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和控制冷场
演讲中的冷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单向交流,听的人毫无兴趣,注意力分散;另一种是双向交流中,听者毫无反应,或者仅以“嗯”、“噢”之类应付。
不管是哪种情况出现的冷场,根本原因都在于听者不愿听你所说的话。听者仅仅出于纪律的约束或处世的礼貌而扮演一个“接受”的角色。因此冷场应完全由说话人负责。
冷场的出现,是发言者的失败,因为它不能达到彼此沟通交流的目的。发言者既要发言,必须实施控制,避免冷场的发生。避免和控制的办法是:
1.发言简短
单向交流中那种应景式讲话,越短越好。如某商场举行开业仪式,邀请了市内各方面的人士参加。总经理只说了两句话:“女士们,先生们:热诚欢迎各位光临!现在我宣布:××商场正式开业!”
双向交流中,任何一方都不要滔滔不绝地包场,要有意识地给对方留下发言的时间和机会。自己一轮讲不完,应待对方有所反应后再讲,不要一轮就讲得很长。
2.变换话题
单向交流的话题变换是暂时的,所变换的话题是为了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趣。这一目的达到后,仍要回到原有话题的轨道。比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精力分散,东张西望、打瞌睡、窃窃私语、在桌上乱画,可以暂停讲授,穿插几句应景、时髦、诙谐的话;或者简短地讲个与教学多少相关的掌故、趣闻,学生的精力便会一下集中起来。之后,再继续教学。
双向交流的话题变换是不定的,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进行。比如你与别人谈今日凌晨看的一场世界杯足球赛电视直播,可别人并不喜欢足球,也没有在半夜里爬起来观看,对你所议显得毫无兴趣,出现冷场。这时,你就应及时将话题扯到其他方面去。
3.中止交谈
任何人在交谈时都不希望听者不愿接受。但若这种情况出现后,自己又采取了诸如简短发言、变换话题、加强语气等控制手段,仍然不能扭转冷场的局面,那就应中止交谈。没有人接受的交谈是无意义的,既白白耗费自己的精力,又无端浪费别人的时间。比如你同他谈足球他无兴趣后,变换话题他仍无兴趣,就不可再谈下去。这叫做“话不投机半句多”。要么各自走开,另寻开心;要么各自静止,闭目养神。
控制搅场的措施
搅场就是扰乱、打搅交流活动的现场。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单向交流中。如上课、作报告、大会发言、演讲等场合,听众开小会、串座位、随意进出、喧哗、嘲笑、喝倒彩、吹口哨、瞎鼓掌。
搅场出现的原因有三种,要区别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
1.听者本就对发言者有成见,是反对派
这些人之所以来听,就是想来钻空子、找岔子,不管你怎么说,他都要搅。
对待这种场面的方法是:坚定信心,置若罔闻。
1860年2月,林肯第一次竞选美国总统,在纽约库钥学会作演讲。他到纽约时,当地报纸已发表了许多攻击他的文章。在他登台时,还未开口,台下便掀起一片嘲笑起哄声浪。演讲开始不久,台下已十分混乱,一些共和党人高声叫嚷要他滚下台去。但林肯全然不为所动,十分镇静地按事先准备讲下去。渐渐地,会场安静下来,除了林肯的声音,只有煤气灯的燃烧声,听众都听得入迷了。第二天,报纸又纷纷发表起赞扬林肯演讲异常成功的文章来。
2.发言者思想、学术、业务等水平不高,听者觉得是浪费时间
对待这种场面应该谦虚谨慎,自剖自责。
1986年菲律宾大选,竞选者科·阿基诺夫人曾被人指责为啥也不懂的家庭主妇。她上台发表竞选演说,不少人以这种眼光看待她。反对派则公开叫嚷说她只配围着锅台转,要她回去烧饭菜。她一开口便说:“我只是一个家庭主妇,对政治和经济都不甚了解,也没有经验。”这诚恳、真挚的大实话使听众一下静了下来。接着她又说:“对于政治,我虽然外行,但作为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我精通日常经济!”听众旋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3.发言的内容完全不合听者之意
