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4200000003

第3章 前言(2)

20世纪70、80年代,媒介社会学的研究开始兴盛。英美学者们发表了一系列实证研究,从媒介的意识形态角色、制度规范、组织运作、专业文化、社会关系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日常活动等各个方面,具体考察新闻制作的过程,这些研究被舒德森冠之以“新闻生产的社会学”(Schudson:1991)。媒介社会学的研究通过“系统地展示(重构)‘群体的偏见和建构的修辞’使得‘深层的新闻和新闻的深层’得以更加清晰地显现”(Jansen,1981:147)。学者们通常将媒介社会学分为三种研究取向:政治经济学取向、媒介的社会组织分析取向、文化研究的取向。政治经济学取向,是将新闻生产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结构联系起来,尤其是与作为媒介经济基础的所有制联系起来;媒介的社会组织分析取向,主要是侧重分析新闻媒介组织内部的结构和政策、新闻专业的规范、新闻生产过程的各种常规行为框架以及社会关系对记者工作的牵制;文化研究的取向,是将记者工作与更广泛的文化传统和象征表达系统相联系,注重新闻作为叙述形式所包含的价值观念(潘忠党,1997:36)。而在实际的研究中,这三种研究取向是很难截然分开的。本文也会使用三个研究取向中的某些范畴和概念。

美国的新闻史研究学派纷呈,论著汗牛充栋。就研究视角而言,大致可分为三类:(1)意识形态视角,将政治社会事件与态度作为解释大众传播史的首要因素;(2)专业视角,主要特征是探讨“恰当”的大众传播实务,试图以媒体对现有专业标准的贡献作为阐释和评价新闻传播历史的标准;(3)文化视角,其重要前提是媒介的运作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媒介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因而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Sloan,1991:1-9)。1974年,凯瑞在《美国新闻史的问题》(Problem of Journalism History)一文中提出美国新闻史研究遭遇尴尬,他认为美国新闻史研究中存在着“辉格式研究倾向”,即将新闻业的发展归因于自由和知识的发展,认为新闻的发展是由于人们理解力的提高和《第一修正案》带来的权力和自由的拓展(Carey,1982:1183)。他提出要超越这种将进步假设为历史最重要原则的解释历史的方法(Folkerts,1991:4)。威廉·斯隆(William David Sloan)认为尽管只有民族主义研究学派最接近凯瑞所说的“辉格式研究倾向”,但美国相当一部分传播史家已经接受了凯瑞提出的这个术语(Sloan,1991:3)。此后,美国新闻史家一直在为重新界定新闻史研究而努力,美国的新闻史研究也逐渐体现出方法和语境上的复杂性(Folkerts,1991:4)。

然而,试图从报道模式入手而进行的报纸社会史研究并不多见。舒德森在《发现新闻——美国报业社会史》一书中明确提出“故事模式”和“信息模式”。虽名为“发现新闻”,但此书的重点并不在于新闻本身,而是在于探求客观性理念如何成为新闻业的神圣职业意识形态。舒德森认为客观性是现代报纸的产物,所以《发现新闻》从现代报纸的发轫期——便士报开始谈起。此书注重探求媒介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媒介的影响,将便士报的兴起与民主政治时代的平等主义相联系,将媒体擎起客观主义这面大旗归因于对“事实”(fact)并非“真相”(truth)的怀疑,这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但历史毕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虽然客观性理念成为新闻业的职业意识形态是在20世纪,但客观这个问题却决不是20世纪才产生的,从报纸一开始出现,或者从新闻一开始出现,客观性的问题就出现了,所以,考察新闻或客观性的眼光还应投射到报纸的最初发展阶段。

