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7500000002

第2章 我越来越像的那个人(2)

母亲很腼腆,不善说话。这我早就知道,但我一直都不觉得,因为我和母亲总有说不完的话,儿时她给我们洗脸时都会给我们讲她童年在大山里的故事,听得我们都睁大了眼睛忘记了洗脸,拧干了的毛巾在她手上也冷了,又重新放进热水中打湿再给我们洗。从我们家去河边的路上有一位母亲同事的家,母亲去洗衣时遇上这位同事就会说个不停,洗衣的时间也大为延长,她洗衣本来就慢,这样一来简直就让在家中等待的我们觉得有些漫长。初到我家的同学都说母亲少言寡语,我大为惊讶,自己有时还嫌她太啰唆,怎么在外人眼里她竟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呀?但想想我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和熟悉的人说个没完,见到陌生人则张口结舌甚至脸红心跳,不过我还是不觉得,只是在自己的体验中想象母亲的腼腆。真正感受到这点是近几年的事,甚至在我家里母亲都常常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话也很少,好像不知道说什么好,每次都是我挑起话头和她聊起来,她的话才开始多起来。母亲那个年龄的人读过书的很少,师范毕业的就更少了,母亲告诉我,年轻时她也曾有机会走出校门进机关的,但父亲不同意,对此母亲不无怨尤,不过她只和我说过一次。我有些惊讶,同时也为母亲感到庆幸,因为就我自身的经历而言,像我和母亲这样的性格在机关里,在所谓的“官场”里是多么不适合,内心常常要忍受多少折磨。我知道,母亲当老师心里也有过很多折磨,她常常面对学生的不听话无可奈何,但她又不是那种会发脾气的人。有一次实在太生气了,也只是把粉笔盒扔在了地上,坐在第一排的我赶紧去帮她捡起来。我看见很少流泪(即使和父亲吵架也不流泪)的母亲眼睛里竟然有泪花闪闪。她更要经常面对“茶壶里煮饺子,有话吐不出”的烦恼,老实说,母亲绝对是个称职、敬业的好老师,却不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她甚至还没有民师出身的舅舅的课讲得生动。我不知道母亲的理想是什么,我只关心自己的理想。我知道母亲一直都希望我成为一名医生,大约是因为她自己身体不好的原因吧。但我从小就不想当医生,觉得自己是个不细致的人,害怕我的粗心会给病人带来致命的伤害。我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教师(母亲大约也是知道的),只是不想只考个师范,我想考师大,而且是北师大,但是没有想到高中以后我的学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高考时只考上了一所中专,便没有再坚持自己的理想,但毕业分配时还抱着一丝希望,跑去教育局要求改当老师,还当场写了申请报告,后来就没了音信,只好无奈地去了机关。可是几年以后我无意中得知,当年我之所以没改成当老师,与父母的暗中阻拦有关,我颇为惊讶,父亲还好说,可母亲怎么也不同意?难道她不愿意我从事和她一样的职业?真的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干一行怨一行?可我从来没听母亲说过,她把一切都藏在心里。

母亲是一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虽然我小学高年级时曾和母亲勾肩搭背地走在一起,也喜欢和母亲待在一块,喜欢和母亲说话,但其实我和母亲很少单独面对,更少有身体的亲密接触,这在我身上也有体现。即使和再要好的朋友在一起,我也只是习惯和她肩并肩地走在一起。有一次,一位并不是很要好的同学竟然挽住我的胳膊走了一段路,让我感觉很是别扭,到达目的地后她才松开,我感觉如释重负,长出一口气。前些天和母亲一同上街,我情不自禁挽住了母亲的胳膊,我看见母亲的表情竟然有些不自然和不自在。说来惭愧,记得学生时代写作文,我写过很少在家的父亲,也写过长我四岁的大哥,却似乎从未写过母亲。其实,我与母亲的感情是最深的。

