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4200000028

第28章 信息模式:客观呈现作为信息的新闻(6)

(三)对信息模式的批评

信息模式虽然站住了脚,但媒体自身存在的公共性和商业性的结构性矛盾致使对信息模式的批评始终不绝于耳。媒体在新闻报道实践操作中固守信息模式以至僵化也为人诟病。首先,信息模式过于偏重事件的取向使得新闻报道流于肤浅。在美国,对媒体报道的批评相当一部分是针对媒体对于那些广泛的社会经济、政治进程或趋势报道得太少。对此最普遍的解释是“报道事件比报道广泛的社会趋势更好,或至少更容易”(帕夫利克,2005:19)。

其次,信息模式使记者过度依赖消息来源和可证实的事实,而很少主动使用文件、研究去发现社会隐藏的真相。1950年,一位评论家这样形容当时记者所经常受到的牵制:“探访主任总是告诉你:‘除非这是引用某人的话,否则你不能写在报道里’”(Roshco,1994:67)。《哈波斯杂志》撰稿主编沃尔特·卡普(Walter Karp)认为:“美国新闻事业的首要问题是过于依赖消息来源,而这些消息来源大多是官方的,通常是权贵”,而一名形成自己议程的记者是不会受消息来源的左右的,这样的记者会走入社区,去界定这些议题(转引自Mencher,2003:625)。艾匹斯坦亦认为美国新闻界的问题不脱一个简单又无法避免的障碍:即记者几乎无法自行挖掘事情真相,而必须完全依赖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消息来源”取得报道的片面现实。我们无法期待受制于截稿时间、有限的版面和固定预算的记者能去发掘真相。即便这些限制都没有了,记者对一件极具争议性的事仍然缺少权威或法律方法,因而仍然无法确认真相。所以,记者陷入了两难困境。不是作为隐藏利益的忠实传声筒,就是得增加、删除、窜改资料,然后加上自己的话。第一种方式确保讯息传递给受众,不过讯息可能有错或误导。第二种方式,降低控制信息的力量,却有更加歪曲的危险性,因为记者无法全盘了解事实,以及消息来源所处的环境。不论哪种情况,记者都无法确知真相。因此,艾匹斯坦将消息来源和记者关系视为现代新闻事业结构的一部分(艾匹斯坦,1992:175-176、182)。

在肯定《纽约时报》展现了纽约和世界的真实图景的同时,欧文亦对《纽约时报》的信息模式提出质疑:“某些我们有权期望于一份报纸的新闻内容,《纽约时报》却附之阙如。《纽约时报》相信报纸的责任应仅限于忠实地报道新闻,并为读者提供某些思考的方向。然而,它却并未致力于揭露这个城市黑暗角落中,藏污纳垢的诸般景况。它极力排拒任何特权侵入它的言论版,但就在它尽心处理新闻的同时,特权却可能在纽约恣意横行。当改革人士将社会中的歪曲情事带上法庭或公听会时,《纽约时报》会公平、正确地予以报导;但在这些歪曲情事正式被送上法庭之前——也就是在传统观念中,它们尚未真正成为‘新闻’之前——《纽约时报》则一概认定此非分内之事,而对此不置一词”(转引自Roshco,1994:65-66)。媒体固守着传统客观报道貌似公允的立场,而忽略对社会不公的揭露和抨击,必然将无法承担为社会瞭望导航的职责。美国人对越战期间美国媒体的严厉批评即在于媒体除了提供一件又一件看得见的事实之外,并没有从历史角度报道这次战争,新闻工作者“迟迟未能真正理解越南的经验是毫无意义的”(埃默里等,2004:565),除了偶尔的“巨型炸弹式”的解释性文章或电视新闻纪录片以外,美国新闻工作者报道了有关战争的一切情况,然而就是没有触及实质性问题: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戴维·哈伯斯塔姆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埃默里等,2004:565):

问题是,每天都要把某件事作为新闻来报道,而事实上,问题真正的关键在于这场战争只不过是法国人打过的印度支那战争的延续。那场战争已成历史:所以在每一条新闻中你本来都应该加上一个第三段:“……这一切都毫无意义,因为我们正在步法国人的后尘,我们是他们的经验的奴隶。”但是由于有报纸报道规则的约束,你不可能真正这样做。……

所以,欧文当时就希望能将《世界报》与《纽约时报》的新闻作风融合,他认为普利策创立的主动挖掘新闻、唤醒公众注意力的传统为杰出报道立下了标准(转引自Roshco,1994:65-66)。

