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0500000028

第28章 东山再起(4)

接下来就该考虑组建政府的事情了。由于各地督军一直推举段祺瑞出来主政,张作霖不反对,于是段就在天津召开了特别会议,讨论政府组建一事。在会上,张作霖拒不承认当初的约定,说什么不进关的说法是个误会,根本就是两边的人听差了。同时还一并推翻了其他的承诺,诸如请孙中山来京主持政局,请段祺瑞主持军务等,并且还提出必须对南方的参与直系势力继续用兵,以扩张奉系的势力。段祺瑞可不想让奉系彻底控制全国局势,那他可就没戏唱了,冯玉祥也坚持当初的和平立场。由于张作霖刚刚进入关内,还没有站稳脚跟,不想过分得罪段祺瑞,以免自己无法收场。于是最终商定:奉军沿津浦线进至德州为止,但不侵入浙江;国民军沿京汉线向河南发展,但不进入湖北;允许吴佩孚和平下野,不下通缉令;召集全国善后会议,讨论组织政府和一切善后问题。

由于南方各省督军通电,在北京政府未成立之前,一切从北京发出的命令都不会承认,迫使这几个人不得不坐下来马上解决政府组成问题。冯玉祥一向比较倾向南方革命党人的主张,希望新政府由委员制组成,孙中山、段祺瑞、张作霖、卢永祥、冯玉祥等人为委员,组成政府。没想到刚一提出来就遭到段祺瑞、张作霖的齐声反对。也难怪,张作霖刚刚大胜,怎么可能找几个实力与自己相差如此之远的人来和自己平起平坐。段祺瑞则向来就是一个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发令的人,他的反对早在意料之中。张作霖提出可以组建一个临时执政府作为新政府产生前的过渡政府,不设国务总理,而由临时执政召集国务会议,他推段祺瑞为临时执政。冯玉祥认为在目前与奉张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还是需要争取段祺瑞的支持以解决长期以来没得到解决的地盘问题,而且段对他表现得很诚恳,言词中以“革命政府”相标榜,所以,冯就同意了张的提议。

15日,张作霖、冯玉祥、卢永祥、胡景翼、孙岳联名通电,公推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四天后,齐燮元、萧耀南、孙传芳等直系各督军再次电请段祺瑞早日出山。在一致拥戴声中,段祺瑞于21日发出通电,宣告就任临时执政。

22日,段祺瑞乘专车入京。23日,摄政内阁总理黄郛将新刻的“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大小两枚印交给段,并通电宣告摄政内阁于24日辞职。24日上午10点,段祺瑞在铁狮子胡同原陆军部旧址举行临时执政就职典礼,宣誓就职。

这是段祺瑞一生中最后一次进入权力中心。不过,这次的进入与之前有本质的不同,因为他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当然就没有自己的发言权。冯玉祥、张作霖推举他都有利用他作为过渡的意思,他的老部下们绝大多数都对他的这次上台持否定意见,纷纷劝说他不要上当。尤其是自己的忠实部下徐树铮,远在上海,仍然多次来电劝他不要蹚这浑水。他们都认为,将来总有一天张作霖和冯玉祥必定打起来,到时候段祺瑞夹在中间难以做人。就算一时打不起来,他段祺瑞也不过是个傀儡,不会有真正的实权。奉系势力现在是一手遮天,张作霖都没有坐上这个位置,老段怎么可能坐稳了。

但是,这些劝说已经完全不起作用了。段祺瑞不是不明白自己的处境,也不是不明白部将们说的都是实话,但是他们却不明白,段祺瑞在天津下野,苦等了这么长时间,不就是为了重返权力的宝座吗?现在希望就在眼前,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呢?即使再凶险,他段祺瑞也愿意冒险搏一回,也许老天保佑就让我翻身了也未可知啊!在这样的心态下,段祺瑞还是决定接受上天的安排,宣誓就职。

