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04800000004

第4章 儿童传播的本体研究(2)

(一)共性

1.时空遍布性

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指出:“我们是传播的动物;传播渗透到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中;它是形成人类关系的材料。”[19]按照这种泛传播的观点,传播对于儿童而言,是一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现象。的确,儿童在人类孕育的最初——胎儿期就开始了传播,“第2个月,1英尺长、1/7盎司重的胎儿已能感觉到它的世界。特别是其嘴部区域和脚趾能对触觉有所反应。它已能移动,但因其运动太微弱,母体还不能感觉到。13~14周,母体可以感到胎动。24周内对声音有反应,眼睛对光有敏感。25周时,胎儿能通过身体运动对其附近的声音作出反应”[20]。胎儿不仅能够进行这种和母体的跨空间传播,还有研究表明,胎儿能进行跨时间的传播,“在孕晚期,胎儿会对其母亲的声音作出倾向。在一项设计精巧的研究上,让孕妇对她们腹中还有6周才出生的胎儿大声朗读苏斯博士所著的那本轻快而充满力量的书《呆在帽子里的猫》。在分娩后,让她们的婴儿吮吸橡皮奶头。结果发现,这些婴儿在听《呆在帽子里的猫》中那些他们在胎中就已听到过的声音时,他们会以最大的努力吸奶”[21]。

2.行为伴随性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说法是否太绝对了?难道吃饭、穿衣、住房、走路等行为,也是传播?不错,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衣食住行”也是“传播”。一是这些行为的进行和完成,都离不开传播;二是这些行为本身就是传播,即总是携带、发散(也就是传播)着某种信息。传播有“有意”和“无意”的区分,这种无意的传播,是一种泛传播,“言传身教”中的“身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美国传播理论家瓦茨拉维奇曾经说道:“我也不得不同意,存在着心理分析学家所说的‘心力内投’这类传播。这种传播是无法利用、度量或者调查的。”[22]所谓心力内投是把外部对象或自己所赏识的某些人物的特点结合到自己的行为和信仰中去的一种防御机制。这种“心力内投”就是一种泛传播。所以,成人要重视传播的行为伴随性,尤其要注意这种行为伴随性中的传播无意特征,意思就是说,成人的日常行为会在无意间携带着信息进行传播,在孩子身上产生一定的传播效果。

3.极端重要性

传播在人类发展、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传播一词(communication)与社区(community)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绝非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同样,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传播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工具。社会学家查尔斯·科利在70年前写的一篇文章中称传播是“人类关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机制,是一切智能的象征和通过空间传达它们和通过时间保存它们的手段”[23]。还有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萨皮尔在《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第一版)中精辟地写道:虽然我们谈起社会时往往好像它是一个由传统所限定的静止的结构,但是,从更本质的意义上说,根本不是这样,而是各种大小和复杂程度不同的有组织的单位的成员之间部分的或完全的了解所组成的一个极其错综复杂的网状系统[24]。从以上学者的见解中,我们能够认识到人类关系的存在、每一种文化形式和每一社会行为的表现都或则明晰或则含糊地涉及传播。

另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播的最基本体现——交流与沟通,是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便须臾不可或缺的一种活动。“一个人每天除了睡觉,3/4的时间都在从事传播与沟通活动。人们常说‘衣、食、住、行’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基本需求。其实这种说法还不全面。应该说,衣、食、住、行、传是人类生活中必需的内容。这里的‘传’是人们的一种天生具有的信息交流行为”[25]。笔者想起2014年春节,许多媒体着重就“家规家训家教”进行探讨和报道,相关报道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体的行为无非是想告诉我们成人,在儿童日常生活中,除了管好孩子的吃穿住行,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开展相关知识的教育传播。

(二)特性

1.基础性

儿童传播是人类传播的基础。人自呱呱坠地向外界啼哭开始,或者说从娘胎中隐隐胎动开始,人类就已经开始了传播。曾经有位作者记录了他小外甥出生时的情景:“第一个动作是哭,既不是愤怒的……也不是欢呼,……而是急促的、带着声音在抽鼻子,然后是长而细小的啊—啊的声音,没有眼泪,带着苏格兰风笛的音色。伴着单调而凄厉的哭音,婴孩露出她红色的、皱巴巴的娇嫩的肌肤……”在笔者看来,这位作者不仅描绘了人类出生时的情景,如果按前面讲到的泛传播来看,他同时也描绘了人类在出生时是如何传播的。人类就是这样不断地通过内在或者外在的,有意或者无意的传播,从而慢慢地认识世界、把握世界,为生命找到了最终的意义。而在这漫长的人类传播旅程中,儿童传播是重要的,因为它是基础。心理学家曾说:“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始”;“3岁看大,7岁看老”。这些都喻示着一个道理:儿童期是人类最初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尽管有时候,成人因其在人类传播中所具有的绝对话语权而完全忘却了传播发生的历史,更完全忘却了自身是“从哪里来,要向哪里去”这一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但是我们仍然无法回避儿童传播在人类传播中的基础性问题。

