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6200000019

第19章 华语电影:一个历史性的理论范畴(3)

四、“华语电影”:一种历史性的研究视角

据笔者观察,以“华语电影”命名的研究已经得到蓬勃的发展并且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将“华语电影”作为一个免检的学术概念,其内涵常常飘移不定;

2,文化研究成为一种主导性的研究范式;

3,在文化研究超强渗透力的影响下,电影历史研究慢慢染上文化研究批评的色彩;

4,文化研究以一部或者几部电影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原属电影批评的研究,却常常得出具有“历史性”的结论;

5,对于两岸三地电影作品的跨地域研究,政治差异性研究压抑了文化共性研究;

6,表面上采用华语电影的总体视角,实质研究却是分散的、割裂的。

……

遗憾的是,不少研究者并没有意识到“华语电影”作为一个理论范畴将给我们的电影研究视野、研究方法带来深刻的影响与转变。事实上,华语电影不仅应该成为一个电影批评概念,更应该成为电影历史概念。历史意识的缺席,将使现有的华语电影研究缺乏总体性和一致性,蓬勃的学术话语变得众声喧哗,有时甚至鸡同鸭讲,陷入无休止的争论或者没有应答的争论。

“华语电影”蕴含着内在的新观念、新视野和新方法,他不仅为我们观察、言说当下区(国)的电影创作提供方便,而且对中国电影大历史的书写提出要求(华语电影的视角会自动消解先前历史撰述中无处不在的政治意识形态壁垒)。对于中国电影“大历史”的书写,我们不仅可以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宏观角度切入,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追溯中国电影的“起源、传统及其变迁”等具体方式着手。因为:包含大陆、香港和台湾在内的中国电影,都可溯源于一个多世纪前的上海电影;正是上海电影(有形的人材队伍和无形的文化传统)的分化与变迁,才造就如今大陆、香港、台湾三足鼎立的格局;分化后的上海电影(另一种意义上的两岸三地电影),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独立发展,已经形成新的品质与风格,但仍可清晰感受到其中老上海电影传统的影子。

“1945-1949,电影工作者四散,或南下,或北上,或东渡,一股力量分做三股;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三股力量几乎不约而同地异军突起,在世界影坛上奏出一曲中国电影的壮丽交响曲,三地电影的合流也在这时开始。”但是,“与此相应的,是三地各自所写的电影史,也可以说是偏颇不全或以偏概全,缺乏完整的‘中国电影’史学观念。虽然近几十年来,三地也各自出版过一些包括三地电影发展内容的电影史著作,但就其客观性和完整性来考量,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电影’的史著。中国电影史研究这种长期隔绝、停滞不前的状况,不仅与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地位不相称,而且严重影响了三地电影研究的学术进步,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地电影业的进一步交流、相融与整合。”[18]从外部来看,西方人编撰的世界电影著作,往往将两岸三地电影置于一种并列、甚至割裂格局中。例如,在杰拉尔德.马斯特主编的《世界电影简史》里,“中国电影”和“港台电影”分别作为两个小节,与“日本电影”并列放在所谓的“东方电影”的条目下[19];在最新出版的《牛津世界电影史》中,有四个章节提到中国电影,标题分别是“1949年之前的中国电影”、“革命后的中国电影”、“香港通俗电影”和“台湾新电影”。“1949年之前的中国电影”(China before 1949)被单独放在第二部分的“民族电影”(National Cinemas)条目之下;而后三者(China After the Revolution,Popular Cinema in Hong Kong,Taiwanese New Cinema)则再次被并列置于“世界电影”(Cinemas of The World)框架之下。[20]这种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电影史,对中国电影的重视程度历来就不够,更遑论以“中国电影”的统一视角来论述三地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内部关系做出正确的理解与安排。这种状况对三地电影的交流、融合与进步是不利的,也与三地电影同出一源、血脉相通,政治、经济、文化逐渐重新走向一体的历史现实不相符合。针对这种局面,一味地指责西方电影史家的“愚昧”和“偏见”是徒劳的,只有中国人自己能够撰写一部融会三地电影发展情况的中国电影通史,欧美电影史家对于中国电影整体格局的“误识”才会逐渐得到改正,“盲点”才会消失。李行说得好,“两岸和平统一,那是政治家的事情,我们无能为力。但是在国家统一之前,让我们的电影史先统一起来!”如果能将原本同出一源的大陆、香港和台湾电影融汇起来,三流归源,那么《定军山》、《偷烧鸭》、《谁之过》则可同为第一,《难夫难妻》、《庄子试妻》亦可“同日而语”,相映成趣。于内于外,功莫大焉。

