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4200000004

第4章 政论模式:言论重于新闻(1)

18世纪60年代,美洲殖民地报纸开始日益关注英美关系问题。1765-1783年,从《印花税法案》(Stamp Act)开始实施到独立战争结束,美洲报纸开始逐渐显现政治色彩。虽然“刊载外国新闻依旧被作为报纸的首要职责,但是随着对英斗争的发展,美洲政治事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1770的时候,就已颇有几份报纸明显地将政治事件置于首位,有关日益高涨的对英国当权者的反抗的投稿取代了来自英国报纸的新闻”(Mott,1962:71)。

为了更好地理解报纸的这种变化,有必要回顾一下殖民地早期报纸的情况。

一美洲殖民地时期的报纸:外国新闻唱主角

尽管存在争议,但是美国新闻史家通常还是将1690年出版的《波士顿公共事件》(Boston Public Occurrence)作为美国殖民地时期的第一份报纸(Sloan,1991:28),尽管它只出版了一期。1704年,第一份连续出版的真正意义上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Boston News-Letter)创刊。

殖民地报纸的外观乏善可陈,早期报纸的尺寸是小页和4开纸大小。新闻基本没有标题,虽然偶尔有标题,也都是一栏宽,标题只标注时间,字体比正文字体大不了多少。报纸基本没有插图,由于纸张缺乏,报纸不留底边,每行也几乎与报纸宽度相当。印刷设备亦十分简陋,纸张、油墨、印刷机、铅字都十分粗鄙,甚至有时一张报纸不得不用2到3种字体,这不是为了装饰,而是因为所有字体的铅字都不够用。到了1765年之前,报纸尺寸有所增大,大城市的报纸大多数用对开纸或克朗纸(Crown sheet)印刷,每份报纸有4页,尺寸大约为11×17英寸或者10×15英寸,偶尔报纸也会有6到8页,以满足广告商的要求。

殖民地报纸是以英国报纸为模型的,报纸的名字、形式和外观都模仿英国报纸。受英国报纸《牛津公报》(Oxford Gazette)的影响,美国早期许多具有官方或半官方性质的报纸均以《公报》命名,例如《波士顿公报》(Boston Gazette)、《宾夕法尼亚公报》(Pennsylvania Gazette)、《纽约公报》(New York Gazette)、《南卡罗来那公报》(North-Carolina Gazette)等等。《波士顿新闻信》就完全是同时期英国报纸的翻版,它单张纸,双面印刷。以第一期为例,《新闻信》2/3的内容来自伦敦四个月前的报纸,主要是伦敦的政治和宫廷消息,还有欧洲的战事。

早期殖民地报纸的新闻是主要来自英国报纸的简短的外国新闻。一项对美国殖民地1764-1775年间的三家报纸:《波士顿公报和国家新闻报》(Boston Gazette and Country Journal)、《宾夕法尼亚公报》和《马里兰公报》(Maryland Gazette)刊载的外国新闻报道进行的内容分析显示:就新闻来源而言,超过4/5的新闻来自于西欧,而这其中又有超过2/3的新闻来自英国;国内新闻来自其他的殖民地报纸、私人信件或通信员的信件;少数本地新闻来自于官方或半官方的渠道,有时与船长和其他旅行者的谈话也被看作是很好的新闻来源(Hester et al.,1980:19-20)。报纸上的本地新闻甚少,“因为当地甚小,发生之事尽人皆知”(Mott,1962:51)。报纸的主要阅读材料是散文和诗,与宗教有关的尤受欢迎,它们来自于英国和其他殖民地报纸。除此之外,还有“给印刷商的来信”和殖民地作者具有文学和政治色彩的散文诗歌(Bleyer,1927:74)。

美国报纸对英国报纸的依赖不仅在于获得大部分的英国和欧洲新闻,还在于美国报纸的评论也深受英国报纸的影响。有些评论直接来自于英国报纸。《加图来信》(Cato's letters)在殖民地得到极大的欢迎并引起共鸣,其中一些来信几乎被所有的殖民地报纸重印和引用。不仅如此,美洲报纸的评论在论题和形式上都模仿英国报纸,通常是模仿《旁观者》(Spectator)或采取《加图来信》的形式。这种讨论当地政治经济事件的信件在美国十分流行,署名通常会借用著名的罗马人物的名字。

