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27200000012

第12章 历法、民俗(2)

※“正月”的由来

人们习惯把农历的一月称作“正月”而且读成“征月”的音,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有一个缘故。

秦始皇名字叫嬴政,他统一天下后,嫌“正”字读音与他的名字中“政”字相同,犯忌讳,就下令把“正月”一律念成“征月”,不然就杀头。从那时起,正月读成“征月”就延续到现在。

此外,我国古代每年以何月为“一月”,各个朝代不尽相同。如夏朝是以“一月”为第一个月,商朝则以“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又以“十一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时代每改正一次“月份次序”,就把改正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正,是“改正”的意思。直到汉武帝时才最后确定农历的一月为“正月”,一直沿用至今。

※趣谈二月

一年12个月,只有二月是28天,有时还变成29天,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里还有不少趣事呢!

远在公元前46年,罗马帝国皇帝儒略·恺撒,在埃及天文学家索西根尼的帮助下制定了历法。规定一年为12个月,逢单的叫大月为31天,逢双的叫小月为30天。但这样一来一年的天数就成366天了,比地球绕太阳一周多了一天。

怎么办呢?后来罗马人认为二月是个不吉利的月份,因为罗马帝国当时总在二月判处死刑,所以罗马人都不愿使二月过的太长,于是就把二月减去一天,变成29天。

但儒略·恺撒死后,他的养子奥古斯都继承皇位,宣布把他的出生月八月命名为奥古斯都月,而八月是30天,双数在当时又被视为不吉利,于是又从十月抽出一天加到八月里,从此八月和八月以后的双月,就成了大月,变成31天了。八月以后的单月改为小月为30天,而二月就只有28天了。

但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5.25天,而平常所说的一年只按365天计算,这样每四年就会差一天。为了补上这个差数,天文学家又规定每四年加一天,叫做“闰年”。这一天,加到哪里呢?他们看到二月的天数最少,于是就加到二月份,所以一到“闰年”,二月就是29天了。

※“腊月”的由来

“腊月”是人们对农历十二月的一种叫法,它是由“腊月”演变而来的。

“腊月”是古人祭祀百神的日子。这种活动最早是从周代开始的,具体在哪一天,没有确切记载。到了汉代,将“腊月”定到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即干支纪日法中地支为戌的日子。因为冬至日在农历上是不固定的,所以“腊月”也是不固定的。后来人们将12月8日定为“腊日”。

为什么祭神的日子叫做腊日?这要从“腊”字说起。古“腊”字没有“月”旁,象形为一只掏掉内脏的小动物烤在日头上。后来,人们把成块的干肉也称“腊”。在周代,掌握“腊”的人称为“腊人”。用“腊”祭神,所以便把祭日称“腊日”。因腊日定在十二月,所以十二月也称“腊月”。

※“元旦”一词的由来

“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按单个字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天亮或早晨。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过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字:“日”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字下面的“一”字表示了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南朝文史家肖子云,在他的《介雅》中就记载有“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看来那时已将旦为一日的开始,引申为一年的第一天了。

※“圣诞节”与“元旦”

“圣诞节”是耶稣诞生纪念日。公元354年,罗马教会即正式宣布12月25日为耶稣的生日。

同样,据说“元旦”也是人们以耶稣的诞辰为起点制定的公历的第一天。

那么同是耶稣的诞辰日,为什么两个节日在时间上竟会相差六天呢?据说这还是个历史的误会。

原来,人们最初认为耶稣是元旦这一天生的,所以形成了庆祝元旦的习惯。然而随着人们对《圣经》的深入研究才发现,耶稣的生日并不是元旦这天,而是比它早六天,即在12月25日。因为庆祝“元旦”的习惯早已约定俗成,无法改变了,况且这一天为新年的开始。

※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

“九九重阳”的说法,最早见于《易经》。该书以阳爻为九,把九列为阳数,重阳节的月和日恰逢双九为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节。屈原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说明重阳节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已形成风俗。

重阳节风俗很多,如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重阳登高,最早见于梁代吴钧《续齐谐记》一书。大意是,东汉时,汝南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呻吟痛苦之声遍布。有个名叫桓景的人,历经艰险入山,拜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费长房告桓景:“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亲人。”并告诉他:“那天登高,就能挫败瘟魔,消除灾殃。”桓景回乡,遍告乡亲。

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来到山前,因菊花酒气刺鼻、茱萸异香刺心,难于靠近。桓景挥剑激战,斩瘟魔于山下。当晚,人们返回家园,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而人们却免受灾殃。从此,重阳登高避灾的风俗,就世代相传了。

历代诗人骚客对重阳节的登高、饮酒等写过不少激动人心的诗词。曹丕有“岁月往来,忽复九月九日”之句。李白《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师诗》:“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山岳,了然楚汶分。”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天边树若齐,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北京时间的来历

电台报告时间总是说:现在是北京时间××时。

“北京时间”又是怎样来的呢?

