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01800000023

第23章 东敦煌

口述 金卫东 整理 曹晓波

大殿里,4米多高的脚手架,上面有两人在画画。一个女的,瘦弱,和巨大的画没法相比。

我祖籍浙江,生长在西安。西安老家附近有一个唐代卧龙寺,清代整修时慈禧题了碑。“文革”时,碑和七楼石牌坊被砸了,堆了一堆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在古都,远方朋友若来就三句话离不了盛唐。我对历史有兴趣,有一天和几个同学去找慈禧的字。这话是十六七年前吧,字没找着,进大殿看见了4米多高的脚手架,上面有两人在画画。一个女的,一米五六的样子,瘦弱,和巨大的画没法相比,我很佩服。男的是她父亲,健谈,说画的是敦煌壁画。

他叫杨同乐,1952年西安美院毕业,一直在敦煌莫高窟从事壁画保护工作,敦煌曾给了他辉煌的创作灵感,却没能给他一个爱人。40岁的杨先生在1965年回西安后,才有了家,有了爱女杨东苗,后来他成为我的岳父。

他们在画藻井,一种古代最神秘的装饰画,布满了整个大殿的顶棚。我学的是旅游专业,读过几本旅游与历史的书。说起唐代的仕女为什么胖,专家说国泰粮足,吃胖的。我说不对,是民族的不同,唐代的统治者本是游牧民族,从食肉习性到农居安定,肯定会胖。我说“五胡乱中华”的说法不对,应该是“五胡入中华”,是融入。我的说法得到了杨先生的认可,因为壁画中也有表现江南女子的,画中女子不胖,纤纤如柳。

我常去卧龙寺,熟了。杨东苗说,你看我整天忙画,不少书没时间读,你能不能拿几本去抽空看看,给我讲讲。我说我朗读能力不行。她说像聊天就可以。后来,我每周六去讲,他们有两个助手,也一起听:比如敦煌莫高窟是怎么来的、古丝绸之路和莫高窟的关系、有了海上丝绸之路后敦煌的衰败、一千多年中壁画创作的风格,等等。

杨东苗自小学画,读过西安美术专科,后来要升大学,香港的一个寺院邀她去设计佛塔的九个藻井图,大学没读成。有一天她说,你和我们一起搞敦煌壁画修复吧。我说我有工作。她说餐饮业不少你一个,搞敦煌壁画修复还正需要你。婚后才知道,当时的杨东苗就有了复原敦煌壁画的大胆想法,她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人。

十月革命后,大股白匪从新疆进入,缴了械。人怎么办?有人提议,莫高窟不都空着吗?

1995年,我们结婚,蜜月中,去了敦煌。我站在30多米高的断壁前,真是目瞪口呆。那崖壁,密密麻麻全是蜂窝一样的洞窟。一进去,头上藻井,壁上人物,压制精美花纹的地砖,满满腾腾,没有一丝的空白,全是顶级艺术与智慧的堆砌。这在游人看来,应该是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很悠闲地一笔一画细描出的艺术品。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那都是在缺衣少食、无边无际的戈壁滩上创造的人类奇迹啊。

现在一说中国人,太现实了,到敦煌看看,那完全是一个永恒的精神家园!

壁画毁坏得太厉害,有风沙暴雨的侵蚀,有人为的破坏。当地人的破坏倒是无意的,外来人却全是蓄意,英国、美国、日本的探险家,将一整个壁画切割盗走的都有。

俄罗斯十月革命,大股白匪从新疆进入,被当地政府缴了械。人怎么办?有人提议莫高窟不都空着吗。人关进洞窟,天寒烤火,不少壁画熏黑了,佛脸的金箔也被刮走。常书鸿先生去了后,带了人用棉球一点一点地擦净。

你看(金卫东翻开画册)——这一幅是第220窟的初唐“阿弥陀净土经变”图,也就是用图解的形式释说佛经,3米2高,3米6宽。当时东苗站在这壁画前,流下了眼泪。因为和她第一次见到这幅壁画时相比,仅仅十年,剥落得更厉害。

从唐代开始,莫高窟的崖壁上石窟已经开满了,不够画了,发展到离敦煌东南160公里的榆林,鼎盛时期石窟很多,现仍然保存有55个壁画石窟,新疆也有。

和莫高窟相比,榆林石窟损坏得更厉害,存世极少。这一切促使杨东苗萌发了复原敦煌壁画的决心。她说,再不抓紧将它们复原下来,我们的后代子孙也许就没有读懂本民族的素材了。

