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8000000014

第14章 东方大国得契应(5)

主持人知道竺道生的挑战已被挫败,现在是他乘胜追击的时候了,他说,在建康这样的佛法气氛里,竟然会有如此蔑视道法的行为,试想如果这位生公的谬论一旦成立,我们的道场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也就是说,如果对一阐提人都能宽恕,国家又将会是怎样的局面?我认为,除非竺道生对今天的错误言论表示道歉,否则,我们就只能将他开除教籍,逐出道场。

竺道生过去就曾对建康思想界的狭隘有所感觉,今天更进一步认识到,这里竟然会是如此霸道。他觉得再无申辩的必要,于是他走到那尊佛像前,当众发誓道:“佛祖在上,如果我竺道生的言论有违佛法,就请让我暴病而亡,如果以后有人证明我竺道生的观点符合教义,我会在世寿尽了的一天于法座上寂灭。”

建康再也呆不下去了,竺道生不得不前往苏州投奔好友法纲。

九月的苏州风和日丽,站在虎丘的山顶上,整个苏州都笼罩在一片淡淡的烟云之中。竺道生在虎丘山上漫步走着,剑池还在,试剑的巨石还在,可是,又在哪里能找到吴王的踪迹呢?在苍茫的历史面前,人不过是匆匆的过客,惟有不变的佛法才是永恒存在的真理。

朋友出门去了,竺道生便坐在虎丘的那一堆乱石丛中细细地梳理自己的思绪。他想起十五岁时登坛讲经,被人们夸为“吐纳问辩,辞清珠玉”;

他想到追随老师鸠摩罗什的那些日子,由于他出色的译经活动,被人们称为京都“十哲”、“四圣”。几十年来,高踞于法座之上,他魅力四射的演讲总是令无数听众激情昂然。

忽然,他眼前的石头全都活了,它们不再是冰冷的石头,而是一个个翘首以待的僧众,他们睁着渴望的眼睛,等待着他为他们说法。于是,他清了清嗓门,开始向这些陌生的僧众说法。“一阐提人也有佛性。”他高声地说着。刮起一阵风来,四周的草木在风中发出呼呼的声响,像是对他的说法报以响应,而那眼前的石头更是不住地点头,仿佛是对他的“一阐提人也有佛性”的观点表示赞同。

这所有的一幕,都被前来寻找他的好友法纲看得真真切切,记得分分明明。于是,“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典故被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道生来到江西庐山,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也就在这一年,昙无谶所译四十卷《涅槃经》传到建康,经中所述“一阐提人也有佛性”的观点与竺道生几十年前“一阐提人皆有佛性”的观点不谋而合。竺道生的理论被人们承认,竺道生也成为名满天下的高僧。

四年以后,竺道生在庐山为僧众再讲《涅槃经》。讲经结束,人们发现竺道生已于法座上进入禅定,这一入定,就再也没有醒来,实现了他当初所发誓言,若我观点符合教义,会在世寿尽了的一天于法座上寂灭。

§§§第十节北魏太武帝灭佛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一场空前的浩劫在京城长安发生了。

那天黎明,法性寺里的僧人们刚刚结束了他们的早课,还没等走出大殿,一队扛着长矛的士兵冲进了寺内。他们一部分人包围了那座大殿,另一部分人则用长矛捅开一间间寮房和佛殿的木门,开始翻箱倒柜地搜查起来。

战战兢兢的僧人们大部分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还是有一部分人猛然想起前几天发生在另一座寺庙里的事来,那天拓跋焘的军队因搜捕盖吴起义军的残余而冲进了那所寺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全副武装的士兵并没有搜到一个盖吴的叛军,却在好几个寮房里发现了正与女人淫乱的僧人。在他们的零乱的床榻旁,是杯盘狼藉的酒具和散落在地的动物骨头。其实,在这座有着三千僧人的大寺庙里,偶尔有几个僧人不守清规并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但是,另一些士兵的发现就让太武帝无法容忍了,他们分别在一些暗室和库房里发现了大量的兵器和数以万计的钱财。本来,僧人应以解脱道为终身奉持行状,谁能想到,他们竟私藏了这大量的武器,其目的还不是很明显吗?联系到这些日来搅得拓跋焘心神不宁的盖昊叛军,以及不断发到北魏朝廷的关于僧人谋反的奏折,不能不让这位刚刚做了北魏皇帝的北方民族的首领震惊而又震怒了。于是,一场灭佛的浩劫终于发生了。

