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4200000027

第27章 信息模式:客观呈现作为信息的新闻(5)

正因为我们寄出的这封信,《克利夫兰新闻报》在48小时内收到来自6位专卖药生产商的电报,电报声明取消上千美元的广告业务,这造成药品行业煽情性事件的剧减。仅仅一份报纸就在广告方面损失18,000美元。先生们,你碰到某人的腰包时,你也就触及到他安身立命之本。这个法则同样适用于报纸主编及药品零售商,它适用于整个商业领域。

药商这番话反映出在他们眼中,报纸主编也是商人,报纸也属于商业领域,因此,商业领域的逻辑在报纸那里也会畅行无阻:“你碰到某人的腰包时,你也就触及到他安身立命之本,这个法则同样适用于报纸主编…”。这种肆意的嘲讽不仅仅会让有尊严的报人不高兴,对于以社会生活代言人自诩,期待自己可以与医生、律师平起平坐的报纸来说,这种看法将极大地消解其作为专业组织的权威性与合理性。

1911年,欧文在他的连载于《柯里尔》杂志的15篇文章中追溯了报纸广告的发展,他认为,美国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衰退与腐败的原因不在于广告商,而是在于贪婪的报纸出版商,因为正是他们让其产品纳入了商业轨道。欧文为广告“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美国新闻事业探求真理的道路”而忧心忡忡。他指出,更有甚者,到了20世纪,广告商们再也不必费力去控制报刊内容,因为他们的报社执行部门的盟友会按照他们的思路工作。在一个报纸胆怯软弱的地区,广告商常常要求拥有每一样特权,甚至包括政策支配权(阿特休尔,1989:73)。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出现了多部揭露报纸统治者——“报阀”的作品,厄普顿·辛克莱即在其名为《无耻收买》(Brass Check)(1919年)的书中,辛辣嘲讽一家胆小怕事、被营业部门和广告商控制的报社。

政治经济力量对媒体的侵蚀使得人们质疑媒体是否具有独立的地位。早在19世纪末期,《民族》(Nation)周报就对有些同行将新闻业视为一种专业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新闻业由于过于商业化而无法成为一种专业(Mott,1962:489)。杰出报人普利策曾宣称《世界报》不需要朋友(巴格迪坎,1986:55),在他看来,一份独立的报纸不应与任何势力结盟。但是,媒体向政治经济势力的妥协已使得某些有识之士对媒体能否保持独立深感忧虑。对于媒体是否具有独立性的担忧与质疑直接关系到媒体在美国社会中承担角色的合法性。独立的媒体通过采集报道事实,而使理性的读者更易发现真相,通过培养知情的受众使其参与到民主生活中去,媒体因此而享有新闻自由。但是失去了独立地位的媒体能否做到像其宣称的那样客观?人们对此充满怀疑,他们不再相信事实(fact)即真相(truth)(李普曼,1919,转引自Schudson,1978:151):

……人们失去对周围现实的掌控,就不可避免地会成为骚乱和宣传的牺牲品。只有在一个受众被剥夺了接触信息渠道的社会里,江湖骗子、侵略分子和恐怖分子才会肆虐横行。当所有的消息都是二手消息,所有的证词都不确定时,人们不是对真相而只是对观点有所反应,人们行动的世界不再是真实的,而只是由报道、谣言和揣测所构成的虚拟环境。思维的整个基础不再是事实而是人们宣称的事实。

报纸作为民主政治的工具,却脆弱得难以实现人民主权论的全部义务,难以自发地提供民主主义者所希望的天生的真实,李普曼不免嗟叹道:“我们误解了新闻的有限性和社会的无限复杂性,我们过高地估计了我们自己的忍耐力、热心公益的精神和各方面的竞争”(李普曼,1989:239)。报纸不能履行对民主政治应尽之义务,这是对媒体专业性的致命打击。在美国,民主政治与新闻自由互为前提,民主政治是新闻自由存在的制度保障,而它又依赖于公众自由而公开的讨论。如果说,自由形成公众合意是民主社会正常运作的必要前提,那么,为了令这种合意具有意义,公众必须充分地通过一个不受政府或其他任何力量控制的新闻界来获知信息。客观性原则正是致力于使媒体不带偏见地向“市场”提供可以据以形成“意见”的新闻报道等各种材料(李良荣,2002:147)。杰斐逊简洁地表达了这个意思:“如果新闻界是自由的,而且人人有阅读能力,那么一切便是安全的。”宪法《第一修正案》使这种体制具有了可行性。新闻界承担起了向公众公布它认为重要的议题之责任,这样公众便能自由而公开地进行讨论。文化史学家克里斯托弗·拉希说:“新闻界的工作就是鼓励辩论”(转引自Mencher,2003,634)。民主政治与媒介的命运休戚相关,对二者任何一方的质疑都会动摇对方的根基。1919年,李普曼在《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上撰文(此文即是后来被重印的《自由与新闻》)称:“西方民主现在的危机也就是新闻业的危机”,他质问道:在一个“民意任由私人企业塑造的世界里,民主体制能够存活吗”(李普曼,1919,转引自Schudson,1978:151)?