也许正是因为母亲在我心中无处不在,所以我无法表达,或者说不习惯于表达,甚至也不习惯于接受这种表达。直到现在我都不太敢看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来信,接到母亲的信我总是又惊又喜却又总是不敢一下子拆开看。这不敢的原因就是每次看母亲的信总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也许就因为信中除了平常的问寒问暖外,还总有些表达感情的文字,这些感情当然是真实的,我也能理解,但却感到不习惯,正是这种不习惯让我有种说不清楚的怪怪的感觉吧。

那是在一个大城市的街道上,长大的我振作起精神,瞅住过往车辆的空隙正准备穿行到马路对面去,妈妈却扯住了我,连声说:“等等,等等,小心,小心!”我真是不懂,记得多年前在川流不息的黄浦江边公路上,年幼又是第一次到大城市的我怎么也不敢横穿到对面去,是急坏了的妈妈和另一个同行的老师将我连拉带抱着过去的。事后我很为自己的怯懦惭愧,可现在妈妈是怎么了?连我都不怕了,她怎么反而这样迟疑了?何况这条街上的车子根本不算多呀。

可是近几年特别是到县城来的这几年,我发现自己对此依然害怕,甚至比以前更恐惧。我一直都不喜欢城市,小时候觉得城里唯一让我羡慕的就是有书店,随母亲到一些大城市时,总想看看那里的书店,我想那一定很大很大,却一直没去成,因为同行的人没有一个和我有此共同的愿望。我不喜欢城市的喧嚣,但到县城来的这几年也很快习惯了,毕竟小县城的喧闹程度也要好许多,只是对于过马路却越来越恐惧,出差到大城市最大的恐惧也在此,我害怕那疾驰而来的汽车还有摩托车,我觉得它们随时都会撞在我身上,随时都会把我的身体碾得血肉模糊——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也许我是越来越像母亲了?

其实我还是与母亲有很多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母亲有四个孩子,有一大堆做不完的家务,还要教书,而且父亲在外工作经常不在家,而我虽然和母亲一样不善家务,干活慢,但我只有一个孩子,和丈夫厮守在一起(原来两地分居我就一个人住在镇政府吃食堂,更轻松),在机关工作,比母亲轻松多了,而且我还比母亲懒,远不及她的清洁和勤奋,但到现在也没见我有什么成就和追求,不论是职业还是爱好的文字,现在的我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而年少时的我看到母亲整天埋头于家务竟然埋怨她没了自己的追求,或者职业或者爱好。母亲曾经很喜欢看书,也给我从小就购买和订阅了不少书籍,她自己原来也一直订阅《八小时以外》、《中国妇女》等杂志,这在乡村是极其罕见的,我想我对书籍的热爱就是这样被培养起来的。待我稍稍长大后,一次和母亲一同去逛书店她有些嫌我买书多花了钱(母亲一直都很节俭),我忍住没再买,可她自己却忍不住又买了几本,我当时还有些生气呢。母亲的文字功底也很不错,刚参加工作就在北京的《辅导员》杂志上发表过文章,但是后来就没见她写过什么了,看书的时候也很少,她订的杂志大都被我拿来看了。我知道她是真的没有时间,早上常常顾不上吃早饭就要赶去学校上课,中午放学回来要给我们做饭还要洗衣服,晚上吃过晚饭又要赶去学校办公备课,星期日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她又要洗洗晒晒,打扫卫生,母亲又是个手脚很慢的人,可想而知她有多忙了。记得小时候每次听说父亲要回来,母亲总是一阵慌乱,因为父亲特别爱整洁,看到一点儿脏乱就容易发脾气,而母亲这么忙碌,我们四兄妹又这么不懂事,家里不可能弄得那么干净,所以她得赶紧收拾。父亲还常常喝醉酒,而且都要到半夜时分才呕吐,这就更苦了母亲。我到现在也不会扎辫子和织毛衣,因为母亲从来都没有教过我,也不记得她给我扎过辫子和织过毛衣,倒是她几位同事阿姨给我织过几件。原来我以为母亲也不会,后来看到两张旧照片,一张是母亲师范毕业时的合影,一张是她一个人的,都留着长长的辫子,那张她一个人的照片是个特写镜头,就像现在的黑白艺术照,乌黑的长辫子搭在一张灿烂的少女的笑脸旁,真美!家里也有毛线针,只是我从来没见母亲用过。母亲太忙了,她每次都是踩着上课铃声,一路跑着进学校的,在学校和我们家的老屋之间,母亲总是奔跑着——她实在是太累了,轻松悠闲的我现在就已经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何况那么忙那么累的母亲?再说我从来都不知道母亲的理想是什么,虽然我和母亲常常有很多话,但我们很少在心灵和情感上沟通过,这本来就是艰难的事,况且我们一直都不习惯这样的表达。