北魏太武帝下达了灭佛的诏书,要将长安沙门一律诛杀,所有经卷一律焚毁,但凡寺庙分给王公贵族作为宅第。这样的诏书连太子也看不过了,太子说,父皇只可诛杀私藏武器的僧人,如果滥杀无辜,那是要遭致因果报应的。

太武帝当然不会听他的,这时,曾被太武帝尊称为国师的僧人玄高和慧崇当廷向太武帝提出交涉,盛怒之下的太武帝当即下令勒死两位僧人。

法性寺前的广场上燃起了熊熊大火,那是成堆的经卷和一尊尊佛像。

大火已经燃烧了三天三夜,大火引起的浓烟使整个长安城的上空笼罩在一片灰暗的烟云之中。长安的一千多座寺庙里,未及逃走的僧人或被斩杀,或被关进了牢狱,连一些年老体弱者也未能幸免。太武帝接着又下了一道诏书,自王公以下,几私养僧尼者,限期不交者一律斩杀九族,沙门处死。

一时间,这座昔日寺庙遍布,佛塔林立的长安城顿时陷入一派混乱之中。

然而,这场祸乱仅仅是僧人造成的吗?让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一段历史。

公元426年,拓跋焘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北方的长期战乱。统一了黄河流域,完成了他的统一大业。这个北方游牧民族的头领出于对汉民族黄土地的虔诚膜拜,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一向流行于中原地区的佛教作为国教而加以公认,以此作为取得中原民心的一条主要措施。佛教界当然不会放过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沙门法果当即作出反应,他说:“太祖明睿好道,即是当今的如来。”他一反东晋慧远法师的“沙门不敬王者论”,认为“现在的皇帝即是现在的如来,敬皇帝和敬如来是一回事”。佛教界的积极反应,理所当然地受到皇帝的欢迎,而政治与佛教界的相依相容,是双方利益的共同获得。一大批有才华的僧人集中在北方,所译经、律、论三藏1900余卷,出现了自鸠摩罗什以来第一次佛教界各派纷呈、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就像南朝的梁武帝一样,北魏朝廷同样认为造寺建庙是一种最大的功德,他们最热衷的事情便是大兴寺庙,蓄养僧尼。短短几十年间,仅东西二魏,皇帝造寺47所,王公贵族造寺800余所,到宣武帝时,各州郡有寺13700余所,这实在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杨街之的《洛阳伽蓝记》不仅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而且也是一篇历史的实录。作者对洛阳当时的许多寺庙的铺陈描述实在是美不胜收。这些华丽的寺庙名义上是佛教徒举行佛事活动的场所,实则是那些王公贵族骄奢淫逸的宫廷。高阳王元雍有男奴六千,使女五百,吃一顿饭费钱数万。河间王元琛与之比富,骏马十余匹用金槽喂养,招集王公宴饮,食器均为水晶钟,玛瑙碗,赤玉壶等。章武王元融见了心中懊恼,卧床三天不起。尽管如此,王宫贵族们为了平衡心理,建立“功德”,更是大兴土木,建造寺庙。一时间,洛阳上下,贵族们之间一场新的竞赛开始了,造寺建庙成了他们争宠斗富的内容,成了他们挥霍钱财的手段。在这种大繁荣的背景下,祸乱的种子也同时种下了。

佛教的空前繁荣首先引起中国固有的道教的不满和排斥,北魏太武帝即位不久,新天师道的创始人寇谦之即来平城献道经一部以示归顺。对佛教一向表示不满的宰相崔浩便趁机对太武帝说,真正中国的教义是道教而不是佛教,佛教是外来宗教,陛下是中国的皇帝,应当推崇道教而鄙视胡教。这样的阿谀正中欲做中国皇帝的胡人太武帝的心中隐病,于是,太武帝开始在中原大兴道教,于平成设立天师道坛,接受封禅,表示已受天命,有权来做中国的皇帝。尽管如此,太武帝拓跋焘并没有要对佛教采取什么措施的意思,当时的佛道之争,也仅仅是学术之争,并没有可能发展到相互仇杀的地步。直到太武帝拓跋焘的士兵们按照崔浩的建议进攻长安讨伐叛军盖吴,在长安的一些寺庙里发现大量弓箭矛盾,酿酒器具,大量钱物,以及僧人与贵家妇女淫乱的密室。如果说在这之前北魏太武帝已经对佛教没有多少感情,但他并未下定废佛的决心,或者说,他即令早有废佛的思想,但他一直找不到废佛的理由和借口,而此刻,面对长安佛寺中所见一切,被激怒的太武帝终于找到了他认为可以诏示天下的理由。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废佛运动就这样开始了。

