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适度就是适可而止
有一则故事说,一个愚人在家做饭,开始菜有点淡,便加点盐,感到很可口,于是他便又加了许多盐,认为这样一来味道会更美,结果弄得苦咸难咽,只好倒掉了。这个故事在说,做事要适可而止,凡事“过犹不及”。领导与百姓比起来,在待遇享受,社会交往,居功显势等方面有着更多的选择。创造生活是领导的义务,享受生活是领导的权利。我们可以尽情地品味生活的乐趣,但决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
1.领导者待遇欲望要适可而止。《菜根谭》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意思是,美味佳肴并非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要从粗茶淡饭中体验。一个有完美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言行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包含着深厚的修养功底。人的需要其实很有限,可是许多人一当上领导,就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很复杂,摆谱子,拿架子,所到之处,迎来送往,前呼后拥,场面越搞越大,饭菜越上越多,滋味越来越浓,弄得上下不得安宁。更有甚者私欲大开,名心太切。私欲大开,即为利欲熏心,利令智昏,成天为利所忙,周旋于权钱交易;名心太切,即出名欲、轰动欲、腾达欲太烈,事事想争先,件件想顺遂,样样想出头,把自己搞得魂不守舍。一个人为人做事如果不能把握适度,过度追求名利,其欲望就会变成无情的地狱之火,把自己烧毁。
其实“百年随时过,万事转头空。”在历史的长河里,每个人都可能是一个毫不显眼的过客,要把自己摆到一个正确的位置上,贪图富贵,腐化堕落,名节即会丧失;甘于淡泊,不为物役,抱负才能得以伸张;美味佳肴过分贪吃会吃出病来,粗茶淡饭小米青菜反而最养人;简单朴素的生活可以使你保持清醒的头脑,艰苦奋斗的作风才是我们的传家之宝。所以,从政为官者都要有一种超脱的境界,一切应顺其自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2.领导者社会交往要适可而止。身为领导者不可为不交往。宾朋往来,业务洽谈,赴宴坐席等都在情理之中。但交友要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交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包括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底线。思想的底线,即健康、向上;道德的底线,即诚实、善良;法律的底线,即奉公、守法。底线就像一道坎。守住底线,就能确保交往处在道德和法律的范畴内。越出底线,就是思想的蜕变,道德的沦丧,甚至是违法或犯罪。现实中,不少人在社会交友中非常随便,或素味平生,交谈不过片刻,完全不知底里,便视为“知心朋友”;或饭局上相识,酒杯一碰,醉意朦胧之中,便称为“莫逆之交”;或旅途聚首,乍感气味相投,凭一时高兴,便说成“割头不换”……这样的交友,正如前人所说,乃是“世人片言合,杯酒结新欢,生死轻相许,酒寒盟也寒”。这样的交友是经不起时间检验的,绝非长久。
明代文学家苏竣曾把朋友分为四类:“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和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他把道义相砥,过失相规列为交友的最高层次,是颇有见地的。人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免不了要做出违背“道义”的事,这时能出来“相砥”、“相规”,开展批评,甚至不惜与你脸红的人,才是真朋友。
朋友,就像生活中的阳光。但身为领导者,如果把不住底线,什么人都交,什么饭都吃,什么礼都收,什么钱都要,什么床都上,如此胆大妄为,必然人财两空,甚至锒铛入狱。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3.领导者的居功显势要适可而止。人最容易顺着时势去做事,却很少有人记起“物极必反”的古训。事业鼎盛之时便是衰败的开始,人生在底谷时预示着高峰的来临。当一个领导四海扬名时,要想到“名无极处”;事业畅达时要想到“利无终点”;权高显贵时要注意“权勿尽操”;成就卓越时要“功极思退”。这正是“动布势,静远智,一局以定天下事。”
