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99100000008

第8章 孔子(7)

由于孔子对学生深沉真挚的爱,学生对孔子更是倍加尊敬。有人把孔子比作“太和元气”,把他的学生比作“四时之春”,充分说明了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仅比孔子小9岁的子路就对老师十分尊敬与佩服。尽管孔子多次批评子路好勇无谋,甚至说他“不得其死然”(《先进》),但子路却一直愿跟随孔子学习,实际上充当了孔子的卫士的角色。孔子在其兴办的私学里,毕其一生,用了长达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培养出了一大批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才,而且在办学方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师生关系诸方面都做出了创造性的建树,并作为丰富的文化遗产传给后世,造福于人类。

春秋后期,鲁国的三桓(鲁桓公三个儿子的后代),即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的势力膨胀,通过“三分公室”和“四分公室”,掌握了鲁国的实权。公元前562年,三桓“三分公室”,把公室的军队改编成三军,由一家统辖一军。过了25年,三家又进一步瓜分国君的权力,把三军改为两军,分成四股,实行“四分公室”,由季孙氏分得两股,并掌握鲁国的大权;叔孙氏和孟孙氏各得一股。这样,国君的主要权力就被瓜分了,经济上也只能靠三家的进贡来维持。由来已久的公室衰微,世卿专横,政在季氏的局面,使鲁昭公不得不想方设法削弱铲除季平子,以恢复公室的权力。

“斗鸡之变”当年的曲阜城里,有斗鸡的习俗。鲁昭公二十五年夏天,执政的季平子与另一贵族郈昭伯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鸡大赛。季氏给鸡穿上护甲,郈氏给鸡装上锋利的金属爪子。两鸡相斗,各不相让。时间一长,季氏的鸡渐渐不支,而邱氏的鸡仗着利爪,越斗越勇,将季氏的鸡打得狼狈逃窜。季平子恼羞成怒,破口大骂,并仗势强占了郈氏的房子。郈昭伯是鲁惠公的后裔,同季平子一样,也是鲁国公室贵胄,只不过权势不及季氏。

鲁昭公早想除掉季平子这个权臣。得知斗鸡的事情,喜出望外,便召郈昭伯密谋铲除季孙,邱氏欣然赞同。联系了一些季平子的政敌,经过周密的策划后,在同年秋天出兵围困季平子。兵至季府门前,当即捉住并杀死了季平子的弟弟季竖。季平子已有准备,闭门坚守。季平子登上观台,遥拜鲁侯请求说:“君王没有调查下臣的罪过,就派官吏用武力讨伐下臣,下臣请求待在沂水边上让君王调查。”昭公不许。请求囚禁在费地,也不答应。又请求带着5辆车子逃亡池。左右劝昭公准季平子所请。昭公还是不听,郈昭伯火上加油说:“一定要杀了季平子!”孟孙氏、叔孙氏得到兵围季府的消息,深知除了一家,其余二家也难保,便一齐起兵来救季氏,昭公兵少难敌,只好带了少数亲随,出奔齐国。(见《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后来又逃到晋国,过了7年流亡生活,最后死于晋国乾侯。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斗鸡之变”。

“斗鸡之变”这年,孔子35岁,他耳闻目睹了这场鲁国君臣之间、各当权贵族之间的激烈争斗,感到鲁国政局的混乱,做国君的不像国君,为人臣的不像人臣,完全背弃了礼的尊尊、亲亲之义和互敬互让原则,传统的贵族共政体制所要求的君臣协调关系破坏殆尽。在孔子看来,礼徒具玉帛钟鼓的形式,甚至被僭越者所利用。

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祭祀祖先的万舞人数:天子用八佾(一佾为一列八人),诸侯用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

身为大夫的季平子在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时,竟把从公室调来的乐队和自家的乐队合在一起,组成八佾,演出只有天子才能享用的“八佾舞于庭”的场面(见《论语·八佾》和《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而且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在祭祀撤奠时,还唱起天子用的《雍》歌(《八佾》),声势十分气派。而公室的祭祀活动,不仅规格低于三家,由于舞队被季氏调走2/3,连万舞也不能举行,显得十分冷落。以维护周礼为己任的孔子哪里能容忍这种无法无天的僭越行为,他针对季平子八佾舞于庭的做法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又针对三家祭祀以《雍》的行为评论说:“《雍》诗里有这样两句话:‘相辟维公,天子穆穆(诸侯助祭,天子庄严主祭)。’这样的语句怎么可以出现在三家大夫的庙堂里呢?”(《八佾》)孔子再也不忍目睹这种大夫违礼僭越的行为,决定留下妻儿,自己便和追随他的一班弟子驾车赴齐避乱。