在统一中国电影史这个问题上,“华语电影”和“中国电影”的立场与使命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完全可以暂时搁置概念内涵方面的细微分歧,以“大中国”甚至“大中华”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电影”的历史和现状,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在历史研究中,这种具体的工作往往被称为“独创性的工作”(original work),也就是一些基础性的、原初性的研究,旨在“发现或核实某些事实以及某些先前未能确认的事实”。同时,不能贬低从新史实出发的、带有明显个人思想特征的历史阐释。对于“中国电影大历史”的书写而言,“溯本求源”是一个必经的阶段,但是,中国电影百年的大历史,叙述的分歧并不源于历史的起点,而是源于历史中期发生的分化与断裂。中国电影曾经因“上海电影”而独树一帜,是否有所谓的“上海传统”存在?独树一帜的“上海电影”分化为大陆、香港和台湾三足鼎立的格局,上海电影传统又产生了怎样的分化、断裂与新变?1949年前后,老上海电影人或南下香港,或东渡台湾,或留居上海,或“分配”和“调用”到全国各地,一股力量分成了三股甚至多股,他们的生活与创作覆盖大陆、香港、台湾三个社会空间,跨越中华民国和社会主义新中国两个时代。面对殖民资本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三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上海电影人的个体命运和上海电影传统的整体变迁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微妙关系?上海电影文化与香港和台湾本土的电影文化之间具有哪些竞争与合作关系?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上海电影”与“中国新电影”的诞生之间,具有哪些传承关系?上海电影传统是否可以成为两岸三地电影再次合流的基础?这些都是“中国电影大历史”书写时,必须回答的问题。[21]

华语电影研究的历史化选择,旨在追求一种有距离、有分寸的客观(历史)研究,通过历史本身证明华语电影概念的合法性,让华语电影的历史真正嵌入中国大历史。……

(原载《电影艺术》2008年第5期)

注释:

[1]鲁晓鹏,叶月瑜:《华语电影之概念:一个理论探索层面上的研究》,载陈犀禾主编《当代电影理论新走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第197页。

[2]列孚:《90年代香港电影概述》,注释2,《当代电影》2002年第2期,第59页。

[3]陈犀禾,刘宇清:《跨区(国)语境中的华语电影现象及其研究》,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1期,第86页。

[4]在很多场合,研究者喜欢将大陆的新时期电影,香港新电影和台湾新电影运动统称为“中国电影新浪潮”或者“中国新电影运动”。

[5]廖炳惠:《文化批评与华语电影:媒体、消费大众、跨国公共领域》,载郑树森主编《文化批评与华语电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2、3页。

[6]陈犀禾:《大陆、台湾、香港新电影中的“中国经验”》,载《电影艺术》2001年第1期。

[7]同注释5

[8]叶月瑜:《三地传奇:华语电影二十年》,财团法人国家电影资料馆,1999年7月初版,“前言”。

[9]同注释8

[10]同注释1

[11]同注释8

[12]陈犀禾,刘宇清:《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研究——中国电影研究趋势的几点思考》,《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3]唐维敏:《文化研究与电影:历史与文选》,见中华民国文化研究学会《文化研究月报》第二期,2001年4月15日。

[14]See Sheldon H.Lu and Emilie Yueh-Yu Yeh,“Mapping the Field of Chinese-Language Cinema”in they eds.,Chinese-Language Film:Historiography,Poetics,Politics(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4,page 1-2

[15]同注释14,page2-6.

[16]列孚:《90年代香港电影概述》,注释2,《当代电影》2002年第2期,第59页。

[17]关于“华语电影”概念的思考,笔者受到王富仁先生、钱理群先生的启发颇多。关于他们的思想,可以参见王富仁:《新国学论纲》,载《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1-3期;《“新国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3期。钱理群:《我看“新国学”》,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3期。

[18]程季华、李行、吴思远:《中国电影图史.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19]Gerald Mast,The Movies:a Short Story,A Simon&;Schuster Company,1996.

[20]Geoffrey Nowell-Smith Edited,The Oxford History of Word Cinema,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1]陈犀禾、刘宇清:《重写中国电影史与“华语电影”的视角》,载《学术月刊》2008年第4期,86-89页。

同类推荐
  •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高等院校影视传媒书系)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高等院校影视传媒书系)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郝朴宁教授领衔的“现代影视艺术研究团队”学术研究的成果之一。教材借鉴了众多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采写经验,众多广播电视媒体组织和部门的新闻工作者,以其辛勤的工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和研究的案例。写作的过程中也从各种版本的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著作和教材中汲取了宝贵的营养,并听取了兄弟院校教授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课程同仁们的中肯建议。
  • 美育

