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82900000001

第1章 演讲的界定

作为一种实用性言态表达艺术,演讲的基础理论问题很多,我们在此仅就其内涵、特征、分类和功能等问题进行扼要的分析和阐述,目的在于在此基础上合乎逻辑地建构和展开本书“敢讲——有讲——善讲”的主体结构体系,从而表达我们对演讲艺术规律的理解。

演讲又叫讲演、演说。尽管演讲是一种极为寻常的社会现象,但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却很不统一。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关于演讲的定义如今已不下百种,可谓莫衷一是。认识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有不少定义明显失之偏颇,而这些失之偏颇的定义经过传播已对演讲理论研究和演讲实践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究竟应该怎样界定演讲呢?笔者认为,演讲是演讲者运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就某一问题或事件向公众发表看法和主张的高级口语传播活动。演讲本身就是一种传播,用传播学的眼光来审视演讲,其本质属性也就容易把握和理解了。

一、演讲是传播活动

汉语中的“传播”两字最初是分开使用的。“传”的含义主要有转授、宣扬、递送、转交、表现、流露等,“播”的含义主要有布撒、布种、分布、流布、传扬等,两者都侧重于表示主体向外的某种行为,侧重于说明主体对客体的某种影响。现代传播学中的“传播”一词源自英文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一词的主要意思是通信、通讯、交通、交流、传达、传报、联络等,港台传播学者最早把它译成“传播”,现已被中国内地传播学界所接受、沿用。就其本义来看,communication显然侧重于表示是双方之间的某种共同行为,侧重于说明是双方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在众多的传播定义中,我们向来比较倾向于这样一种说法:传播就是信息的传递和分享。

显而易见,传播活动有五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法。传播者即传播活动中运用特定手段向传播对象发出信息的行为主体;受传者(也称受众)即传播活动中信息的接受者;传播内容即传、受双方之间借以建立传播关系的信息的总和;传播媒介即为传播信息所凭借的工具和手段;传播技法即为有效传播信息所采用的具体技巧、方式和方法。人们常说的传播过程,实际上就是上述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我们人类社会,传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并不奇怪,因为传播是人类建立社会联系的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正如美国著名传播学家韦尔伯·施拉姆在其《传学概论》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一有人类便有传,而历史几乎可说是人类进行传的活动的实录……传是人类社会赖以建立的工具,人类社会与其他动物或昆虫社会不同,主要是因为人类会传,会使用传的工具。”(转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世界新闻研究室编《传播学》,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年版,第137页。《传学概论》中文版译述者系香港传播学者余也鲁,他把communication译成传——笔者注)正因为传播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传播研究和教育从来没有停止过。

演讲是什么?表面上看它不过是演讲者在公众面前发表讲话而已,实际上这种讲话仅仅是一种形式和手段,它已经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传播内容。首先,从其目的来看,演讲者不是为演讲而演讲,听讲者也不是为聆听而聆听,之所以要讲要听,就是因为有信息需要传递、交流、沟通和分享。其次,从其要素来看,无论时间长短,演讲都必须要有演讲者、听讲者、演讲内容、演讲环境等基本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演讲都是无法进行的。再次,从其过程来看,演讲是在某一特定传播目的的支配下上述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按特定传播规律发展的辩证过程。由此可见,演讲具有鲜明的传播属性,是一种典型的传播活动。离开了传播,演讲就是无法理解的东西,当然也就是无需存在和发展的东西。

自觉把演讲纳入传播轨道,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其本质,而且还可以使我们的理论研究工作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在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现代传播学已步入了严格的科学研究轨道,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新时期,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庞大的学科体系。由于传播学向社会生活广泛渗透并产生了深刻影响,其学科地位也得到了空前提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表的著名文件——《多种声音,一个世界》,标志着在全球范围内正式明确了传播学的崇高地位。既然演讲是一种传播活动,研究演讲就应植根于传播科学,就应广泛吸收并运用其认识成果以为自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982年春,美国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教授在中国讲学期间明确指出:“讲话、编写、广播等技术都同传的过程密不可分。”他同时还说:“在未来的一百年中,分门别类的社会科学……都会成为综合之后的一门科学。在这门科学里面,传播的研究会成为所有这些科学里面的基础……所以综合之后的社会科学会非常看重对传播的研究,它将成为综合之后的新的科学的一个基本学科。”(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世界新闻研究室编《传播学》,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年版,第124页)对于演讲研究者来说,施拉姆教授这番议论无疑是值得注意和重视的。