(二)客观性理念成为报纸的职业意识形态

不仅媒介的独立性受到质疑,由于对人类理性的怀疑使得对民主政治的绝望也在美国社会中普遍蔓延。这种怀疑与迷茫从一战结束之后即已开始,历史学家亨利·梅认为20世纪20年代可视为美国文化的分水岭,在此之前美国文化都较为统一,而20世纪20年代却是一个“共同价值和信仰被独立和彼此冲突的信仰所取代的”时代,是“消解”和“分裂”的时代(May,1956:425-426)。理性主义的沦丧首先使公众是否具备理性的能力受到质疑,哲学家庞德认为每个人都不过是受荷尔蒙驱使的生物(Pound,1929:368,转引自Schudson,1978:126-127),这一观点取代了理性主义的信仰,公众因而被定义为非理性、旁观者和消费者。而客观性理念的基本假设是有个真相,或者若干真相,记者的任务去收集它们,然后传输给读者(Hawpe,1984,转引自彭家发,1994:67)。现在读者的理性受到怀疑,这一真相是否会被他们接受和理解就值得怀疑。不仅如此,新闻工作者对所谓的事实和天真的经验主义也产生了怀疑(Schudson,1978:141),就是说,这个真相是否存在也值得怀疑,这直接构成对客观性理念的威胁。古德温认为客观性理念的基础信念是“真相紧随在事实之内”,而他认为这正是客观新闻无可挽救的缺失,因为事实可以蒙蔽真理(Goodwin,1974,转引自彭家发,1994:74)。

在这个“为民主政治写墓志铭”(Frankfurter,1930:146,转引自Schudson,1978:125)成为潮流的时代,内忧外患的客观性理念亦是四面楚歌,看起来,信息模式也是凶多吉少。20世纪初的信息模式,是相信知识不需要语境可以自明(或者提供想当然的语境),相信新闻可以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然而,20世纪20年代以降,美国的社会现实粉碎了这一信仰的理论基础。在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日益复杂,德国和意大利的独裁势力不断增强,美国政府对于国内经济大萧条的应对疲软无力。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的复杂态势似乎超出了美国人的理解范围。著名揭丑记者雷·贝克尔(Ray Barker)悲观宣称,他已无法判断是非对错,他在1936年称自己唯一肯定的是无力解决世界的问题,甚至理解也存在困难,所有的事情都太复杂(转引自Schudson,1978:126)。

但是,偏偏就在这种绝望之中却生出了一种希望。戳破了民主政治虚幻泡沫的李普曼,因时时出现的虚无感而心生不安,于是他艰难地使用意志与这种虚无抗争,期待理智征服情感,“研究谬误,不仅为了有效的预防,而且能成为引导我们去研究真理的一种激励。由于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脑子里所存在的主观主义,我们才对客观的方法产生了一种不能不有的热情”(李普曼,1989:270)。1920年8月4日,李普曼和查尔斯·梅尔茨出版了一份备有文件证明的调查报告,题为《对新闻的检验》,这份作为出版的《新共和》附录的报告举例说明了美联社和《纽约时报》自1917年到1920年间对俄国事件报道的失实。针对此事,李普曼和梅尔茨的结论是“越是怀疑人们观察结果的可信性,越是要尽可能地坚持客观。如果我们想到现代社会多么依赖新闻的时候,人性的弱点就不应成为人们自我原谅和道歉的借口,而是要时时警醒自己的理由”(转引自Schudson,1978:154)。相当一部分新闻工作者也抱有这样的心态,一如舒德森指出的,客观的新闻理想正是源于无法扭转的信心丧失。而新闻工作者之所以愿意相信客观,很大程度上是在怀疑和无所适从的情况下的一种出路(Schudson,1978:158-159)。

