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在500位议员之中,具有判断力的,最多只有30人,其他人几乎都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因此,真心想听字字有力、内容丰富演说的议员,只有那30位而已。其他的议员们,根本不问内容,只要听到顺耳的演说,就满足了。自从了解到这点以后,演说时的紧张感就逐渐消失了,最后,我已经能够完全无视于听众的存在,只把注意力集中于说话的内容与技巧上了。这并非是我在自夸,我开始发现自己具备了话锋可随着内容而改变的能力。”
说起来,雄辩家不就像称职的擦鞋匠一样吗?无论何者,只要掌握住如何取悦对方——听众、顾客的诀窍,剩下的就只是一些机械性的工作了。假如你想满足听众,就必须利用能取悦他们的方法,使他们感到满意。演说者无法改变观众的样子,他只是接受他们本来的样子而已。
培养干练高效的演讲风格
许多行政总裁和多数高级主管经常拿着别人撰写好的讲稿,几乎不做任何准备,就在起身发言时读起来。但是,照本宣科会严重损伤演讲人的信誉,原因有三:
1.念讲稿,就会降低可信度
事先拟好的讲稿与即席演讲确有不同。后者当然更可信、更有趣味、更显真诚。念讲稿很难做到像平常说话一样。念讲稿时,演讲者与听众之间几无目光交流,少见手势,也缺乏面部表情,声音单调。最终,演讲者与听众建立不起密切关系来。他们可能会不满意而归(“真浪费时间,还不如我自己看!”),心中对演讲者的可信度和诚意顿生疑窦。
2.依赖讲稿,就会限制思路变通
凭借讲稿或细致有加的提纲,常常限制你的灵活变通能力。如果遇到突发意外,就会受害不浅。例如,如果你正参加小组讨论,轮到你发言,时间已所剩无几。这最后一刻再做变通实属不易。一旦现场提问打断或话题岔开,念稿者通常很难再重新找回思路,接着原来的话题讲下去。
3.你会令听众感到失望
不管演讲的本意如何,听众总是眼见为实。对着听众念讲稿,很可能令他们感到失望。他们会意识到,你没有下工夫准备。如此一来,你的信誉可能会受到损害,你要传达的信息就会化为乌有,你的演讲也就毫无效果可言。
成功交流的基石是对演讲内容进行组织。如果你的演讲组织得井然有序,就能畅所欲言,尽情发挥,其他方面也会水到渠成。但记住,花大量时间准备并不意味着你已胸有成竹。只要你掌握技巧,短短20分钟即已足够。
无论是压轴演说、小组讨论,还是媒体采访或向董事会做报告,采用如下五个系统步骤,就能做到万无一失:
1.分析你的演讲
先自问以下几个主要问题:我的听众是谁?要讲多长时间?演讲的目的是什么?最后一个问题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促使你找出你演讲的本意。借助这些信息,你所讲的话便能针对听众的需要并有助你达到目的。
具体说来,分析演讲要达到以下目的:删除不必要或不适当的信息,缩短准备时间;确保使用听众能听懂的词汇;有助你预测听众提出的问题或反对意见;观众不同但演讲主题相同时,可将内容迅速加以调适。
2.精选主题
人们通常试图传达太多信息,希望能在听众心中留下点什么。只是这如山的信息令听众招架无力,不知所措。
所以,要收到最好的效果,你应该帮助他们理解你所表达的内容,只给他们易于分析和好记的信息。应找一个重点突出、直接明了的主题。
3.确定主线句
演讲中的主线句可以时时提醒你如何取舍和展开你的演讲信息。主线句包含如下三个因素:
第一,目的:想要听众了解什么、感受什么或做什么?对此的回答就是你的目的。
第二,主题:演讲是为了提供信息或说服听众。你的演讲意图确定下来后,就能更好地寻找演讲的内容。
第三,分类:一般而言,演讲要表现的主题将决定你的分类。信息的分类包括步骤、方法、种类或益处。先决定你的分类,再确定演讲的要点,有助你在展开整个演讲时不偏离主题。
4.确定要点
先将你要表述的内容分列在三大标题之下。这种做法不无裨益,有助你保证听众听得轻松并明白你传递的讯息。
使用视图工具使要点清晰、轻重有序并增添变化。但不要只是简单地读一下屏幕或图表上的文字。要增强你的感染力,使你的演讲更加自然流畅,一定要让视图工具为你的演讲增姿增色。
5.设想你的讲演图
“讲演者的设想图”是你充满自信、自然流畅发挥的关键。它是你演讲的蓝本,让你把演讲的所有环节都在一张纸上设想出来。你甚至可以借此标明使用视图工具的时机。
跟着你的设想图走,对你和听众都会显得轻松自然。关键的词句会开启你的记忆,使你不偏离主题。即使被打断,扫一眼设想图便能回到正题。
