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00600000015

第15章 无言的父爱(8)

记得见面的那一天是一个阴天,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之见,便告辞了。延陵告诉我每星期六圣陶总回角直去,他很爱他的家。他在校时常邀延陵出去散步。我因与他不熟,只独自坐在屋里。不久,中国公学忽然起了风潮。我向延陵说起一个强硬的办法——实在是一个笨而无聊的办法!——我说只怕叶圣陶未必赞成。但是出乎我的意外,他居然赞成了!后来细想他许是有意优容我们吧。这真是老大哥的态度呢。但是我们的办法失败了,风潮延宕下去。于是大家都住到上海来。我和圣陶差不多天天见面。同时又认识了西谛、予同诸兄。这样经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实在是我的很好的日子。

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现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它去哉,由它去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他对于世间妥协的精神是极厌恨的。在这一月中,我看见他发过一次怒一始终我只看见他发过这一次怒——那便是对于风潮的妥协论者的蔑视。

风潮结束了,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叫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似的天真,也像小孩子似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得真快啊。”

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酬、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的真不少,叫人羡慕不已。《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在杭州待了两个月,放寒假前,他便匆匆地回去了。他实在离不开家,临去时让我告诉学校当局,无论如何不回来了。但他却到北平住了半年,也是朋友拉去的。我前些日子偶翻十一年的《馄报副刑》,看见他那时途中思家的小诗,重念了两遍,觉得怪有意思。从北平回去不久,便入了商务印书馆编译部,家也搬到上海。从此在上海待下去,直到现在——中间又被朋友拉到福州一次,有一篇《将离》抒写那回的别恨,是缠绵悱恻的文字。这些日子,我在浙江乱跑,有时到上海小住,他常请了假和我各处玩儿或喝酒。有一回,我便住在他家,但我到上海,总爱出门,因此他老说没有能畅谈。

他写信给我,老说这回来要畅谈几天才行。民国十六年一月,我接眷北来,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给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沉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沉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老先生”。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他自己也能“作达”,所以仍然——也许格外一是可亲的。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7点起,晚9点睡。有一回我9点10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门了。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

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全是因为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迁变,这个我要留在另一文中说。圣陶这几年里似乎到十字街头走过一趟,但现在怎么样呢?我却不甚了然。他从前晚饭时总喝点儿酒,“以半醺为度”,近来不大能喝酒了,却学会了吹笛——前些日子说已会一出《八阳》,现在该又会了别的了吧。他本来喜欢看看电影,现在又喜欢听听昆曲了。但这些都不是“厌世”,如或人所说的,圣陶是不会厌世的,我知道。又,他虽会喝酒,加上吹笛,却不曾抽什么“上等的纸烟”,也不曾住过什么“小小别墅”,如或人所想的,这个我也知道。

1930年7月北平清华园

沈从文两救汪曾祺

1944年,汪曾祺从西南联大毕业,此时正值战火不断的多事之秋,工作找不到,生活无着落。抗战胜利后,汪曾祺途经香港去上海,在香港等船时,汪曾祺落魄到了极点,手头只有很少的钱,只能住在破旧的下等公寓,与水手、跑生意的为伴。吃的是最便宜的饭菜,为省钱每天不变:大米饭,一碟炒通菜,一碟在开水里焯过的墨斗鱼脚。汪曾祺后来形容自己这段生活:“全像一根落在泥水里的鸡毛!”

好不容易等到船,好不容易到了十里洋场的上海,汪曾祺更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之艰难和谋职求生之不易。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因失业而在死亡线上挣扎。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汪曾祺想通过熟人在上海找一个能栖身的职业,人们对他表示爱莫能助。一连碰了好几个钉子以后,汪曾祺有点儿后悔不该离开昆明。在情绪最坏时,他甚至想到自杀。他把他在上海的遭遇写信告诉他最信赖的老师沈从文。不想沈从文先生回信把他骂了一顿,说:“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里有一支笔,怕什么!”接到沈先生的信,汪曾祺既感动又惭愧。沈先生在信中略略说了一些他当年初到北京时的情形。那时,沈先生才20岁,冒冒失失地闯进北京城,举目无亲,连标点符号还不会用,却信心十足地想用手中的一支笔打天下。这些情况汪曾祺听说过,也都知道。他记得那时的沈先生经常为找不到一点儿东西“消化消化”而发愁。冬天,屋里生不起火,沈先生就围起被子,还是不停地写。只读过小学的沈先生,最终真的用一支笔打出了一个天下。

沈先生的信,教育了汪曾祺,也提醒了汪曾祺,要学习沈先生利用好手中的一支笔!沈先生虽然骂了汪曾祺,但还是一心牵挂着自己的学生,为苦难中的汪曾祺着急、担忧、想办法。他亲自写信给李健吾先生,请他对汪曾祺多多关照。李先生为他找了一家私立中学去任教。

1948年初春,汪曾祺离开上海到北平。汪曾祺一到北平,就感到了山雨欲来的气氛,时局不稳,必然造成人民生活艰难,就业不易。汪曾祺不得不再一次体验失业的痛苦滋味,不仅求职无门,连在北平发表文章也不那么容易,以致他仰天长叹:“北方不接纳我!”