2.发展性

儿童传播随着儿童的发展而发展。“发展”是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儿童发展主要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这一成长阶段,它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其身心日趋完善和复杂化。这一发展变化从生命形成到成熟大体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身心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发展;二是身心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发展;三是认知机能从认识客体的直接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发展;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五是由一个自然人、生物人向社会人、文化人的发展。儿童发展既不像成年人那样平稳地进入“高原状态”,更不会像老年人那样进入衰退状态,儿童发展是一种快速的、递进性的发展状态。儿童传播作为儿童发展的一个部分,也是在这样的发展状态中不断发展。在人类传播中,它相对于成人传播,具有更加明显的发展轨迹。

3.互促性

儿童发展与儿童传播发展相互促进。也就是说,儿童的发展促进了儿童传播的发展;反过来,儿童传播的发展促进了儿童的发展。笔者想起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组织,这种组织就是以儿童的思维方式相符的形式将学科结构置于课程的中心地位,这一学科结构随着年龄的提升,不断强化,学科结构与儿童年龄同步呈螺旋式上升。儿童传播与儿童发展也是如此,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儿童发展离不开传播,传播发展也离不开儿童发展。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让·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其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也认为,个体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发育是遗传与环境间一系列复杂性交换互应的结果。而在学者们所指的“环境”中,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思考

在儿童发展领域,存在着大量持有各种不同观点的理论,它们探讨儿童本身以及他们如何发展等问题,我们不难从中归纳出研究儿童发展的4个基本命题:①发展的进程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②所有儿童发展是否存在着一种共同的模式,还是有许多其他可能的模式?③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哪一个因素在发展中起着更重要的决定作用?④个体儿童是否在早年就建立起稳定的终身行为模式,还是不断地发生变化?

儿童传播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我们之前讲过,儿童传播是指儿童与人、与社会,与其生存发展的环境之间的一种传播。从含义上看,儿童传播涉及较多层面的东西,比较复杂,所以我们从其中一个方面——儿童传播力的发展,来分析上述4个问题。儿童传播力是指儿童在传播时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属于儿童发展的一个能力,那么它是否也会面临前面所述的儿童发展中的问题呢?第一,儿童传播力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比如婴儿在出生时就有了传播能力——啼哭,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之后成长中的哭泣与出生时的啼哭什么关系?两者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第二,儿童传播力的发展是否存在着一种共同的模式,有几种模式?第三,儿童传播力的发展中,什么因素在发展中起着更重要的决定作用?儿童传播力是否是本能反应,是个体发展占主导,还是个体之外的原因占主导呢?第四,儿童传播力是否一直稳定不变,还是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比如幼儿期的传播力和婴儿期的传播力有什么变化?儿童传播力和成人传播力有什么不同?等等。

注释

[1](美)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吴颖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2]赵晓春:《农业传播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3]吴凡主编:《传播学概论》,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页。

[4]吴凡主编:《传播学概论》,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页。

[5]吴凡主编:《传播学概论》,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页。

[6]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60页。

[7]邵培仁:《传播学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9](美)沃纳丁等:《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陈韵昭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10](英)丹尼斯·麦奎尔等:《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

[11](美)沃纳丁等:《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陈韵昭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页。

[12]周晓明:《人类交流与传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13](英)丹尼斯·麦奎尔等:《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

[14](美)沃纳丁等:《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陈韵昭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15](日)山田实:《大众传播研究入门》(日文版),芦书房1988年版,第6页。

[16]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9页。

[17]申凡主编:《传播学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18](美)华生:《行为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5页。

[19](美)威尔伯·施拉姆等:《传播学概论》,陈亮等译,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0页。

[20](美)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吴颖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4页。

[21](美)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吴颖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7页。

[22](法)阿芒·马特拉等:《传播学简史》,孙五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3页。

[23]Cooley,C.H.Social Organization:A Study of the Larger Mind,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01;reprinted.,New York:Schocken Books,Inc.,1962,p61.

[24]李大玖著:《海外华文网络媒体:跨文化语境》,新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25]王德海编著:《传播与沟通教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第二节 儿童传播的要素与过程

一、儿童传播要素

(一)传播要素

传播要素是指任何一次完整的传播活动都必须包含的因素。以下我们着重介绍“5W”传播要素和“7W”传播要素。

1.“5W”传播要素

在传播学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传播要素的是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D.拉斯韦尔。1948年,拉斯韦尔在他的著作《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首次提出构成传播过程的5种基本要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播5要素或者“5W”要素,即Who、Say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对应中文的翻译就是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

(1)谁,即传播主体。又称传者、传播者、信源等,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是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出者。传播主体又可以称为“信源”,他是信息的来源,以发出信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传播主体通常是主动的,信息正是由他传播出去的。

同类推荐
  • 恐龙王国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恐龙王国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布瓜博士带着乐乐淘和小猴驾驶着时空飞碟想要去高度文明的国度,结果误闯到了恐龙的世界,他们在那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期待!
  • 超级校园小卧底