张大千两赴敦煌,带着川菜厨子,马步芳派兵护送,耗费5000两黄金,才临摹了100多幅

敦煌壁画的临摹有三种:一是按原壁的现状临摹,像复制文物,有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二是色彩如旧,将残破或模糊的形象加工整理,使其完整清晰;三是复原,也就是将壁画恢复到原创时的面貌。杨东苗决心走的就是最后一条路,难度可想而知。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确定了所要临摹的壁画后,首先要读画,要了解原画所表达的主题、时代特征、造型手段、结构形成和着彩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下笔如神。著名的美术评论家、陕西国画院美术研究室主任程征教授曾说:杨东苗、金卫东的复原临摹,是临摹中难度最大的一种,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创作。

好在敦煌研究界那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壁画原照与幻灯反转片,面对斑驳变黑的原作,我们先将画的线条在灯光架上临摹下来,再投影放大,按原尺寸线描在白纸上;然后再将白纸上的画复制到白绢上。这个过程,需要娴熟地掌握毛笔的轻、重、徐、疾,尤其是造型优美隽雅的工笔人物,只有将用笔的长、尖、细、圆、齐、健都充分地体现出来,才能再现壁画的那一种无与伦比的线条美。最后,才是着色。

直到现在,仍有三位和我们同样对敦煌壁画痴爱如迷的助手,孜孜不倦跟随我们继续着这一宏大的文化工程。真的,10多年了,没有对敦煌壁画复原的坚定信念,是难以想象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到今天的。

比方说吧,一幅三米见方的大幅画,要是一上手,几乎停不下来。饿了,也没有个准点吃饭的时间,生活越简单越好。东苗说过,干这一件事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从来不爱钱;一种是从来不愁钱。

可以说,当初我们是属于后一种。杨东苗家不缺钱,又赶上她家拆迁,她和父亲去香港寺院画藻井挣钱买下的房子,一拆迁,就补偿了五套。东苗向她爸要钱,我岳父知道她想实现复原敦煌壁画的梦,他说,这是不可能的。当年张大千两赴敦煌,带着川菜厨子,军阀马步芳派兵护送,耗费5000两黄金,才临摹了100多幅。现在,国家机关都没能搞这么大的工程,以你个人之力,完成不了如此巨大的工程。

但东苗还是坚持,她爸给了她两套房子的钱,当时也就20万。东苗立即就在西安南郊租了一个仓库,我们从住了一个多月的“新房”搬了过去。

“新房”连同新的家具、新的“囍”字,一起租给了一对新婚夫妇。“新房”的租金,也正好够仓库的租金。

这仓库很烂,100多块窗玻璃碎了三分之二,麻雀乱飞,满地垃圾,老鼠出没。光废料就运出了满满16车,又拉回了一三轮车的玻璃安装了窗门。

日本人牛啊,说我这技术,就是唐代从中国传来的,纯天然的彩石粉,一买就是几万块

我们首先搞线描,从敦煌人物的手姿开始临摹。敦煌壁画,佛像千姿百态,佛手也无一雷同。一天12个小时的干,正值雨季,一下雨,顶上的破瓦直往里灌水。往往是在半夜,我和东苗起来,把棉被盖在画上,棉被上再放小碗小盆接水。西安的雨,一停就晴,早上放亮,助手来了,都看不出晚上的折腾。我上房盖瓦,他们才知道昨夜又遭殃了。

上了脚手架,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天天如此,没有所谓的星期天。有一天在给一幅巨型经变图上色,不知怎的一阵晕眩,我从架上掉了下来,我想站起来,不料右小腿的骨头一下子戳出了皮肉。因为伤口感染,我在床上躺了将近一年。这一年东苗除了侍候我,还要接着复原壁画。(金卫东撸起裤腿,露出一个浅黑色的疤。)害得我现在一上高处,心就直打哆嗦。当年敦煌的画匠、画僧,靠的是对佛的信念,我们靠的是对中华文化的敬仰。