沈先生敏锐地发现自己的学生因为生活贫困,因为对现实的不满并且找不到出路,再加上多读了一些西方现代派作品,就容易在作品中和平时的言行中流露出带有悲观色彩的尖刻、嘲弄、玩世不恭的态度。每逢这时,沈先生就用他那很重的湘西口音对自己钟爱的学生说:“曾祺,不要这样,千万不要这样!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执著’,要对生活充满热情。即使是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也不要觉得‘世事一无可取,也一无可为’。一个人总该用自己的创作,使这个世界美好一些,给这个世界增加一点儿好的东西。在任何逆境之下,也不能丧失对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

经历了将近半年时间的失业生活,最后还是老师沈从文帮助汪曾祺在历史博物馆谋了个馆员的差事。对于作家汪曾祺来说,在午门历史博物馆工作,为他增添了不少历史知识,增加了他的生活阅历。

同类推荐
  • 美文雅句染年华:那些美得令人心醉的哲理句集

    美文雅句染年华:那些美得令人心醉的哲理句集

    人有时候就像藤萝,要生存就得靠别的东西支持,在拥抱别人中获得向上的力量。《美文雅句染年华》犹如一个关于人生和世界的展厅,让你与世界上最睿智的洞见零距离接触,让你醍醐灌顶,让你感悟年华。
  • 莎斋笔记

    莎斋笔记

    本书主要为吴小如先生读诗词札记、书法和碑帖题跋之作、谈京剧的短篇随笔、治学手记、燕京谈片等杂文。
  • 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

    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

    民国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林徽因传诵数十年,最唯美最经典的诗歌精选合集。《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翡冷翠的一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仍然》、《深夜里听到乐声》……中国诗歌史上空前绝后的心灵碰撞,爱与美的永恒绝唱。
  • 我们一起走过:志愿者之路

    我们一起走过:志愿者之路

    本书内容包括:民间组织与公共突发事件、SARS期间的中国NGO、农村公共卫生中的NGO、社会性别与社区健康促进等。
  • 寄小读者·往事

    寄小读者·往事

    《寄小读者·往事》总共分为六辑:第一辑中为我们讲述了,我的故乡、我的童年、童年杂忆、我入了贝满中斋、我的中学时代、我的大学生生涯、在美留学的三年、在巴黎的一百天。
热门推荐
  • 关节炎外治验案

    关节炎外治验案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的中医外治法,精选了大量名家的医案、医论、治疗方法及经验心得等。
  • 旋风少女5:爱之落

    旋风少女5:爱之落

    该书根据明晓溪著同名小说《旋风百草》改编,主要讲述了一群为了梦想坚持奋斗、公平竞争、相互勉励的青春少年男女,为了友情和爱情而走向一段不一样的历程。本剧主要讲述最帅的白色运动元武道与最晶莹刻骨的爱情的故事。这是沐灵芸看完旋风少女后自编自写的一篇完结稿,如果有什么意见请跟我说,我会更改的
  • 极品校草之入赘男校

    极品校草之入赘男校

    她是安氏风云千金,为寻找最初的恋人,不惜易容来到圣雅。她费尽心机来到他身边,一场车祸夺取了她的记忆。龅牙妹空降圣雅,于他是阴谋还是巧合?安氏千金,龅牙小妹。苏讨厌,夜哥哥,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不知道?没关系。她再次易容,重回圣雅,掀起一阵校草风波。校花你不喜欢,那校草呢?
  • 葬命师

    葬命师

    玄学五术,唐绝得命理传承,称葬命师。这意味着,很多诡异秘事从此与他为伴。事件之所以成谜,是因为未知。而真相,往往隐藏在未知的恐惧之下,当一切浮出水面,最深层的恐怖即将觉醒!当恐怖来袭,正邪难辨!天伦梦碎,忠义无存,同床异梦,苍天将使命运,彻底失控!是谁在黑暗中狞笑着,操纵人生这场戏?又是谁在黑暗背后,作壁上观,微微冷笑。
  • 云起神域:倾城王妃逆天下

    云起神域:倾城王妃逆天下

    上一世,吾念为一切之开始,吾念之意即为真理,吾念之心便为秩序,处于万人之端万人之仰望。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悲秋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陨落穿越,这一世,我愿重新开始,报仇雪恨!那天他说——”汝乃此生最爱,生亦追随,死亦追随。“冰凉之心瞬染烈火焚,挚爱眼前,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这一世,吾照样是世人敬仰吞噬苍穹的女神!
  •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本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普及课题的成果,列举了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的生平、职业生涯、新闻思想,其中有梁启超、王芸生、林肯·斯蒂芬斯 、亨利·卡迪尔·布列松等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这些人也正是中外新闻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这些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为当代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引。
  • 王源是不完美男孩

    王源是不完美男孩

    他是万人追捧的明星,她是被两个男孩同时关注着的普通女孩。他对她一见钟情,他也愿意为她变幻出美好的一切,他一直等着她,她却迟迟没有来,她给了他最后一句话:因为你是,不完美男孩……
  • 阑珊下

    阑珊下

    故事发生在原始森林里的蝶翼家族,女主夏阑珊是东阔学院里出了名的胆小鬼,连森林里最常见的昆虫也怕,却被家族里最厉害的女巫,凡伊课?孪徊预言她是蝶翼家族的一代领导者,将带领蝶翼家族翻开历史的新一页,大家都不相信,阑珊倒也没放在心上,就在这时,5年一次的家族候选人选拔开始了,蝶翼家族最高级的长老都聚集在一起,要挑选长老候选人,凡是年龄在15至20蝶翼后代都必须参加挑选。因为真正的长老候选人,年龄在这个阶段,脖子上代表蝶翼家族的象征*蓝蝴蝶纹身就会慢慢发红,最后变成通红色的。而刚好17岁的阑珊在选拔前一个月才惊恐地发现,自己纹身变成了粉红色,接着又变成了橘红色,正在往大红色进发着??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搁浅似水流年

    搁浅似水流年

    以为成长很简单,以为生活很简单,以为爱情很简单,以为人心很简单......其实,最简单的是我的头脑,我的想法,我的心。当我真正了解生活并非所然时,一切都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