就职的当天,他就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规定“临时执政总揽军民政务,统率海陆军”; “临时执政对于外国为中华民国之代表”;“临时政府由国务员赞襄临时执政处理国务”; “临时执政命国务员分长外交、内务、财政、陆军、海军,司法、教育、农商、交通各部”; “临时执政召集国务员开国务会议”。

根据以上规定,段祺瑞这个临时执政的权力比总统还大,更别说总理了。现在他的权限相当于过去的总统加总理。一心想在政坛上有所作为的段祺瑞,第一次感到了权力是那么的美好。

接着,段祺瑞迅速任命了政府组成人员,当然,他能想起来的基本还是以前那些臭名在外的安福分子。龚以湛、吴光新、李思浩、叶恭绰、梁鸿志等又一次因为段祺瑞进入了权力架构的中央,自此,段祺瑞正式开始了人生中最后一段时期的执政生涯。

段祺瑞一生戎马,两袖清风。只有权力才能让他为之着迷,为此他可算是不屈不挠,今天算计这个,明天算计那个。他也曾几次升起,几次落下,沉沉浮浮之间,他却一次比一次爬得高,终于在他60岁时,成为了真正的国家元首“临时执政”。

段执政上班了,中国又有了一个号令天下的政府(形式上的),不过这跟段执政本人的个人生活倒是没什么关系。唯一的改变就是去执政府或从执政府回来的时候,在他沿途经过的这段马路上,军警布得满满的,三五步就是一个交通岗,要等他的汽车走过以后,才将岗警撤去,恢复交通,这点威风是他过去所没有的。然而段祺瑞要的可不是一点表面的威风,他迫切需要巩固自己的地位。

所以,在对外政策上,他以“外崇国信”换取各列强对他的执政府的承认和支持,即执政府继续承认帝国主义诸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承认其在华的一切特权。他的这一表示遭到全国人民的唾骂,却果然赢得了各列强的好感,1924年11月28日,“驻京各国大使、公使暨代办晋谒”,以示对段祺瑞任临时执政的祝贺。对内,段祺瑞把平衡各军阀之间的势力,协调他们的关系,放在当政的首要位置上。

军阀矛盾与善后会议

段祺瑞到京之时,冯玉祥也回到了北京,张作霖也在此时定居天津,直接控制了北京附近地盘。中国的局面再次分化组合,矛盾依然存在,不过已经由直奉矛盾悄然幻化成了奉系与国民军之间的矛盾。

从实力上说,国民军远远落后于奉系,因此张作霖极为鄙视他,入关不久,奉系军队就直接收缴了王承斌部的枪械(此人与冯玉祥同时倒戈),这样冯玉祥就知道自己想以华北作为地盘的愿望彻底落空。南边的直系势力恨他出卖了吴佩孚,一直嚷嚷要打倒冯玉祥。而唯一同情他的广东革命势力又是远水难救近火,冯玉祥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立。

思前想后,此时的他不能与奉系正面冲突,为了保存实力,最好的办法只有以退为进了。于是他通电下野,并向段祺瑞递交了辞呈。同时,他知道吴佩孚是多么痛恨自己,还特意给吴佩孚发了一通电报,安慰他不要失望。

然后,冯玉祥横下心来,到北京附近的天台山休养去了。

段祺瑞可不希望冯玉祥这个时候离开,自己主政的唯一依靠就是奉系与国民军同时存在,冯玉祥多少能牵制一下气焰越来越嚣张的张作霖。另外,北京附近的治安是靠国民军维持的,自己的卫队不过区区几百人,断然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

