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99100000009

第9章 孟子(1)

孟子所处时代从周代社会谈起。西周王朝建立后,使原来以华夏地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奴隶制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使社会出现了一个比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

在西周时期,农业是社会经济的主要生产部门,土地制度是以井田制为主的奴隶主贵族国家所有制。井田制在西周以前就已产生,到了西周有了较大发展。随着青铜工具逐步取代木、石、骨、蚌器等工具,原来奴隶主阶级压迫、剥削奴隶阶级的生产关系也逐渐地不能与之相适应,新的社会矛盾产生了。西周末年,社会矛盾逐渐加剧,周王朝的统治发生了危机。公元前770年,周幽王终于被申侯和犬戎的联合军队攻入王都后杀死,西周就此灭亡。

周平王东迁都城至洛邑后,周王朝的统治一天天衰落下去,诸侯国家势力一天天强大起来,并进行了长时期的争霸战争,东周社会进入了一个大动荡的时期。人们习惯把这个诸侯争霸的时代称之为春秋时代。经过春秋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到公元前5世纪,又形成了齐、魏、赵、韩、秦、楚、燕七个大国争雄的局面,人们把这七个大国称为“七雄”,也把这个时代称之为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大规模的革故鼎新的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完成的。春秋时期,铁犁和牛耕被运用于农业生产,使大片荒地得到开发,土地占有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部分人将新开垦的土地据为己有,使西周末年以来不在税收之列的私田,急剧增加。最初,各国当权的奴隶主贵族不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但后来迫于形势,并且为了增加国库的收入,不得不对新开垦的私有土地征收赋税。公元前594年,鲁国颁布了“初税亩”的法令,对公私土地一律按亩征税,实际上承认了私有土地的合法性。在此前后,齐、晋、楚、郑等国均颁布法令,不同程度地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其结果是产生了一批大大小小的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地主,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地主阶级作为一个新的阶级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先在经济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实力,然后为了巩固和进一步发展他们已经取得的经济实力,相继通过公开瓜分公室、宫廷政变及自上而下的改革等手段,掌握了各国的政权。进入战国以后,为了适应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和进行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又在政治、经济及军事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到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各国的改革大体完成,封建制得到了确立,社会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战国时代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空前的经济繁荣,推动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这一时期,在文学、史学、天文、历算、医药、艺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新的成就,思想家辈出。

春秋及春秋以前,奴隶主贵族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官府”是经久不移的传统。春秋末年,孔子不仅创立了儒家学派,而且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开创了私人著述和讲学的风气,培养了一批人才,从此文化教育普及于民间。到了战国时期,私人著述、讲学之风大盛,受教育的人空前增多,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知识分子。他们中一部分是从地主和平民中涌现出来。一部分是从奴隶社会的“土”转化出来。由于他们出身不同,使他们成了各阶级在思想上的代言人,形成了不同学术派别。最早有以孔子为代表儒家,以墨翟为代表。墨家儒分为八,墨离为三。还有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等学派。

推动了当时学术的发展。

孟子名轲。他的先世是鲁国公族孟孙氏之后,是三桓的子孙。孟子生于周安王十二年(公元前390年)。

孟子3岁时死了父亲,他在母亲的精心抚育下度过了少年时代。

从孟子的先世、少年时代所处时代可见,孟子与鲁国为代表的周文化确实有某些历史渊源关系。他后来,又私淑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孟子从小就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他在学习中,对孔子思想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并立志为宣传儒家学说贡献毕生的精力。孟子非常崇拜孔子,认为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连尧、舜等古代圣王同孔子相比也略逊一筹。

他把学习孔子,继承孔子的事业作为自己最大的志愿。

直到数十年之后,他的学生问起他的愿望时,他仍然矢志不渝地回答说:“我惟一的愿望就是学习孔子。”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到战国时一分为八。按照儒家学派内部的派系来看,孟子原是出于子思氏之儒这一派,后来又能够弘扬儒学,对儒学有所发展,能够自立门户,又成为孟氏之儒这一派系的开创者。由于他与子思氏之儒有着密切关系,后世把子思氏之儒和孟氏之儒合称思孟学派。

孟子作为儒学八派之中孟氏之儒的创立者,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为了适应战国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孔子思想。使儒家学说成为巩固地主阶级政权,为完成统一大业服务的政治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以儒家的“仁”学思想为例。“仁”,作为道德范畴,在孔子以前就出现了。把“仁”