    超级校园小卧底

    本年度最佳儿童校园奇趣小说。打造专属你的奇趣梦工场。哎呀,烦死了,数学老师的作业总也写不完!什么,教导主任又把今天的体育课取消了?呸呸,学校食堂的东西怎么会这么难吃?哼哼,我们才不是校长嘴里的笨瓜瓜呢!快把你校园里的烦恼告诉我这个超级大卧底吧!
  • 趣事轶传(走进科学)

    趣事轶传(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小时候的秘密:魔法同桌东尼兔

    小时候的秘密:魔法同桌东尼兔

    有一天,神秘的媚媚村里来了一位更神秘的人物——东尼兔!东尼兔是一只戴着黑色礼帽会说话的兔子,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没有人知道他来媚媚村的目的是什么。直到有一天,媚媚猫发现东尼兔居然有魔法,媚媚村几百年来的平静突然被打破了,媚媚鱼的家里跑出了一只全身粘满树叶的怪物、媚媚鼠的书包里莫名奇妙多了一个能实现愿望的笔记本、媚媚兔的衣柜里出现了一条穿上就能让所有人夸奖的漂亮裙子……这一切究竟是不是与会魔法的东尼兔有关,东尼兔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 中华成语故事(第一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一卷)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成语故事是汉语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其精练、形象,极富表现力,有着历史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丰厚积淀。每个历史成语的形成都有一段真实的历史史实,它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民间风尚、道德及理想。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成语故事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高超的智慧和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
热门推荐
  • 毒医女帝

    毒医女帝

    一心二用!炼丹神速!记忆神速!天赋异禀!打怪躺赢,要怪只能怪养的宠物太多,为了争宠一个个都拼命修行,只为了得到女主人的宠幸!哦,不对,仙丹再来一粒!看异世女医师如何斗败各路心机婊,打败魔域最强魔尊,拯救灵界众生!
  • 诡香销魂

    诡香销魂

    一个莫名其妙的“哥哥”传授了我高深道法,从此我要代他参加各种比斗,助他去报血海深仇……但渐渐的,我发现了他竟然非人非鬼!这一切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 在你心口跳舞

    在你心口跳舞

    我要在你的心口留下我的名字,让她随你心脏的跳动而起舞,翩翩起舞。支持新坑《红颜越女殇之花依泪》书号:2133203
  • 末世魅影

    末世魅影

    一个阴差阳错变成女人的特种兵,如何在充满丧尸的世界里生存?QQ群:164959380
  • 末日传说之六界硝烟

    末日传说之六界硝烟

    以前,她相信了爱情,结果她死了!重来一世,她放下了仇恨只为自己而活,可是为什么所有人都要她死,她做错了什么?他,又要选择站在哪一边?是站在她身边还是站在她对面把长剑刺入她的心脏?既然所有人都要逼她,那么,她就与所有人为敌!
  • 为奴十二年

    为奴十二年

    《为奴十二年》是19世纪美国黑人所罗门·诺萨普讲述为爱与亲情、为回家而抗争的人生传奇。自出版以来,成为感动全球亿万人百年不衰的经典。2013年《为奴十二年》雄踞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榜首,荣膺英、法、俄、德等15国“年度最感人图书”,奥巴马总统为之垂泪致敬。同年原著改编的电影《为奴十二年》横扫奥斯卡奖、金球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被誉为黑奴版《肖申克的救赎》,展现了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状态。生活在19世纪美国纽约州的非洲裔自由民所罗门·诺萨普享受着自由的时光,但黑奴贩子利用他向往勤劳致富的美好愿景,使用诓骗的伎俩绑架了他,并使他失去了自由民的身份。
  • 夜归人

    夜归人

    这是一场事业与爱情的激烈碰撞与抉择,是一次灵魂的迷失与救赎,曾经的遗恨是否可以弥补…… 为了前途,为了美好的生活,他抛弃了相爱六年的恋人,决绝地奔入一场无关爱情只为利益的婚姻。三年前,没有告别留言,毫无征兆的离开,等到她知道的时候,他已携手她人;她悲痛、愤恨,但更多的是对深入骨髓的真爱突然消逝的迷惑和不解。三年后,他回来了,而她的爱是否还能依然站在原地等待。
  • 重生洪荒人祖

    重生洪荒人祖

    死活不成就天道圣人道果。大势不改,小势可逆!累啊!只是闲的慌写着玩,不好别介意,咱也不是大神,别要求太高!能看你就看,收藏、推荐、关注一下谢谢你了!觉得不行就别看了,水平就这样了,还请诸位多担待一下好吗!!!我只能保证不太监,质量什么的别要求太高了。O(∩_∩)O谢谢
  • 腹黑狐狸逗小猫

    腹黑狐狸逗小猫

    一只身份成迷的狐狸,一只天然呆的猫,一道电闪劈出的雷,一纸情书化成的歌,狐与猫兮,墨歌语缘分早已破土而出,你为何看不到?
  • 不敢言再见

    不敢言再见

    人们都总说初恋是最美好的事情,同样也是最珍贵的回忆。他,并不是她的初恋,但与他的回忆同样珍贵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