1992年父亲调进县城,1995年父亲就把家搬到了县城,母亲也调进了县城,父亲和母亲这才经常团聚在一起。但开始几年父亲因为应酬多还是很少在家,而母亲虽然换了个清闲的工作,在一所小学的图书室工作,但离家有段不短的路程,她又不会骑车,且一向工作认真,遵守制度,她还是挺累的,加之年龄大了,一向虚弱的身体也更不好了。前几年母亲退休了,父亲也退下来了,在家做饭侍弄菜园,母亲这才轻松了许多,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也才真正多了起来。去年年底父亲正式退休了,想回故乡去住,我们和大伯合住的老屋还有父母在旁边单独新建的房子都还在。母亲不是很想去,身体不好的她觉得在县城看病更方便,另外我知道,其实像我和母亲这样性格的人是无所谓住在城里还是乡下的。以前在故乡住的时候除了到学校上课和到河边洗衣,母亲一般都是待在家里,当然有不少人来我家,但那大多是来找父亲的,小孩子则是来找大哥和我的。搬来县城十多年,母亲也难得回去,有什么事大多是父亲去处理,父亲与故乡的联系更多,毕竟那是我们和父亲共同的故乡,但却不是母亲的故乡。母亲的故乡在婺源的一个乡村,虽然是邻县但却显得遥远,时间更是漫长,母亲十多岁就随外公外婆一同搬迁到我们的故乡。退休后母亲早上总和附近一些中老年人一同去散步、做操,每月15日和退休的同事去学校聚餐,然后一同去逛街——这些回故乡后恐怕都会没有了。不过母亲说了,她随父亲,父亲去哪她就去哪。我心里有些矛盾,父母搬来县城后我就很少回故乡了,偶尔去也是办完事就返回,我觉得父母不在故乡我好像就回不去故乡了似的,父母在的地方才是故乡,因此我希望母亲搬回去住,那样我就也可以回故乡了,而且我想故乡清新的空气对母亲的身体也会大有好处。但故乡离县城毕竟有几十公里的路程,母亲搬去住以后我可能要隔很长时间才能见到她,不像现在几乎每个星期我都可以见到她。其实这可能也是母亲不太想搬回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兄妹都在县城,每到周末她都要打电话叫我们回去,虽然我们回去她和父亲更累,我们和她话也不是很多,可她看到我们就心安了,离得远了也怕不能这样经常见到我们,心就常常难安了。

年少时的我一心想着去远方。开始想去大西北没去成,又想改派到一个没去过的乡村小学当教师,也没去成,我就只希望保住最后的底线:去乡村。为此与父母发生了一次激烈的冲突,父亲的大发雷霆我并不惧怕,但是母亲的泪眼婆娑却让我有些动摇,母亲还说了一句:“女儿大了,翅膀硬了,就不要父母了。”那一刻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酸痛不已,但我还是固执地坚持着——我一向都很固执,被分配到了一个偏远的乡政府。离家一百几十华里,中途还要转车,很麻烦,那时又是单休制,只有星期日一天的休息时间,每次回去我都是来去匆匆。那个时候我早已不像中学时那么想家了,随遇而安的性格也使我很快适应了乡政府的工作(只是感觉无所事事,没意思,但没办法)和生活,有时便隔好久才回去一次,两周、三周、一个月甚至两三个月。有次隔了很久才因公事顺道回了趟家,躺在床上的母亲喜出望外,父亲告诉我母亲最近身体一直不好,老是做梦梦见我。