原来,地球上不同地点的人,看到太阳通过天体子午线的时刻(即正午12时)是不一样的。为了统一,天文学家规定东西两地相隔经度15度,时间就差1小时。地球自转一周为360度,一天分成24小时,所以地球一小时就等于自转15度。国际上把全球分为24个“时区”,我国使用的东经120度的标准时间,属于东11区,“北京时间”就是东11区时间。

※一星期为什么是七天

公元前2000年左右,巴比伦人创立了星期的纪日制度。他们建有七星坛,共七层。从上到下,依次以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为各层祭的神,每天祭祀一位神,七日为一周期。“星期”就是各星值日的日期。所以,七日周期又称为七曜星期周,从星期日、星期一到星期六,又称为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和土曜日。我国古代历法也有二十八宿“七曜”之说。

※元旦指的是哪一天

在大约4500多年前的远古时期,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名叫颛顼的首领。颛顼是个爱护百姓的好首领,就是他首先提出,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的。元,在汉语中有“开始”的意思;旦,在汉语中有“早”的意思。元旦,就是指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

颛顼之后许多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商、周、秦三个朝代。这三个朝代都觉得:自己建朝的那一天,才应该是一年的开始。于是它们分别将元旦定为农历十二月初一,十一月初一,十月初一。

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根据长期的天文记录,又将元旦改成农历正月初一。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宣布:“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每年的公历1月1日称元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正式明确了公历的1月1日,是我国的元旦。

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和时间各有不同,因而“元旦”的日期也有所不同。大洋洲的汤加是最先开始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我国则是第12个。

虽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与我国一样,是以公历的1月1日为元旦的,但是有的国家和民族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元旦。比如说,居住在寒冷的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他们就以当地第一次下雪的那天为元旦,这被称为“雪花元旦”。再比如,聚居在尼罗河边的埃及人,世代靠尼罗河为生,对尼罗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他们就以尼罗河水上涨的那天为元旦,被称为“涨水元旦”。

※公元纪年是如何来的

公元纪年是国际公用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的耶稣生年为公历元年。这是为什么呢?

在1世纪的巴勒斯坦,由于罗马帝国的强权统治,贫民和奴隶们渐渐产生了一种悲观消极的情绪,希望能有个“救世主”(古希腊语为“基督”),来拯救他们脱离苦难。传说这个救世主就是耶稣,他许诺穷人死后可升入天堂,而富人要入天堂“比骆驼穿过针孔还难”。因为这种传说很能拨动精神苦闷的下层人民的心弦,于是基督教便逐渐从巴勒斯坦传播开来。这引起了罗马统治者的不安,传说他们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但第三天耶稣又从坟墓中复活并升上天堂……基督教徒把这些传说和耶稣的言行用文字记录下来,编成了《新约全书》。由于这时的基督教预言罗马帝国的残酷统治即将崩溃,因而遭到当时统治者的多次镇压。但到了君士坦丁统治时期(公元306~337年),统治者看到了民心所向,为了更好地控制民众,一反过去的做法而采用怀柔政策,将基督教宣布为国教,从而使基督教变成了他们的政治工具。

在这之前,各国基督徒计算时间都保持着各自的地方特点,显然很不利于交往、传教。到了6世纪,建立一个统一的记录时间的体系就显得越来越必要了。基督徒们便开始尝试使用救世主耶稣纪年,当时有个罗马修道士乔尼西宣称,基督降生已有254年了—据一些史学家推测,乔尼西可能是根据《新约全书》中的传说推算出来的。在书上记载,耶稣是在3月25日复活的,这是个星期日,于是乔尼西就在自己编的那本计算复活节日期的表格中向后搜寻3月25日是复活节的那一年,查得是在38年后,因为耶稣是500多年前的人,所以上推532年。当时所采用的纪年—戴克里先纪年为241年,那么耶稣纪年的纪元就应该是戴克里先纪元前253年3月25日。《新约全书》上还说,耶稣复活时为30岁,所以再上推30年,耶稣降生就是在当时戴克里先纪年的纪元前283年。这也就是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公历纪元的元年。

