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境内多山,丘陵连绵起伏,适于林木生长。然而,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结构,多年来海阳农民在这些山上却是辛辛苦苦地种下希望,收获贫瘠。“三亩小麦一肩挑”道出了他们的辛酸和无奈。如果能够科学地调整山区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不是可以化荒山为宝山吗?
——海阳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蓝烟铁路穿越境内,烟青一级公路、青威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烟凤公路纵贯南北,距离烟台、威海、青岛三市均为1 小时车程;方圆110公里内有3 处机场、3 处大型港口,海阳自己还有一个天然良港。然而,有着这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多年来海阳对外开放却一直没有大的起色。如果能够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是可以使海阳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吗?一望无际。烟凤路、烟青路、满目苍翠。路路树不同,山山林有异,为将这些潜在的优势化为现实,海阳市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思路,用大手笔催发出跨越发展的滚滚春潮。
万米海滩,塔吊林立。昔日的盐渍滩涂上,影视城、凤凰城、军事公园、黄海花园、温州城等正在加快建设。被唤醒的万米海滩浴场开始尽情展示自己的魅力。
曾经光秃秃的山上,新植的速生杨、板栗、柿子树漫山遍野,青威路……贯穿海阳的18条主要公路干线,全线绿化,树是摇钱树,林是丰产林,大绿化把整个海阳大地变成了绿色银行。
开发区、碧城、方圆、东村,招商引资较起了劲儿,每天都有新的项目开工投产,工业利税、财政收入连连翻番,大开放把海阳经济建设送上快车道。
议未来,看发展,如今每一名海阳人都是豪情满怀:“尽管海阳目前的总体经济实力依然比较薄弱,但假以时日,完全能够实现新的跨越!”
落后不能作为工作低标准的理由,相反,只有瞄准一流、高点定位,才有可能迎头赶上——
高处着眼迈大步
从海阳市老城区出发向开发区行进,宽阔的东京大道让我们仿佛置身国际大都市。这条总投资1.2 亿元,长13.26 公里的大道,气势宏伟,如横空而来的遒劲之笔,勾勒出老城区、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三区对接的城市主框架。
东京大道的气势,正是海阳市近年来高点定位谋发展的一个缩影。海阳人认为: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前提,而衡量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敢不敢、能不能高处
着眼,向一流看齐。只有各项工作都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海阳在全市上下叫响了“奋战五年,再造海阳”的口号。就是说,要经过五年的发展,使城区面积、固定资产规模、企业销售收入总额、财政收入总量等主要指标均翻一番!对此,海阳市委书记李树军这样解释:“海阳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发展目标,正是解放思想的直接结果。”
2002 年,海阳市各级各部门单项工作位居烟台市前列的有243 项,评为全省先进的有86 项! 2003 年,海阳全市GDP 增长19.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更是增长了79.7%,均高于烟台市平均水平。一个多年拖全市后腿的老区,一跃冲到了全市发展的前列,展示的不正是解放思想高点定位的魅力?
