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4200000029

第29章 信息模式:客观呈现作为信息的新闻(7)

新闻也不再被看作单纯的事实。哈维·莫勒奇将新闻看作被建构的现实,公共事件被报道是因为其具有实用目的而不是因为它本身的重要性。他并不把新闻报道看作是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反映,而是看作对那些有权决定他人经验的人的活动的反映(Molotch,1974:101、111)。托德·吉特林(Todd Gitlin)通过对《纽约时报》和CBS对“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Students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SDS)运动的报道,指出媒介的新闻报道存在一个框架(media frame)。这个框架秉承选择、强调和表达的原则,它会筛选、强调和排除新闻报道的过程,媒介框架保证记者们能快速、常规地处理大量的信息:对信息进行识别,纳入认知类别,然后再进行包装,以更有效地呈献给大众(Gitlin,1980)。

虽然信息模式契合社会需求和媒介组织生产的特性使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合理性,媒体也一直固守着它,但它的不完善也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对它的接受似乎也像对待民主的态度一样,目前看起来它最不坏。不过,批判它的声音从未消失,改良甚至探索一种更合理的报道模式以取代它的努力也未曾间断。解读模式的蔚然成风即是这种努力的结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艾匹斯坦.新闻和真相[A].见:E.E.Dennis;D.M.Gillmor&;A.H.Ismach编.大众传播的恒久话题[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175-183.

[2]本·巴格迪坎.传播媒介的垄断——一个触目惊心的报告:五十家大公司怎样控制美国的所见所闻[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256.

[3]Bernard Roshco.制作新闻[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211.

[4]C.赖特·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395.

[5]J.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新闻媒介在人类事务中的作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346.

[6]李剑鸣.大转折的年代——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329.

[7]林肯·斯蒂芬斯.新闻与揭丑:美国黑幕揭发报道经典作品集Ⅰ[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466.

[8]刘明华.西方新闻报道与写作[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289.

[9]罗文辉.精确新闻报道[M].台北:中正书局,1991:390.

[10]诺里斯;伯科尔曼编.《纽约时报》100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320.

[11]彭家发.新闻客观性原理[M].台湾:三民书局,1994:252.

[12]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276.

[13]肖华锋.19世纪后半叶美国中产阶级的兴起[J].文史哲,2001(5):120-126.

[14]伊恩·罗伯逊.社会学(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452.

[15]约翰·V.帕夫利克.新闻业与新媒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274.

[16]朱世达.关于美国中产阶级的演变与思考[J].美国研究,1994(4):39-54.

[17]Bjork,Ulf Jonas.Latest from the Canadian Revolution:Early War Correspondence in the New York Herald,1837-1838[DB/EBSCO].Journalism Quarterly,1994,71(4):851-858.

[18]Gans,Herbert J..Deciding What's News:A Study of CBS Evening News,NBC Nightly News,Newsweek,and Time[M].New York:Random House,1979:393.

[19]MacDougall,Curtis D..Interpretative Reporting,Seven Edition[M].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1977:514.

[20]May,Henry F..Shifting Perspectives on the 1920's[DB/JSTOR].The Mississippi Valley Historical Review,1956,43(3):405-427.

[21]Mencher,Melvin.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Ninth Edition[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644.

[22]Molotch,Harvey&;Lester,Marilyn.News as purposive Behavior:on the Strategic on Routine Events,Accidents,and Scandals[DB/EBSCO].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74,39(2):101-112.

[23]Mott,Frank Luther.American Journalism,A History:1690-1960[M].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62:901.

[24]Neron,John e&;Barnhurst,Kevin G..US newspaper types,the newsroom,and the division of labor,1750-2000[DB/EBSCO].Journalism Studies,2003,4(4):435-449.

[25]Park,Robert E..News as a Form of Knowledge:A Chapter i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DB/JSTOR].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40,45(5):669-686.