现在想来自己当时真是很不懂事。那时父亲刚调进县城,母亲还在故乡,她希望我分在县城,省得孤身一人在县城的父亲喝醉酒或者生病时身边连个端茶倒水的都没有。母亲不同意我改派到乡村小学教书,她不是像父亲那样看重面子,甚至也不是反对我当教师,而是担心我,她听说过一些偏远山村小学女教师的悲惨故事,当然那实际上是极个别的,但是母亲担心那极小的概率在我身上会变成百分之百,甚至我分到乡政府后,和同样从学校毕业分配来的一名当地青年恋爱时,母亲仍然很为我担心,怕我会被欺负,而她离得那么远无法看见,更无法帮上什么忙。当然母亲这些担心和顾虑最后都没有变成现实,母亲也是在看到这些担心变成多余后才松了口气后告诉我的。当我明白这些时,母亲已是满头白发,自己年少时的轻狂、固执和梦想也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同远去,我不再一心想着远方,而是更多想着故乡,想着能经常看见父亲母亲,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我女儿小时候特别爱哭,我都被她哭烦了,真有些“苍白憔悴”之感,4岁时实在没办法把她寄放到婆婆家,可又常常牵肠挂肚。从她7岁开始便又自己带在身边,她比小时候乖多了,但有时还是很让我烦,唧唧喳喳吵个不停,放假在家更是让她缠得没办法,可把她送去乡下没几天,心里就空空落落的,牵挂不已。女儿一天天长大,都快有我高了,岁月就是这样无情,很快女儿也会离开我们奔向远方——一想到这个,我心里就很不安,我不知道到那时我会是怎样一种心情,也许那时的我会更像母亲,也会更懂母亲。

是的,我不知道今后的我、老了的我会怎样,但我知道我会越来越像一个人,应该也会越来越懂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我的母亲。

同类推荐
  • 北大学子美文

    北大学子美文

    作品以刚柔的审美意识,以细腻优美的笔调,抒发了相思之委婉,情意之缠绵,失意之感悟,理智之潜流等多维多味的心之情结,情理深处蕴含着温馨之感,给人以情的启迪和美的陶冶。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方位理性的展示了当代高等学府学子的高层次的情感阅历和深层次的人生感悟。作者缘其所好,自由挥笔,或叙事,或阐理,或抒情,坦率地表达了个人思想志趣,淋漓尽致地宣泄内心感受,真实地叙说所见所闻所感,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见交相辉映,叙事、抒情和说理相得益彰。
  • 忧伤的情欲

    忧伤的情欲

    本书是周国平先生剖析两性心理的理性+诗性的经典作品。分别从人与社会、生活感悟、情感体验、心灵境界等方面,生动而深刻地阐述了当今社会、现实人生中成功与智慧、生活与情感、心理与社会等方面的内涵与关联。他的语言体现着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
  • 灯下漫笔:鲁迅诗文选

    灯下漫笔:鲁迅诗文选

    本书所选的鲁迅散文稍稍远离了他耿直、犀利、斥责黑暗现实的主色调。它记录的是鲁迅对于人生的思考与反思。
  • 和一棵树说了一下午话

    和一棵树说了一下午话

    本书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数十篇优秀散文作品,文思动人,耐人寻味。作者在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中,用文字与心灵进行了一场深刻对话:关于生与死,关于起与落,关于贫与富,关于高贵与卑微,关于显赫与平凡,关于快乐与痛苦。没有情绪的浮夸,只有情感的沉淀。这些质朴的语言给予迷茫的心灵一剂良药,于生活的俯仰之间,道出了人生的景致和意义。
  • 雁过留声