后来东苗到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修了半年,她认为复原敦煌壁画,只有军人的宣传画艺术,才拥有那一种气势与工作量。到了第四年,壁画的线描稿一张一张出来了,我有一种成就感,我想即使倾家荡产,也要支持东苗干下去。

刚才不是说杨东苗家不缺钱吗?但对于复原敦煌艺术来讲,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四年中,东苗卖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用光了婚前婚后的积蓄。我俩不敢有孩子,省吃俭用,每月包括助手的工资在内最少也得4000元日常开支。还有颜料、画布,持续的精力与财力都是巨大的。

线描以后,第二步是着色。在莫高窟中,壁画大多已经褪色。请教专家,褪色的都是一些自然化合物:橘红的铅丹,白的碳酸铅,都是泥土中挖出后直接能用的那种,真可谓铅华褪尽。

东苗从北京回来,她说该用石粉,纯天然的彩石的粉。西藏的唐卡经久不褪,用的就是它,日本有卖。日本人牛啊,说你买对了,我这技术,就是唐代从中国传来的,你们用上了化工颜料,我们还保留石粉颜料的工艺。十几块人民币一克的颜料,一买就是几万块。画布,也是挑最好的浙绢,这几年,光是用浙绢,就超过了一公里。

最困难的时候也想过,我是不是应该出去挣钱养家,养活我们共同的追求?我学旅游的嘛,我可以做西北导游的业务。当时感觉还没到这一步,但我有所准备的。

部队宿营在敦煌。有个连长往壁上挂地图,钉子钉在佛头上。团长说:“拉出去枪毙!”

有一天,一直在关注着我们的程征老师来了。他说,你们应该办画展,以前我不跟你们说,因为你们有大量的绘画工作。现在你们再不办展,就没有经费来源,我怕你们坚持不到最后。

他说,敦煌壁画的复原,也只有靠你们。我问为什么?他说:第一,敦煌壁画体现的是共性,公家的画家太有个性,画家之间高度合作做不到;第二,我们没有这效率;第三,这需要一种责任感。

我一听,真像有一种使命啊。当时有人提议,最好有媒体报道一下。

媒体的人后来还真来了,华商报的三个女记者,一个还是美院毕业。她说,总编特意要她以内行的眼光来看看。当时我们正好在画两幅特大的经变图,全是工笔画。记者们看我们一笔一笔地着色,说比绣花都细。

专稿见报后,西安市园文局的向局长和博物馆处的贠(yun)处长来了。向局长问需要什么帮助吗,我说想办画展,西安人有一半没去过敦煌,应该让他们能在家门口看看中华文化的辉煌。向局长说:“哪是一半人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没去过,展览一定要办,什么时候到我办公室来商量一下。”

我去了,向局长说:“你看办展览一个月5000块钱怎么样?”我说太贵,我们目前一个月的经费都不敢超过4000块。他笑了,他说不是,是我们每个月给你5000块。你们理所当然地要拿,这是弘扬民族文化,应该支持;再说,博物馆门票也会因举办敦煌画展而大幅度增加。

时值“十一”黄金周,也是王道士发现莫高窟藏经洞一百周年,我们在西安钟鼓楼办了个“百年敦煌展”。开幕那天,秧歌队、舞狮队全来了。参观的人特别多,本来打算展一个月,到了日子,贠处长说,你们收回去也就卷起来放进画筒里,不如继续展出,还有收入。哎,我说公家人真是在为我们着想。

有一天,中国旅行社陕西分社社长张敏先生来看展览,他也有敦煌情结。他说,他的情结来自他父亲,他父亲抗美援朝时是个团长,回国后带部队去西藏,路过敦煌,在莫高窟前宿营。帐篷不够用,士兵有露营的。天冷啊,当时管敦煌的常书鸿先生就和张敏的爸爸说,我就开几个洞窟吧,士兵们就可以不受冻了,这天要冻坏的。

张敏的爸爸是个文化人,他和士兵说,敦煌壁画是国宝,谁也不许靠近,不许在壁前靠枪支。这么说,他还是不放心,去检查,正好有个连长往壁上挂地图,钉子钉在佛头上。

团长说:“拉出去枪毙!”大家一看,是真事儿啊,都求情,不行。

这时候常书鸿先生说话了:“我也很心疼,但还是不要用画头来换真头吧。”