作为思想系统的中心,具有广泛而充实的内涵,形成仁学思想,是从孔子开始的。“仁”学思想就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孔子的“仁”的含义:一是关于社会伦理关系的实践方面,主要是讲在政治生活方面的实践;二是关于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方面。孔子认为,“仁”的实践是个人自觉的行为,这就深化了传统的社会伦理观念和个人道德实践,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开拓了伦理道德规范的新局面。孔子讲“仁”,主要是在“释礼”,与维护“礼”

有关。有一次,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渊,向他请教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约束自己,使自己的一切都符合礼的原则,就是仁。”这里的“礼”,不是一般的礼仪,而是指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实际上是指以“周礼”为中心的周朝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在这里,“礼”就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社会道德规范。孔子要求天子、诸侯、大夫、士等各级贵族统治者都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他们一切行为都符合周礼的规定,这样一来,就算达到“仁”的境界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主要是为维护周朝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服务的。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但并没有维护周礼的内容。按照周礼的规定,不管君主是否贤明,都不允许杀掉;如果大臣杀掉君主,就是犯上作乱,就是大逆不道,就应该受到礼的制裁。孟子则不然,他认为杀死无道的昏君是为民除害,不仅不应该遭到谴责和制裁,而且应该予以大力表彰,因为这是“仁”的表现。他痛斥商纣王,是破坏仁义的残贼,认为杀死商纣王,就是除掉了一个“独夫民贼”;周武王伐纣,不仅没有犯弑君之罪,而是一个为民除害的最有仁德的圣君。

孟子把孔子的“仁”的学说发展成为具有完整体系的政治理论——仁政。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孟子的仁政思想却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多方面,是为新兴地主阶级勾画的施政大纲。孟子把能否实行仁政,作为政权兴替的根本问题。

他在总结夏、商、周三代兴衰的历史时说道:“三代之所以取得天下,是因为有仁;之所以会失去天下,是因为不仁。”要想巩固政权,就必须实行仁政。他认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就是说只有仁善之心是不足以治理国家的。他进一步详细解释说:“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离娄上》)即使像尧舜那样的圣王,徒有仁德之心,不实行仁政,也不能治理天下。

孟子的这些思想是有针对性的。战国时期,由于常年不断的兼并战争和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使得民不聊生,国无宁日,人民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阶级矛盾已经产生,并日益尖锐。孟子提出仁政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封建政权。

那么,孟子提出仁政内容包括:

一,在政治上,仁政反对兼并战争。孟子的反战思想是非常强烈的。他的反战思想的主要依据就是因为战争违背他的仁政方案。任何战争都要大量死人,“争地一战,杀人盈野;争城一战,杀人盈城”,这是孟子所深恶痛绝的。因为战争要破坏生产,使人民流离失所,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孟子不是反对所有战争,有两种战争他是不反对的,认为那是仁义之战:一是天子征伐诸侯叛乱的战争,二是诸侯联合起来推翻所谓“独夫民贼”的战争。兼并战争的结果,必然是弱国被强国鲸吞,最终实现天下的统一。孟子虽然反对兼并战争,却并不反对统一,他认为统一是使天下安定的根本保证。

孟子并不认为兼并战争是统一的惟一途径,他主张实现仁政,用“仁”的思想力量使天下归服,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统一。

二,在经济上,“仁政”主张“制民之产”和减轻赋税。春秋至战国,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劳动人民无田可耕。面对这种状况,孟子提出了制民之产的主张。制民之产,就是由国家给农民一定数量的土地,并把这些土地规定为农民的固定产业。孟子认为,人民如果没有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就不会有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如果没有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违法乱纪,无所不为。统治者如果等他们陷于犯罪再加以处罚,这就是陷害人民。孟子要求统治者必须从解决土地问题入手,解决人民的基本生存问题,才可以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稳定,从而达到有效统治的目的。与此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薄税敛”的主张。战国时期的赋税之多,是相当惊人的。孟子一方面强调要“制民之产”,另一方面又要统治者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

三,在用人上,仁政主张尊贤使能,就是尊敬重用有贤德和才能的人。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举贤人”

