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的官小,不到深圳不知道自己的钱少。我说,你不去援藏不知道自己的奉献少。只有援过藏的人,才会读懂什么是奉献,才有权诠释真正的奉献。
我是去看我们的援藏干部代明召到过西藏的。在飞往西藏的飞机上,我憧憬着西藏这个神秘的地方:拉萨、日喀则、珠穆琅玛峰、扎什伦布寺、布达拉宫、大昭寺,还有那皑皑雪山、茫茫草原、成队的骆驼,遍地的牛羊,洁白的哈达以及只有高原上喝了酥油茶青稞酒才会发出的那种粗旷高亢的歌声……越想,越急着进人这个美妙神奇的地方。
飞机在贡嘎机场降落。走出机场,当小代给我披上那素洁的哈达时,眼前一阵眩晕,高原缺氧的反应立即向我袭来。我让人扶着登上来接我们的沙漠主子。司机叫塔吉,藏族人,他的父亲曾给班禅大师做过保卫,驾技娴熟,亲切热情。一出机场,就以130公里的时速沿318国道向日喀则进发。
318国道是西藏通往日喀则唯一的一条公路,路面时有破损,两侧形势险要。左边是山,雨后山体楂散,山上或者鹅卵石或者圆滑的卧牛石,随时有滚下来砸到车上的危险,每走一段,就有公路养护人员在清除横在路上的山体塌方。右边是闻名的雅鲁藏布江,江宽坡陡,堪称天险,浑黄的江水奔腾而下,滚滚怒涛拍岸击石,发出惊心动魄的轰鸣声。车在江边行驶,给人一种恐怖之感。岸边被雨水冲刷的路面,一块块裂纹滑塌,上旦车轮压上去,就会连车带人滚到注里,这里每年都有事故出现。我暗暗为我们的安全祈祷着。我想,这些危险的场面,孕含着多少献身的概率。危险,从某中意义上讲,也是奉献,假若我们在此献
出生命,不也是一种奉献吗?
沿318国道往上走,海拔高度由3500米、3800米到4000米。我的头象一个正在吹气的皮球,太阳穴一鼓二鼓的阵阵作痛,心区发闷,呼吸加快。我看陪我一起来的小高,这个二十多岁有着虎虎生气的小伙子,竟然脸色苍白,嘴唇发紫,头靠在我肩上睡了过去。我一起身把他扶到中间,以免车晃时碰着他的头。这么艰苦的环境不到西藏来是想象不出来的。车行着行着天又下起了雨,气温骤然下降,身上冷得打抖,往车窗外看,远处的高山已白雪盖顶。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雪山,并且是在夏天。它比我在电影里、在书本上、在想象中要美丽得多,壮观得多。若是在晴天,我一定下车留个影,可此时,车外面那风、那雨,那泥泞的路,就无心去体验欣赏西域风光了。而集中精力在呼吸着,呼吸着…………
日喀则的气候很怪,有十里不同天,一山分四季之说。山顶飘雪,山下落雨,下雨就冷,一见太阳就烤人,真不亏是世界屋脊。夏季是这里最好的季节,虽草木稀少,山坡沙地上却有青有绿,空气湿润,氧源也相对丰富。到了冬春季,气候异常恶劣,狂风卷着沙石,铺天盖地,人在沙石里很难立足。鼻子眼里全被沙封住,一不小心,被风吹倒,浑身便被盖满了沙土。
汽车行至离日喀则约六十公里处,雨停了。我们在此下车休息,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面前是雅鲁藏布江宽谷地带,江边有一片绿荫。一行行的波吉柳,新疆杨,枝叶茂盛,婀娜多姿。我感到奇怪,一路上还是第一次看到成方连片的树林。一问小代才明白这片绿洲的来源。日喀则这个地方因雨水稀少,风沙肆虐,铆木覆盖率极低。为此,固沙造林,是改善人们生活生存环境的主要方面。经过科学论证,他们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条件就选择了耐干早、耐缺氧、抗病性强的树种,按照统一技术要求,精心藏植。这片青岛示范林就是援藏干部们的成功之作。当时栽植时,正是春天的扬沙天气,援藏干部们带领当地的乡机关干部、党团员和农牧民们二起吃在风沙里,于在风沙里,经过两个多星期的激烈战斗,上万棵树苗在雅鲁藏布江的河谷上生根了,发芽了。这一杰作,破除了高原不能栽树的旧观念。
下午四点半,我们到达日喀则市政府,市政府大楼是第一批援藏干部到来后由青岛市政府出资建的。虽楼体不高,但这在当时的高原上也是一座重要的建筑物。下了车,身子象飘了起来,晃晃悠悠地象站在风浪颠簸的轮船上:时任日喀则市副市长的援藏干部庄增大带领办事处的几位同志上前欢迎我们并献了哈达。亲人相见,非常激动,握着抖动的手:泪水不住地在眼圈里打转。走进办公室坐在椅子上,缺氧的痛苦,越来越猛烈地向我们袭来。与援藏干部们谈话,说了上句就忘了下句,一句话须中间停顿一下,喘口气才能说完,有时候脑子里出现一片空白。那时刻,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喘气上,想着如何把气喘顺。庄市长看到我们这个难受劲,不住地安慰我们。要我们不要大声说话,走路要慢,不要跑。一并说,他们刚来时也是这样,开着会在台子上讲话,讲着讲着就忘了词了,常常出现尴尬的场面。为改善一下呼吸的环境,我们又来到了青岛住日喀则市办事处的院子里。小院里有援藏干部们栽种的蔬菜和花草树木。看到绿色,仿佛氧气增加了一些,凉风一吹,.脑子里有了些许清醒。我问庄市长,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三年的时间如何坚持得住。他笑了笑说:靠觉悟,靠毅力。多么朴实的六个字。这六个字既道出了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又反映出他们那种顽强的奉献精神。他看我还想再问什么,就说:说实在话,我们这些自小在海边上呼吸着新鲜空气长大的人,突然来到高原缺氧的恶劣环境中,身体很难承受得住。一年多来,援藏干部们克服了急性的高原反应,逐步转为慢性的高原反应,心慌气短、胸闷、失眠,办事处十二个人,体重平均减轻了15斤,最多的减了30斤。这是一种身体的透支,透支,就是奉献,健康的透支,就是生命的透支,难道不是一种伟大的奉献吗?这种奉献是用金钱、地位所补偿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