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4100000009

第9章 怎样决策(1)

人的大脑的思维过程是由一个个决策相连而成的。比如,我们在临出家门时,看到天空阴云密布,似乎要下雨,那就带上一把雨伞。这是一个简单的、常识性的决策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将这样的决策过程重复、重复、再重复,以至于我们都可以不假思索就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决定。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人类生活的复杂性,即使是常识性的问题,人们还是会作出错误决定。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之一是决策的后果在短期内看不到。所以即便知道是错误,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人们还是会带有侥幸心理冒险去进行。比如说抽烟,抽烟与肺癌的因果关系已经被证实,但很多人还是坚持将抽烟进行到底。

领导人在一个组织机构中的决策行为也有简单和复杂两个方面。但与个人生活不同的是,一个领导人作出的决策会影响到组织中的个人、组织的运作方式,以及组织的发展前途。实际上,我们在本书中讨论优质领导(也被称为“领导力”)这个概念,核心就在于一个领导如何决策。前一章中讨论过的各种个人价值观对领导人决策的过程有影响,但从决策本身看,又有其一套规则。本章的目的是将人们进行决策思考的方式和决策过程本身的一些规则加以讨论。

一、决策步骤

我们首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当年的大学同学们举行毕业 30周年联谊会,将近有 100多位老同学参加。联谊会后,许多同学提议大家到某餐馆聚餐,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叙旧畅谈。由于事先没有这项安排,虽然许多同学都同意,但如何将这 100人重新聚集到餐馆就成为一个问题。当同学们在会议室大厅里“出谋划策”时,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决策目的)——尽快将大家运送到餐馆。商量来商量去,大家面对的办法无非就是五种:①有私家汽车的,自行开车去;②坐公交前往;③乘出租前往;④骑自行车前往; ⑤搭乘他人的汽车前往。这五种交通方式构成了五种不同的决策选择,其中每一种选择各有优缺点:自己有车最好,但有车的人为数不多;公交车便宜,但时间长,而且下车后还要步行 15分钟;出租车快,但成本高;自行车太慢;对于搭车的人来说,快且无费用,但有车的人不多。

在商讨中,大家发现,有一些同学对聚餐不十分感兴趣,但如果能有便捷的抵达方式,他们可能还愿意前往。乘公交车或者出租车使得许多老同学对接下来的聚餐“望而生畏”。这些问题使得这个本来简单的目的复杂化了。交通方式反过来影响决策目的;交通工具问题可能成为这次活动的“终结者”。几个不愿与大家就此告别的“聚餐铁杆”决定,大家自愿参加并自选交通方式。最后,联谊会组织者宣布, 2010年联谊会正式结束,大家来年再见。

虽然这个例子中的联谊会不是一个固定组织,但其决策影响范围却和组织是一样的。原初的目标由于同学们个人选择的不同而被彻底“推翻”。如果我们将联谊会比做一个组织,每一个老同学比做不同的运作部门,那我们就可以看出,在组织层面作出的决定似乎没有得到各个部门的认可,最终使得计划未能实现。就此我们可以对组织运作中决策过程的复杂性有一些粗浅的了解。

一般地讲,决策过程应该包含下列五个步骤:

第一,明确决策目的;

第二,在决策目的变化的情况下,必须有相应的不同的执行计划;

第三,对不同的执行计划进行可行性评估;

第四,考虑在诸多的选择带来的各种结果中,哪一种最能被接受;

第五,最终作出决策。

这里介绍的是对决策过程的一个简单的总结。在现实中,决策过程不会显示出如此清晰的途径,许多步骤的前后发生顺序也不会是这样井井有条。下面让我们用一个实例来解释决策过程。 1962年美苏之间的“导弹危机”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正是美苏两大阵营关系发展到最危险的时候。美国的肯尼迪行政当局在处理这一危机时的做法体现了在危机中决策高层面对核战争一触即发的局面时的冷静头脑,以及在许多重要决策信息缺乏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化解危机。这个例子在许多教科书中被称为决策成功的典范。

1962年,东西方两大阵营剑拔弩张,以手中的核武器威慑对方。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为了在威慑中占上风,将导弹发射场建立在素有“美国后院”之称的古巴。此举在 10月 14日被美国 U -2间谍侦察机发现。 1962年 10月 22日,美国的肯尼迪总统在电视上宣布,美国将对针对美国的核攻击以牙还牙,而且从古巴发射的苏联核弹头,将被视为从苏联本土对美国发动的攻击。第三次世界大战迫在眉睫。尽管当时美国的国防部长马克纳马拉不认为苏联和古巴的举动对美国核战略优势有任何影响,肯尼迪总统和他的国家安全顾问却认为,不能接受苏联在古巴设置导弹基地,因为这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致命的威胁。肯尼迪总统的另一层考虑是,如果美国对苏联此举反应不当,将会使得美国显得软弱,进而导致赫鲁晓夫变本加厉。这就是这场导弹危机决策的背景。虽然总统下决心不让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但他采取的对策却是避免战争冲突。

