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职作为“一把手”的助手,犹如“一把手”的左右臂,对自己分管的工作和“一把手”交办的任务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拓执行,并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大胆解决,敢于负责,对出现的问题大胆承担,敢于担当,这是副职的职责所为。要明白,副职同“一把手”的关系,是班子团结合作的关键,彼此要经常沟通心境,知其所思,晓其所难。尤其是副职要密切配合“一把手”的工作,做到:坚决维护“一把手”的威信和地位,工作中的棘手问题要一马当先,主动解决,甘心唱“黑脸”;雷厉风行完成“一把手”交办的任务,并在执行过程中及时汇报工作。特别对一些重大问题和自己拿不准、吃不透的事情一定要及时请示,以利“一把手”统观全局,正确决策,切忌主观臆断,擅作主张;自己的意见被否决时,自觉地服从“一把手”做出的全局性决策,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保证“一把手”的政令畅通;“一把手”一时考虑不到的问题或对某项决策犹豫不决时,副职要及时给予提醒,并分析其中利弊,促使一锤定音。
副职在执行任务中,要注意慎言、慎行,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表的态坚决不表,“贵人少出言,叫花子吵破天”,古人的教训当为诫之。
“一把手”是班子的核心,副职无疑要服从中心,按“一把手”的意图办事。但是,服从并不等于盲从。按“一把手”的意见办事,执行的是正确的意见,不能无原则地全面盲从。对于一些脱离实际、图有虚名的虚假之作、有违法纪、以权谋私等行为和作风,要予以坚决抵制和反对。做到:一是坚持原则、不要回避。如一把手的意见属原则性的错误,大是大非问题,决不能妥协,要坚持说服劝助,使其放弃自己的意见。对于非原则性的、无碍大局的小是小非问题,副职可酌情服从和尊重“一把手”的意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宜过于叫真。二是讲究方法,注意场合。因一些主观、客观方面的原因,有时“一把手”决策时,预测不到潜在的失误和危险信号,甚至不听谏言,一意孤行。这时副职不能“动硬的”、“甩袖子”,而要选择适当方法、注意场合、考虑效果,尽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其修改完善原来的意见。若碰上固执的“一把手”,也要耐心地劝说。要把握进谏的时机,对所提出的问题要清澈透明,使“一把手”心服诚悦地采纳你的意见。三是胸怀坦荡、大气恢弘。副职的辅佐作用,重要的是维护“一把手”的权威,支持一把手的工作,尊重“一把手”的意见,这是副职的本分。尊重“一把手”首先对“一把手”工作上的支持、尊重和配合,既是有不同见识,只要无碍于大局、非紧急情况、非原则性问题,就要“求大同,存小异”,齐心协力开展工作。有时,“一把手”处于矛盾焦点上,很难一时解脱,作为副职就要主动出面,承担责任,为其解围。即使自己受了委屈,也不足为忧,相信组织会做出公正的评断。
只要副职摆正与“一把手”的位置,设身处地为“一把手”着想,关键时刻勇于为一把手挡驾,才能真正做好“一把手”的参谋和助手。
在班子集体中,一把手是“主帅”,由此决定了在班子中的主角地位。副职是“一把手”的参谋和助手,由此决定了在班子中的配角地位。这就意味着副职在权力分配和运用上是不能与“一把手”平分秋色的,而是通过集体领导来维护“一把手”的地位和权威,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效能。副职既要有指挥一方、独挡一面能力,又要把自己置身于服从、服务的地位,不能有任何偏离。
日常副职偏位的主要表现是:上行“偏位”,参无点子,谋无方略;平行“偏位”,工作扯皮,互相推诿;下行“偏位”,放任自流,姑息迁就。出现这种偏位的原因,一是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二是缺乏领导艺术。三是缺少协作精神。四是个人素质较差。这些都是副职工作中之大忌。
只要有“一把手”的大力支持,同级的积极配合,下级热情拥戴,加上自己虚心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作风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一定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当好配角。
副职与“一把手”是同志关系,决策与参谋关系,也是主角与配角、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作为同志,就要正派做人,不搞依附和派系;作为参谋,就要善于给“一把手”出点子、想办法、当好谋士;作为配角和下级,就要自觉配合“一把手”做好工作,当好助手。班子内设立副职,主要是因为工作繁多,凭“一把手”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全而驾驭,所以,配备副职分担一定工作。如果工作中副职不能很好配合,甚至拆台,那就非旦不是副职了,也失去了设立副职的意义。所以,副职对“一把手”的工作只能补台,不能拆台。