二、演讲是口语传播活动

所谓口语传播,就是借助口语媒介来进行的信息传递与分享。关于口语传播的起源及其形成过程,人们可以有不同的猜测,但有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口语是在人类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劳动是猿向人进化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当然也是人类口语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在劳动中,随着人们信息传播需要的日益增长,原用的“拟势语”已越来越无法充分满足人们对信息传播的需要,这就使口语传播的出现成为历史的必然。而在劳动的推动下,人脑的日益完善和发音器官的不断改进,又为口语传播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在劳动作用下,口语产生后就逐渐发展成为人类的一种独特的传播方式。

口语传播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革命性变革。首先,它使传播内容更丰富、更准确。口语传播借助特定的声音符号,不仅可以高度准确地传播那些具体可感的信息,还可以高度准确地传播那些抽象的意义和人们内在世界的情绪信息,从而克服了“拟势语”传播内容的简单化和不确切性。其次,它使传播形式更灵活、更多样。由于“拟势语”依靠的是姿势、手势和某些物质材料,其传播难以脱离具体的物质环境,在形式上必然显得呆板和单一。口语传播依靠声音运载信息,这就意味着它可以脱离具体的物质环境,人们可以携带信息自由地在不同地点向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口语手段进行各种内容的传播,因而在形式上显得更加灵活多样。再次,它使传播作用更广泛、更深刻。“拟势语”只能在小的范围内开展一些低水平的信息交流,这就决定了其传播作用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口语传播在传播内容和形式上的明显优点,使之很快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使其传播作用达到了新的广度和深度。正是这样,所以自其产生以来,它始终是人类传播的主导方式,就是到了现代化传播媒介极为发达的今天,口语传播也仍然在人类传播系统中占据着中心位置。

考察演讲的性质,显然还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传播的层次上。在家里,面对众亲人系统发表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上学校,在各种讨论会上发言;去单位,在出席的会议上讲话……诸如此类的演讲现象无一不是传播,但这种传播已经有了鲜明的特殊性,而属于口语传播范畴了。说演讲是口语传播,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所使用的主要媒介不是具体的物质材料,也不是人们自身的姿势、手势,更不是书写或印刷出来的文字等符号,而是千百年以来经久不衰的人类口语。演讲依靠这一主要媒介,以流动的声音作为信息载体,以直接作用公众的听觉器官为基本途径,向公众表达演讲者的思想和感情以期对公众和社会生活产生某种影响。很明显,没有了口语媒介,就不可能有演讲这一特殊的传播形式。明确承认这一点,是我们探索和掌握演讲本质又一至关重要的环节。

客观地讲,演讲是口语传播活动,这应该是一个起码的常识问题。然而,对于这一传播形式所依赖的口语媒介如何理解和运用,事实上确有再反思的必要。现在有些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发表演讲时,满口书面语,自己讲起来吃力,听众听起来也费力。在许多场合下,这种讲话又总是经事先写好临场照念或背诵出来的,因而更是常常给人以强烈的生硬之感。口语和书面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们并不一味反对使用书面语,但通篇都是味道十足的书面语,这恐怕就要使演讲丧失自身的固有属性了。必须看到,口语和书面语毕竟是两种相对独立的语言体系,两者有着显著的区别:口语是口说耳听的语言,书面语是手写眼看的语言;口语靠声音传递信息,书面语是通过写在纸等物体上的文字传递信息。这些根本区别,决定了口语运用的主要特点:一是有着极为确定、具体的语言环境和对象,其内容和方式将受到环境和对象的严格制约;二是具有特殊的语法现象,口语表达中短句、自然句、停顿、省略成分、易位等比较多;三是语汇通俗、平易,经常使用谚语、歇后语、常见语气词等;四是讲究语调和语气,重视态势语的辅助作用。承认演讲是口语传播活动,就意味着演讲必须正视口语的上述特点,必须遵循口语独特的表达规律。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曲解演讲的真正本质。

三、演讲是高级口语传播活动

口语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最主要、最普通、最广泛的传播活动,这是不争的事实。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人们才感到对它进行科学分类很不容易。笔者在以前的一些著述里曾提出过“三分法”(即分为交谈、演讲、辩论三种基本形式),现在看来也只是从一个角度作了一种划分尝试。不管怎样,有一点是不应该忽视的,那就是与一些常见的口语传播形式(如闲聊、谈心等)相比较,演讲高级得多,称之为高级口语传播活动并不为过。要探索演讲的本质,认识必须进入这一更为深刻的层次。

