这种宏观研究将把传播学送到未来的终结。

新的发展往往需要经历过很长很长的时间之后人们才能了解它的意义。当前世界发展是如此之快,越来越多的新发展我们还没有理解它的意义,更新更多的发展又涌到我们面前。新的发展总是会带来新的危机和新的希望,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可能还有以后的几代人)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未来人类社会的具体状况我们不能确知,但是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自然主义去摆布,我们必须打破后现代主义所散布的不可知论的迷雾,大胆发挥想象力,激励多样性的探讨研究,积极应对社会的空前大革命。

同类推荐
  • 郁闷的中国人

    郁闷的中国人

    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到《郁闷的中国人》,著名作家梁晓声捅破了中国最后一层窗户纸!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人们迎来了新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文革”那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人们着实郁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少折腾,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折磨着中国人坚强的神经。现如今人们不愁吃喝了,但不知何时起,苏丹红、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出现了;学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要权钱交易;入学托关系,住院托关系;豆腐渣工程频繁出现了,矿难接二连三,瞒报也接二连三;物价飞涨了,买房买不起,租房也只能蜗居了……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又开始郁闷了。
  • 给教育燃灯

    给教育燃灯

    本书旨在介绍民国教育家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实验及对教育症结的探索,细致再现民国教育思想的美丽景观。书中收录的文章包括:“从智识阶级的剩余来分析现代中国教育”、“教师的自救”、“教育感言”、“今日中国之教育”、“中国现代教育之症结”、“中国学校教育之史的观察”等。
  • 可爱的80后

    可爱的80后

    所谓80后,是指出生在1980~1989年的人群。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80后的实质意义远远超过80后的字面含义。因为,80后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代表着这一群体的喜怒哀乐。其性质与60后、70后一样,具有深深的时代印痕。其实,所有的80后,就像我们的小弟小妹一样,有着成长时的幼稚、有着不被理解的苦恼、有着桀骜不驯的叛逆。我们无需担心,也无需责怪,80后就是80后,他们将是民族的脊梁,将是时代的砥柱,必将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勇立潮头!
  •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

    公文写作速成手册。指点迷津,提供标准的格式、现成的思路、规范的词语。现查现用,快速写成权威、规范、正确的公文。
  • 童年的秘密(精典教育)

    童年的秘密(精典教育)

    本书揭示了儿童成长的秘密,论述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和表现。作者蒙台梭利揭示了儿童的心理发展,提出了“敏感期”这一教育理念。敏感期是指儿童在智力、运动、工作、节奏、行走、秩序感等方面的发展都有敏感期。
热门推荐
  • tfboys之回忆之音

    tfboys之回忆之音

    苏婉媛是一个刚出道的明星,在街上偶遇tfboys,会擦出那些火花?敬请期待!(作者是学生党,不知多久才更新,要陪角的,加作者QQ961024741,加友密码是{三人同行})
  • 胜过天堂的一年

    胜过天堂的一年

    残疾自卑的我摆脱了多年的压抑,得到了朋友,老师的认可。之后慢慢的融入到了这个集体,与同学们一起开心嬉戏,面对种种困难,一同度过,尽管只有一年,但我觉得比天堂里的生活还有自在快乐。
  • 一念心期千劫在

    一念心期千劫在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我这一生,最对不起两个人,最疼我的姐姐,和竹马霍成钰。而我最恨,却始终恨不起的,该是冬生了。我该是那个终身服役的西西弗斯,注定要推着一块巨石上山,如此循环往复……因为我爱上了我不该爱的人,那个还没来得及成为我姐夫的男人……我因他失去一切,姐姐和成钰又因我毁却一生……这一切,究竟是因果还是轮回,是红尘还是虚空?或许一切的一切,不过是这天地悠悠的一部分,只是我不信命,我不信命!但面对这一世的抉择,我又该何去何从?
  • 恶魔咖啡店

    恶魔咖啡店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镇,来了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女人,然后就boomshakalaka了各路妖魔鬼怪、大罗神仙,纷至沓来异次元的地球,居然就是天堂,也有可能是地狱好像这16年的学是白上了,但为什么去冥界都要恶魔语四级啊
  • 重生之魔妃谋略

    重生之魔妃谋略

    她天性如蛇蝎,阴险狠毒,他天性如豺狼,凶残嗜血,她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却人人避之如厉鬼,不能娶,他是战功赫赫的战神,却人人畏之如恶魔,不敢嫁,她眼中,杀人是艺术,一条玉梭,能打出百种表情,他眼中,人命如草芥,一把长剑,能斩杀百万雄师,当她遇上他,是天作之合,还是冤家路窄?
  • 极品护花狂兵

    极品护花狂兵

    叱咤佣兵界的他重回都市,成了一名高校的保卫科长。并且肩负起了保护清纯的美女校花,多姿的教导主任,还有高冷的霸道总裁的重任。保护美女,真是乐趣多多。本书qq群:69732475欢迎加群,一起聊聊,群里有美女哦
  • 耽美短篇集

    耽美短篇集

    主古耽,现耽亦有。各类攻受,请君品尝。【古代皆为主攻文,现耽不定。欢迎诸君亲自设定:人设&背景。阿笙采纳后会给你一个惊喜!(写的不好别打我)】
  • 浮山法句

    浮山法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美女无赖之我是你的菜

    美女无赖之我是你的菜

    我无意间碰到了一个美女,不小心亲了一下她的额头,这美女竟然说要我负责!吃饱喝足后,还要我带她回我家!美女,我是你的菜么?你要吃定我,还是要玩我呢?!
  • 神魔遥

    神魔遥

    神魔不显,天地不明。天地为因,众生为果。一段尘封的神话,在容年的触动下散落开来,一场神魔灵的浩荡修灵路就此拉开帷幕,血与泪,罪与罚。善与恶,正与邪,一切都在这场神魔遥之中。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邪仙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