[26]Park,Robert E..The Immigrant Press and Its Control[M].New York:Happer&;Brothers Publishers,1922:488.

[27]Schudson,Michael.The Sociology of News Production Revisited(Again)[A].In Curran,James&;Gurevotich,Michael.Mass Media and Society,2000 Edition,London:Hodder,Arnold,2000:175-199.

[28]Schudson,Michael.Discovering the News:A Sociology of the American Newspapers[M].New York:Basic Books,Inc.,1978:227.

[29]Sloan,Wm.David.Perspectives on Mass Communication History[M].Hillsdale,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1:360.

[30]Sumpter,Randall S..News about News[DB/EBSCO].Journalism History,2001,27(2):64-72.

[31]Tuchman,Gaye.Objectivity as Strategic Ritual:An Examination of Newsmen"s Notions of Objectivity[DB/JSTOR].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2,77(4):660-679.

同类推荐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A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A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A卷》精选了第十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优秀作品,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汲取优秀作文精华,从而快速成长。通过新概念获奖者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从思想老套、素材陈旧、主题落后中成功脱颖而出。本书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迅速提高成绩的有力法宝。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更是最佳的选择。
  • 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本书介绍了如何成为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收录了《让孩子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让学生坐第一排吧》、《给孩子自信的力量》、《给孩子一个积极的认同》、《什么对于孩子最重要》、《想砍哪棵树》、《教师应蹲下身来看学生》、《坐着比站着更辛苦》等文章。
  • 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

    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不仅是我国的著名学者,而且是大翻译家。他精通多种外语,译著丰富,在长期的翻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很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理论和观点。《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翻译的文章,生动有趣,活泼精炼,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学习外文和从事翻译工作的读者有所帮助。
  • 逃离北上广3:广东太竞争

    逃离北上广3:广东太竞争

    广东这块地儿,永远都和竞争密不可分。 因为广东人喜欢“食头箸”。谁都知道竞争是激烈的,更是残酷的。但埋怨冇用,不如把头从沙子里拔出来,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连聚集了数十万工人的富士康都大摇大摆地从广东撤离了,你还在纠结离开是“前进”还是“后退”吗?
热门推荐
  • 冲动的青春——桌球绝恋(下)

    冲动的青春——桌球绝恋(下)

    《桌球绝恋》讲述了:那些年,我们都很年轻;那些年,我们对爱情懵懵懂懂;那些年,我们分不清喜欢与爱。当感觉来临时,我们会脸红,会心跳,当看不见某个人时,会想念,会想见,当一个人的时候,会憧憬,会傻笑。那些带着青涩的味道,那些关于我们青春里羞羞答答的回忆,那些,长大的我们,总是怀念的校园时代。
  • 暗黑三国传记

    暗黑三国传记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几十年之久的战争中,以往太平时期的无名泛泛之辈,在乱世三国之战中纷纷化为枭雄,金鳞岂非池中之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唐林,在二十一世纪,人类体系中扮演着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在这个逐渐变为为钢铁森林的世界里,他大脑里那些不甘平庸的构思却是毫无意义,无情的现实如同泰山一般压制着他最初的梦想,在朋友的叹息中,在父母失望的眼神中,他开始迷失了自己,为了能够迎合这个世界,成为了被上流人士压榨最底层一员,直到有一天,幸运之光突然降临在他身上,他来到了三国时期,带着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灵魂,他会给三国到底会带来什么改变?或许是更大的灾难,也或许是...。
  • 绝世神车

    绝世神车

    有车的要看,没车的更要看,续网络时代后的车时代已经到来。
  • 祝家九妹

    祝家九妹

    来到东晋,成为祝家九妹,得到了前世无缘的亲情。为母分担,她投身商业,却遇梁山伯。三年同窗,十八相送,楼台相会...一切都按照传说进行,但她不是祝英台,她不会让化蝶成为结局。习文韬武略,行商积财,广交友人,原来她早已未雨绸缪。
  • 一世挽清歌