“苛政猛于虎”孔子这次赴齐是在鲁昭公逃亡国外后不久,即公元前517年的深秋。车出城关,渡过泗水,便进入了西北郊遂,映入眼帘的是广袤无垠的田野,孔子师徒久日压在心头的烦闷情绪为之一扫,秋高气爽,心情也就宽松多了。又走了几天,只见峰峦重叠,山势渐高,遥望一峰,拔地耸天,弟子高兴得手舞足蹈,说是可以清楚地望见泰山山脉的主峰岱岳了。车子在山路上辚辚前行,越走山愈深,境愈幽,山限水曲的地方,林木掩映着一两椽茅舍,炊烟袅袅,正是一个避世隐居的好去处。正当孔子师徒沉寂在遐想中,饱览着这美景如画的泰山风光时,忽然不远处传来一女子的嘤嘤哭声,抽抽搭搭,时断时续,打破了山林中的幽静和谐的气氛。

孔子急忙命子路停车,自己恭敬地站起身来,扶住车前横木,说:“快去寻找这位失声痛苦的女子,看看能不能帮她点忙。”子路循着哭声走去,发现在山坳一旁有一中年妇人在墓前哭祭,样子十分悲痛。子路问道:“这位大嫂,听你的哭声,好像有几层忧伤,不知为何?”

妇人强抑泪水,悲切切地说:“山里猛虎为患,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听说后,同情地问道:“山里虎患这么严重,你为什么不早点搬到山外去住呢?”妇人回答说:“这深山老林中没有苛捐杂税呀”

孔子的心为之一震,如梦初醒,悲愤地对弟子们说:“你们要记住这件事,苛政猛于虎啊!”(《礼记·檀弓下》)“齐景公问政”

孔子一行怀着阴郁的心情过了泰山,又走了两天,就来到了迫临淄水而为城的齐都临淄,住宿在齐卿高昭子府上,做了他的家臣。高氏自齐襄公时起,与国氏并为国卿,是齐国最有影响的贵族。孔子希望通过他的关系,能尽早见到齐景公,陈说自己对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达到出仕干政的目的。

齐景公听高昭子说他慕名已久的孔子已经来到齐国,当然十分高兴。前次在鲁国见面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这次还有更重要的问题向他请教,所以很快就接见了孔子。当时的齐国,陈氏(齐桓公时逃到齐国的陈公子完的后代)强大,为了收买人心,与公室争夺民众,采取了以大斗贷出、小斗收入的广施小惠的方法救济穷苦百姓,提高声誉,扩大社会影响;而齐国景公却耽于游乐,疏于朝政,使大权已经旁落的公室更加衰弱,民众背离公室而倒向陈氏,“归之如流水”。(《左传》昭公三年)所以当齐景公第一次问政时,孔子回答了8个字: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说,君臣父子应该各尽其职,各行其道,做国君的要像国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子的样子,等等。齐景公似懂非懂,连忙按自己的领会称赞说:“你说得多么好啊!如果各自不守名分,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就是有粮食,我能吃到嘴里吗?”(《颜渊》)齐景公又过了些日子,再次向孔子问政。孔子回答说:“政在节财。”(《史记·孔子世家》)节财,就是节俭财用,也是针对齐国存在的问题讲的。齐国人一向崇尚奢侈,相传齐桓公给自己的700名宫妃修建700所住房,开设7个宫内市场供其消费。齐景公则过着“宫室日更,淫乐不违”的腐朽糜烂生活,而且他的“内宠之妾肆夺于市,外宠之臣僭令于鄙”(《左传》昭公二十年),巧取豪夺。形成强烈对照的是:“三老冻馁”;“国之请市履贱踊贵(因为受刑的人多,脚被砍掉,所以市集上的草鞋践而假脚贵)”(《左传》昭公三年)。出现了“民人苦病,夫妇皆诅”(《左传》昭公二十年)的危机局面。

孔子提出“节财”,就是希望齐景公能带头去掉奢侈,提倡节俭,减轻税收,施惠于民。齐景公是不会听从孔子劝告的,但他对孔子的印象还不错,打算把尼谿这个地方封赐给他,并留孔子在齐国做官。

“会见晏婴”