为了应对眼前的危机,肯尼迪总统首先组成了一个国家安全会议执行委员会,全权处理导弹危机。在危机开始的阶段,肯尼迪总统的军事顾问和一些政策顾问都倾向于立即采取军事行动,捣毁在古巴的导弹发射场。肯尼迪总统不太同意这个办法。在他的引导下,这个委员会的成员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对各种选择进行评估,将各种手段、办法以及相关的后果、苏联人可能采取的反应全都考虑进来。[ 2000年,好莱坞还将这个过程拍摄成电影——《惊爆十三天》(Thirteen Days)。]

在激烈的争辩中,肯尼迪总统身边的文职官员与军方产生严重分歧,认为军方对古巴进行地毯式轰炸的办法不可行,因为那样会炸死许多无辜的古巴百姓和苏联专家,从而引起苏联对美国进行报复。而且尽管是地毯式轰炸,仍然有可能存在遗漏的导弹发射场,那将会导致对美国十分不利的局面。执行委员会的成员还提出许多类似的方案。肯尼迪总统有意地鼓励自由讨论,让各种意见都能在会议室里有一席之地。他还有意缺席一些会议,以便使团队成员能更自由地辩论。对这些场面在电影中都有详细的描写。

决策的基本底线是,每一个决策参与者都认为核战争是不能接受的。肯尼迪总统认为,赫鲁晓夫很有可能被挤到一个死角,根本没有既可以解决问题又能够保全自己颜面的选择。所以他觉得如果能为赫鲁晓夫提供更多的选择,不使他在全世界面前丢面子,那和平解决危机的可能是有的。为此肯尼迪总统试图站在赫鲁晓夫的立场上看问题,非常小心地不让赫鲁晓夫觉得自己被逼进了死角。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在给对手更多的选择的同时,也为自己增加了决策的灵活性。肯尼迪总统最后决定对苏联运输船队进行封锁、隔离。那样做既给了赫鲁晓夫面子,也能给他时间考虑不同的选择。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众所周知,在此不赘述。从肯尼迪总统处理危机的方式看,这场危机也为我们留下一些十分值得借鉴之处。肯尼迪总统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最突出的做法就是使用一切手段,为双方留出不同的选择,使得“攻击”仅仅是多种选择中的一个,而不是唯一选择。做到这一点十分困难,尤其是军方给了他很大的压力。在决策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选择是决策成败的关键。

在肯尼迪总统处理那场危机的过程中,成立国家安全会议执行委员会是很值得注意的。由于那个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了许多方面的人员,因此军方的强硬立场没能成为决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一方。这个委员会保证了各种意见都有机会被考虑,这是任何决策过程很重要的一环。而且从各种文献(包括那部电影)看,在研究各种决策选择的时候,委员会将各个选择和各种相对应的后果都仔细地进行了考虑。这一点似乎是决策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但是不是所有的决策者都能做到这一点的,或者是对后果认识不足。我们在下讨论决策方式时还要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仅仅从决策过程看,当接到报告后,肯尼迪总统首先确定要达到的目的:和平解决,避免和苏联发生进一步的冲突,避免核大战。目的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昕取各方不同的意见,并在讨论中将各种方案的结果加以预测、分析。其实,这些步骤与我们平时下棋很相似每走一步棋,都要考虑对方的反应,根据对方可能采取的不同反应修改自己的做法。但是无论解决方案如何变化,肯尼迪统治和平解决危机的目标始终没有变。

从历史角度看,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与赫鲁晓夫和苏联一方的实力有关。从冷战结束后被揭密的档案中看,当时苏联的核力量被苏联的宣传机构夸大了。兵不厌诈!双方在避免核冲突的问题上是有共识的,但“达成”共识的途径是不同的。从电影《惊爆十三天》中看,当美国战舰在海上拦截苏联的运输船队时,美国的炮舰对苏联的运输船发射炮弹。总统在指挥船上的代表十分恼火,怒斥海军舰队司令在没有得到总统的命令下擅自开火。舰队的司令说发射的是空弹,没有弹头的。总统的代表说苏联人不知道呀,如果他们开始反击怎么办?总统班子的人十分明确总统的决策原则。

二、决策方式

前文介绍的决策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的行为。对于许多领导人来说,在决策时采取的步骤往往是下意识的。如果在下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那么支配决策过程的又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在前文中提到过的个人价值观了。