张作霖看冯玉祥作出退让姿态,为博取政治资本,他也于12月2日离京赴津,并在此后以响应“废督裁兵”为由,通电自请解除东三省巡阅使之职。

张也是取“以退为进”之法,在他周围,兵败投奉的卢永祥无时无刻不想杀回老家,尽管段祺瑞不愿再起战端,竭力保持长江的现状,而给了卢永祥一个安慰奖,督办直隶军务事宜,但卢永祥还是想报齐卢之战的仇。奉军内部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张作霖手下第一大将李景林也希望打长江之战,好让卢永祥回去,他自己就可以来坐直隶这块地盘。最主要的,张作霖自己并不想偏安东三省一隅,他要把他的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段祺瑞心情矛盾地看着他执政后依然大乱着的政局,对军阀们的各种贪欲也是心知肚明,但以他现在的力量是拿谁都没有办法。

12月10日,段祺瑞发出首份执政府政令,裁撤各省的巡阅使一职,张作霖因为自己请求解除东三省巡阅使,段祺瑞在政令中特别提出嘉奖,同时免去江苏督军的齐燮元职务,江苏督军一职随即跟着裁撤,命令江苏省长韩国钧暂时兼任督办江苏军务,卢永祥为苏皖宣抚使,李景林督办直隶军务善后事宜。

这下又捅了马蜂窝,被免职的齐燮元哪里肯服,与直系孙传芳联络,反对奉军南下。孙传芳在“齐卢之战”中渔翁得利,轻而易举获得浙江和上海的地盘,但得意了没几天,奉军势力又不断向东南伸展,他的地盘也受到威胁,于是他频繁地与原闽、赣、苏、鄂的直系旧部联络,准备联合反奉。

段祺瑞不希望孙传芳加入到齐燮元一方,令战争扩大,他一方面致电孙传芳,表明北京政令只针对齐燮元一人,绝没有侵害孙传芳的意思,另一方面又派吴光新南下做思想工作,同时协助卢永祥查办齐燮元。

这一招数离间了齐燮元与孙传芳,齐燮元既得不到孙的援助,被他派到徐州守江苏北大门的部将陈调元又跟奉军张宗昌密谋,让开了一条通路,奉军一路南下,齐燮元只好带着仅剩的残部从南京逃到上海,在沪宁线上与卢永祥的部队对峙。

1925年1月20日,安抚好孙传芳的段祺瑞下令彻底清查齐燮元,剥夺了他的官位,抄没全部私产充作江苏省赈灾经费。齐燮元势单力孤,与卢永祥在苏州、无锡打了几天后只身逃往日本。第二天,卢永祥陪着张宗昌抵达上海把齐军全部缴械。至此,第二次齐卢战争结束,卢永祥终于报了一箭之仇。

张宗昌到了上海,孙传芳一下子高度紧张起来,担心他得了上海之后又惦记他的浙江,于是将部队开到龙华,·与张宗昌互相对峙,新的冲突似乎又要一触即发。段祺瑞这时候实在不想再节外生枝,以免破坏他寄予很大希望的善后会议。于是他派陆军总长吴光新调解浙江军阀与奉系军阀之间的矛盾。在段祺瑞的努力下,双方总算达成了暂时的和平协议,张宗昌也将部队后退至徐州。

段祺瑞稍微松了一口气,至少眼下还不会出麻烦,毕竟自己作为北洋元老,现在的身份又是临时执政,说话还是有一定分量的。但他心里明白,这不过是权宜之计,战争爆发很可能就在明天后天,谁知道呢!军阀矛盾哪是他几句话就能解决的,那是骨子里的。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组织召开的善后会议了。

关于善后会议,段祺瑞的算盘是这样的:既然自己在全盛时期都没能实现“武力统一”的目标,现在更不可能了,但各军阀之间是有矛盾和裂缝的,如果通过这个会议能均衡军阀们之间的实力,协调他们的关系,将他们以自己为中心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北洋军阀的团结的大家庭,那么中国政局就仍在自己掌控之中。所以在他自己一手编拟的《善后会议条例》中,对参加会议的人员做出了严格清晰的规定,具体有四类人可以参加善后会议:

第一类是对国家有大功劳的人(这个就看他老段怎么定义了,一切解释权归段祺瑞本人所有)。

第二类就是这次讨伐曹锟贿选的战争中各军的首脑,具体也就是他们几个:段祺瑞、冯玉祥、张作霖、孙中山、卢永祥等(简直就是量身定做)。

第三类就是各省以及蒙古西藏青海的最高长官。

第四类就是有特殊资历、学术、经验的,由临时执政聘请或者派遣的人,不过总数有限,不能超过三十人。

看到了吧,段祺瑞骨子里还是军阀思想,完全将人民群众排除在国家大事之外。军阀们是高兴了,但有一个人却极为不满,那就是孙中山。孙中山一直抱着“主权在民”的思想,认为国家大事应该由老百姓说了算,而不是少数几个政客和军阀,同时他对段祺瑞的另一项政策更是充满愤怒,那就是“外崇国信”。

“外崇国信”的含义并不难理解,按段祺瑞的解释,中国要对列强显示作为一个大国的诚信,就应该承认前朝也就是清朝时期所签订的种种不平等条约,这就更令为废除不平等条约、民族解放而奔走奋斗一生的孙中山气愤不已。

1924年12月4日,孙中山终于到达天津,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段祺瑞也派许世英代表他到天津欢迎,孙中山对段祺瑞的表面热情并不感兴趣,对于许世英的种种作为也是难以接受,于是在许世英前来欢迎他时,他却劈头盖脸给人家浇了一大盆冷水,还斥责他说: “我一生都在为了对内建立共和,对外废除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努力。你们在干什么?一个个只想自己升官发财,害怕外国人。我们是不同道上的人,既然这样,还来欢迎我做什么?”摄于孙中山巨大的威望,许世英不敢顶嘴,只好诺诺而去!

此时的孙中山其实已经身患重病,如果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应该是肝癌晚期。每天病痛折磨,让孙中山只好暂时停止进京,在天津休养调整。同时他委托汪精卫向外界宣读了一个书面声明:

首先,孙中山经过日本时曾经在日本朝野上下呼吁,中日两国本是同文同种,应该互相帮助,日本应该尽快取消二十一条以及其他一些极不合理的优先权。

其次,孙中山本人现在身体患病,在天津休息,过两天去北京。去北京的目的,不是为了我孙中山本人的官位和权力,而是为了促成召开合法的国民会议,还权于民。一旦时局稳定下来,老孙本人将辞去各种官职,立即离开政府去欧美游历,并且顺便还上几个西方强国游说一下,争取让他们取消清政府及民国初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同类推荐
  • 拒绝高考的小子:18岁当CEO

    拒绝高考的小子:18岁当CEO

    这是一部讲述“亚洲新音乐王储”、刷新“80后”创业记录的张伯宏个人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的佳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参加高考是改变命运的不二途径,但是张伯宏不这么想,他“直奔梦想,不兜圈子”,毅然选择了拒绝高考!本书再现了张伯宏为了不丧失自我,为了要自己想要的而做的不懈努力和拼搏。其中也记述了他面临压力时的彷徨、面对转型时的苦思冥想。本书告诉人们:只有在有兴趣的领域“玩好”,才能赢得人生。
  •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为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晚年亲自指定的口述传记作者王国平,对南怀瑾去世前一百天生活的真实记录。一代宗师南怀瑾在生命最后关头的隐秘细节,在书中如画卷般逐次展现于世人眼前。南怀瑾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以及临终前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最后思考,尤其值得关心中国文化命运的人们深思和记取。
  • 赵之谦传

    赵之谦传

    本书主要介绍赵之谦这位晚清艺术怪杰的传奇一生。他才思敏捷,具有艺术、军事、行政多方面才干,无论他的作品或他所编辑的《仰视干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影响力都极为可观。他曲折离奇的一生,更富于传奇性。
  • 爱因斯坦 富兰克林(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爱因斯坦 富兰克林(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侧重讲述爱因斯坦和富兰克林两位科学家青少年时代的家世及对其一生产生影响的人和事,有童趣,有苦难。希望这些影响人类文明史的科学家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有所裨益。
  • 秦始皇传