齐相晏婴得悉齐侯要重用孔子的消息后,便急忙去宫中晋见景公,陈说利害,谏阻说:不能把尼谿封给孔子,也不要他在齐国做官。儒家都是些倔傲自大的人,他们特别看重丧葬之事,以至于破产厚葬,这不可成为民俗;他们靠奔走游说过日子,嘴上说得好听,并没有治国的真实本领。自从圣贤死后,周王朝已经衰落了,周朝的礼乐制度也废缺多年了。现在孔子想考订周朝的礼乐制度,企图重新恢复它们,把升降揖让之礼搞得十分繁琐,让人一辈子也学不尽。国君打算留用仲尼,用他那套过了时的办法治理齐国,这怎么能行呢?(见《史记·孔子世家》和《晏子春秋·外篇》)晏子是齐国有影响的老臣,他对孔子的批评引起一些人的响应,对孔子留在齐国仕进的想法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孔子到齐国,拜见景公却不拜见晏子。子贡怀疑晏子在景公面前说的那席话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于是对他的老师说:“拜见国君不拜见执政的人,行吗?”孔子说:“我听说晏子侍奉三个国君而且都服服帖帖,我怀疑他的为人。”这话传到晏婴的耳朵里,他解释说:“我是齐国世代平民出身,如果不考虑自己的品行,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就不能立身在世。我听说得宠被钟爱,不得宠被厌恶,诽谤赞誉是一回事,声音和回声相应和,看见怎么行事就听任它算了。我听说,用一颗忠心侍奉三个君王,所以得顺应;用三个心眼侍奉一个君王,得不到顺应。如今孔丘没看到我的品行,就讥讽我。我听说,有道德的人独立在影子前不羞愧,独自躺下心里也不惭愧。”孔子听到这话,说:“有句俗话:在近处说的话,不能传到远方;自身做的事,不能瞒住众人。我私下议论晏子,没有击中他的要害。我的过错危险啊!我听说君子超过别人就把别人当作朋友,赶不上别人就把别人当作老师。现在我对晏子说错了话,晏子谴责我,这个人是我的老师。”然后孔子才拜会晏子,以释前嫌。

“闻韶不知肉味”

孔子赴齐的结果很不理想,有一件事却使他终生难忘,这就是在齐国逗留期间,有幸亲身观赏了古典乐舞《韶》的演出。《韶》,相传为虞舜时期的乐舞,历传夏、商、周三代。周平王东迁时,乐师流散。据《论语·微子》载:“太师挚逃到了齐国,二饭乐师干逃到楚国,三饭乐师缭逃到了蔡国,四饭乐师缺逃到了秦国,打鼓的方叔入居黄河之滨,摇小鼓的武入居汉水之涯,少师阳和击磐的襄入居海边。”这些流散的乐师自然就把周代的礼乐制度带到了各诸侯国,因此,孔子在齐国能观赏到《韶》舞,就不奇怪了。

孔子对《韶》乐推崇备至,他曾说过:“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卫灵公》)“乐则韶舞”就是主张演奏舜时的《韶》乐和周武王时的“武(舞)”乐。对于这两种乐,他也有过评论,认为“《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

即舜时的《韶》乐比周武王时的《武》乐更好一些。这倒不是因为前者更古,而是因为《韶》乐既优美动人,又无战争肃杀之气,符合孔子“仁”的思想。《韶》乐的感染力是十分强烈的。当他在齐国观赏《韶》的演出时,竟然如醉如痴。《论语·述而》记载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连吃肉都觉得没有滋味,可见他对《韶》乐入迷到何等的程度!从中得知,孔子是一位音乐素养十分高和艺术感受力非常强的人。

“接浙而行”

孔子在齐的好景不长,先是景公对他逐渐冷淡,好不容易求见一次,即不再问政事,也不提封赐尼谿的事,而是不冷不热地说:“待您像贵国待季氏那样,我做不到。”(见《史记·孔子世家》)后来,渐有传闻,说齐国大夫中有人要加害孔子,他又去见景公。景公对他说:

“我老了,不能用您了。”(见《史记·孔子世家》)那语气就等于下逐客令。看来,要待在齐国已是不可能了。

孔子便让弟子们收拾行李,准备回到鲁国去。这年是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孔子37岁在齐稽留约为一年半光景。孔子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孔门弟子号称3000人。在这3000弟子中“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3000弟子中有姓名可考者就有95人,孔子生前弟子已有多人,仕于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教育史上及至世界教育史上像孔子这样教授学生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的人并不多见。孔子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也是全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影响两千多年来,已超越时空界限,绵延至今、遍及世界,以研究《论语》著称的美国克里尔教授和日本江哲郎博士、著名作家井上靖先生都把孔子称为”人类的导师。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奠基人。这位给中国历史文化及至世界文化以深刻影响的文化巨匠,历代被称为“至圣”是世界上最早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同类推荐
  • 世纪行吟:夏衍传

    世纪行吟:夏衍传

    本书详细真实地记载现代剧作家、电影艺术家夏衍的生平活动、思想发展、学术成就、社会交往,并注意叙述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学术思潮、师承传习、历史影响等。
  • 我的人生之路:陈先达自述

    我的人生之路:陈先达自述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陈先达老先生的自述,追忆了八十几年的人生历程,记载了儿时的欢乐和懵懂,成年后的人生高潮和低谷,老年时对师长、朋友的怀念和感恩,同时书中还体现了一位老人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敏锐目光和真知灼见,体现了他关心国事民生的胸怀。在文中,作者有时轻轻带过,有时浓墨重彩,对人生中的光彩和落魄都勇于直面,能够比较真实地坦诚地还原个人历史,陈老的叙述能够让年轻一代的读者尽可能地捕捉整个时代的印象,其人格魅力也有积极影响。
  • 百位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汪精卫第1卷:公开投敌