美国报纸尽管不断从英国报纸中获得滋养,但仍然开始具备各种与美洲大陆生活相对应的特性。

首先,殖民地的报纸获得了特殊的发展机遇,那是因为殖民地的政府机构很早就分散到若干殖民地首府,在那里存在着许多各自独立的政府。它们有着各自的行政机关和议会,有着各自的条例、法律、议会辩论记录、选票、会议录和命令等需要印刷。单是这许多各自独立的政治单位的存在,就给美洲早期印刷事业提供了核心业务和实际的用途,同时也有助于使印刷所成为当时美洲政治文化生活的中心。1693年年底时,美洲殖民地的坎布里奇、波士顿、圣玛丽城、费城和纽约就已经出现了印刷机。但是印刷机传到英国外省城市是在1693年以后,那时最后一些限制性法令最终失效;像利物浦、伯明翰和利兹这类英国城市1693年的时候还没有印刷机(布尔斯廷,1997:439)。到革命时期,每个殖民地政府都已在它的首府有一个印刷商为它的需要服务。在大西洋沿岸的所有主要城市都可以找到印刷商。如果一个殖民地政府嫌他的“公文承印人”不合心意,别的政府会欢迎他去,并提供给他官方的印刷业务。

其次,美洲报纸是注重实际的美洲生活的产物。身居蛮荒的美洲,生存是首要问题,居住民每天都要面临艰难和危险,美洲人一下子就迈进了实际生活。即使是在清教徒的聚集地新英格兰,到18世纪中叶也几乎没有产生过一部重要的思辨神学著作(布尔斯廷,1997:8)。美洲的清教徒不会为了神学问题而分散其对实际事务的注意力,他们不像英国同代人那样把精力花费在对神学大义的争辩上,他们必须集中精力来应对实际生活,缔造家园。“所有新英格兰生活的情况——传统、神学和新大陆的各种问题——合在一起,促成了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布尔斯廷,1997:43),而这凝聚成了美洲人的精神气质,成为这个国家的基调。在这个国家,人们“更希望得到的是贴切有关的下界实情,而不是海阔天空的上苍真谛,并对带有沙龙情调的聚会闲谈、旁征博引和明讽暗喻保持着有益的怀疑态度”(布尔斯廷,1997:426)。所以在美国,一开始几乎没有什么职业文人,1830年到达美国的托克维尔尚调侃道,欧洲的一个三流城市每年出版的文学作品,也比美国二十四个州加起来的还要多(托克维尔,1988:350)。殖民地时期最好的文字都是实用性的,像典章制度、宣传小册子、布道词和报纸专栏文章等等。报纸由于其对日常生活的实用意义更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美国报纸的文风颇为直率甚至多少有些粗鲁。

再次,美国报业的先驱们不是作家和文人,而主要是印刷商。“除了4份报纸,整个18世纪的殖民地报纸都是由印刷商编辑出版的”(Mott,1962:47)。报纸仅仅是印刷商业务的一部分,他往往还是邮政局长或是地方长官,并承担政府印务。在布尔斯廷看来,美洲殖民地的印刷商有着他在英国各郡的同行们所不知道的尊荣和权势(以及一些新的职能)。作为“公文承印人”,威廉·帕克斯(William Parks)、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威康·布雷德福(William Bradford)和安德鲁·布雷德福(Andrew Bradford)等人生活在政府的中心,那里是新闻的来源。而英国地方上的印刷商只不过是一种工匠,只有伦敦的英王敕许的承印人才有官方地位。但是,美洲每个殖民地的公文承印人都占着一个重要的公务职位,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预示着美国的政治和新闻界之间的特殊关系(布尔斯廷,1997:455)。在早期的报业中心波士顿,继哈里斯(Harris)之后的30年里,那些新闻从业者全是邮政局长(埃默里等,2004:30)。办报人身兼公文承印人、邮政局长可以享受到诸多便利。因为所有机密的信件都要首先经过邮政局长之手,因此他能最快、最机密地得到各种消息,当城镇居民来信时,他可以收集到当地的轶闻趣事。他还和政府的公共事务保持着联系。而作为印刷商,他又通晓各种向广大群众销售和投递印刷品的方法。富兰克林将其邮政局长职位的好处总结为:“能使消息灵通从而改进了报纸,增加了它的需要量和它所刊登的广告,结果使我得到了一大笔收入。原来和我竞争的那家报纸就相形见绌,日见衰微”(布尔斯廷,1997:457)。可见,这种一身兼三任的职业十分具有美洲特色,这使得美洲新闻业一开始就与美洲政治和公共事务结合在一起。