将你的思想放入一个精心组织的设想图中,就不用照着稿子读,在演讲中你自然就能娓娓道来。随心所欲的演讲将带来更多的目光交流、更贴切自然的手势,使听众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演讲要做准备,这是常识,但身体力行的人并不常见。经理人常常忙于应付繁忙的日程,因此在他们看来,为演讲做准备就显得浪费时间。事实未必如此,按照上述五步骤进行,有利于做好准备工作,可以确保你培养出行云流水般的演讲风格。
怯场心理要克服
怯场指的是在人前,尤其是人多的场合,因紧张害怕而不敢说话,或者说话时显得拘谨、不自然。
怯场是一种心理障碍:要么感到自己被说话场合的气氛、形势所压迫;要么顾虑自己说得不好或说错;要么担心自己不是他人的对手,因而畏首畏尾,诚惶诚恐。
其实,这种心理障碍是完全不必要的。有的人在家人面前可以滔滔不绝,可是一旦与外人交谈,他就难以启齿;有的人平时在三两个人的场合可以口若悬河,可人一多,尤其是上台,就心慌意乱,语无伦次。这说明他不是不能说,而是有心理障碍。只要破除这种障碍,怯场也就会消失。
消除怯场心理障碍可参考以下方法:
1.平时加强训练
如朗诵、自言自语、多同亲近熟悉的人交谈、多听别人交谈等。
2.做必要的准备
这在单向交流时容易做到,就是双向交流,同谁谈,涉及什么内容,也可做大体的言辞预测。只要在大方向上有所准备,到时也不致不敢说或说不下去。
3.临场敢于豁出去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地敢在公众场合自如说话,都有一个艰难的“第一次”。美国罗斯福总统说过:“每一个新手,常常都有一种心慌病。心慌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过度的精神刺激。”古罗马著名演讲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讲就脸色发白、四肢颤抖;美国的雄辩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时两个膝盖抖得不停地相碰;印度前总理英·甘地首次演讲不敢看听众,脸孔朝天。只要抱定豁出去的心态,管他三七二十一,就自如了。
4.把听众“忘记”
就是自己在发言前,心中有听众,但在发言时,眼中不能有听众,只顾按自己的意图去表达。一位教师第一次登台讲课效果就不错,有人向他请教经验,他说:“备课时我心中一直想着学生,可一上讲台,我眼中所见,只有桌椅而已。这样,我就放松自如了。”
交谈时应该克服的不良习惯
在与同事交谈中,有些方式和习惯不受欢迎,容易招致万人烦,必须努力克服和改正。比如:
1.喋喋不休,独占谈话时间
许多人在与同事交谈中,总将自己放在主要位置,自始至终一人独唱主角,喋喋不休地推销自己,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的故事。有个名人说过,漫无边际的喋喋不休无疑是在打自己付费的长途电话。这样不但不能表现自己的交谈口才,反而令人生厌。交谈时应谈论共同的话题,长话短说,让每个人都充分发表意见,留心别人的反应,这样才能融洽气氛,众情相悦。正如亚历山大·汤姆所说:我们谈话就像一次宴请,不能吃得很饱才离席。
2.尖酸刻薄,喜欢和人抬杠
言谈交际中有时免不了与同事争辩,但善意、友好的争辩更能促进彼此间的了解,活跃交际环境,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有时一场精彩的争辩会令人荡气回肠,齐声喝彩。但是尖酸刻薄、烽烟四起的争辩会伤害人,导致对方心情不爽,渐渐地对你敬而远之。因为尖刻容易树敌,只要我们想一想,如果你在言谈中出现四面楚歌、群起攻之的局面,自己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3.逢人诉苦,散播悲观情绪
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苦难,但每个人对待的方式不同,有的人迎难而上,有的人知难而退,有的人却将苦难带来的愁苦传染给别人,在众人面前倾诉辛酸,以获同情。在与同事交际中一味地诉苦会让别人觉得你没魄力、没能力,会失去别人对你的尊重。
4.无事不通,显得聪明过人
在与同事的言谈中,谈话的内容往往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古今中外、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般的话题。如果你在交谈中表现万事通、耍大能,到时定会打自己的嘴巴,砸自己的脚。因为交谈是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方式,而不是表现学识渊博、见识广泛的舞台。更何况老子曾说过:言者不知,知者不言。交谈中什么都说的人其实什么都不知道。