这时,可采取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方式。
某厂宣传部长按厂里的宣传工作计划,到一分厂宣传时事政策。分厂一些工人正为下岗问题忧虑。但在这节骨眼儿上又不敢不来听。当分厂厂长讲了部长要宣讲的时事政策内容后,台下一下炸开了锅,吵吵嚷嚷,不可开交。部长扯开喉咙大喊道:“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台下顿时静了下来。部长故意停了一下才说:“我爱人下——岗——了!”台下先是一愣,随即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接着部长就从自己爱人如何主动要求下岗讲起,将夫妻的对话、儿女反对的言辞惟妙惟肖地描述一番。待听众情绪完全调动起来后,才简要讲了讲为什么要下岗,当前下岗的形势等问题。宣传部长赢得了听众的认可。
自如地应付提问、评论和挑剔的听众
1.如何精明地回答难题
这能变得很简单。首先,仔细听清提问。其次,重复或解释一遍问题以免听众没听清。走开并将目光移开提问者,这样他就不会成为注意的中心。然后,作为演讲者,你可以:
(1)回答这个问题;
(2)将问题抛还给提问者;
(3)问问听众中有谁能回答。
如果提问者还坚持要谈论或提问,你可以巧妙而镇定地说:“现在让我们给其他人提问的机会。”或“我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演讲,所以我得将发言继续下去。我希望以后能有机会讨论更多的问题。”就这样简单。
2.如何顺利地应付反对意见
有的人在一群人面前发言时,表现出欢迎批评的勇气。这种情况看起来非常有趣,它照例会招来听众的评论——不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听到赞同的意见,发言者会情绪大涨,洋洋得意,自信“我已将他们团结在我周围”。
但有时,某个听众偏偏会提出反对,挑三拣四,打乱演讲者的全盘计划。
比如,在某高校,一个著名的政治评论家进行了一场演讲。她引用了许多观察材料,并对国际政治事件做了精辟的分析。当演讲结束时,她让听众提问。一个坐在前排的人举了手,演讲者叫了他。他站了起来,直视着演讲者的眼睛,大声地说:“那又怎样!”
演讲者目瞪口呆。她问那提问者:“什么,什么怎样?”
提问者瞪着她,答道:“你做了许多推想,堆砌了不少事实,但那又怎样?你的观点可能会对现实世界带来任何影响吗?”
提问者的话就像往演讲者的心上插了一刀,并在她奄奄一息时慢慢转动刀子。
幸运的是,演讲者也不必担心。有法子应付几乎任何批评。演讲者可以承认对方的观点,或解释一番自己的观点之后再继续。如果问问“别人还有什么看法”,还可能会鼓动听众参与讨论。
但是,最明智的做法是巧妙地给一个含糊不清的回答,然后继续下去。你可能知道,巧妙而含糊的回答是一种有用的应答技巧,用这种方法,说话者可以给对方一种印象——他会以为自己完全正确且深受赞同。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这样回答听众的批评:“那确实是一个要点”或“你的确很有想法”。
一旦听到这种回答,提出批评的人便会认为自己的批评得到了理解或认同。实际上,回答者自然不一定理解或赞同。毕竟,任何评论都是“要点”或表达了“某种想法”。演讲者没必要自寻烦恼,说那是个荒谬的观点或糟糕的想法。他只需承认提问者提出了一个“要点”或表达了某种“想法”就够了。同时,通过这样一个巧妙而含糊的回答,演讲者能控制住听众并得到提问者的尊敬。
3.老练地应付挑剔的听众的秘诀
一个难缠的听众可能是你的竞争者或对手,他只想证明自己比你更强;也可能只是个缺乏礼貌和教养的家伙,或者是个鲁莽的家伙,他确实不同意讲话者的观点,只是不知道如何提出才礼貌些。无论那些存心捣蛋者有何种理由和目的,发言者都能够得体圆滑地应付那些挑剔的人。首先,发言者必须一直保持头脑清醒,镇定自若。要做到这样,就得:
(1)行为举止若无其事;
(2)别畏惧;
(3)善解人意。
如果你当时坐着,就站起来,以造成一种有权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