不过,这些印刷商编辑对报纸内容个性方面的贡献却不大,因为他们并不撰写报纸内容,他们或其雇工只写少量的当地新闻,用剪刀加糨糊的方式编辑外国新闻、杂著和其他殖民地的新闻。报纸的内容个性来自于那些关于社会和道德问题的散文和诗歌投稿,虽然来稿在论题和形式上都模仿英国报纸,但毕竟说的是美洲的人和事,偶见新意。

最后,但并非不重要,赢利是美国早期报纸创办的目的,这就使得报纸发展与殖民地商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印刷商的业务一开始主要是印行文告、法令、辩论记录、会议记录、决议文本以及法定表格等。印刷商们兼办报纸主要是为了多一个谋生渠道。关于美国早期报人的办报实践及其办报思想,请参见黄旦:《美国早期报人及其办报思想》,《新闻大学》,2000年第1期。他们通常会经营书店出售自印的出版物和从伦敦运来的书籍,他们还常贩卖一般商品。本杰明·富兰克林即曾刊登广告出售咖啡、肥皂、酒类、专利药、眼镜、罗德岛干酪及彩票。凯默(Keimer)也曾出售各种“英国货物”,而盖因(Gaine)和许多其他人则售卖专利药,印刷商还常常是当地彩票的代理人(Mott,1962:48)。当时商务印件的需求很小,报纸期刊的市场还未发展起来。早期报纸的夭折比例是很高的,这通常是由于资金不足所致。如在1690-1820年间问世的2120份报纸中,有一半以上不足两年就夭折了,只有34份报纸维持了30-40年的时间(埃默里等,2004:42)。当时,印刷机、铅字、纸张和油墨都必须从英国进口,早期报纸又采取订阅方式,订户和广告商经常拖欠费用,再加上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持,报纸经营往往捉襟见肘。尽管坎贝尔(Campbell)很努力,但《波士顿新闻信》的发行量不超过300份(Bleyer,1927:50)。在这种情形下,殖民地的印刷商多数都是循规蹈矩的,政府的印件是其业务稳定的最主要的保障,《波士顿新闻信》在1706年还两次得到政府的拨款,所以,此时“殖民地的印刷业很难成为新颖的、惊人的或激进的思想的温床”(布尔斯廷,1997:453)。而殖民地早期的报纸多以“公报”为名也显示了报纸与政府的关系,就如同《伦敦公报》(London Gazette)是英国政府的机关报一样,这些报纸也都是“经由政府许可出版的”(Bleyer,1927:51)。

同类推荐
  • 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易于让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艺术技巧展开论述。阐述了教师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等全面素质能力。
  •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媒介也在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转型。探索中国媒介的发展趋势亦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部分。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各级领导没有认识到新闻执政的重要性,更没有把新闻执政提到执政能力建设议程上来。新闻执政的意义在于,提高党的执政形象、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以发展传播学为视角。以二十一年来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的通讯社类和报纸类经济报道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报道与中国这样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认为,获奖经济报道是国家主流意识的体现,具有主要来自以党政机关报(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正面反映经济社会主流价值、兼具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双重职能、舆论引导和宣传诉求强烈、专业性有待提升等特点。而中国未来的经济报道及经类媒体应努力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和专业性,朝信息化、情报开发、数据库建设方向推进,并助力于国民塑造理性、健康的现代经济人格。
  • 歧路灯称谓研究

    歧路灯称谓研究

    本书共三部分,对《歧路灯》中的称谓进行了归纳与整理,从语义学角度将称谓分为八类,即姓名称谓、亲属称谓、拟亲属称谓、敬谦称谓、排行称谓、身份称谓、职业称谓、俚俗称谓。
热门推荐
  • 大学日记之逐爱之旅