再次,信息模式有闻必录和客观呈现的手法使其易于被假新闻的制造者利用。议员麦卡锡对此的狡猾利用使《纽约客》(New Yorker)记者理查德·罗维尔(Richard Rovere)认为麦卡锡操纵记者手段之高一如巴甫洛夫操纵条件反射试验中的狗,他认为再没有比将记者的职责只局限于告诉读者事实更能腐蚀新闻界的了(转引自Schudson,1978:168)。麦卡锡的一些声明纯粹是谎言和歪曲,其中有一些是他本人在同记者与编辑们寻欢作乐的宴会中私下透露的。但是大多数新闻机构奉行这样的原则,即只采用引人注目的权威人士的“官方”声明(巴格迪坎,1986:198),麦卡锡作为美国参议员的显著身份使得媒介无法忽略他。道格拉斯·卡特(Douglass Cater)指出当时关于麦卡锡的解释性报道并不少,但并未引起报纸的注意和转载,因为解释性报道不被看作硬新闻而是“记者个人的私产”(Schudson,1978:168)。报纸上对麦卡锡的报道多是纯新闻,虽然有些记者明知他在撒谎,但只能如实报道,任由麦卡锡利用媒体来为自己的政治前途造势。麦卡锡的谎言最终被揭穿,这一事件也成为信息模式的耻辱柱。只问事实,不问真相的做法,使得许多人认为客观性原则已经成为不负责任的新闻报道。因为根据客观性原则,记者可以不必顾虑什么洞见或证据是否足以采信,只要正确地报道信息来源的话就可以了,他们不必成为专家或老手,通才就够了。于1992年获得普利策评论奖的《纽约时报》著名女记者昆达琳(Anne Quindlin),在她的书中说:“光是客观和事实的报道,已经引不起读者的兴趣;所谓5W、1H已经过时。这样的报道方式千篇一律,造成报纸平板呆滞的格局”(转引自彭家发,1994:75)。

20世纪70年代开始,多位研究者展开了对媒体的研究,从媒介的意识形态角色、制度规范、组织运作、专业文化、社会关系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日常活动等各个方面,具体考察新闻制作的过程,这使得他们对“客观性”在新闻生产中的角色有了深入理解。客观性被看作一种意识形态,是新闻界持有的一种特殊看法,一种记者在新闻机构以及社区中用来作为指引的参考框架(G1asser,1986,转引自彭家发,1994:42);甘斯(Gans,1979)更是认为客观性就是为了使记者在新闻报道中防止或摒弃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作为在报道中摒弃意识形态偏见的客观性,其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甘斯一语道出了客观性内在机理的矛盾。美国肯特市《路易士维尔信使报》(Louisville Courier Journal)责任编辑哈普(Hawpe,1984)也有类似见解,他认为客观性本身就是偏见。而威廉等学者进一步指出这种偏见就来自于“不偏见”,但是“不偏见”是一种构想出来的不可能达到的状况,所以如果将客观性理想构想成没有偏见,是一种错误构想(转引自彭家发,1994:67)。塔奇曼建议将“客观性”看作报人规避职业风险的策略性仪式,是一种常规程序(Tuchman,1972:660)。尽管这一程序展示了证据以表明实现了客观,但塔奇曼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一程序:(1)包含选择性的理解;(2)错误地宣称“事实可以自明”;(3)无法很好地呈现记者的观点;(4)受制于特定的新闻组织政策;(5)通过强调“新闻评论”的权威性而误导读者。

总之,看似客观的报道方式无法实现作为最终目的的客观(Tuchman,1972:676)。

同类推荐
  •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效能和广泛用途的文书,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一种体现了相关机关领导的意图和主张的写作活动,是一种领导的意志和主张得以贯彻与实施的有力工具。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各行各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和个人与某个团体之间的交往活动越来越密集,致使公文的种类也日趋丰富,其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使用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写好办公室各类常用公文,是形势所需,是社会所需。
  • 赠言寄语

    赠言寄语

    《赠言寄语》讲述了: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博采知识,可以增长才干,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阅读撼人心弦的高贵作品,就如同亲炙伟大性灵的教化,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让心灵沟通过去和未来、已知和未知。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 营销文案写作范本

    营销文案写作范本

    本书分15章,共100多种文体,详细阐述了市场调查文案、市场营销计划文案、新产品开发与推广文案、价格文案、营销渠道管理文案、促销与推广文案、推销文案、广告策划文案、公关文案、营销人员管理文案、客户管理文案、零售店营销文案、国际营销文案、谈判文案、合同文案、等内容。这些文案集中体现了企业营销观点、经营理念和策略方法。
  • 语言艺术全书2