演讲前要充分准备
据哈佛大学20世纪中期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被列为第一号恐怖症的就是当众演说。
并非在百万人的集会上才称得上当众演说,而更多的演说机会是在几人或几十人面前。商务代理、工厂监督、办公室工作人员、讨论课上……人人都可通过自己引人入胜的演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被誉为全球最著名的刑事辩护律师的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德肖维茨自25岁在哈佛大学法学院任教,28岁即被评为该校法学院最年轻的全职教授。他打赢了上千个官司,其辩护技巧为美国律师界所瞩目。他曾多次在哈佛大学的讲座上给哈佛学子讲述辩论的技巧。他认为,一场成功的演讲由下列两个环节组成:
1.事先充分准备
德肖维茨教授指出,无论何种性质的演说,其准备工作是相当重要的。准备工作可分为四步:
(1)挑选适当的主题。
合适的主题应该是你印象最深的事情。众目睽睽之下,唯一能使你感到轻松的办法就是要清楚自己要说的是什么,要完全自信。例如,当年美国人质在伊朗被扣押时,电视中转播了他们的夫人被采访的情景。她们虽然未经过正式的训练,但在发表电视演说时,都滔滔不绝,能驳善辩。这是因为她们的雄辩出自于内心深处。
挑选听众最感兴趣的主题并作简略提示。假如你要说有关改进办公效率的问题或要把某项计划介绍给某公司董事会,那你就要强调它所带来的利润。如要对某项任务的执行者作演说,就要着重讲怎样才能使他们的工作更为便利。必须懂得:每个听众的想法都一样——从中我能得到什么。
(2)有逻辑性的组合话题。
首先要一个开头语,它一般是对你所要谈及问题的简短叙述。然后是正文部分,它包括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还要有一个结尾,用它来总结你整个的演说,归纳起来就是:预告、正告、总结。此外最好能引用一些常见的典故、名言等作引子说明你所要谈及的内容,从而使听众易于记住你所说的事,并能跟随你的思维行程。
(3)单独预演。
把预演内容准备好之后,需要单独预演。练习最好是自己单独完成,因为你是要当众演说,而不是与别人单个讨论。练习时还要设想听众的各种反应。
只要可能,在你要演讲的地点还要作最后一次复演,这样在你真正演说时就会感到轻松坦然。
(4)简短提纲。
作演说最忌讳的莫过于手捧稿纸来宣科了,它是不可能令人感到自然的。如果需要,可把主要内容的标题简短地写在小纸条上,演说时对纸条快速的一瞥可以触发你的思维。要懂得,稿纸写得越繁杂越无益,对稿纸看得越少,你与听众就能得到更好的交流。
2.临场发挥自如
无论你准备得如何得当,你最终还是要讲。演讲又可分为三步。
(1)与听众交流感情。
一般来说,并非需要什么专门的讲演术,只要自己能发挥自如就会少出差错。话语要简短,多采用些例子,趣闻轶事也能有助于你与听众建立感情。讲演时目光一定要看着听众,从中寻找友好热情的面容,而不要理睬那些冷漠呆板的表情。
对于职业讲演者,幽默是很有用的工具。但对一般人来说,如果不是能运用得非常自如或利用幽默本身就能说明一个观点,就不必使用。注意不要用这样的话开头:“在讲演之前,我先告诉你们一个笑话。”这样说对你所要讲的内容不仅无益,反会影响实效。
美国总统里根在作1983年政府报告时首先介绍,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报告是由华盛顿总统作的,紧接着里根又很风趣地说:“说实在的,我当时并没有在场听他演说。”针对许多人嘲笑说他年龄太大,他的这番话真是妙极了,既适合时机又收到好的效果。
(2)不要道歉。
如你发现演讲出了点毛病,决不要提及它,如遇听众态度冷淡,也不要理睬,要沉着镇静,要显得轻松自如。如不巧把接着要讲的内容忘了,也不要告诉听众(听众是不会知道的,除非你告诉他们)你可重复刚才讲过的内容,以便得到一个思索机会,或继续谈别的内容。即使你感到紧张怯台,也不要慌张,要知道某种程度的紧张反而有利。
(3)推出高潮。
你应有一个预定的演说目的,演讲中始终要围绕着此目的进行,演说不要过于冗长,最后要人们把号召付诸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