清雍正时期的重要人物——年羹尧,运筹帷幄,驰骋疆场,骁勇善战,为大清立下了赫赫战功。加之又是雍正皇帝的心腹,在雍正争夺皇位的激烈斗争中,立了大功。因此,高官显爵集于一身。在朝廷中,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年羮尧在平定青海之后进京面见皇上,雍正皇帝亲率王公大臣们前去迎接,这是何等的体面。可年羹尧坐在马上目不斜视,王公大臣们向他问候,也只是点点头,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尤其是在皇帝面前,年羮尧也不下马叩拜,直到侍卫把皇上的赏赐奉上,他才缓缓下马谢恩。面对皇上,众将士跪叩齐呼万岁,雍正皇帝让他们平身,连说了几遍,数千将士却纹丝不动。这时,年羹尧从怀里缓缓掏出令旗轻轻一挥,众将士呼啦一声全站了起来。
当年的年羹尧可谓风光无限,但也就在年大将军风光到达无限时,也便是他命运衰败的开始。此时此刻,雍正皇帝感到,年羹尧居功自傲,图谋不轨,必须除掉他。之后,不长时间,先免除了他的官职,剥夺了他的权力,后赐他自裁。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只有懂得了人生之势的消涨,才能为自己留条后路,从而善始善终,走好人生每一步。
用平衡艺术调整人事
没有人事平衡的组织,只能是一盘散沙。只有达到“人和”,才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实现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从而使组织运行达到最佳状态。
“没有不好的组织,只有不好的领导”,这是美国军事家克里奇说过的一句话。这个定理说明,好的领导是好的组织的缔造者,只有通过形成合理的人事格局,才能充分发挥部属每个人的才能。事实上,在一个部门,不管这个部门大小,领导者不可能事必躬亲,靠一人之力完成全部任务。比尔·盖茨对自己的事业发展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我的事业中,我不得不说我最好的经营决策是必须挑选人才。拥有一个你完全信任的人,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一个为你分担忧愁的人,一个具备一系列略微不同的技能而且其行为对你有所裨益的人,是十分重要的。”这清晰地表明,成功的领导者都善于平衡身边的人事。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可能独自一人去开展工作,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担任各种不同的职能,在组织的领导下,实行用人所长,避人所短,人尽其才,各显其能的人事平衡机制,进而向着设定的目标走向辉煌。
平衡用人是领导者攀登事业巅峰必备的拐杖。“我可以失去全部资产,只要人才还在,4年后我仍是钢铁大王。”美国已故钢铁大王卡内基如是说。而人才结构的平衡与人才本身是同等重要的。楚汉相争,刘邦能逼得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而得天下,是因为有萧何的内助,张良的谋略,韩信的善战;刘备能在三国鼎立中占得一席,是因为有五虎上将的鼎力匡扶,又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一个领导者所具备的才能不一定都高于下属,但在用人方面却要出类拔萃。知以善任,做到活用人,巧用人,用活人,这是领导者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一个部门工作,人际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某种程度的对立也是必然存在的。譬如3个科长共同管理一个部门时,即使3个人的性格相近,关系很好,能力也相当,意见也总会有分歧的。这种分歧常常使部门工作难以开展,人事关系变得紧张。对此,身为领导者就要考虑怎样运用人事平衡艺术,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尽量减少对立和摩擦。一般说来,一个富有决策力,一个富有执行力,一个富有协调力的3人组合,可算是一个理想的团队。
领导者要明白,自己的成功是建立在整体的发展上,而不是建立在对他人的权威之上。有些领导者,为显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总是要在部下面前耍权威,不给部下自我实现的机会。孰不知,部下没有表现自己的余地,工作就会死气沉沉;人才没有发挥的余地,就会离你而去。要知道,领导不是天生就具有吸引力的,只有牺牲自我,尽量满足部下的需要,大家才能凝聚在你的周围,并为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事业得到了发展,领导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很多事实说明,同事之间越是平等,工作的活力就越大,领导的威信就越高,这是领导平衡用人的诀窍。