    美育

    全书共分8章,第1章通过绪论部分全面介绍了学习美育的重要意义,让学生首先认识美育;第2章是美学理论部分,从美学与医学美学的概念上进一步介绍美育;第3章至第7章从美的不同领域范畴,对美的每一个分支分别进行介绍,让大家学会审美;第8章从医学生专业出发对其提出审美要求。
  • 开阔眼界的文学故事

    开阔眼界的文学故事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再现。文学既可以揭示生活的本质,又可以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人类如果没有文学,其生活就会枯燥无味。因此,伟大的文学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木偶奇遇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木偶奇遇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热门推荐
  • 白雪乌鸦

    白雪乌鸦

    1910年冬至1911年春,哈尔滨爆发鼠疫,死亡数万人。《白雪乌鸦》就是根据这段史实创作的。作者以富于地域风情的笔调,讲述鼠疫流行时发生在哈尔滨平民百姓中间的种种故事,表达普通人在灾难中的生活常态和难以抗拒的惨烈的命运。根据真实历史人物塑造的华侨医生伍连德和官员于驷兴,虽然未施重墨,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白雪乌鸦》体现了作者既往的创作风格,不张不扬,一点一滴地把人物、故事和风情“晕染”出来,给读者留下绵长的回味。
  • 守护甜心之月亮的梦

    守护甜心之月亮的梦

    她,有着天使般的容貌,恶魔似的心灵,让人捉摸不透,只要是背叛她的人都会生不如死。
  • 狐恋之还你一世情缘

    狐恋之还你一世情缘

    她本是血巫族最年轻,最强大的血巫圣女,因被最爱的人背叛出卖,不得不斩断情丝,以灵魂为引,以鲜血为媒,启动血巫族最强大的禁咒,阻止魔族入侵。他本是狐族之王,只因在哪落英缤纷的桃花林里,那不经意的一瞥,为她放弃了万年修为。
  • 灭神重生之战

    灭神重生之战

    让是一名虔诚的圣职者,被称为雷米迪尔不落的太阳。一直坚定不移地拥护神的旨意。直到有一天,大主教米歇尔大人向让传达了一个神的旨意,让因此失去再度战斗的能力。。。。。。。。让是否能重新站起来战斗?要站起来重新战斗吗??让!我们该相信神吗?神是什么?爱即是神。
  • 穿越财色兼收:最难消受美男恩

    穿越财色兼收:最难消受美男恩

    山清水秀,美男多多;痴情的、霸情的、柔情的、一应俱全;只是想逗她、泡她、禁锢她,光靠权色是远远不够的;问她怎么才肯乖乖就范,她居然说是……嘿嘿……
  • 陌上烟雨袅袅

    陌上烟雨袅袅

    我要这天下我管他天地多大只管踩在脚下我就是要这天下我管他江河断流我管他日月无序我就是要这天下天地多大心就多大我就是要这天下囚禁鬼神天涯魔心屠尽天下我就是要这天下跟我吃香喝辣阻我挫骨飞沙天地多大心就多大我就是要这天下
  • 欲望是把双刃剑

    欲望是把双刃剑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也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惊世浩劫。这场运动历时十四年,死亡数千万人,给了大清王朝致命一击。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等天国英雄梦断金陵,却成就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晚清名臣的赫赫功业。一百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太平天国:这段有人高赞有人痛骂的历史,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落第童生洪秀全,如何摇身一变成一代“天王”?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又为何自称“洪秀全第二”?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惊世浩劫,这场运动的意义是重建还是破坏?本书从人性的视角出发,以人性解读历史,以历史印证人性,生动有趣又真实可信地解读了太平天国运动从萌芽到灭亡的精彩历史,从而揭秘太平天国运动的迷离真相,揭示太平天国前期成功到最终失败的原因所在,以为今人之鉴。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妖孽世子:倒追现代萌妃

    妖孽世子:倒追现代萌妃

    一夜醒来,特工蝎子竟穿越了!是巧合,还是原本注定?!废柴是吗,我忍!欺我者,带我强大,我给自己天下!一次宴会,偶遇让万千女子痴迷的妖孽---凤亦岚,那精致的嘴唇微微勾起:丫头,约吗?。。。当大灰狼追逐小白兔,让我们一起reachagreement每天!
  • 总在心中牵挂你

    总在心中牵挂你

    本套作品精选了中外最具启迪性的各类故事,并采取归类排列的方式进行表述,同时透露出每一篇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故事是美文的表述,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哲理,使广大读者容易理解,也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 康熙年间

    康熙年间

    他是一个孤儿,出身于捕快,嫉恶如仇,却一心想要发迹。他混迹于官场,变得圆滑,周旋与各个权贵之间。有人骂他是墙头草,而他看着身边的一个个权贵倒了下去,心中想着自己只不过是想活下去而已,这难道也有错?尚地群:53382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