    汪精卫第1卷:公开投敌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栾茀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栾茀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热门推荐
  • 鬼话连篇

    鬼话连篇

    一次简单的南下却不想踏上十年前出事的鬼列,亦真亦幻间得到神秘羊皮书卷,神秘的六眼金刚如影随形,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当这一切的神秘诡异降临在我和二胖子这两个二把刀的俗家修行人身上时,听天由命还是奋起反抗?当我走上南下之路的时候,似乎一切早已注定,逃不掉,解不开,只有六眼金刚时隐时现……
  • 君本三月似桃花

    君本三月似桃花

    他是天界上古时代的桃花仙。她是人间的公主。关于千年之前的故事,她不明白,她只知道,只要他幸福了,她也幸福了。她其实早就见过墨琴殇——桃花仙,那年三月,干完活的她在桃花林在胡逛。也是在这,她见到了墨琴殇。桃花飞舞,漫天的桃花也比不上他的姿容。桃花树下,他一身白衣,清风漫过,桃花飞舞。他站在其中,一颦一笑,神似桃花非桃花,妖冶动人,又不失男子气概,袍服雪白,一尘不染。“‘桃林漆画如朱缠,对视瞳孔如墨染’”或许...我们只是欠缺的...只不过一个机会罢了。静默的叹息,转逝消散...
  • 交际经商厚灰学

    交际经商厚灰学

    无论是交际还是经商,历来都有已被大家默认的“灰色”地带,在这里,就是“厚灰学”的用武之地。比如,“人脉即财脉”早就是大家认可的真理了,商场上的生意人谁没几个互相帮衬的朋友?有人说“做生意就是做关系”,这其中的关系不只包括与朋友的关系,还包括与顾客、下属,甚至是与对手的关系。只有与更多的人保持和谐,生意才能财源滚滚。除了和气生财,防范之心也不可无,毕竟商场如战场,虽没有硝烟,却是一样的残酷。
  • 帝君盛宠:天下第一冷妃

    帝君盛宠:天下第一冷妃

    他,东梊王朝的帝君,铁血冷酷,妖冶邪魅,嗜血神秘,拥有着一张人神共愤的绝世美颜。她,一朝穿越为冷妃,聪明智慧,机智活波,灵敏狡黠,总是做出出人意料的惊世行为。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会碰撞出什么的火花?敬请期待……
  • 末日危谷

    末日危谷

    国产《迷失》,“末日”体裁!4012年12月22日“世界末日”之后,一个特殊的群体不知如何来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山谷之中,战巨蟒、怪鹰,斗巨鼠毒蟑,命悬一线;同时回忆描述“末日”之前,一群人赴西藏,奔敦煌,藏浮山,九死一生。最终他们命运如何?又怎样逃过“末日”之劫?
  • 妖妃逆成长之叫我女王大人

    妖妃逆成长之叫我女王大人

    她,21世纪的天之骄女,穿越成了废材一枚。然,在最绝望的时候却碰见了他,桀骜不驯的下一任妖王继承人。正所谓人往高处爬,自此她开始收服妖界王子,玩宫斗,养萌宠,斗政治,闯妖界……废材们全部滚开,姐叫女王大人!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四族大陆

    四族大陆

    太古时期,传说,只要有人获得四神器便可耸立于天地之间,百万年后有一人获得了四神器,但没有向传说一样,反而被天道灭了身,此后又过百万年,一少年孤身踏入修元道~本书新作,书群362580301
  • 西游之唐三藏

    西游之唐三藏

    一个混混当了和尚。。。。
  • 心若向阳,无惧悲伤

    心若向阳,无惧悲伤

    5年前,他与她相见,初见就种下情根,难以舍去。两人谈了一年的恋爱,却发生了始料不及的事情。她出了车祸。失去了记忆。还被自己的家人狠心接走远离他乡。4年后。她回来了。却已经完全忘记了当年的那个他。还结识了新的男朋友。如今,他再次见到她,本已准备放手。却在一夜之间知道她的男朋友劈腿了。于是他信誓旦旦的要帮她报仇,并发誓再也不会放手。可她并不领他的心意。再次远走他乡。一年又过去了,她已经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歌手,是明星界的一大新宠。她强势回归,并发誓一定要揪出当年车祸的幕后黑手!与他白头偕老,不离不弃。
  • 之仙

    之仙

    青丝为谁醉,一步千重劫。仙魔何自扰,待我逐九天。吾之仙,吞天地,纳万象。众生皆明朗,唯我是庸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