说演讲是高级口语传播活动,首先突出地表现在它的传播内容上。由于演讲往往是在有时间限制情况下向众人发表的讲话,它在讲话内容上就不能不充分考虑怎样才能始终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一般来讲,好的演讲在内容上有如下基本特点:一是话题比较单纯,通常只涉及某一个问题或事件并直接就其发表看法。即使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涉及几个问题或事件,也总是先讲清一个再讲下一个,能给人以强烈的区别之感。二是信息价值高,它所涉及的通常都是现实生活中急需正视和回答的重大问题或事件,是现场听众比较关心的问题或事件,是演讲者能够提供真知灼见的问题或事件。这种内容量上和质上的特点,使演讲明显高于其他口语传播形式。

从传播媒介来看,演讲也是高级口语传播活动。第一,演讲所使用的口语不是家常口语的照搬或复制,而是经过一定加工和制作之后的口语,用著名口语研究专家陈建民先生的话来说,这种口语体就叫典雅口语体。这种典雅口语体不仅意味着在用词造句上比较规范,而且也意味着在声音运用上更富有审美价值。第二,所有口语传播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态势语(或称拟势语),但伴随在演讲中的态势语,由于环境、气氛和听众的特殊性,相对来讲更自觉、更规范、更有鉴赏性。第三,演讲有声语和态势语虽然各自相对独立,但两者又在服务于传播内容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统一,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媒介系统和表达体系。

演讲是高级口语传播活动,还表现在它显著的传播效果上。听者是演讲活动的要素。讲到听者,这里有必要先说一下公众这一范畴。公众的本义是由一定数量的人们构成的总和,其主要特征是整体性、共同性、多样性、变化性等。演讲的听者少则几人、数十人,多则成百上千。现代社会电台、电视等媒体的广泛运用,听者之众更是空前无比。演讲者面对的听者,实际上就是高度社会化了的特定群体——公众。称之为公众演讲,显然更能从字面上充分展示这一口语传播活动丰富而真实的画面,从而给人以尽情想象和玩味的空间。既然演讲对象是一定数量和特质的社会公众,所以它一经发表,其传播效果往往是其他口语传播活动难以比拟的。这种传播效果不仅表现为对聆听公众思想和行为的直接影响,而且表现为通过聆听公众而对社会各个层次发生的间接影响。当然,其效果有正向和反向之分。演讲效果走向如何,无疑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说演讲是高级口语传播活动,并不意味着可以弃用其他口语传播活动,更不意味着其他口语传播活动已丧失了存在和发展的价值。之所以要强调它的“高级性”,无非是想说明:要认识演讲的本质,我们不仅应当注意它与其他口语传播活动的联系,更应当考察它们之间的区别。

综上所述,演讲是传播活动,演讲是口语传播活动,演讲是高级口语传播活动。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构成了演讲的本质系统。前述演讲概念,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同类推荐
  • 决定男人成败的关键手段:成就伟大事业的金科玉律

    决定男人成败的关键手段:成就伟大事业的金科玉律

    本书以国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环节为突破品,把无数成功的经验汇成六条小溪,它们分别是创业、管理、做人、办事、职场、恋爱。男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爹娘给了,另一次是自己创的。而这些经验恰恰就是男人们开创第二次生命的原料。本书的几十条人生经验均采用小故事做“引线”,然后娓娓道来,如同伴着花香漫步的阳光大道,感觉舒适并且受益匪浅。世界因男人而辉煌,男人将因这几十条人生经验而强大。
  • 最好的活法

    最好的活法

    很多人,按照社会上主流的思想,马不停蹄地为自己增加各种各样的东西——金钱、地位、权力、名誉……从此,肩负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所以,他们感到生活很累。然而,就算已经喘不上气来,也要不断地追求、索取,并且乐此不疲。而实际上,这些人已经面临着崩溃的边缘。
  • 妙语成长

    妙语成长

    你想做一个杰出的青少年吗? 你想成为未来的一颗闪亮新星吗? 那么请你打开这本书—— 《妙语成长》用心灵的视角和不寻常的探索,从东西方文化中挖掘和提炼出成长要诀50句,句句饱含哲理,篇篇精彩有趣。《妙语成长》破译了人类五大成长功能的奥秘,阐释了素质训练的种种法则,应用最简单的原理,最容易的法则,让读者一看就爱,一读就懂,一练就会,一用就灵。
  • 陶冶青少年高尚情操的美德故事

    陶冶青少年高尚情操的美德故事

    世界充满了色彩,充满了诱惑,名誉、金钱、权势……当我们在各种色彩面前目光缭乱的时候,什么才是最珍贵和最需要的呢?是品格,拥有一份高尚的品格,就如同有了一种参照物,不会被迷惑,不会再挑选的时候,浪费时间;有了美德的牵引,我们才会在沧桑与风雨的日子里不偏离前进的航向;正因为有了美德的积淀,生命才变得如山一样不屈,如海一样博大。
  • 人气:讨人喜欢的85个心理诀窍