    雁过留声

    雁过留声(yàn guò liú shēng):谚语。比喻人离开了或者死了,应留个好名声。常与“人过留名”连用。出自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
热门推荐
  • 摸金日记之阴阳刃

    摸金日记之阴阳刃

    原本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一场阴谋被打破,十三人被牵扯进迷局,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开,真相,在哪里
  • 影响孩子一生的做人品格

    影响孩子一生的做人品格

    对于任何人来说,做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谁,都应该有良好的做人品格,这样他才能在今天这个时代立足,才能在社会生活中游刃有余,孩子也不例外,更应该从小学习如何做人。那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做人品格呢?本书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本书从“诚信练就孩子做人真本领、爱心是孩子人生发展基石、宽容铸造孩子宽广的心胸、谦虚品质让孩子受益一生、乐观为孩子成功增添营养、感恩让生命之花更加绚烂、分享让内心的那扇门敞开”等7个方面,总结了孩子最应该养成的做人品格,并给父母如何培养孩子提供了最佳的方法。本书有案例,也有建议,是培养孩子良好做人品格的最佳教材。
  • 英雄联盟之征途

    英雄联盟之征途

    他们是英雄联盟的狂热爱好者,组建强力校队征战全国高校。漂泊的大学、流浪的征途,且看他们如何携手掌控天下!无限延伸的英雄仓库,实体与灵魂的召唤,英雄们最终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 锋芒出鞘

    锋芒出鞘

    天下将乱,血雨腥风。全新世界,玩转经脉系统,修不死肉身,炼化九霄雷威。倚剑,昂头,锋芒出鞘。少年轻狂,欲争万物造化,傲世天下。【本书调调,潇洒,多情,爱憎分明!】
  • 魔界公主:来到灵心学校

    魔界公主:来到灵心学校

    她,是魔界公主。为了寻找失踪的妹妹,她来到了灵心学校。学校里的人类,行为怪怪的。仔细一问,吓了一跳:这个学校里居然也有魔鬼!这到底是个什么学校?学校里又会发生什么?
  • 网游之神的天空

    网游之神的天空

    李飞意外救得游戏设计公司老总的女儿,获得幸运加点的报答,从此之后,小飞在轮回游戏好运不断!法师笔记,神级炼药师,杂交火龙,暴力伙伴,战神军团,还要什么?小飞无耻吗?袁微暴力吗?狂刀脸皮厚吗?龙龙狡诈吗?冷血可怕吗?神话是神话吗?天使是御姐吗?……
  • 冯骥才作品精选

    冯骥才作品精选

    《冯骥才作品》是“现当代名家作品精选”之一,收录了冯骥才创作的散文、小说作品。《冯骥才作品》收录了《珍珠鸟》;《大地震给我留下什么》;《在雅典的戴先生》;《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萨尔茨堡的性格》;《燃烧的石头》;《精神的殿堂》;《古希腊的石头》;《离我太远了,皮兰》;《草原深处的剪花娘子》;《大雪入绛州》;《羌去何处》;《一个古画乡的临终抢救》;《谁能万里一身行》等作品。
  • 神归

    神归

    皇族子弟?不,我只是个孤儿。我没有父母,只有一个爷爷,但是他却在我十二岁的时候消失了。我一直苦苦的寻觅,却被一颗金黄色的珠子折磨的死去活来。最终,我还是活了下来。也离开了那片生活了十几年的山林。我的人生之路也在那时,转向了另一边!——杨天乐
  • 帝临九卿

    帝临九卿

    袖手浮沉掌星辰,忘我断天一念间!生死轮回于我手,血染长天称神话!世间黎民皆为因,换来吾战结此果!风云不动立纵山,看我独临天下时!谁人不在我手死,何来安定一时渊!天地之势刻于心,随风飘絮落红尘!祖神道途渺茫雾,却让我帝临九卿!
  • tfboys之爱凯永生

    tfboys之爱凯永生

    这本书是我在17k上写了一点后来发现这本说在17k写的只能在17k看所以我移到这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