    大学日记之逐爱之旅

    幸福,像昙花绽放,美丽一瞬。短暂,可哀。毕竟,曾经灿烂辉煌。究竟是命运的刻薄残忍,还是注定的遗恨悲哀?在漫长的等待中,你望眼欲穿,苦苦相盼,只不过为了,为了捕捉到那个美丽的瞬间。而在你昼夜与时光周旋的煎熬疲惫中,仅仅眨眼的片刻,怎么就——就恰恰错过了命运所赐的昙花般绽放的美丽的一瞬……
  • 月圆人欢

    月圆人欢

    一桩诡异的凶案,一件尘封二十年的绝密往事,引出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痴心的等待,美丽的谎言,天真无邪的少女,风度翩翩的少年,终于走在一起,踏入风雨江湖——
  • 大神后羿

    大神后羿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保留着一样他认为最美好的东西,曾经拥有或者从未出现过,为了这份美好,他一辈子都努力地去寻找,不管他是神或是人,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
  • 诗情话艺

    诗情话艺

    亲爱的读者,你们好,我是本书作者江之雨,(诗情话艺)是一本青春文学励志小说,书中主要讲述两兄妹在雨夜中来到这个世界,受家庭影响,从小都悄悄爱上了诗词曲赋,并都极具天赋。每天朝夕相处的兄妹俩在学校里使用笔名相互博弈,掀起学校中诗词创作的劲风。在全校师生苦苦挖掘这两位天才的同时,兄妹俩竟然也都不知对方是自己的亲哥哥,亲妹妹!之后,兄妹相继被挖掘而出,受到校方的精心培养,然而,随着父母相继离世,兄妹本应在文艺路上一帆风顺的人生,开始慢慢的勾勒出跌宕起伏的色彩...
  • 呆萌甜心的邪魅王子

    呆萌甜心的邪魅王子

    进入新的学校,新的学习,新的生活,本来应该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就当她遇见他的那天起,她想象的美好生活就这么被他给毁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一杯咖啡,惹祸上身吗?随之而来的居然又是他的挑畔,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接着又是想象不到的捉弄,看来她在这个学校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 恶搞突袭未婚夫

    恶搞突袭未婚夫

    刚从国外回来,就被母亲送到了一个陌生男子的家。告知,这个妖孽的男人就是自己的未婚夫。怎么可能啊?她毫不认识他,怎么能就这样成为他的未婚妻呢?“你去告诉我爷爷我们不合适,不在一起了”“不去,我觉得咱们俩挺合适的。”“你,你”好啊,算你狠,那就就准备承受我的怒火吧。就这样,一场又一场的恶搞,接连不断的发生。从恶搞成为了专情恋人,这过酸涩的无法比喻。
  • tfboys之你是我的一切

    tfboys之你是我的一切

    不在同一个城市,却拥有着同一个偶像。3个好闺蜜,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发生了好多有趣的故事……
  • 玉烟

    玉烟

    主角在一次回家的火车上买下的纪念品,竟然是远古遗留下的天地瑰宝----玉葫芦,从此他踏上了修行的道路。修行之路上到处都存在变数,只有那些走出属于自己的路的人,才可以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诸多先天灵根炼制成化身,功德多的可以来洗澡,功法一堆堆,都没时间练,宝物一件件,都没处使用。这就是新一代的高手的苦恼。
  • 陆小凤传奇系列(五)

    陆小凤传奇系列(五)

    陆小凤,一个有着四条眉毛(其实只是嘴上多了两撇胡须)的人。喜欢喝酒,欣赏美女。更重要的是他重情义,但风流成性,半生桃花不断。表面上对什么事都漫不经心。但却十分在意。他总能遇到十分稀奇的事,也总能逢凶化吉。
  • 开咖啡馆指南

    开咖啡馆指南

    100%真实的再现花5万元在上海浦东迪斯尼板块开一家精品咖啡馆的过程。文中人物都是真实人物。咖啡馆名叫CAFE12+,表示我们有12个人一起合开咖啡馆,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股东。咖啡馆地址在上海浦东康沈路秀沿路中邦大都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