    人气:讨人喜欢的85个心理诀窍

    本书阐述了在社交中讨人喜欢的心理策略、技巧、攻心术等,教给读者怎样在社交中讨人喜欢,从而增加人缘、提升人气,阐述如何利用策略性、技巧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心理战术、心理操纵类的工具,既可以使自己获得更加愉快的社交生活,也可以为自己的成功打下坚实的人脉基础。
热门推荐
  • 拾忆十一

    拾忆十一

    讲了一个班级真实的奋斗历程,主要人物有:刘露露(文中的我),唐鑫一,赵嫣然,刘金磊,龚郅建,杨炫楷等
  • 倦人知归

    倦人知归

    从青梅竹马到模范夫妻,汪艺和黎冉整整用了二十七年。他们都问:“这么多年了,她让你这么痛,为什么还要继续等她?”汪艺坚定答道:“因为我深信她会回来,和我在一起,白头偕老!至于这么多年为什么还要等她!呵呵”汪艺轻笑一声“我未曾不爱她,等她也是我想要做也应该要做的事!她在,我是爱她的汪艺,她不在,我是想她的汪艺!”
  • 霸道花少专属童养妻

    霸道花少专属童养妻

    本是A市一豪门千金女的她,原来幸福美满的一家却支离破碎了。在不久前,父亲小有名气的公司遭遇他人毒手,面临破产,父母因受不了这个打击,在一次车祸双双阵亡,她的人生也自此成为一个孤儿,只有忠诚的保姆带着她讨着新生活,无奈之下她只能在别人的宅子里寄人篱下,直到她看到他后,她才再次感觉到快乐和幸福,也自此她的性格也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可是幸福并不是来之不易,前方的路还有很多挫折。。。。
  • 乡村怪谈

    乡村怪谈

    天生有阴阳眼的晓东,出生时就身带异象。随着晓东的长大,遇到了更加离奇的事情,妩媚无比的狐狸白灵师妹,校园里清纯可人的女鬼,可怕的尸妖,各种离奇的精灵妖怪,神奇的风水宝地,还有漂亮温柔的老婆,到底这些是命中注定,还是晓东自己惹得祸,谁也说不清楚,晓东还会和那妩媚无比的小师妹见面吗?今后的人生道路如何?是悬壶济世,还是风水人生?
  • 武逆山河

    武逆山河

    武道一途,浩瀚如海。大千世界,群雄并起。八荒风云,唯我称雄。邪尊重生,谁与争锋!
  • 别久年

    别久年

    时间过得飞快,是白驹过隙般的,也如发丝从指缝间溜走,你看不见不代表我不存在。过往的种种,种种的过往,我所在乎的,从来都是你,而且只有你。午夜梦回时,你笑靥如花、步履轻轻的向我走来,空气弥漫着百合花的香气......本书主要描写了沈墨天与陆小柒谱写的一曲悲伤的爱情故事,他们两个人辗转被命运捉弄却又不忘彼此,那份内心的执着是否能换得与相爱之人执子之手?
  • 域外拾遗

    域外拾遗

    本书以游记的形式,记叙了作者游览和考察英国、挪威、芬兰、美国、巴西以及韩国和日本在各个方面的建设,尤其是文化方面的成就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 追夫路漫漫:跑腿的,站住

    追夫路漫漫:跑腿的,站住

    小跟班追随职业跑腿人Ghost脚步,是一见钟情还是另有隐情?一场爱的追与逐拉开了序幕。“站住,跑腿的!”“有本事来追。”
  • 万界之上

    万界之上

    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这是一个修道的世界。传说中,万界之上,是道之本体所在,触之可得永恒。众生努力奋斗,只为永生。但他,不信道!踏破万界不为永生,只为陪自己心爱的女人看世界。
  • 虫掌乾坤

    虫掌乾坤

    (每天保底三更,上架后看情况加更)偶得虫皇,掌控天下万虫从此就连蚂蚁都有了难以想象的妙用那么蚂蚁究竟可以用来干嘛呢?踢球如何?什么球?自然是足球了然而,踢球只是副业,蚂蚁的任务是战斗!像蚂蚁一样去战斗,去战斗···从此蜈蚣,蟾蜍,毒蝎,毒蛊,毒蛇,一个个的要么倒在蚂蚁的脚下,要么死在蚂蚁的眼前,当然了最多的还是趴在蚂蚁的身上最后,再来屠龙若何?这最后也许讲的是一个屠龙的故事,而屠龙者也许是人或许是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