新闻工作者开始执著地维护客观性,报人们宣称“我们不否认运动需要斗士,进步源于天才的倡导。但对社会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也需要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正反两面的报道,此乃新闻事业职责之所在,不是有立场地参与,而是客观地观察”(Schudson,1978:157)。曾任美联社总经理达25年之久的肯特·库珀即十分推崇客观性法则,他将其称之为“真实而公平的新闻报道”,库珀还大胆宣称客观性新闻“作为一种至善至新的道德观念,发展于美国,奉献于世界”(阿特休尔,1989:152)。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美联社总经理韦斯·加拉格尔在一篇纪念库珀的文章中盛赞客观性法则,认为记者完全可以和医生、律师平起平坐。阿特休尔将客观性理念喻为新闻工作者确保职业权威性与专业性的圣杯之物,记者如果缺了它,身份就会贬低,其职业也会遭受灭顶之灾(阿特休尔,1989:152):

批评家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人能够做到客观性,然而记者职业并不比一名法官或一名医生的职业更容易出错。他可以像法官那样使自己的情感服从于职业的需要,或像治疗病的医生、代理委托人的律师那样去行事。

也就是在这种意义层面上,客观理念具有舒德森所谓的道德哲学的意味(Schudson,1978:8),客观成为记者对自己报道行为的一种道德承诺——他愿意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实践客观。客观性理念就是这样的复杂,与其说它源于天真的经验主义和相信事实,还不如说它是针对怀疑主义的一种反应;它并非一种直线式的推演而是对民主市场文化的辨证的反拨,它不是对信仰事实的最终表达而是在一个甚至连事实也无法信任的世界里找寻一种肯定的方法(Schudson,1978:122)。客观性理念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因对其的否定与反对而强化了存在的理由,信息模式因此也坚韧得总是驳而不倒,它仍是当今新闻报道的基本形式,在新闻写作领域仍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同类推荐
  • 北大学生成功学习法

    北大学生成功学习法

    俗话说:“龙生九种,各种有别。”其实人的性格更是千姿百态的。有的人沉静,有的人热 烈;有的人喜欢饶舌,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刚强勇敢,历飞翔艰难而不屈不挠,有的人 则软弱懦怯,一遇挫折便灰心丧气;有的人脾气暴躁,点火就着,随时可能和人吵架;有的 人却慢条斯里,火烧眉毛也不着急。诸如此类的差异,都是人们不同性格表现。心理学家认 为,性格是人的个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事业 、家庭和健康的质量,尤其是在现代这样迅速、开放、多变的时代潮流中,拥有坚韧、开朗 、豁达等等受人欢迎的性格,无疑会给你的成功之旅助一臂之力,添虎翼雄风。
  • “资本”影像: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场域的变化及其影响

    “资本”影像: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场域的变化及其影响

    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也出现了了一些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但罗列现象的较多、深中肯綮的少见,运用前沿理论进行分析阐释的寥寥可数。本书另辟蹊径,将法国当代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比较成功地运用于当代中国的电视新闻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最要创新,达到了同类研究中国内的高水平。作者的观察和批评比较尖锐,分析也相当具有新意,是一本住学术上有重要创见的优秀著作。
  •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作业集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作业集

    为加深广大学员对《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课程的理解及复习, 我们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采取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及计算题等多种题型, 共计116 道题, 基本覆盖本门课程中混凝土单层厂房、混凝土框架结构及砌体结构的相关内容。此外, 按课程考题结构编写了两套模拟考试题。书后附有参考答案。
  •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本书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结构、乡里社区内居民的姓氏分布状况入手,着重探讨了这一时期家族宗族内部各成员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互动关系以及家族宗族关系对外部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热门推荐
  • 中国灾害通史:清代卷

    中国灾害通史:清代卷

    本书内容包括:明清和清末自然灾害群发期、清代自然灾害分论、清代自然灾害总论、清代救灾措施与实践、自然灾害与清代社会等。
  • 夜战惊龙

    夜战惊龙

    行走在黑夜里的幽灵潜藏在阳光阴影下的杀机你不懂我存在的意义我却知道我自己的使命
  • 亡灵依纱

    亡灵依纱

    一个亡灵之身的少女,一段尘封五百年的记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她,亡灵依纱,受命于亡灵七大君王之一亚斯特兰,为了寻回失落的亡杖,解开记忆的封禁,在这片充斥着战争的硝烟的大陆上,穿梭在人族、魔族、矮人族、精灵族、龙族等各大种族之间,危险层出不穷,接踵而至,且看她如何应对。
  • 四月爱未央