张敏看我们工作条件太简陋,他说,我们“中旅”有一个大会议室,平时也不用,导游们总在外面,几个副总在办公室开会就可以了,你们搬进来当工作室用吧。

张敏说得很诚恳,我就去看了。我说,好是好,但我们是要往墙上裱画的,要是木壁就好了。

过了一个星期,张敏要我再去。我去了,一看,墙上从上到下全覆了木板。张敏说,里面是木条打的底,颜料搞湿了也会很快干燥。

也就这时候,原来是旅行社法语导游的王晖与我们走到了一起,他也是有敦煌情结的人。他总说敦煌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自信,他愿意用一生来传递这种自信。从此以后,王晖负责经营,东苗带人一心搞创作,我主要负责线描的放大,还有文字和后勤。直到现在,我们风雨同舟。

参观者排起长队。学生大多带了临摹本,老年观众相对多些。日本人也有出高价来买的

西安文物局的贠处长有不少同学在各地文物、博物馆部门,介绍我们到北京故宫的朝房去搞过一个小型展览,后来又介绍我们去了佛山,正好是春节,人多啊,报社、电视台都来了。这其中,就有你们浙江电视台,他们是特意赶来的。

后来浙江卫视播出佛山敦煌展的那一天,上海证大集团的董事长戴志康正在海南度假,他是中国人民大学财经系出身,文化底蕴厚。他说,我从不在白天看电视,这一天没事,一打开电视,就看到敦煌壁画展了。

他给我打电话,他说你们应该到上海、杭州这种文化底蕴厚的城市来办展,场地、经费我出,你看行吗?我说行。佛山展出一个月后,我们应邀去了顺德,然后直奔杭州。在杭州的湖畔花园,有一个大厅,本来准备搞歌舞厅的,马上按我们的要求,改成展厅。

参观者排起了长队。学生大多带了临摹本,六七十岁的老年观众相对多些,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几乎每一天都来,我印象特深。外国人也有,一看敦煌壁画,说不得了啊,中国先民的艺术,真值得夸赞。

巧的是开展那天,正好胡锦涛的车子路过,停了下来,在省长张德江的陪同下参观了展览。胡锦涛说,他对敦煌很感兴趣,企业家应该有这样的眼力,要扶持民族的文化艺术事业。

在杭州,“证大”还给我们提供了工作室和经费。2001年5月,我们又在浙江图书馆办了一次展览,浙江古籍出版社也来了,当时的社长是徐忠良,他的师兄是敦煌协会秘书长柴剑虹。徐忠良说,这类书的市场不会很大,但需要的人还真搞不到,全国大概有两三千册的需求,版税也就几千块钱。我说,能让敦煌画册走向全国,就是我们的愿望。

于是有了《再现敦煌》、《敦煌壁画线描》、《敦煌手姿》……

全卖光了。有个台湾人在王府井买了一本,台湾也有敦煌学啊,看上了,和浙江古籍出版社联系,他们也出了一版。你看,就这本,台湾佛光山星云法师的题词:“愿将佛手双垂下,拂得人间一样平”;这还有席慕容题词的推荐。

日本人也有出高价来买的,展品是坚决不卖的,小的复制品可以。日本人很崇拜敦煌,有一个医生,晚上到我们的住所,用笔谈的方式,买了一幅药师画。他说,回去后要在自己诊所恭恭敬敬地供上。

哦,对了,我们的孩子也是在杭州出生的。

我们不像有些画家,技艺到了一定高度,能卖出好价钱,可以用来投资。敦煌画不能掺杂任何个人色彩

在上海浦东的几年,是我们工作成绩最好的几年,我们着重复原唐朝的壁画,它是莫高窟艺术中最美的一部分。“证大”给了我们很大的画室。戴志康也为我们出了不少主意,今年元宵上海玉佛寺的展览,就是他与他的老师联系的。

这几天,敦煌壁画的第六本书《藻井100图》和第七本《边饰圆光合集》样书文字校正正在进行。

敦煌壁画,前后历经1000余年,现存壁画50000多平方米,完全复原不太可能。十几年来,我们取其精华,已经复原了280多幅。

这一幅最精彩的经变图(金卫东翻开画册),3米4高,3米6宽,你看,画面多恢弘,你就是去了莫高窟,也未必能看到。这画啊,东苗画了近一年,她不敢参加社会活动,会见什么人。她最珍贵的,就是时间。

