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51400000051

第51章 抗战轶事(2)

遇喜又忧,日本被赶出中国国门,国共争锋已成事实摆在面前,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人们普遍担忧的是,解决了外患又来了内战。此时的蒋介石称雄之心未死,但又对全面内战颇有顾忌:一是人心向背。八年抗战,苦不堪言,国人普遍期待和平,反对内乱。包括英、美、苏三国都表示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二是蒋介石最最不放心的他的精锐军队抗战期间大都退到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要迅速开赴共区前线作战还尚需一段日子……左右权衡利弊之后,计谋在心的蒋介石,一方面在调兵遣将的同时,一方面向共党发动了和平攻势,1945年8月14日向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和平谈判,发出第一次电邀: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未寒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当时,毛泽东接到这封电报时,他刚作完《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长篇报告,很累。看完电报着实让他吃一惊,蒋介石的电邀出人意料,为了摸清蒋的真实意图,毛泽东随即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情报专家李克农。李克农很快把注意力锁定在国民党军令部派驻延安的两个联络参谋周励武、罗伯伦二人身上。他判断,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定会密令周励武、罗伯伦加紧活动,收集延安方面的动向。因此李克农果断命令:严密监视周、罗二人,破译其电台的密令。

8月15日晚,电话铃声骤起,受李克农指挥的情报系统从重庆反侦察获悉,重庆各大报已被告知,明天一早要全文公布蒋介石致毛泽东的“寒电”。李克农立即将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高兴地说:“蒋介石观我不语,便展开和平攻势,占我上风。我起草电文回复蒋介石。”

接着,毛泽东针尖对麦芒,发出“铣电”:

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未寒电悉。朱德总司令本日午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

毛泽东未铣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日

毛泽东的电文很短,诡谲地回避了他是否要去重庆参加谈判。

电文发出以后,毛泽东作诸葛状,一方面在枣园接见了国民党军令部驻延安的联络参谋周励武、罗伯伦;一方面举行记者招待会,当面回答记者自己对蒋介石“寒电”的看法。告诉记者先不准备去重庆,等蒋委员长复电后再作考虑。得到这些情报后,周励武急匆匆地向重庆蒋介石汇报了自己会见毛泽东的经过,千真万确:毛泽东绝不会去重庆!

蒋介石得到这一确切情报后,马上复电嘉奖周励武,命令他们随时注意毛泽东的动向。同时又胸有成竹说道:“果不出吾料,毛泽东绝不敢来重庆。”

由此国共两党间的智囊团,围绕着毛泽东来不来重庆展开了一场斗勇斗智的较量。

李克农坐镇枣园社会部,调集精兵强将,指挥若定,严密监视蒋介石和国民党的动向。当对方将延安所谓“情报”发给重庆,送到主子蒋介石手中时,照例也会有同样一份“情报”放在毛泽东的办公桌上。

8月20日,蒋介石口授“文胆”陈布雷,再次邀请毛泽东赴渝谈判。这就是著名的“哿电”: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朱总司令电称一节,似于现在受降程序未尽明了。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然事关对内妨碍犹小,今于盟军所已规定者亦倡异议,则对我国家与军人之人格将置于何地。朱总司令如为一爱国爱民之将领,只有严守纪律,恪遵军令,完成我抗战建国之使命。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蒋中正哿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此电很长,口气虽强硬又委婉,颇有文理。李克农在拿到“哿电”后,断定蒋介石是假戏真唱获得舆论上的优势,毛泽东不去,他则可以把拒和平搞内战的责任全推在共产党的头上。李克农把自己的判断向毛泽东汇报后,毛泽东决定再给蒋介石吃一颗“定心丸”,增加他对自己的误判。

8月22日,毛泽东给蒋介石回应了第二封电报,这就是著名的“养电”:

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从中央社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进谒,希予接洽,为恳。

毛泽东未养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依照李克农的意见,毛泽东再次接见国民党联络参谋周励武、罗伯伦。一见面,毛泽东就“开诚布公”地对周、罗说:“蒋委员长‘哿电’已收到,本日已复蒋委员长,因自己工作繁忙,无法脱身,为团结大计,先派周副主席前去重庆会晤蒋,待恰当时机再相机赴渝。请将我的话转告蒋。”

再说蒋介石收到毛泽东的“养电”,心中窃喜:黔驴技穷,毛泽东被逼无奈表态了,派周恩来到重庆“晋谒”,与我周旋,自己仍然躲在延安不敢露面。不到一刻钟,情报系统又送来了周励武、罗伯伦见到了毛泽东断定其不会来重庆的电文。

8月23日,蒋介石再次给毛泽东发去了第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梗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毛泽东收到电报,躺在沙发上大笑不止:“蒋介石要把假戏唱到底喽!果真以为我不敢去重庆了!”这时,国际舆论也站在了蒋的一边而嘲笑毛胆小,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公开表示:美国政府担保毛泽东的人身安全。斯大林和苏联居然也站在所谓“中立”立场上,劝告毛泽东为民族利益、为维护团结一定要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我去了!”毛泽东忽然当机立断,登机重庆,蒋介石上了圈套。毛泽东特给蒋介石的第三封复电:

特急,重庆

蒋介石先生勋鉴:

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毛泽东敬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四日

不过,这封电报发出的时间,并不是真正的二十四日,而是毛泽东登机前一个小时发出的。

8月26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上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国内外形势,毅然决定率周恩来、王若飞等人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并迅速调派干部赶赴前线,先蒋抢占有利地形,在军事上立足行动。