而如果我们认真审视海阳的各项具体工作,就会更加为海阳人高处着眼谋发展的精神而感慨、振奋。
在海阳开发区的绿岛广场上,一座被命名为《融》的雕塑格外引人注目。开发区管委主任王海仁对这座雕塑立意作了这样的介绍:将园区建设和城市发展“融”在一起,以园区建设突破城市发展。在这座“举全市之力”构筑的经济发展高地上,海阳全面实施“三借”战略--借烟青威三市之力、借国内10 大城市之力、借日韩和港台之力,使开发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就吸引了清华紫光等223 个项目进区落地生根,总投资额达到98 亿元。重要的是,海阳人并没有将开发区只作为一个工业区对待,而是视之为“生态新区”,坚持区、城一体推进,全面开展绿色广场、特色园林建设。目前,开发区内的峰泽园公园,已栽植各种树木1.1 万棵;投资1036 万元的春城广场,木质长廊、喷泉、雕塑等景观相继完工。漫步开发区,标准化厂房鳞次栉比,厂房之间,绿树成行,芳草如茵,让人感受到现代工业文明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发展旅游业方面,海阳的目标早已不限于一个个孤立景点的低层次包装了,他们着眼于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最新潮流,提出了“大旅游”的发展战略,面向全世界邀请一流专家,对全市旅游景点进行了全方位、高标准的规划、整合。目前,以旅游度假区为龙头,丛麻禅院风景区、云顶自然风光旅游区、招虎山森林公园遥相呼应,“青山碧海幽寺,绿树翠竹奇石,历史与现代交融,人文与自然和谐”为特色的旅游产业正在全面崛起,成为海阳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核电项目,让海阳人在大发展的总体规划上独占了建设“山东省核电基地”的鳌头。有人预言,核电项目正式启动后,不仅会彻底改变海阳以往的落后面貌,而且将为整个烟台市乃至胶东半岛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海阳港扩建工程,面向国内外招商,引来了美国爱立克公司和青岛砂石建材公司2.5亿元资金。工程的开工,进一步拓宽了海阳南部海上通道,让海阳人的视野掠过万顷碧波,投向世界各地。
滚滚春潮,激荡在海阳大地。经历了思想解放洗礼的海阳,正如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勇敢、自信、坚定地向上、再向上……
饱蘸汗水绘宏图
——“海阳现象”透视(中)
困难,淬炼不屈不挠的品格;困难,激发迎难而上的豪情。
海阳底子薄、条件差,要在新一轮的发展热潮中迎头赶超,所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然而,面对困难,海阳市广大干部群众迸发出了巨大的精神能量。连日来,记者下田野、进厂房、观园区,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海阳人民迎难奋进的发展热情和不甘人后的创业勇气,他们正饱蘸汗水,描绘着加快发展的宏伟蓝图。
海阳市委书记李树军动情地说:“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并不是海阳目前的发展,而是广大干部群众在困难中奋进的精神。这是海阳最大的财富!”
美好的未来等不来、靠不来、要不来。加快发展需要艰苦奋斗、埋头苦干——
奏拼搏强音
采访期间的一天傍晚,记者一行登上了位于海阳市区西北部的金牛岭。在夕阳的余辉里,漫山遍野的速生杨、柿子、板栗像整齐的“卫兵”,傲然挺立,蔚为壮观。辗转3个山头后,我们终于在凉山后村的一个山包上,找到了东村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分管农业的女书记孙立波。
春节以来,36 岁的孙立波天天在这里指挥整地、挖坑、栽树。饱经风吹日晒,原本白皙的面庞变得黝黑,原本细嫩的双手结上了老茧。协同她工作的农业站站长许永明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承包人挖树窝敷衍了事,被孙立波狠批了一通。那人火了:“你是哪个村的黑脸婆娘,凭什么对我指手画脚。你不也是个挖树窝的!”说起这事,孙立波也笑了:“我们许站长,不也早被晒成‘非洲人’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海阳人深深知道,美好的未来等不来、靠不来、要不来,必须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在基础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加快发展,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为使经济早日崛起,海阳人把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孙立波所在的东村街道办事处,2001 年3 月新成立时,除几个路边店外,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被人们戏称为“秃头乡镇”。当时,他们手里有300 万元的“开办费”,按说建个像样的办公楼已经绰绰有余了。可为了经济的振兴,他们除拿出10 万元租了和平村一幢简易楼房办公外,其余全部投入到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正是靠这些投入,靠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他们引进了一个又一个工业项目,使辖区内的工业经济迅速壮大起来。目前,办事处辖区已落户项目96 个,总投资额达8 亿元,其中过千万元的项目就有16 个。
