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0400000042

第42章 古人生活剪影·器皿用具杂谈(10)

片刻之后,刘元普恍然大悟,说:“我知之矣。”说着他叫妻子出门见李逊的妻儿,就这样,李逊的妻儿就生活在他家。这样一份空信表达了一切,胜过千言万语。

到了清朝,信封就演变成了与现代信封大体相同的形式。最大的区别是,信封的写法不同,当时的信封正反两面都写字,而且针对不同的写信对象,写法也各不相同。

若写给平行关系带长辈的对象,封面就应写有表示尊敬的字;如果写给晚辈,通常写成“××谕……”

鼻烟壶为何在清朝如此盛行

清朝时期,国人吸食鼻烟风大盛,故鼻烟壶非常盛行。当时,鼻烟壶既是帝王的珍玩、赏赐的佳品,也是人际交往中馈赠的礼品。可以说,鼻烟壶在清朝如此盛行,全赖皇家的推崇。

在整个清王朝,最为宠爱鼻烟壶的三位皇帝为康熙、雍正和乾隆。康熙帝时,朝廷就开始在皇宫的造办处和景德镇御窑厂制作鼻烟壶。当时,康熙帝还特邀西洋的玻璃匠和珐琅匠到宫廷做指导,帮助制作和生产鼻烟壶。

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将珐琅鼻烟壶作为礼物回赠给前来觐见的俄国彼得大帝及其随行使者。除此之外,皇帝还赏赐鼻烟壶给文臣武将、文人雅士以及富贾商人。

同时,皇帝还将制作精美的鼻烟壶赠送给西藏的达赖、班禅等。雍正也经常奖励做出精美鼻烟壶的工匠。

皇家将鼻烟壶视为珍宝,文臣武士、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商贾名流等众多大清臣民都将拥有鼻烟壶视为无上的光荣。因此,吸食鼻烟、赏玩鼻烟壶在清朝被视为一种时尚的行为。故人人都嗜好鼻烟,收藏鼻烟壶。

即使不爱古玩的人也让自己拥有一个鼻烟壶,以顺应潮流。而在人际交往、亲朋会晤之时,互赠鼻烟壶也成了恭敬之礼,不可或缺。

古时候的灯用什么做燃料

古时灯的燃油有动物油和植物油。动物油中多用牛油;植物油包括麻籽油、白苏籽油、油菜籽油和桐油等。

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油灯的灯芯竟然是从火炬演变而来的。从战国时期到秦朝,人们用的灯芯称为“麻蒸”。古人将麻去皮,而后将其捆绑而成。

这种灯芯较为硬挺,可插在灯盏中心的支钉上。

此外,还有一种灯心草,产自云南。这种灯心草松软,使用时需要绑在几根细细的竹条上。

棉纱的灯芯过于柔软,使用时多放置于灯盏中心的小圆台上。宋朝时期还出现了以石油当做燃料的灯。

考古研究发现,我国在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蜡烛和烧蜡烛的“烛灯”。

这种烛灯出现在广东地区,直到晋朝时才在全国普及。但是,蜡较为罕见,故多为贵族使用。

到了明清时期,蜡烛的取材面渐广,蜡烛也逐渐在民间得到普及。当时,蜡烛的原料多为植物油。

在清朝,制作蜡烛的工艺发展较快。宫廷中使用的蜡烛非常讲究,根据用途和场合不同,蜡烛也有大小之分,并且许多蜡烛上还装饰有盘龙和云龙等彩色花纹。

对于“古灯王子”你了解多少

“古灯王子”是指出现于商朝中期的瓷灯。商朝中期出现了原始瓷器,东汉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制作出各种完美的瓷器。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瓷灯逐渐取代了价格昂贵、制作技术复杂的青铜灯,称为“古灯王子”。

到了魏晋南北朝和宋、元时期,瓷灯的造型发生了较大变化。当时瓷灯的基本形制为小巧、实用、简易、盏座分离、盏中无烛扦。在这一历史时期,瓷灯是古灯的主体。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盛行青瓷烛台。这种瓷灯带有便于插蜡烛的管状立柱,有的瓷灯既可插蜡烛,还可以燃油,故而被称为烛台。浙江的余姚有一种越窑卧羊烛座,即在羊头正中有一个圆形的洞,此洞就是用来插烛把的。