后来的历史学家们总结说,这就是中国佛教史上“三武一宗”四次灭佛事件的第一次。

中华名寺

寺,原为中国古代官署,佛教传入后,专指佛教徒聚会修行和僧人居住的地方。中国佛寺最初是按照朝廷官署的布局建造的,也还有原来是贵族和富人将自己现成的住宅施舍为寺的,它们按地域大致可分为汉地佛教寺庙、藏传佛教寺庙和南传佛教寺庙三大类。

这些佛寺不管是居于深山荒野,还是地处平原闹市,都吸引众多善男信女到此烧香拜佛,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民间文化,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传播。

同类推荐
  • 往事百语(一)

    往事百语(一)

    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往往因为长辈的一句话,或是师友的一句话,若有所悟,牢记在心,继而活用,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从其中得到了无尽的般若宝藏。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令我深深体会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

    本书是由大愿法师讲述。内容一方面是令我们学习如何消除身心的病苦,本经的修法可以用很多方法来概括,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药师法门——禅。分别包括了如来禅、祖师禅和秘密禅。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热门推荐
  • 弈中缘

    弈中缘

    她,围棋天才少女,为解古局,误入其中,千年迷局引其穿越。黑暗中一位老者称已等她三年。。。。梦中惊醒已是尚书之女与太子,四王爷展开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途中生变使其拥有第二身份。他,轩辕千雪,卧龙山庄七少爷,江湖人称无暇公子。轩辕七子快意江湖。风无忧,慕容思歌与是情缘还是孽缘。。。。。
  • 南柯梦境

    南柯梦境

    这是一个道术与武侠并存的地方……这是一个梦想与野心的挣扎之地……这是一个梦境与现实交融的空间……小心,慎入!
  • 数学教学的趣味现象设计

    数学教学的趣味现象设计

    《数学教学的趣味现象设计》针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数学中的趣味现象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有步骤、有梯度地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数学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 酷酷总裁哪里跑

    酷酷总裁哪里跑

    总裁接班人又怎样?还不就是个需要人保护的大少爷。冷眉冷眼地对待本姑娘,还出言不逊,哼,想她方小雨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超级魔女,我要让你谨记,“得罪女人,尸骨无存”的真理。于是,一冷一热、一软一硬、一个小无赖,一个超级大无赖,相互杠上了!
  • 育儿知识宝典(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育儿知识宝典(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保健、喂养、教育、临床护理等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将营养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儿科学融会于家庭教育的实践当中,深入浅出,易于操作,使“优生、优育、优教”真正走入家庭,真正成为现代家庭育儿的知识宝典,真诚地将此书推荐给年轻的父母,或即将成为父母的青年朋友们,愿它成为你们育儿成长,教子成材的良师益友。
  • 血池石

    血池石

    无纷争,不江湖。林溪在亲眼目睹了父母被杀之后,决定踏入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下山前,爷爷告诉林溪要时刻保持警惕,因为江湖里充满了杀戮和算计,殊不知,美女的来势比杀戮和算计还要汹涌……
  • 晓事之面具

    晓事之面具

    现今的人,长了颗《红楼梦》的心,却生活在《水浒传》的世界里,想交些《三国演义》里的桃源弟兄,却总遇到些《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
  • 漂流手记

    漂流手记

    张晓明从最初身上只剩下三十元,而后奋斗有了自己的事业,这一路走来,他不知道忍受了多少屈辱,和多少汗水,然而,上天好像偏偏和他作对,就在他事业巅峰的时候……
  • 雨巷:戴望舒诗选

    雨巷:戴望舒诗选

    本书节选了戴望舒各个时期最著名的诗。其中以《雨巷》为代表。集中反映了戴望舒先生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思想变化历程。
  • 都市少年圣医

    都市少年圣医

    一座道观~一道紫光~一道意念~一个看似简单的少年~一场意外的奇异之梦~一枚看似简单的戒指~一封神秘的邀请信~一个神乎其神的神秘组织的召唤!让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开启了一场怎样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