我们的团队现在取名“东敦煌”,从狭义上讲,体现的是杨东苗、金卫东再现敦煌工程,我们的名字中都有一个“东”字;广义地说,就是弘扬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

成绩让我们信心倍增。但我们目前仍然困难,或许比当年在西安仓库时还要困难。我们不像有些画家,个人技艺到了一定的高度,能卖出好价钱,可以用来投资。敦煌画不行,不能掺杂任何个人色彩,文化价值高,没有销售行情,只能收藏,没有行市。以画养画,还真行不通。

而且现在,“证大”可能是因为金融危机,裁减了不少非核心的项目,原来给我们的经费这两年也给不起了,但画室还让我们使用,免水电费。

别看展览办得热热闹闹,留言本上的话句句热情洋溢,但谁能知道我们的苦衷?除了西安钟鼓楼,其他各地的展出也都是要付场地费的,我们很矛盾啊。

是的,我们就是靠信念支撑着。现在,我虽然看不到将来,但是我和东苗的心里,自从有了敦煌,就认准三个字:“干下去!”

同类推荐
  • 中国名家经典随笔集萃

    中国名家经典随笔集萃

    本书分为品味生活、放飞心灵、拥抱自然、人生随想、智慧人生五辑,收录作品有:《风筝》、《我的家在哪里?》、《秋天的况味》、《荷塘月色》、《朋友四型》等。
  • 古堡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古堡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惊险、历险故事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阅读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还可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
  • 哲理精粹

    哲理精粹

    在这套《中外名家精品荟萃》中,包罗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它们的作者大都是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曾经影响过文坛的大师、巨匠、泰斗。这些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洗礼,作者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内涵在岁月中不断沉淀,最终成为最美丽的琥珀。本书为其中之一的《哲理精粹》分册,书中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有关名篇,还精选了哲学家、成功家、思想家等著名人士的哲理美文。
  • 老上海,旧时光

    老上海,旧时光

    本书是作家程乃珊和连环画家贺友直联袂完成的“老上海画卷”,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上海开埠至今150年来的小资情调、人情世故、风俗名物、海派风情等。从旗袍到包包,从冰激凌到自助餐,从弄堂到亭子间,从茶馆到电影院……无所不包。出生于上海金融世家的程乃珊,对上流阶层的生活有着丰富自然的感受,她的文字细致入微,被夸赞为“触摸到了老上海的灵魂”。2013年4月,程乃珊病逝;有人说,程乃珊是张爱玲的“传人”,程乃珊走了,张爱玲式的上海也缺了一角。同样身为“老上海”的连环画泰斗贺友直,为本书配图45幅,他的画被誉为“老上海社会文化记忆中的珍宝”,常常一幅画就可以让人联想起一个时代的上海记忆。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1鲁迅2叶紫3周文4卢隐5刘云若5萧红6林微因7许地山8徐志摩9朱自清10穆时英11鲁彦12闻一多13郁达夫14邱东平15蒋光慈16洪灵菲17朱湘18石评梅19刘半农20戴望舒21梁遇春22胡也频23周韬奋
热门推荐
  • 刘更新传奇

    刘更新传奇

    他就是村里的首富——东家刘继基。刘继基恪守耕读传家的古训,小时上过私塾,不但背诵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籍,且读过成担子的经史子集,年少时考过两次,未能进学,也就死了读书求仕的心。从此一门心思下田劳作,犁耙锄刨,扬场放磙样样在行。他深谙“创业好比针挑土,败业如同水推沙”的至理名言,节衣缩食,不畏艰辛。家业日盛,仍不丢农事,经常下田劳动。衣着打扮,也和种田人没有两样。他精打细算,辛勤俭朴,不沾吃喝嫖赌抽的恶习,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终于使父辈留下的殷实家业,在他手上日益发达,成为有好田二百亩,房舍数十间,五六头驴骡的大户人家......
  • 镇灭诸天

    镇灭诸天

    对于要伤害他身边人的敌人,他带着淡淡地微笑:“划个道道说说吧,你今儿是想死了还是不想活了?”对于关心他和他关心的人,他永远都是微微一笑:“不必担心,人生自古谁无死?说句实话,自打出生以后,小爷就没打算活着回去!”对于那些除了死亡才能让他们忏悔的恶人,他依旧带着淡淡地微笑:“别紧张,我又不是什么好人!”这,就是陆小天!这,就是血修罗!血,就是英雄泪!泪,就是不悔情!
  • 我的房客是主播