隋唐时期瓷灯在色彩绘制上有了较大发展。当时主要有青瓷和白瓷两种瓷灯。如唐朝末年的钵形灯,其腹部和圈足都绘有褐彩卷云纹和莲花纹,其图案精美、色彩艳丽,展现了唐朝釉下彩绘的水平。

宋朝和元朝是瓷灯发展的繁荣时期。宋时,民间广泛使用的是省油瓷灯。元朝和金代的瓷灯工艺水平较高。如有一种叫做摩羯灯的瓷灯,其造型生动,装饰性很强。

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兴盛,瓷灯就成了实用灯的主流。当时的瓷灯精美实用,出现了多种类型。其中,书灯十分流行。书灯的灯盏为小壶状,壶直口,上有圆顶盖,颈稍短,腹为扁圆形,前面有管状长流,后有弓形把,立于带矮圈足的宽边圆盘中央。人们使用书灯时,需将灯芯从壶嘴插入壶中。书灯不但美观、实用,还很省油,用起来也清洁干净。

明清时期也十分盛行瓷烛台。明永乐时期,八方烛台最为流行。此外,正德烛台多装饰有青花回纹;嘉靖烛台多用宽把豆托底;万历烛台分为大小两个承盘,另设有支柱镂空底座,在柱顶烛盘内有一尖状高烛插。这些烛台,设计上将彩绘和镂空同时使用,十分精美。

对于“古灯公主”你了解多少

“古灯公主”指的是古代的宫灯。宫灯既是一种照明工具,也是建筑装饰的艺术品,其与宫殿的建筑相辅相成,交相辉映,豪华典雅,是我国古灯的瑰宝,堪称古灯中的公主。宫灯主要是以细木为骨架,并镶以绢纱和玻璃,外面绘制有各种彩绘图案。南朝时已经有宫灯的记载,但明清两朝才是宫灯的辉煌时期。今天所说的宫灯,也多指明清时期的宫灯。

制作宫灯立柱的木材主要有红木、紫檀、花梨和楠木等,另外,也有骨刻、铜铸、烧蓝、雕漆等作为立柱。其中纱灯的制作方法是:先用竹子劈削成篾条,再用糊将其扎成椭圆形,最后裱上纱绢而成。出自云南地区的玻璃灯又称为料丝灯,这种灯有圆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和十二角形的,并有上下两层,其中上层大、下层小。宫灯的骨架是由近百块大小不同并刻有花纹的木片黏合而成,宫灯的灯顶多雕刻有龙凤等图案,各面绘制精致的山水、花鸟、鱼虫、人物、文玩和戏剧故事等,另在各角上都悬挂有各种色彩的缕穗,灯的底部坠有红色加黄色的流苏。宫灯里用来照明的原料都是蜡烛。

从用途上看,宫灯分为室内灯和室外灯两种。其中室内灯包括礼堂的吊灯、桌上的桌灯、坐椅两旁的戳灯、悬挂在墙壁上的壁灯、宫殿内悬挂的彩灯、婚礼上的喜字灯和寿宴上的寿字灯。室外灯包括院子里的牛角明灯、道路上的戳灯和插灯、祭祀用的庙灯、手提的提灯等。

在古代建筑中,宫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豪华典雅,在古灯工艺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第一杆秤是谁发明的

在秤出现之前,人们都是用眼估堆进行交换,这样很难做到公平交易。范蠡经商时发现这一现象,就有了制作出一种测定重量工具的方法。一天,范蠡发现一个农夫从井中汲水时,在井边竖起了一个高高的木桩,在顶端绑定一个横木,横木一端吊水桶,一端系石头,这样一高一低,轻松省力地就将水打上来了。范蠡看了很受启发,就模仿农夫打水的方法制作秤。他拿一根又细又直的木棍,在一端钻上小孔,系上麻绳,用手来掂,然后将木棍的一端吊盘,放置货物,另一端挂鹅卵石,鹅卵石移动得越远,吊起的货物越多。范蠡想:鹅卵石要移动多远才能保持与所放货物平衡?应该在木棍上做上标记。他想了很久,还是没想出来。一天夜里,他看到了天上的星宿,就突发奇想,于是便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的重量,13颗星代表一斤的重量。第一杆秤就这样产生了。