    一世挽清歌

    命运善妒。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突然降临在莫丽的身上,高昂的治疗费用,以及希望渺茫的未来。让她被所有人抛弃,原来,所谓的亲情,爱情就是这个样子?!生命走到最后,却是另一个新的开始。她是少女清歌,架空王朝里与一个庶出的废柴少爷相依为命。前方是皇宫的泥潭,回眼是他微笑如水的样子。然而她却没有选择的权利。
  • 一等废妾

    一等废妾

    她是王府废妾,受尽折磨之后,只剩一纸休书!这一刻,她如梦初醒,男人神马的要来何用?从此她惊艳重生!不爱红妆爱军装!三国乱世,血战沙场!各国枭雄对她青睐有加,十里红妆竞相迎!哼,当年的男人,你可后悔?
  • 三生三世倾城歌

    三生三世倾城歌

    他名东方,东方升日的东方。她唤朝颜,朝颜花开的朝颜。她曾是一舞名动天下的朝颜公主。亡国当日,心爱之人枉死,亲人子女死于非命,从城墙上一跃而下,却在十年后盗墓者撬开棺木之时。从棺木中爬出,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她本已死,却被人用禁术复活,而活下去的唯一方法便是饮活人之血。她是魔是魅,嗜杀成狂,倾城绝色却又勾魂夺魄。他追赶她整整十年,只为问一句:“你为何总是执迷不悟?”累世情深,岁月荒唐,当他手中的剑滴落她的最后一滴鲜血,我愿与你相遇在最好的年华里,再续一场三生三世的缘分,可好?
  • 幻化九洲

    幻化九洲

    讲述了某一天妖星东掠,项羽从九幽复仇踏上人界,真龙天尊“汉高祖”下界与其大战,至此九州破碎,仙界崩裂,最终项羽封印,已过千年。九洲恢复。至此九州中展开了不同的故事。
  • 离人泪痣

    离人泪痣

    离人愁、伤别离。碎碎念、深深思。凋零落、吟空悲。续繁华、又何处。她眼角的泪痣,注定了她今生多泪,经历了许多,她回家了。然而主子回过头,笑着对她说:“你看,我有能力照顾自己了,多加上一个你也没关系。”“回家就好。”
  • 我们离婚吧

    我们离婚吧

    推荐小鱼新文,其他作品里《豪门前妻,总裁步步紧逼》。乔伊念觉得这世上最理想的爱情,应该用十二个字形容:一见钟情、从一而终、白头偕老。她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父母的死会跟他家扯上关系,当她签好离婚协议书准备离开的时候,却得知自己怀上了他的孩子。她该如何抉择?留下或者离开……你爱过一个人吗?从十五岁到二十五岁,整整十年的时间,她将自己对男人所有的幻想全都放在了他的身上。偶然的相遇,让完全没有交集两个人闪婚,这对乔伊念来说,莫过于天上掉馅饼,天大的喜事,可是对于苏郁来说,这不过他生活中的调剂品,因为他的生活里从来都不缺女人。于是,从民政局走出来的那一刻,乔伊念开始了自己伟大的计划,誓有一天要将这个男人扑倒吃干净。他不爱她,她从来都知道这一点,可是她不在乎,只要她爱着他就行了。在网上,报纸上,公司里,总是会听到关于他的花边新闻,她从来都不问,而他也从来都不解释,因为他知道,他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已。当有一天她看到一个女人很细心地为他整理领带的时候,她第一次感觉到什么叫做痛彻心扉,听说,听说那个女人是他的初恋,也是他最爱的人。有人说,在爱情的世界里,谁先爱上,便注定了就是输家。乔伊念偏偏要颠覆这个观点,她先爱上了,爱了十年,未必她就输了。苏郁:有一种爱是慢慢渗入的,渗入到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无处不在,直到当她离开的时候,你才知道,原来那一种爱早已经深种。本文宗旨:如果爱,请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