前文列举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例子来说明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决策过程。在国家决策层面,决策过程与方式与本文重点的职业生涯中领导人决策过程与方式是有差别的。国家领导人的决策过程和方式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政治体制,以及国家元首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比如,在一个独裁政体中的国家领导人,其决策方式可能就是“一言堂”,在一个多元政治体制中,决策方式就很可能是“集思广益”式的。历史上有许多例子可以为我们的讨论作注脚。美国总统在处理导弹危机时,其决策权力受到种种制约。而且面临核战争一触即发的局面,错误决策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本文的重点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领导人。在这个层面上,决策环境和后果远远不及国家决策层面那样复杂和深远。

在职业生涯中的领导层中,个人价值在决策过程中的体现更为突出。我们在第二章中集巾介绍了几种不同的价值观,在不同的价值观支配下,面对相同的问题,领导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可能会迥然不同。在决策过程中,集思广益的决策方式可能反映了决策者高度看待团队精神,对组织中其他成员的能力高度相信。一个只相信自己或者最多身边几个“亲信”的领导人,可能只懂得在“黑箱”里进行决策选择。

价值观与决策方式的关系比较容易理解,本文不再过多讨论。下面仅仅讨论四种主要的决策方式。四种决策方式是根据不同的决策环境和条件而变化的,与价值观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四种决策方式是领导人——无论是政府组织的领导还是工商企业的 CEO们——经常可以体会到的,只是人们没有系统地将各种决策方式总结认识。

(一)合理性决策方式

所谓“合理性”是指在基本决策信息和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进行决策的方式。这个决策方式包含四个要素:目的、不同的选择、结果以及“最佳”效果。这个模式的运作依靠两个基本假想:一是决策者对所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明确,二是决策者掌握一切有关的信息材料。如果这两者都具备的话,决策者就可以评估不同的选择作出最终决策。

合理性决策方式的危险性就在于决策条件是否具有一些主观性。为此,决策后果也就成为一个变量。我们在下象棋时,常常以为自己走的每一步都是很好的,根据棋局以为自己的思路一定会胜对方。但是由于水平高低不同,自己认为很有利的局面实际上暗藏杀机,以为猜到了对方的对应之策,可当对方移动棋子时,才知道自己对棋局并不完全掌控。

对合理性决策方式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在决策中有意识地考虑是否已经掌握了所有的决策条件,是否已经对决策后果有了正确的判断。

(二)程序性决策方式

顾名思义,程序性决策方式是根据法令、政策的规定来进行决策。这种决策方式有章可循,有例可撞,属于“循规蹈矩”一类的思维方式。在很多情况下,因为有各种的政策与条款,这样的决策方式不会招来很多的争议。一般讲,程序性决策方式在政府的决策过程中最常见。由于有公众的监督,政府的运作是在诸多的规章制度之下进行的。比如,政府在颁发建筑许可证的时候,只要申请人的申请符合各项规定,并交纳了规定的费用,政府的相关部门就必须颁发建筑许可证。这样一套决策过程是被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事先规定下来的。

同类推荐
  • 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与机制研究

    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与机制研究

    2008年美国“次按”贷款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和机制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商业银行作为地位独特的企业,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具有比一般企业更大的影响力,它除了直接影响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外,还可以通过绿色信贷政策和其他社会责任战略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企业的社会责任价值观,乃至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大局。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制度压力理论观点构成了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和机制的重要理论基础。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具有独特的内涵,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估标准也理应与一般企业具有差异性。
  • 左手管理右手领导

    左手管理右手领导

    结合了中西方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方式、方法及思想,从识人用人、领导魅力、团队建设、绩效评估、沟通技巧、激励下属、冲突管理、管理决策、员工培训等十大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地引用和阐释了大量经典案例,讲述了在不同背景下高效管理及提高领导效能的观点、方法和经验。
  • 经典管理寓言(全集)

    经典管理寓言(全集)

    本书在寓言故事的基础之上阐述了现代公司的众多管理理论,并把管理喻意化,有效解决了管理学艰深枯燥、难以为大众接受的问题。西游的故事告诉你目标的重要性、石子变钻石的奇遇讲述了机会的稍纵即逝、福特的经历让你体会细节的重要、独木桥试验说明态度决定一切、大师为你展现领导的艺术……本书包含了管理中的许多重要领域,这些理论相辅相成,诠释了现代公司里经常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你完全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一本讲述管理学原理的通俗化著作。
  • 马云的颠覆智慧

    马云的颠覆智慧

    他自称完全不懂网络,却打造了阿里巴巴帝国,颠覆了中国互联网生态:他演讲激情澎湃,不走寻常路,成为一名孜孜不倦的布道者;他宣称在阿里巴巴,股东的地位在顾客、员工之后,股东却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他如何以颠覆完成超越?
  • 东亚家族企业的制度分析