    我的房客是主播

    一代兵王遇见网红美女,从此麻烦不断,一步步走向巅峰,写下一代巅峰人生
  • 傲气临天下

    傲气临天下

    凤凰涅槃一朝回到解放前,斗气尽失。浅浅,哥哥不走了,再也不走了。不能修炼斗气?筋脉堵塞?人人鄙视?那又如何?天生傲骨,主宰天下!丹药?小爷把它当糖豆吃!契约兽?小爷的饕餮分分钟吞了你!用毒?没有人告诉你小爷才是用毒的鼻祖吗悲剧的骚年!
  • 傲剑九重

    傲剑九重

    英雄新书上传了,书名《绝对武力》,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简介:万里江山,王者居之!跆拳道,空手道,拳击……在渐渐盛行,华夏功夫将何去何从?是被代替?还是没落?甚至被抹杀?传言华夏功夫本是世界功夫的鼻祖,可是那些外国佬可曾信过这句话?华夏千年来百代人的武学精髓将一去不返,即将消失于世。一个从功夫世家走出的少年带着使命来到繁华都市,却发现红粉佳人和各方势力像飞蛾扑火般涌现在他的身边。没有必备的装叉泡妞技能,叶洛时常遭到各色美女和各路小鬼的刁难。他行事作风低调,却又不经意间露出锋芒夺目……
  • 狱灵诸神之妖娆邪女

    狱灵诸神之妖娆邪女

    她,帝空邪,异能世界无法撼动的存在。宝石撒金面具遮住的是那摄人心魂的绝世容颜,无人知晓她的性别,无人知晓她的模样,知道的人都已经死了。有一点无疑,她是残忍的,她心如顽石,没有感情没有亲情。除了他,那个她放在心尖上的人儿。突如其来的星辰骤变,巨大能量波动,使他丧命,使她疯狂,一入魔障深似海。醒来后的她,来到了另一个时空。该亚大陆,盛行魔法,武者修行,魔兽遍布,在这个弱肉强食,强者为尊的世界,她将低入尘埃还是光芒万丈呢?*“听说有人打伤了蓝家少主,我要去瞧瞧。”路人甲"哪呀,听说打成废物了,现在傻了。”路人乙“蓝家少主平日里烧杀抢掠,现在有人除恶了,这人是谁呀?”路人丙没有人回答,几乎没有人看到她的真实面容,因为帝空邪讨厌被人贪婪的盯着面容看。除了死人。在她一步步走向强者巅峰时,遇到了她要保护的人和誓要保护她的一群人。本文玄幻为主,感情为辅。^__*)嘻嘻…
  • 末世歌之光珍调

    末世歌之光珍调

    一次出游紫禁城,竟与自己的前世邂逅?!梦回那个传奇的年代,见证一段乱世绝恋。拥笔轻书,百年之后,我依旧还记得你哦——那年春天,花开正好。御花园前,石头记畔,你轻轻的一回眸:“三生三世,缘起缘灭,我只在乎这一世,与你相见。”——文案
  • 剑御仙途

    剑御仙途

    “天地万物始于混沌,生灵无尽共存于世”无尽大陆,有万族生灵,凶兽无尽,更有人族御蓝色大星自太空而来。经人族无尽岁月的发展,祖地“蓝色大星”逐渐成为和平区域与交易中心,更是掀起一番仙币潮流。在这里,只要你拥有仙币,无论是极品法器还是无上天功任你选购,更有一大批科技装备打折出售,贱卖,贱卖了!
  • 重装魔

    重装魔

    “仅代表和谐之神,惩罚不守序之徒!”这是在非典型无限世界中。一名拥有恶魔身躯的研究人员找到自己的目标后,与敌人互相坑爹的故事。如果人类掌握1000年后的科技,在现代人看来其实和魔法无异。足够好的科学家配合无限丰富的材料,再加上各个世界之中的各种科技,最后将给无限世界带来怎样的颠覆?
  • 傾魔

    傾魔

    谋略,厮杀,人与魔的红尘恩怨,权当为了遇见那一刻的倾世恋。倾魔出世,定是一缕人魔私怨情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