    语言艺术全书2

    说话实在小觑不得,所谓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里体现。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的。语言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传达思想的工具,更是门艺术。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就是语言。
热门推荐
  • 许我一世阳光

    许我一世阳光

    青春洋溢的大学新鲜人周沐沐在享受美好的校园生活时意外的爱上了同校的乔阳,自尊心极强,板正的乔阳在周沐沐的死缠烂打下终于缴械投降,享受爱情时光,却在毕业的时候选择前程放弃了沐沐.....几年后乔阳带着不菲的身价回到故乡,只想问她一句,如果现在换我低下头来,你可愿给我一次机会,陪你看遍千山万水?周沐沐会作何选择?她的的爱情该何去何从......
  • 江湖行之谁能挡我

    江湖行之谁能挡我

    皇朝鼎力,万族林立;乱世江湖,谁主沉浮?少年习得无上九字秘,踏六道,破轮回,纵横江湖,谁能挡我?
  • 网游之仙医渺渺

    网游之仙医渺渺

    仙医青烟渺渺本来只想在游戏里做一个平凡的商人,没想到随着与前夫剑指天下离婚,从此她的游戏生活再也没有平静过,有阴谋诡计,有恶意诽谤,好在一路都有他陪在身边,并从网络一路走到了现实,没想到,现实里,他们竟然是那么一对儿珠联璧合的璧人。
  • 死神的苍穹

    死神的苍穹

    落魄皇子林沐雨,曾享尽荣华,如今却倍受凌辱。封琴大会之上,偶得奇人舍利,修炼通天道法,成为死神一脉最后传人。从此之后,弑仙屠魔,终踏上修道巅峰……
  • 云之界幻云使

    云之界幻云使

    云之界,一个藏在云中,由圣云使主宰的世界。盛行魔法与武斗术。圣云族是云之界继承了魔神正统血脉的一族。是唯一有机会出现能修炼全能七系魔法的一族,全能七系魔法使被称为幻云使。不过圣云族,还有一个最大的秘密,那就是拥有预言未来的秘术。不过非魔神血脉者是无法修习预言秘术的。云紫夜,在16岁,华夏大陆一名体艺高校生。本来正潇洒的过着小日子,淋了场雨,竟然发了高烧。迷迷糊糊的,等醒过来,自己竟是换了地方。
  • 恃宠求欢

    恃宠求欢

    玄天大陆一个武者纵横的世界,相传得紫玉者的天下,得紫玉者同时历经磨难,不善而终。欧阳欢欢出生在玄天大陆的一个名为紫梦谷的小山村,天生貌美如花,偶遇张无涯,紫玉缘牵绊一生。
  • 女配来袭:桃花笑

    女配来袭:桃花笑

    当古代聪颖女碰上现代穿越女,孰输孰赢?李渔溪怎么也没想到,居然真有如此玄幻之事,苏婼居然是外来之魂。从开始的看戏者到最后的入戏,看着对手越来越高明的手段,李渔溪不敢大意,开始步步为营。苏婼几次三番的逃脱,让李渔溪不得不感叹对方的大运气。但对方既然一定要我李渔溪的命,那我就逆天而行,夺其道。
  • 绝恋爱人

    绝恋爱人

    多年前写的小说,测试一下。写的非常菜,本来想拿现在的小说试试,但想想还是拿小学生作文试试
  • 你是我一生的眷恋

    你是我一生的眷恋

    东方毅:小羽,我会好好照顾你一辈子的。这是这个冷峻的男人的承诺,哪知有一天它好像不再生效了,原因……轩辕羽:阿毅,这就是你对你承诺的实现方式么?哼!她的面前是两个深情相拥的男女……两个都不是感情丰富的人,在这样的场景之下,到底,该何去何从?东方羽若:切~没了他,我养你!一个努力想要证明自己能力的女子,对着那个深爱着她的男子,她会怎么做呢?
  • 混在美国的逍遥生活

    混在美国的逍遥生活

    八卦阵,谁说八卦阵就是用来行军打仗,这也可以用来改造环境!雷浩发达了,他会最神奇的奇门八卦,最适合他的奇门八卦!住在青山绿水间,享受着蓝天白云。不用整天为了生计奔波,可以享受悠闲自得的小日子;溜溜狗、打打猎,逗逗萌宠、骑骑马......多么逍遥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