的思想,把尊贤使能作为实现仁政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希望国君能“贵德而尊士”,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做到这一点,就能广泛地招揽人才,给政治带来好处,达到“王天下”的目的。孟子认为,任用贤才是仁政得以实现的有力保证,选拔人才要慎重,要广泛听取意见,有一个考察过程,无论是提拔还是黜免官吏,都不能偏听偏信接近自己的人的意见,应多方面地听取意见。孟子进一步提出,衡量贤才的惟一标准是道德修养。他说: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离娄上》)只有具备了仁这种道德的人,才能居于高位。否则,做的官越大,对人民的危害越甚。孟子的这种选才标准是和法家把军功作为贤能标准不同。

四,在思想文化方面,仁政主张兴办学校,加强教育。孟子认为,使人民有稳定的经济生活,仅仅是“王道之始”;进而对人民施行教化,才能保证王道的完成。

他屡屡说:“谨痒序之教。”“设痒序学校以教之。”他还渲染历史传说,把古圣王都说成是重教化的。孟子认为,正是由于古圣人对教化的重视和实践,才造成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风尚。孟子要推行仁政于天下,必须使儒家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孟子非常重视兴办学校,把教育的地位看得非常崇高。从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从中看出,孔子的仁,是为维护奴隶主统治服务的思想。孟子的仁政,是为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封建地主政权服务的政治纲领。

战国时代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各国统治者为了谋求本国的富强并在兼并战争中取胜,都在招揽学有所长,能为国家出谋划策的知识分子为自己服务,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当时一些著名的士几乎都在收徒讲学,传播自己的学说。他们又都奔走于诸侯国之间,企图说服各国君主,按照他们的主张制定内政外交的政策。孟子也不例外,他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四处奔走,游说诸侯,宣传他的仁政思想。

孟子大约在40岁前,一直住在家乡邹国。孟子在家乡,门徒日众,影响益增。有一次,他的学生屋庐子,由于应付不了“礼与食色孰重”的辩难,特地从任国到邹国来请教孟子。《孟子·告子下》记载,说孟子在邹时,任国的国君出境会盟,由他的弟弟季任守国。季任很敬慕孟子,便派人送来了厚礼要和孟子相交。另一次,孟子去齐国平陆,齐相储子也备厚礼派人送来,表示倾慕并有相交之意。孟子这两次都收下了礼物,但却没有即时表示报谢的意思。后来孟子到了齐都临淄却不回拜储子。他的学生屋庐子不明白老师为何对待二人如此不同,孟子引证《尚书·洛诰》的话解释说:奉献礼物应以礼意为重。如果礼意不及礼物重,便等于没有奉献。因为他不是诚心诚意的,只是礼貌上的客套罢了。屋庐子听了孟子的解说,非常满意。当别人问起这件事时,屋庐子便明白地告诉他:季任守国,不能出境,所以特意派人送礼,他的心意是很诚恳的。至于储子则不然,他本可以亲自来平陆见孟子,却只派人代送礼物,这就不成敬意了。既然他诚意不足,也就没有必要回拜他。

此时孟子已名震远近,邹鲁等国的国君也对他格外尊重,言听计从。孟子也愿意为他们献计献策,开始推行他的仁政方案。有一次,邹国和鲁国发生了武装冲突,邹国的官吏战死者33人,可是人民却没有一个战死的。

同类推荐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冯国璋复杂的人生经历,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孟子:敢于选择自己

    孟子:敢于选择自己

    一辈子多长?一百年够长了。它代表什么?100乘以52周,等于5200周。再乘以一周7天,等于36400天。或者接近90万小时。成功人生是需要策划的,一个懵懵懂懂的人,他始终不会找到自己的方向。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可以立即支取的能力,只要我们下定决心要有所改变,那么长久以来所做的美梦便可以实现。
  • 埃尔顿·梅奥:人道主义的倡导者和促进者

    埃尔顿·梅奥:人道主义的倡导者和促进者

    这是一部关于埃尔顿·梅奥(1880—1949年)的生活和工作的定论性传记,它首次对梅奥的学术、工作和生活进行了全面准确的描述。梅奥作为澳大利亚和美国社会科学的先驱人物之一,开创了组织行为科学研究的先河,并以其在哈佛商学院和西部电气公司的工作对美国社会科学和工商管理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主题仍备受争议,而梅奥的思想横跨多个学科——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工商管理。为了改善产业工人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他鼓励管理人员与下属之间的合作,他把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发展了工业心理学。特拉海尔的这部传记追溯了梅奥的思想根源,有助于澄清这场争论的方方面面。
  • 李鸿章一生与他的时代