在封建帝制中,为官者曾提出了“六正六邪”,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六正”即圣、良、忠、智、贞、直。其意思是:圣,就是在“萌芽未动,形光未见之时”,副职就能知存亡得失,及时向正职提出建议,以免决策失误;良,就是能帮助正职扬长避短,行善去恶,若“功成事业”则名归正职而“不敢独伐其劳”;忠,就是能“夙兴夜寐”,尽职尽责地做好正职分配的的工作;智,就是能“明察幽见”“转祸以为福”,尽量减少正职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让正职少担心;贞,就是廉洁奉公;直,就是坚持原则,发现正职的错误,能犯颜直谏,即使受到打击报复也“不悔所行”。
“六邪”即具、谀、奸、谗、贼、亡。其意思是:具,即滥竽充数,名为副职,却“安官贪禄”,“怀其智,藏其能”,“不肯尽节”,一天到晚混日子,不干事;谀,即阿谀奉承;奸,即“巧言令色,又心妒贤”,想方设法让正职“妄行任过,赏罚不当”,让他人看笑话,使正职无法工作;谗,即在正职面前挑拨离间,说他人的坏话;贼,即“专权擅势”,独断专行,把自己凌驾于正职之上;亡,即亡国,“朋党比周”,拉帮结派,当着正职是一套,背着又是一套,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让正职的恶名流传于外。
古人的“六正六邪”,很值得当今做副职的仿效,也应行“正”“祛”邪,即如此,就不难与正职处好关系。
总之,身为副职,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度,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知道,比你职务大、地位高的“一把手”在“俯视”你,你的部属和下级在“仰视”你,无论是从做人还是从尊重的角度,副职都要把握好自己的尺度。那就是:尊重“一把手”,但不阿谀奉承;服从“一把手”,但不随声附和;服务“一把手”,但不低三下四。也不要表现出一副“对上似绵羊,对下如豺狼”的双重面孔。切记:无论何种场合、在何人面前都不可谈论“一把手”的是是非非。否则,你就会被“流放”出局,还不知何因。悲哉!
副职之间处好关系技巧
大家知道,数学上负负相乘得正,这是一个基本原理。然而,在领导工作中,负(副)负(副)得负的现象并不乏见。副职与“一把手”的关系固然重要,但副职与副职的关系同样不可抵估。
副职与副职的关系是同级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同级关系,是指在领导活动中发生的无行政隶属关系而处在同一行政级别的领导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狭义的同级关系,是指同一组织内的同一层次上的领导者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副职之间的关系是指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如副书记与副书记、副市长与副市长、副区长与副区长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同级之间关系,是每一个副手都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从实践经历和感悟中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互相尊重与互相支持,重在互相尊重
同级关系具有直接、密切、频繁的特点,因而在一些问题上出现摩擦和分歧是常有的事。如处理不好就会产生隔阂,造成内耗,给工作带来影响;如处理得当,就会融洽和谐,配合默契,促其事业成功。副职之间,经常会遇到工作上的交叉,必须在大家共同配合下才能完成,而大家的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则是完成这些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尊重是人的心里精神需要。只有相互尊重和支持,才能相互理解和配合。因此,对于需要交叉处理的工作,同级之间应尽量通过协商去解决。要做到以诚相待,心理相容,尊人为师,礼贤下士。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和看法,理解体谅对方的困难和处境,共同协商解决的办法和方式,且不可强人所难,更不能擅作主张。那样,不仅影响了同级之间的关系,而且使下级的同志也为难,不好工作,最终使全局工作处于被动。
二、严以律己与宽以待人,重在严以律己