※世纪和年代如何算起、如何称呼

世纪、年代都是纪年的单位。一般公历纪元以百年为分期,100年为一世纪;每世纪纪年又以10年为一“年代”。对于世纪和年代的起讫和称呼,目前还不尽一致。

一种主张是世纪应从第一年算起,如19世纪第一年是从1801年算起,最后一年是1900年。年代则不同于世纪,应从0到9计算,如19世纪90年代,则是从1890年到1899年;而每个世纪的最后一年,不包括在任何年代里,只说某某世纪最后一年,如2000年就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

另一种主张是,无论“世纪”与“年代”,均从1年开始计算,如21世纪从2001年开始,20世纪90年代则从1991年开始。其理由主要是公元没有0年。

其实这一主张仅代表少数,而国际上多数主张从0年开始计算。因为0是十个阿拉伯数字中的首位数字(即0、1、2、……、9),我们中国人也把9视作最高阳数,从0开始计算也符合现今科技发展的需要。目前国际上通常习惯,除以公元1~99年为第一世纪外,以后各世纪均从0开始,如20世纪是指1900~1999年,国际上权威辞书中都这样写。

作为每世纪中以10年为期的时段名称的年代,它与世纪的称呼不同。国际上对1900~1909年称“20世纪最初10年”,1910~1919年称“20世纪第二个10年”;第三个10年则称20年代,因为1920~1929年中的十位数上都是2字。这样,80年代是指1980~1989年,90年代是指1990~1999年。这是十分容易记忆的。因此“90年代”应从1990年开始,而不是从1991年才开始。同样,21世纪就应从2000年算起。

※月份的大、小是怎样确定的

现行的公历纪年有两个特点:一是2月份只有28天(闰年才有29天,4年一闰);二是每年7月份以前的单月均为31天,双月则为30天。但从8月份开始却恰恰相反,双月变成31天,单月变成30天。

这是由历史上两个独裁者一手造成的。

人们知道,阳历的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422天。公元前46年,罗马大独裁者恺撒大帝主持制定“儒略历”(它就是阳历)时,将一年分为12个月,逢单月是31天,即大月;逢双月为30天,即小月。但如此一来,一年是366天,平年则比地球公转时间多了一天,故此必须在某一个月中减除一天。按照当时罗马宫廷的规定,全国的死刑犯都集中在2月份处决。罗马人普遍视2月为“凶月”,当然希望它越短越好。于是便决定2月份减少一天,只有29天。

据说继此之后,另一个独裁者恺撒的养子奥古斯都成为罗马皇帝时,发现恺撒大帝生于大月的7月,自己的生日是在小月的8月。两者相比,自己显得“吃亏”。他立即下令修改“儒略历”大、小月——把8月份也改为大月。并将其后的双月10月和12月都改成大月,单月9月、11月变为小月。这样一来,每年又多出了一天,便从不吉利的2月份再减去一天,使得平年的2月份只有28天了。

同类推荐
  • 科技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科技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科学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了生活的个个领域,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促进了现代文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的科学技术产品会有所了解,但是对于更多的还只是初识而已!比如:数字化虚拟人、科学考察船、宇宙飞船、新概念武器、DNA重组技术、纳米技术等。本书对这些新兴领域的科技成果做了一一的展示,不仅拓展了读者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还丰富和方便了大家的生活。
  • 地理如果这样看

    地理如果这样看

    本书介绍了难以走出的死亡谷、死亡谷的奇怪走石、地震中的奇闻、世界最大的珊瑚岛、太平洋复活节岛奇观、各地的奇异怪坡、可怕的厄尔尼诺现象、自然界的奇音妙响、大自然管弦乐队、出不去的利雅迪三角、吞船的日本龙三角等内容。
  • 环保结锦(青少年科谱知识丛书)

    环保结锦(青少年科谱知识丛书)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这套“青少年科普知识”丛书,主要精选现代前沿科技的各个项目或领域,介绍其研究过程、科学原理、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等,使青少年站在当今科技的新起点寻找未来科学技术的契入点和突破口,不断追求新兴的未来科学技术。
  • 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宇宙探秘