事业的竞争,说到家是“人才的竞争”。不难想像,未来的世纪实质就是人力资源竞争的年代。聪明的领导不在于自己有多强、多完美,而在于调动和运用人才。用拿破仑的话说:“狮子率领的兔子军远比兔子率领的狮子军作战能力强。”凡下过象棋的人都懂得,两军对垒,棋艺高明的人往往会走一两步“闲棋”,巧妙布下一颗不被人察觉的“冷子”,但到了关键时刻,卒子过河也当车用,令对方措手不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谋求自身的发展,就必须拥有各类人才。一个集团的崛起离不开一个睿智的领导者,而这样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所建立的企业文化就是“视人才为第一资本。”“全力发掘人才,重点培育人才,合理使用人才,设法留住人才,使企业始终保持强大的活力和竞争力,以小博大,滚动发展。”新华联集团能够在短短的10几年之内迅速腾飞,他们英雄不问出处,贤才不论年龄,只要是德才兼备,公司就求贤若渴,敝开大门,搭建舞台。他们“重文凭但不唯文凭,打破学历崇拜;重资历但不唯资历,打破用人等级崇拜;大力提倡唯能是举,唯才是用,坚决制止裙带风。”就这样,他们以人才打造优势,容有了30多个集团公司,率先跨出国门,在全球舞台上展翅傲翔,至今雄风不减。
鲁迅先生说过:“倘若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是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一个人的优点与缺点往往是相联系的,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有所长必有所短。一个人,大事聪明,小事糊涂的好;小事精明,大事糊涂的糟;大事聪明,小事也精明的人极少。能人,一般都在小事上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甚至是“两头冒尖”。但是,大事不糊涂的人,也无法保证没有一点闪失,求全完美。
一个人在成长和发展中受着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然有所长和有所短。一个人如果没有缺点,那么他就没有优点。现实往往是缺点越突出的人,其优点也越突出,有高峰必有低谷。一个领导者在用人时若能有“容人之短”的度量和“用人之长”的胆识,就会找到帮助自己获取成功的能人。其实,短处和长处之间并没有多大的界限,有的人性格倔强,固执已见,但如此同时,他很有主见,不会随波逐流,轻易附和别人的意见;有的人办事缓慢,手里不出活,但是很有条理,踏实细致等等。高明的领导者在相马的时候,就需要能够短中见长,善于短处,或许就是这匹不被人看好的“黑马”人才而帮你大获全胜。所以,在用人上,要见长容短,用其所能。譬如让吹毛求疵的人去当产品质量管理员,让谨小慎微的人去当安全生产监督员,让喜欢斤斤计较的人去参加财务管理,让爱道听途说、传播小道消息的人去当信息员;让争强好胜的人去当青年突击队长等等。
一个人的最大长处在数量上可能仅此一位,但所产生的价值效益却大的无法估量。三国时期刘备出于为关羽、张飞之死雪恨,发起70万大军伐吴,吴国的形势岌岌可危。由于孙权力排众议,大胆起用一个胸怀雄才大略的“书生”陆逊,火烧蜀军连营700里,使吴国转危为安。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曾选用过三四位将领,标准是无重大过错,结果都被南方将领击败。他接受这一教训后,决意起用嗜酒贪杯却能运筹帷幄的格兰特担任总司令,当时有人极力反对。林肯却说:“如果我知道他喜欢什么酒,我倒应该送他几桶,让大家共享。”后来事实证明,正是对格兰特的任命,使南北战争发生了根本转折。
管理学家杜拉克有一句名言:“人的长处,才是一种真正的机会。”大凡高明的领导者无不深明其意,善于识察人的长处,择人任势,因而才赢得事业的成功。
“适合身份”,是说作为现代的领导者,对人的运用,不易追求完美无缺。很多时候,不十分优秀的人,会常存感激之情,满意自己的岗位而努力工作。而太优秀的人,虽然也会积极地工作,但常存跳槽之心给事业找些麻烦。世上没有十分圆满的事情,只要能有70分的中等人才,就是你单位的福气,何必去要求100分的人呢。这里关键在于领导者如何运用平衡管理和平衡用人的艺术,来发挥每一个可以利用的人的作用,使得整体人事结构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