这种秤在市场上被人们广泛使用。后来,范蠡发现一些狡诈的商人卖东西时经常缺斤少两,欺骗百姓。于是,范蠡想办法要改进这种状况。后来,他改用白木做秤,在上面刻黑星,在红木上镶嵌金属星形,在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之外又添加了福、禄、寿三星,这样就是16两为一斤,以此来警告商人不要赚黑心钱。而且他说:“如果经商的人欺人一两,就是失去福气和幸福;欺人二两就永远得不到俸禄,做不了官;欺人三两,就会折损阳寿而短命!”

针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了骨针。到了秦汉时期,人们已经会使用金属针缝制衣物。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人制作针的具体方法。古人先将铁块锤成细条,然后再把铁条从钻有小孔的铁尺中拉过去,这样铁条就成了粗细均匀的铁线。然后,再将铁线逐寸剪断,将每一小节的一端锉尖,再将另一端锤扁,并将锉扁的一端上钻出一个小孔,作为针鼻,打磨平。这样,针的形态初步形成。

为了让针足够坚硬、光滑,还要进行加工。将做好的半成品放入锅中,用细火慢炒,超好后加上土末、松木灰和豆豉,加入的这些作料必须能够把针盖住。下一个环节就是蒸。蒸时要留两三根针头在外面,加大火候,当用手可将外面的针头捏碎时,火候就都到了,开始起锅。接着是制作针的最后一道工序,即淬火。这道工序十分重要,因为它决定了针的软硬程度。

古人这种手工制针的方法,成本较高,已经淡出市场。但是,这种传统工艺制作出来的针经久耐用、不易生锈。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进而形成一个民族标志性的性格与思想,而不同的文化与风情催生了博大深远、风格迥异的民间风俗。《中华民俗全知道》堪称中华民俗文化的大百科,容纳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华,为读者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画卷。
  • 温古知今

    温古知今

    2010年,一个权威智囊机构评选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领导,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荣登第一。温家宝每次在重要谈话上都会引经据典,使人眼前一亮,那些诗句无不闪耀着总理的博学和智慧,让我们追随那些诗句,再次感受那些经典诗句所散发出的无尽的魅力。《温古知今》辑录了温家宝总理在历次谈话中所引用的古语和古诗句,并追根溯源,加以评析,更有对温家宝总理引用古语谈论当下问题的妙语点评,有利于我们了解一个血肉丰满、饱含着大爱而又博学多才、学富五车的总理。
  • 交通里的玄秘事儿

    交通里的玄秘事儿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的确如此。回顾历史,从人类文明的源头说起,那时候既没有路,也没有交通工具,古人茹毛饮血,为了觅食,为了生存,一步步地走出了路。道路为人类开阔了视野,提供多种生存的可能。而马、牛、车等作为运输工具,把人类的双脚解放出来,更方便了扩大生产、经营。没有道路,一个部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不能通往强盛。该书展现了中国交通发展史,对相关史料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还原出真实的历史原貌,让人在感慨的同时,领略鲜为人知的交通古文化.
  • 纳西族风俗志

    纳西族风俗志

    本书读者对象: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专业工作者及有兴趣读者。
  • 玉溪三乡论

    玉溪三乡论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为下乡知青、乡村卫生员、工厂工人、学校教工、党校教员、机关公务员。曾在江川县政府办公室、江川县政府、中共江川县委、中共新平县委、玉溪市委办公室、中共玉溪市直机关工委、玉溪市委、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州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履职。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大学党委书记、州委书记、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
热门推荐
  • 葬天至尊