    李鸿章一生与他的时代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 中国老富豪:起步、经营、管理、人生沉浮

    中国老富豪:起步、经营、管理、人生沉浮

    本书从财富产生、膨胀的角度,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颇具代表性的民族实业家如何从一无所有、普普通通,凭借个人的才智,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成为亿万富翁的人生奋斗历程;展示了一幅幅挑战自我、走向灿烂的动人传奇,是当代人追逐财富持续增长的指南。每个故事都记述了主人翁的辛酸、痛苦和遭受打击的情节,同时也贯穿着成功者自豪和振奋人心的喜悦。换句话,每个故事都充满了人情味,能让我们与成功者共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激励我们向困难挑战,迈向成功之路
热门推荐
  • 巴尔扎克作品选

    巴尔扎克作品选

    本书是巴尔扎克小说选集,包括《和睦的家庭》,《恐怖时期的一段插曲》,《信使》等名篇,详细描画了法国世俗百态。
  • 妖战八荒

    妖战八荒

    天道三千,唯妖不尊!有志改变,无力回天!天道人开,妖道我劈!人志妖身,血战八荒!
  • 天际纵横

    天际纵横

    天楠一位在繁杂的城市内拼搏的青少年,家境贫困的他,因为一次不甘的举动而来到了异界,"只属于他一个人的传奇就此展开."
  • 戮天之剑圣

    戮天之剑圣

    荒山少年得剑圣传承。一路向前,大杀四方。独上天宫,杀戮苍穹。因此成就新一代剑圣的传说。
  • 天命龙魂

    天命龙魂

    三神的降临为他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他揭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三灵界是充斥着修行者,鬼怪,妖魔以及神佛的强大世界。为了生存,也为了保护身边最重要的人,他只有一条路可走。
  • 所爱的所念的

    所爱的所念的

    嘉月他是多么害怕我见到城月,还是说怕极了我会见到他,或者说怕极了我会破坏城月的婚姻,他怎么会有那种想法呢,从没有想过让城月变得不幸,从来就没有过,反之我的内心希望着城月能够比任何人都幸福着。可突然间听到这句话,像是所有的线都缠绕在一起,思维猛然像是打了结一般,一根串着一根的大笑的看着说:“何嘉月,你说的没错,你全家都是疯子,你妈神志不清的呆在精神病院这么多年,她是个疯子;你姐姐她妈的要死要活的爱着一个人,她也是个疯子,你全家都是疯子,就你正常。”“美佳,钟美佳,你能不能让自己活的有尊严一点,哪怕是为了我,也让自己活的清醒一点。”
  • 东嫫祭

    东嫫祭

    夜古时代,有圣人于寒山顶日夜与天地相对,终领悟出天地命理之意,天降神龙,自此万物复苏,常年风调雨顺,人类安康繁衍。元凤年间,人类少年天赐崖谷为了复活族人,独自出谷,来到拉嫫王朝的京都,开始了一场奇异的旅程。
  • 拳皇之异界八神

    拳皇之异界八神

    八神庵,草剃京,这两个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在联手对抗大蛇的时候,无意间撕裂了时空我们的主角八神庵竟然掉进了时空的裂缝中,等待他的底是生是死?他到底去了什么地方,本书带你和八神一起进入精彩而神奇的冒险。
  • 只嫁人上人

    只嫁人上人

    古城相悦情两难,伊人回眸一瞬间。镌刻灵魂叹别离,愁肠唱断数千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春正好,谁的夏天

    青春正好,谁的夏天

    一场战争,改变了我的命运,本以为生命走到了尽头,却没想到那才是我人生的开始。那场战争,改变了我的一切,我不再是我了,却又还是我。没错,我穿越了,我从一个民国战士穿越到了21世纪一个名叫林天一的少年身上。我承载了他的记忆,却又不是全部,在爱情的记忆上,我和他的记忆起了冲突,最后我的记忆战胜了他的记忆,所以,我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多年后,林天一的记忆苏醒,原来,我一直遗忘了一段感情,辜负了一个深爱我的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当下红的发紫的女明星,更是我们某品牌的代言人。只是,她身边那个五岁小男孩是怎么回事?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世,就连万能的媒也没有挖出孩子的生父是谁。但我的直觉告诉我,那个人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