同级间在一起工作,难免发生矛盾和摩擦,其中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对方的原因,还可能有三者的原因等等。要解决这个问题,作为矛盾的双方,都应首先从“责己”开始,严于律己,控制好自身的情感,主动查找自身原因。即使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在对方,也要从“责己”开始,多看人家的优点和长处,少看人家的不足和“短处”,更不要在不适宜的场合,随便议论同级工作中的是是非非。很多事实说明,“责己”是“责人”的前提,又是“责人”的策略。在多种情况下,通过“责己”则能产生强烈的“责人效应”,进而轻松化解矛盾。
我们常说,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但实际上,责人者易,责己者难。对大多数副职来说,只要端正心态,放下私念,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严以律己并不是对对方问题的无原则迁就,而是“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对大是大非问题,需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责己”与“责人”巧妙地结合起来,理智、灵活而又不失原则地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在同级间形成互相信任,互相友好的氛围,达到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目的。这是同级间处好关系的艺术。
三、各负其责与把握分寸,重在各负其责
任何一级领导班子中的成员之间都有明确分工,每个成员都分管着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工作。因此,工作中都要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权力范围,做到:属于别人职权内的事不干预、不插手、不乱批条子,乱开口子,不插手外线工作,不挖别人的墙角,不要认为自己一切都能,别人什么都不行。要懂得只有维护别人的威信,才能提高自己的威信的道理。属于自己职权内的事,要勇于承担,积极工作,不借口推诿,不互相扯皮,是自己处理的事情主动揽过来,不是自己处理的事情,也不可争着去做。尤其那种“好事争着上,难事躲着让”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同级间相互协作,影响了班子团结和谐,每个成员都当力戒和克服。
四、以短比长与以长比短,重在以短比长
副职之间,尽管总体工作能力和水平不相上下,但在某一方面都有长短、优劣之别。这就决定了做副职工作的同志要有宽广的胸怀和气量,对别人的缺点和短处,以包容和谅解的态度,做到容人之短,取人之长;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即如此,才能负(副)负(副)得正,合作共事。
现实生活中,某些副职之间互不服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常以自己之长比他人之短,造成某些心理冲突,同级关系紧张。如果善于以自己之短比他人之长,则会明显增强同级之间的向心力,有效防止此类矛盾的发生。在一个领导班子中,副职之间在思想上如能坚持以短比长,那么工作上自然能以长补短,你丢我拣,形成一个团结互助的领导集体。
实践证明,凡是善于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的副手,其同级关系都十分融洽。
五、合作共事与相互竞争,重在合作共事
一位副职,从走向岗位的那天起,就同时展开了相互竞争,且这种竞争会一直伴随他们共事的全过程。只是这种竞争有着一定的隐蔽性,不易捅破而己。“合作与竞争”是每个副手都要正确处理的辩证关系。
副职之间既是天然的“合作者”,又是潜在的“竞争者”。这种微妙的复杂关系,是自然形成、客观存在的。如此,副职之间在协调关系时,既要热情合作,又不能回避“竞争”。这是因为,其一,在一个班子集体中不可缺少良性的竞争。竞争能产生紧迫感和压力感,竞争能产生危机感和创新力。其二,竞争是对副职能力的最好检验。作为一名副职,如果不敢“竞争”,就不可能创造优异成绩,而得到众人的认可。试想,一名副手一旦处于被其他同志小看的弱者地位时,是很难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同级关系的。其三,“合作”与“竞争”是副手之间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合作包含着竞争,竞争蕴藏着合作;合作推动竞争,竞争又有助于更好合作。一味“合作”而不讲竞争,将会削弱自己的能力;一味“竞争”而不讲“合作”,将只能是尔虞我诈,两败俱伤。正确的态度是真诚合作,积极竞争,以崭新的风貌赢得大家的钦佩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