    秦始皇传

    对于嬴政的一生,后人又是如何评价,此时躺在皇陵的嬴政已经一无所知了。而只有本书的作者还以曲折的文笔演绎着他的一生,与他有关的谜一般的一切!
热门推荐
  • 时光浅好,岁月如初

    时光浅好,岁月如初

    时光荏苒,不及你回眸一笑。弱水三千,却只取一瓢独饮。
  • 我们是警察啊

    我们是警察啊

    本以为当了警每天惩奸除恶,没想到都是服老太太过马路这种任务;本来只是一次调查杀人案的机会,没想到却让我们看清了这个世界本书由茗时、云溪共同创作
  • 天帝空间

    天帝空间

    神话古天庭废墟出世,八荒震动,九域共惊,无数世家圣地古国齐至,纷纷派遣后代进入天庭废墟历练。世家林立,万族争锋,九域动荡,通天彻地……一个少年从天帝陵墓中走出,随身携带天帝空间,登天路,斩天骄!
  • 遇见如然的晨光

    遇见如然的晨光

    如果爱情可以用时间衡量,那是遇见了对的人。欧若拉和卫晨光相恋6年,他们一见钟情,曾许诺天长地久,相信爱情。重逢时,欧若拉信以为真的爱情不见了,他对她说,我们还能做朋友吗?然后卫晨光把属于自己的柔情全部给了他的新欢安如然,陪她上山,陪她下海,陪她过度他们昔日的旧时光,陪她完成曾经憧憬的未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错过了就错过了,何来的重新开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纪元之黎明

    纪元之黎明

    这是一个发生在未来的故事,有着自由国度之称的联盟,有着热爱和平的灵族,有着各种文化交杂的联盟,有着热血的雇佣兵,流传着不朽的传说。人族小子李玄从边塞走出,靠着自己的信念在这个庞大的世界闯荡,留下自己的痕迹,至于好坏,就留给历史评价......
  • 转角看到光明

    转角看到光明

    本书从经商、生活、处事三个角度,全面地介绍关于人生的各种哲理。
  • 本宫要梳洗打扮

    本宫要梳洗打扮

    据说凌熙对慕可可是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不过慕可可不相信,因为当时的她身着维尼熊睡衣,手上提着垃圾袋,而且还披头散发,眼睛红肿,眼角残留着眼屎,脸颊上还有因前一晚贪吃而冒出来的小痘痘,这一惨不忍睹的妆容,凌熙会一见钟情,他要不要这么惊悚?在凌熙的不懈努力下,两人终于在一起了,可之后,凌熙时常反对慕可可化妆,美名其曰:不愿让其他男人看到慕可可的美貌,从而注意到慕可可。可如今的女人,哪有出门不化妆?故慕可可要反抗,“熙哥,本宫要梳洗打扮!”
  • 网游之大神出没

    网游之大神出没

    Darling——————————妹的!一旁的某女嘟囔一句,敢瞧不起本大神?让你好看!整个《逆天神圣》里我还没有怕过谁呢!不过那个云烟如水倒是个可怕的对手呢。手起杖落,某女已经出现在复活点。“妹纸,跟我斗你还嫩了点。”一个喽啰还想推翻她麽?云烟如水,你就是大神!“啊哈哈哈……”我是神仙我怕谁?交流群:186527800敲门砖:书中任意人物名字。
  • 于公案

    于公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女在身边:其实丫头是天使

    魔女在身边:其实丫头是天使

    哟呵!这拽得掉渣的冷男,学院风云人物?了不起啊!竟敢惹上她,小手给摸了,小腰给抱了,小脸也给吻了……这男人一次次的亲密接触,让她成为全校少女的头号公敌!混球,她可是上打校董,下揍同学的刁蛮“杂草”,拜托,你就一小小未来的总裁,还真把自己当成万人迷?很不靠谱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