    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宇宙探秘

    早在公元前3000年,希腊人就把浩瀚的星空和美丽的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给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优美动听的故事并不能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欲望。有史以来,喜欢思考的人就喜爱去探测神秘的天空。虽然探索星空的道路并不平坦:布鲁诺被罗马教皇活活烧死在鲜花广场,马科洛夫在登月勘察的归途中不幸附地身亡……但这并没有阻止后人对宇宙的探索欲望,看,火箭腾空,卫星上天,人类登月,一个个的新发现接踵而来。人们发现:宇宙远比我们所想象的更为奇妙!
  • 探索与发现

    探索与发现

    金字塔里面神奇的灵异事件,麦田怪圈预示什么,地下长廊真的存在吗……本书以生动的文字、缜密的思维,向读者讲述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鲜为人知的神秘故事……
热门推荐
  • tfboys之凯可与我

    tfboys之凯可与我

    我们……曾经是懵懵懂懂的孩子,经过背叛、离别、死亡,最后都一拍而散了。曾经只相信你的我,从此只相信自己。一次的离别,俩人再也没有见过面。一天,无意之中点开了一个网站,看到的却是你与她欢笑的容颜。突如其来的惊喜却是为另一个人所准备的。分别吧,就别再见了吧。几年后,经过痛苦、无情、冷血的包装,从此我不在天真,不在轻易的相信别人。我……还爱着你吗?等待着命运的审判,叶子幽,我们来日方长!她在地狱里曾对十万八千里之外的叶子幽所说的。嵩嵩,我回来了,你,一定要乖乖哒等着我哦!他在踏出地狱曾对相隔一道墙的王俊凯所说的。
  • 参天

    参天

    天地分九重,一重一世界。神佛端坐于九天之上,冷眼看凡尘。浩瀚天地,芸芸众生,在这红尘俗世,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慷慨悲歌!凡人总是愚昧,被教条懵逼双眼,如同蝼蚁一般苟且偷生,轮回不止。不过千万年来,这亿万生灵,却也总有那么几个,会抬头看一看这天地……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经典成语故事100篇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经典成语故事100篇

    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洁瀚的历史长空中,散发出夺目的光彩。每一则成语都有一个源头,或是历史故事,或是古代寓言,无不包含着古人的智慧。可以说,它们是每一代中华人成长过程中的好朋友。为了让小朋友更健康成长,我们选编了这套成语故事。通过通俗易懂,生动的语言叙述,辅以活泼清新的插图,还在每则故事后面附上浅显的理解。在合适的地方加上与内容有关的小知识,还有妙趣横生的互动板块。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开阔小朋友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智慧。我们还给故事加注了拼音,便于已上学的小朋友自己阅读。我们坚信,这套书会让孩子一生受益。
  • 凤凰展翅

    凤凰展翅

    某天,六岁的小孩子独自翻山越岭,冒险来到了鬼王山,找到凶名赫赫的鬼王陛下,幼稚的请求对方给他治病。只因,不想让爹娘为他即将死亡而担心,也不想向主宰命运的老天爷诚服。他的命运在鬼王一句话中发生了转变……可万万没想到,所有秦族人体内都藏着一道恐怖的诅咒,这并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唯一的办法,便是强大起来,和诅咒斗,和天斗……于是,一场波澜壮阔的画面渐渐拉开帷幕……(ps:别忘了收藏!!!)
  • 灭世至尊

    灭世至尊

    一缕残魂重生,一卷神功在手。脚踏诸天万界,唯我灭世独尊!圣域天才少年吴风,重生天灵大陆,开启彪悍人生!
  • 听风王爵

    听风王爵

    “即使一切都被毁灭,风也会再次吹起。”塔阳拢了拢满头血色红发,扶正风翼,从崇祭台上俯冲而下,荒原之下,草原之上,尽是呐喊!
  • 西游本记

    西游本记

    面对灾难时,逃离是最安全的。无法逃脱时,求助是最智慧的。力量悬殊时,接受是最理智的。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所有人都想逃,所有人都在恨,那你呢?唐僧师徒面对无法更改的命运,终究踏上了西行之路,但是他们的力量在命运的面前是何等的软弱无力,他们普渡不了众生,也救不了自己,只能痛苦的挣扎着死去。如果开始即注定了结局,何不再等个五百年?
  • 神的传记

    神的传记

    古城现,神灵出,带你揭开众神消失的秘密,带你探寻地球远古的奥秘。神灵复苏解开地球上古的封印,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重现上古仙魔乱舞的景象。
  • 帝国编年史

    帝国编年史

    最强大的圣皇诞生记,最广阔的帝国编年史,最荣耀的时代记录簿,最不屈的种族崛起路。一本,最神圣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