    四月爱未央

    华静言事业有成,聪慧美貌,一路走来都是眼高于顶。直至遇见周承锴,本以为终于遇到命中注定的锦绣良缘,可是,没想到周承锴迫于家庭要求与孔氏千金订婚,苦心挣扎的结果,使她最后咬着牙,掩着痛,独自看他飞离自己的世界。伤痛之余,华静言毅然放弃了这段感情,没想到却因此结识孔氏大家长——周承锴新婚妻子的父亲易仁。两人彼此吸引,又百般克制。在她以为一切结束、尘埃落定的时候,却不知道真正的命运纠葛才刚刚开始,孔氏家族的内部斗争使静言陷入爱情旋涡……
  • 厄魇

    厄魇

    废材,天才,我到底是什么才?御姐,萝莉,我要的是什么菜?龙行天下,天诛地变,神功初成的我该如何抉择?当有一天,我得到了一个厄魇系统,上面的问题都成了问题。“什么,让我与森林女妖共度春宵?”“不是吧,让我去统领魔兽占山为王?”“真的假的,让我来做十大神兵的主人?”厄灵之魇,王霸之冕。九天风云,强者再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朋友们多多支持,精彩内容,每日持续更新中~
  • 待我一统江湖

    待我一统江湖

    当小乞丐想要成为武林盟主,合并整个武林时,你在想什么?所以当某只小乞丐阴错阳差被某个阴晴不定的教主上完之后,还一本正经的说:待我一统江湖,我必娶你为妻。然后呢?某只小乞丐光明正大的在教主不在的时候离开。丐帮?好,如果不把人交出啦,他不介意让丐帮消失于整个江湖。好吧,丐帮是真的交不出人,因为那个人,现在在。。。。就不告诉你们,想知道就自己看吧!
  • 竹花映篱开

    竹花映篱开

    这个世界上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亲情?爱情?还是友情?沈篱,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高中生,一个被放在人群随时都能够被淹没的人,但她却拥有非比寻常的治愈人心的能力。可是,在扑朔迷离的身世面前,不堪一击的爱情面前,还有充满背叛的友情面前,这样暖心的她还能够继续如此的乐天下去吗?萧竹,拥有人人艳羡的一切的高校冷情校草,令人望尘莫及的家世,无懈可击的外表,智商200的超级天才。但就是这样一个女生心目中完美的梦中情人,却是一个冷心无情只重利益的人渣。当治愈女神遇上冷酷人渣,两人到底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虐心篇:沈篱:曾以为自己才是你的救赎,奈何,到了最后,原来一切都是我的一厢情愿罢了。萧竹:沈篱,你就是我的劫,过不了,也躲不了。痴情篇:沈篱:原本以为花开才最美,但如果可以,我宁愿你永不绽放。萧竹:这一生,我只为你绽放凋谢。
  • 魔纹千觞

    魔纹千觞

    赤翼大陆,魔纹降世,众家族崛。沉淀了千年的荣耀,即将在此刻绽放。没有泪水,没有后退,唯有坚持到底。命运不会束缚真理,没有什么会阻止他们前进的道路,等待他们的,只有光芒和荣耀。大陆各强势家族继承人,将在最短时间内,变成最强者。他们为了家族,为了伙伴,为了尊严,为了内心的那份坚持,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他们披荆斩棘不畏艰险。即使路途有千难万阻,即使会堵上性命,也绝不退缩,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战胜危机,他们是,最强的王者。【赤翼大陆皇朝分为两个。月隐皇朝,九度皇朝。其它的都是附属国家,岛屿。家族若干。】
  • 战争游戏和鳖

    战争游戏和鳖

    高小明有一副侠胆,但他更像一个缺少教养的小无赖,仗义却凶狠,大方但也霸道,他身处的江湖不是一个博取生存的地方,而是少年们打架发泄过剩荷尔蒙的场所。高小明最后暴毙街头,死的惨烈悲壮,但也不无荒谬和滑稽。
  • 旷世绝唱:爱上百变娇妻

    旷世绝唱:爱上百变娇妻

    如果不是在生日派对上他和小三如此亲密,她应该还会继续无怨无悔地付出。如果她不是心碎一地,她不会舍得花钱出去旅行。如果她没有看到那照片上的熟悉场景,她不会去到那个沧桑神秘的古镇。没有假设,因为她去了,由此揭开了那段尘封已久的旷世之恋。是上天的眷顾让他们再次有重逢的机缘,还是命运不怀好意的玩笑?他对她说,我可以爱你到世事化云烟,我可以等你到沧海变桑田,只要你幸福,我可以独自寂寞百年。只是他百年的孤独,能否换来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