对于改革中的中国报业来说,具有300余年历史的美国报纸的形态和发展,特别是其报纸的经营,往往具有风向标的意味。国内近年来对于美国报业的关注持续升温。然而,这种关注多聚焦在美国当代报纸的发展,而对美国报纸发展史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希冀本书能有助于了解美国报纸的先天限制、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必须有的专业规范,通过凸显美国报纸结构体制的内在矛盾和辩证张力,减少对美国报纸不恰当的想象,而这也会为中国报业改革提供镜鉴,观照他者亦为反观自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建设,中国媒介的经营管理体制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审视媒介组织的研究文章开始出现并呈上升趋势(黄旦,1997:72)。然而,对于西方传媒运作的借鉴决不是简单地照抄照搬,将“参照物”变为研究的起点或行动的终点:“由于西方的现代化‘程度’‘高’于我国,我们就可能因此觉得西方的新闻体制也‘优’于我国。于是西方的体制被赋予‘未来’我国新闻体制的含义,转换成我国新闻改革的内在目的”(潘忠党,1997:64)。中国的报业改革只能以中国的历史实践作为出发点和评判标准。

关于本文有几个问题需要加以说明:(1)在展现报道模式的内涵及特点的时候综合运用了“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单个维度还不足以分析每种报道模式的特点;(2)虽然本研究以“报道模式的流变”为题,但研究并不认为每一种新的模式的出现就意味着已有的报道模式的消亡,实际上存在着几种报道模式共存的现象,本研究试图辨析的是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报道模式,它新在哪里,而新闻的内涵以及报纸的角色定位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参考文献

[1]Bernard Roshco.制作新闻[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211。

[2]黄旦.媒介是谁:对大众媒介社会定位的探讨——兼论大众传播研究的社会学框架[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2):65-72。

[3]潘忠党.新闻改革与新闻体制的改造——我国新闻改革实践的传播社会学之探讨[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3):62-80.

[4]潘忠党.“补偿网络”:作为传播社会学研究的概念[J].国际新闻界,1997(3):34-46.

[5]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974.

[6]Barnhurst,Kevin G.&;Nerone,John.The Form of News:A History[M].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2001:326.

[7]Carey,James W..The Discovery of Objectivity[DB/JSTOR].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87(5),1982:1182-1188.

[8]Folkerts,Jean.American Journalism History:A Bibliographic Essay[DB/EBSCO].American Studies International,1991,29(2):4-27.

[9]Jansen,Sue Curry.Reviewed Work(s):Discovering the News:A S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Newspapers[DB/JSTOR].Theory and Society,10(1),1981:143-148.

[10]Schudson,Michael.Discovering the News:A Sociology of the American Newspapers[M].New York:Basic Books,Inc.,1978:227

[11]Schudson,Michael.The Sociology of News Production Revisited(Again)[A].In Curran,James&;Gurevotich,Michael.Mass Media and Society,2000 Edition,London:Hodder,Arnold,2000:175-199.

[12]Sloan,Wm.David.Perspectives on Mass Communication History[M].Hillsdale,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1:360.

[13]Tuchman,Gaye.Making News:A Stud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M].New York:New York Free Press,1978:244.

同类推荐
  •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但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未可限量的。正如2006年8月教育部下达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中所指出的:“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内容分为外国文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外国文化及跨文化交际研究、翻译研究、外国语言研究五部分。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本书作者通过列举不同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们民族传统性格。作者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经验为基础,诚实而仔细地分析了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
  • 巨变

    巨变

    本书又名《大转型》,最初于1944年出版。在这部公认的伟大著作中,波兰尼的主要关切是:造成19世纪西方文明衰败的起因。波兰尼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勾勒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要求与民族国家内 部社会福利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换言之,他以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过程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亦即19世纪西方文明的崩溃。这一主题是波兰尼一生思想的总结。
  • 白鹿洞书院的秘密

    白鹿洞书院的秘密

    本书以章回体形式,对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史按朝代顺序进行叙述,并介绍了白鹿洞兴废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
热门推荐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第二册)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第二册)

    福尔摩斯虽然是阿瑟·柯南道尔笔下塑造的人物,但能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他以最有趣、最引人的手法,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引起共鸣:人们都有探索黑暗与未知的好奇,也都有找出真相、伸张正义的向往。就在事实与想象里、在假设与证据间、在科学理论与小说创作下,人们心中都有福尔摩斯的影子!福尔摩斯的冷静、智慧和勇气,在悬疑紧凑的故事情节里是最值得玩味的。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缜密的推理分析是破案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鉴识科技应运而生,为侦案工作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帮助,但这位神探的博学多闻、细心耐心、追求真理、坚持原则的特质,应该是这套书背后所要传达到的重要含义。
  • 父母锦囊:教你养个壮小孩