如今,东村街道办事处已成为海阳经济强镇之一,改善办公条件按说已是小事一桩,但建办公楼依然没有列入议事日程。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于军说:“省下钱来办大事、谋发展,是我们办事处所有干部的共同心愿。我们已经决定,在这简易楼还要呆上5 年。”
前几天到辛安镇南沟村采访,午饭时间,我们找到了刚从山上回来正自己动手做饭的驻村干部王树谦。忙了整整一个上午,王树谦早已饥肠辘辘。南沟村是49 岁的王树谦进驻的第二个村,第一个村是西梁家。为了使最封闭、最落后的村落也能沐浴到加快发展的曙光,2003 年,海阳市委、市政府从市直部门和乡镇机关抽调骨干,进驻后进村开展帮扶工作。消息一传出,王树谦不顾自己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主动请缨,毅然背着铺盖卷住进了西梁家村。他和另外两名驻村干部一起,带领群众种植优质大枣、优质桃等经济林果,发展小尾寒羊、黄牛、水貂养殖,并想方设法争取资金,为村里完成了配电室维修等工程,初步扭转了西梁家村的落后面貌。按规定,王树谦可以回机关“休整”一下了,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又向组织提出申请,要求再到南沟村开展帮扶工作。考虑到他的健康状况,领导不禁面露难色。这时,王树谦从兜里掏出一盒速效救心丸,笑了:“有它在,咱心里就有底。”
碧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李恩清这些天两眼布满了血丝。为了几个外资项目早日开工,他又是一连几天没有睡一个囫囵觉。碧城街道办事处是去年3 月18 日正式成立的。对于碧城,海阳市委、市政府寄予厚望,希望它迅速成长壮大,成为可与海阳开发区相比肩的对外开放主要载体。当时,碧城辖区完全是一片荒野,山坡上是连片的坟茔。要在这种地方起一座新城,李恩清深深地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办法只有一个,咬牙干呗!”迁坟、修路、绿化、铺设地下管网、招商引资……办事处12 名干部恨不得一天干一个月的活。他们流了多少汗水没人知道,但他们苦干所赢得的丰厚回报却让人惊叹:短短一年时间,碧城就引进项目86 个,总投资超过12 亿元!而碧城也正在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新城。
快发展不等于浮夸虚报,只有干干净净的速度、不加水分的效益,才是真正的发展——
倡务实之风
在海阳市考核办的储藏室里,有15盘已经“退役”的卷尺。考核办主任李洪波告诉我们,这全是近两年来考核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实地测量时磨损拉坏的。
海阳在对干部的考核中突出了一个“实”字,不听汇报,不看统计,所有数据一律以实地测量为准。考核人员为查验设备型号,进过零下十几度的冷库;为数准存栏禽畜,钻过鸡棚猪圈;至于为核实作物面积而连日翻山越岭,更是家常便饭。
“实”字当头,任谁都别想蒙混过关。一次,一个部门引进了一个外资项目,声称一套设备价值40 多万元。考核办索要发票时,他们借口“进口设备,没有发票”来推脱。不料,较真的考核人员竟然专程到烟台海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设备一套价值仅6万多元。这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因夸大招商引资成绩而受到严厉批评,其他部门也从这一事件中受到了教育,虚报瞒报之事从此在海阳绝迹。
“广大干部迫切希望加快发展的心情是可贵的,但我们也深知,带着泡沫和水分的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严格考核,就是要在全市上下倡导一种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真正把海阳的经济搞上去,给老百姓带来实惠。”李树军说。
由于求真务实,海阳市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人浮于事、夸夸其谈,在海阳没有市场。大绿化工作就是典型一例。海阳大绿化规模空前,近两年植树20 多万亩。乍一看让人心里直犯嘀咕:这是不是有点大轰大嗡的嫌疑?不!海阳人在大绿化上始终强调的是:因地制宜。以经济林果的栽植为例,他们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和当地种植传统,将适合种植林果的地带划分为三大区域:北部郭城、发城、徐家店一带,以发展苹果为主;中部朱吴、小纪、盘石镇等,重点发展大樱桃;南部东村、方圆、大闫家等,则以柿子为主打。每片区域栽树之前,还要由农科所的人员进行实地检测,以进一步确定适合栽植的品种。为了避免“年年植树不见树”的现象,确保“植绿见绿”,海阳人更是较真到了极点。“我们在山上一棵树一棵树地看”,海阳市林业局副局长孙京友说,“当年植树成活率要达到90% 以上,第二年以后验收保存率要达到95% 以上。这两条硬杠杠达不到,该项工作考核为零分。”
考核,对领导干部也一样不客气。城区的绿化实行市领导包片负责制,市委根据每位市领导所包的片的工作进展情况,给市领导打分排序,在海阳电视台黄金时间发布排序结果,公开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