    东亚家族企业的制度分析

    本书从企业制度的视角入手,系统的对东亚家族企业的制度基础、制度失衡与制度变革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热门推荐
  • 诡迷心窍

    诡迷心窍

    事出反常必有妖,我就说,当今社会怎么会有看房子、住别墅、拿高薪的好工作?原来这特么就是现实版的古宅心慌慌啊!神经兮兮不靠谱的小美人,还有温柔多情的大美女,谁是人,谁是鬼?在一系列惊心动魄,恐怖诡异的事情发生后,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天上掉下来的,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拭目以待吧!
  •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本书由“经典常谈”和“文艺常谈”两部分构成。“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六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文艺常谈”将朱先生散见于《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书中有关诗歌、文学、语文教育等方面的文字,辑为《文艺常谈》,这本书对年轻的朋友们了解与欣赏中国文艺有极大帮助。
  • 至尊武神败家子

    至尊武神败家子

    别跟我谈钱!一个字,俗;两个字,太俗;三个字,非常俗;四个字,俗不可耐!上一世因为抠门导致身陨的至尊武神云清扬重生了。小气便是他的心魔。如何克服心魔呢?这一世,他要做的就是穷奢极欲的败家,以求得证大道,问鼎苍穹!
  • 地狱炼魂师

    地狱炼魂师

    僵尸末日之中走出的绝代强者林天,死后转生入婆娑世界。从一个小小奴仆做起,残忍炼魂,阴险使毒,为了重回巅峰他不择手段。没有前世的自律,没有圣贤的坚持。美女,权欲,张扬本性,这才是林天的修道之路!
  • 诱拐腹黑王爷

    诱拐腹黑王爷

    莫名穿越异世,先被人放火杀全家,后青楼谋生,她真是够悲催的!她本无意寻仇人,却不想成婚的相公竟是灭她满门的仇人之子!她怒,一脚踹了男人,不爱她,就滚!
  •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在校学生我——师师,爱上女生左堤,被外校开除而投宿他寝室的铁哥们凯子愿意帮我牵线,结果我发觉凯子与左堤相恋。我与左堤凯子反目。后左堤被凯子所伤害,寻求自杀未果,我终于有机会向左堤表达真爱,却发觉左堤爱上老师。我在痛苦中自卑,主动退缩,在毕业之夜,才知事情出乎意料……小说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大学生活为背景,对大学生活到大学体制以及大学生心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剖析,主人公寻找铁哥们,其实是寻找父爱;他追求女朋友,其实是寻找母爱。一个孤独少年的成长故事,一个脆弱灵魂寻求温柔庇护的情感旅程。爱情的失落布满全篇,但结局出乎意料,让人心疼。【本书出版方只授权部分章节供您免费阅读,请购买正版实体书阅读全部内容】
  • 八零后富豪

    八零后富豪

    你玩过这样的游戏吗?想了解游戏角色、宝宝加点等秘诀吗?想知道八零后是如何玩游戏赚大钱的吗?你的心有多大,你的财富就有多大。这里就是,网游高手——巴菲特的崇拜者,进入富豪行列的新生代80后地下黑富翁,龚健的天下。(所谓的“地下黑富翁”就是收入隐晦,从不交纳个人收入所得税。财富上千上亿,鲜为人知。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无名,但他们中的个别人,比排行榜上有名的富翁更有钱。)
  • 娇妻猛如虎:欢宠无极限

    娇妻猛如虎:欢宠无极限

    她是爱脸红力大体软女汉子,他是人前傲娇腹黑冷总裁。她就想赚笔钱走人,怎么就脱不了身了还?想要她当一辈子后妈啊?不要啊,人家才二十岁,二十岁好吗?!某男:交流?怎么交流?哦,液体交流么?某女:色胚!某男:我说什么了?自己思想不纯洁,我都没带敏感字!还是让我们一起共造和谐生活吧!某女:你以前不这样啊某男:因为你让我体内的洪荒之力失控了每次从事体力劳动时总能听到某总裁没羞没躁的鼓励:实干兴邦,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嗯嗯~~~本文甜宠,一对一
  • 丹器楼

    丹器楼

    缀学少年打工路,英雄救美炒鱿鱼。机缘巧合进游戏,从此命运转变,暴BOOS、战强敌、刀口舔血、快意恩仇。金钱、神器、圣宠我都要,强悍副将美女紧相随。
  • 鲁迅的鼻子

    鲁迅的鼻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高价买草、有这样一位总经理、防盗绝招、我的朋友杨金远、吹牛的雅与俗、致北京交警一把手、我是这样变俗的、作序与穿超短裙、南湖公园、妈祖作证:钓鱼岛自古是我们的、春天的期待、我们的想象力有多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