    父母锦囊:教你养个壮小孩

    2009年3月,我应山东卫视农业科学频道《活到九十九》栏目之邀,做了一个“让儿童远离感冒”的访谈节目,分6期播出。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应观众要……
  • 女主有个外挂店

    女主有个外挂店

    一家包罗万物的深夜店铺,一位身世成谜的高冷女店主,一个雅中带痞的吸血鬼店员……是人就会有烦恼,而这里出售的东西却能给予你超乎常人的一项特殊技巧。“我们没有金钱交易,收取的仅仅是一段记忆。”所以,夜色深处,开满黑色曼陀罗的小道,你会选择踏进去吗?
  • 英雄无敌日志

    英雄无敌日志

    关于这部作品,我也酝酿了一段时间了。我欲将她写成一部讲述异世英雄无敌式生活的作品,而且主角会是一个学院法师。书的魔法体系可能会看上去与传统的英雄无敌不太一样,因为他会吸收一些遗忘国度设定的经验。初次写作的原因,可能作品会看上去生疏了些,只要各位读者不吝于意见,我便会尽力改进的。
  • 通天元圣

    通天元圣

    一个不能踏入修炼的废材,意外被一头龙魂认可,从此相依结伴、踏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阻拦我寻母的脚步,统统踩踏。阻挡我救兄之路的敌人,全部镇压。天大地大唯情义最大。
  • 守护甜心之守护之恋

    守护甜心之守护之恋

    只是一个15岁的女孩就明白了这世间的丑陋,为了世间的悲剧不再重演,为了不再受到伤害,他只能努力的去隐藏,经过了爱情的坎坷,经过了时间的洗礼,他又会以怎样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呢?一次又一次的去隐藏自己的寂寞,孤独,和懦弱。习惯了这一切的沉默,习惯了用冷漠掩饰自己的懦弱。习惯了那些人丑陋的内心,但这一切我全部不希望发生在我身上,这一切的孤独?一切的一切,我只是希望做一个普通的人,可为何要经历过这么重重坎坷,有人哭泣就有人为她拭去她的泪水,但是谁又能给这个孤独的女孩一些安慰呢?谁又能安抚她的心灵寻找到真正的自己那个快乐自己
  • 凰女凌世:废材小姐误惹邪王

    凰女凌世:废材小姐误惹邪王

    她本是天才少女,精神力逆天,却被至亲当做牺牲品!一朝奋起,大义灭亲,却穿越时空,成为受尽耻辱的明家废材大小姐。什么?出身太废材?咱自带逆天精神力,辅修炼药术,分分钟虐死一堆渣!啥么?妖兽好可怕?咱自带超强亲和力,神兽变身小萌宠!嗯?桃花朵朵开?咱自带专一属性,只取花一朵!某邪王气场全开:初吻都给了你,你要负责!
  • 末日铸神

    末日铸神

    火星用了5亿年的时间从地球的形态变成现在的样子。而地球,20年后便会变成另一个火星。短短的数十年,这颗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蓝色星球被黑色的云层彻底包裹,而人类倾尽一切技术依然无法冲破这个超自然力量带来的诡异牢笼。氧和大气的加速流失使人类的繁衍即将走到尽头。大自然通过一个沉寂了百年的小型陨石坑向人类传达了自己的思维,在这一切生命进入倒数的时刻,仍然对一切一无所知的人类能否重新把握自己的命运?
  • 来自地府的我

    来自地府的我

    两千年来,世人以秘法毁天理,逃生死,享逍遥。一直秉持天理循环,生死轮回的煌煌地府彻底衰败!危急关头,唐禹被衰落的地府命为人间行走,以图破除旧规,却没想到这个新晋的人间行走却揣着坏心思。他立志用地府手段,赚人间富贵!他用金白之物开路,大大的钻石晃得黑无常眼花。重重的金表哄得日间游神咧嘴大笑。从此之后,黑白无常为他战,日夜游神庇护他,就连高高在上的判官也大加赞赏:“这小子,懂事!”
  • 金金的校园生活

    金金的校园生活

    某年9月1日,年满6岁的可爱小女孩金金,即将步入尼伯小学的大门,她在校园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