    葬天至尊

    大衍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唯遁去其一。失意青年,意外闯进失落之地,得到那遁去的一,随其穿越星空,降临玄黄星。在这里,原来上古传说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一切的锌秘,会慢慢揭开。且看,在这个大争之世,万族争相竞逐,天才妖孽犹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各种上古圣体接连现世,当走到世间的极致的时候,一切又是什么样的呢?谁又知道,所有人一直争夺的都只是虚幻,当太古牢笼现世,谁又知道那是来囚禁谁的?多少风华绝代的万古英杰不顾生死,前赴后继,只为超脱,去看下永恒绝域之外的世界。。。
  • 梦忆仙尘

    梦忆仙尘

    在一处残破的宫殿上空,一名白发飞扬的男子,控制着一柄泛着妖异红芒的长剑,遥指着对面之人,他看着下方满地苍夷,还有四周倒在血泊中的人,双目渐渐泛红,戾气满面,在他怀中,躺着一个嘴角流着丝丝血迹的女子,而她的身体,逐渐地变得透明起来,好似下一秒就要烟消云散一般,她紧紧地抓住男子的衣襟,艰难地摇着头!对面站着的人,伤感地看着怀中的女子,又看了看那白发男子,突然大笑了起来:“成者王,败者寇,哈哈哈哈!”
  • 我的18叔叔是驱魔师

    我的18叔叔是驱魔师

    一个16岁只爱读书梦想将来成为千万富翁的少女,突然遭遇了沉重的打击:她的爸爸妈妈在一次旅行中彻底失去了踪影。万念俱灰之际,却接到了十年不曾联系过的叔叔的电话,而这个叔叔居然只是比自己大两岁,更重要的是这个不可靠的叔叔居然还是个驱魔师!到底这个家伙想干什么?
  • 鬼的眼睛

    鬼的眼睛

    无父无母的李然从小是姥姥带大,可是突然有一天姥姥却消失不见,她便被自己的朋友韶华的父母收养,没想到在姥姥消失地13年后,李然竟然获得了异能,并且进入了一个古老的诅咒,最后终于知道了真相,一个不可思议的真相。
  • 混沌逍遥王

    混沌逍遥王

    不甘呢,不甘心啊!忍辱负重的黄储一边嘶吼,一边苦炼混沌元气,一朝崛起,尽数斩杀昔日仇敌,一路杀伐,一路血腥,强大的敌人纷纷当场,又一个个倒在他的铁拳之下,更有数不尽的柔情侠骨,娇俏女仆、妩媚蛇女、大族千金、王朝公主,纷纷投怀送抱……
  • 滚刀肉修仙记

    滚刀肉修仙记

    滚刀肉,剁不开切不烂,而且滑不溜秋。张凡就是滚刀肉,胆大心细脸皮厚,无耻无极限。调戏美女,惩治纨绔,挑衅霸权……没有不敢做,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够无耻。滚刀肉的成仙之路就此展开……
  • 逆天绝色救世主第二部

    逆天绝色救世主第二部

    这年头天才满天飞,妖孽满地跑,一个不小心就落跑,虽然俺是穿越的,但姐绝对牛逼,纵横天下,一统大陆,灵力天赋咱顶级,战气咱也修,丹药咱也练,神马?神兽太稀少?不好意思,姐身后就站着几个,而且还是化成人形的,个个不但是绝色,而且各有各的本领,没办法,谁让它们面前还有这么个倾国倾城,绝色无双,本领非凡的主子嗫!欢迎加入逆天绝色救世主官方粉丝团号码:119226830,本人QQ2783055469本书第一部将会免费发放在QQ群中或成为驻站作品。小璎会定时23:00发送
  • 陪润州薛司空丹徒桂

    陪润州薛司空丹徒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民朝颂

    万民朝颂

    末世来临,迎接全人类的,不是死亡,而是穿越。一个升级系统,一片神秘玉简,从此让穿越后的陈峰与众不同。兼并地球联盟,统一异界政权,我,陈峰,终将凌驾一切之上!PS.新人新书真心不容易,如果各位看客觉得这本小说还算不错,请轻轻点击一下旁边的加入书架,万分感谢你们的支持
  • 怪案

    怪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平凡的世界中却有很多不平凡的事物,真假与否,全靠你自己去评判,不过我相信这世界上没有见不到,只有想不到,我就给大家讲述一个平凡的警察经历的不平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