毛泽东决定亲自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对于李克农来说,立时感到了自己肩上责任重大。主要依据十多天来他提供的情报和分析,稍有偏差,可能会威胁到毛泽东的安全。为此,他又反复核对了收集到的情报并再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现在这场情报战是该收网的时候了。于是李克农下令封锁消息,保守党的机密,不得走漏关于毛泽东是否去重庆的消息。

一切如常,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的前期准备工作在绝对保密下进行着,而国民党派驻延安的特务周励武、罗伯伦却懵然不知,还在那里打牌呢,而远在重庆的主子蒋介石更是得意洋洋。8月26日,蒋介石在得到周励武密电,再次报告毛泽东不会来重庆的情报后,得意地使出了自己的“撒手锏”,给对手出出险露露脸,于是煞有介事地派一大员乘飞机去延安接周恩来,同时再次当面邀请毛泽东来渝,并同意美国大使赫尔利和军委会政治部长张治中同去相邀,可见蒋公和平之意之诚之真,令世人可敬可叹。

同时蒋又密令在延安的周励武、罗伯伦提出要会见毛泽东的要求。毛的身边人笑着婉言回绝:毛泽东正与赫尔利大使、张治中部长谈话,周恩来下午将乘飞机与赫尔利、张治中去重庆。得此“情报”的周励武、罗伯伦,又一次向重庆发出密电,至今称毛泽东无意去重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封电报送到蒋介石手中时,毛泽东已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登上了赴重庆的飞机。

应当说,当毛泽东与赫尔利等同机来到重庆机场时,蒋介石如同雷击似地惊呆了,半晌才恍然醒悟上了共党的圈套!同时这一爆炸新闻,也惊骇了世人。

飞机落地后,毛泽东在机场向新闻界发表了简短的书面谈话,指出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以期实现全国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毛泽东亲自到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诚意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

尽管毛泽东突到重庆出乎蒋的意料,但蒋介石还是作出了以礼相待的姿态。由于国民政府本来没有和谈的诚意,事先没做谈判的任何准备,谈判的程序、议案均由共产党方面首先提出,才使谈判筹备工作得以基本完成。

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就和平建国等问题直接同蒋介石进行多次握手商谈。有关问题的具体谈判主要放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党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之间进行。9月3日深夜,中共代表经研究提出关于两党商谈的主要问题共计11项,提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和平建国方针,承认各党各派的合法平等地位,承认解放区政权及抗日部队,结束国民党的党治等,并表示拥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

9月4日开始,国共两党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谈判桌前,几经周折,充满着激烈的政治斗争和认真。斗争的焦点是军队和解放区问题,关键时刻互不相让。而看破红尘的人,认为双方不过都是在演戏,认真也是逼真。

比如在军队问题上,蒋介石恨不能一口吃掉共产党的军队而后快,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深深认识到,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但为了争取和平建国,毛泽东在谈判中作了灵活性的让步,提出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表示中共领导的军队可以大量削减。当时人民军队人数已超过100万,共产党方面提出改编为48个师,而当时国民党的军队可保留为263个师。但蒋介石断然否定中共的提议,苛刻地要求“中共军队之组编,以12个师为最高限度”,甚至要求共产党“交出军队”。其后毛泽东又进一步作出让步,同意国民党263个师,共产党43个师,比例1/7。蒋介石提出军队将编至140个师,毛泽东提出共产党军队可相应改编为20个师,双方军队比例仍为1/7。经过毛泽东多次让步与力争,蒋介石才表示“可以考虑”。

再如关于解放区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解放区民主政府的存在是革命发展的结果,它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谈判一开始,共产党方面就提出“承认解放区及一切收复区的民选政府”,但国民党方面则表示“承认解放区绝对行不通”,将解放区斥之为“封建割据”。争论最激烈的军队和解放区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时间到了9月8日,国民党政府代表根据4日蒋介石亲拟的《对中共谈判要点》,对中共的11项提要提出书面答复。

蒋介石对这次谈判的方针是,在政治上可以作出一些关于开放民主自由的许诺,但一定要在“政令军令统一”的名义下取消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和军队,这是底线不可突破。因此,蒋在表面上承认中囯共产党的地位,承认各民主党派的地位,承认和平团结的方针,并允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但对于解放区政权和中共军队的地位,却坚决不予承认。至9月21日,谈判一度陷于停顿,一星期后才恢复谈判。为使谈判获得进展,中共方面先后作过多次让步。

10月上旬,谈判获得进展,毛泽东表示国共双方在一起商量团结合作、和平建国问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强调“和为贵”,一定要用和平的方针来解决两党的争端。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和周恩来、王若飞共同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纪要》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其中有的达成了协议,有的未取得一致意见。国民党方面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诺要坚决避免内战。

10月11日,毛泽东在张治中的陪同下飞回延安。周恩来、王若飞仍留重庆与国民党继续商谈尚未取得协定的问题。

应当说,这次握手谈判是一场事先没有诚意的设局,不会有什么好果子的。事实上,当谈判还在进行的时候,蒋的部队已经集结了,炮口直指中共的部队,而也开始了排兵布阵。于是另一场设局游戏已由谈判桌前转移到真枪真弹的战场上了。这是真正和最后的较量,亦是败者为贼、胜者为王的大角逐。

同类推荐
  • 原来李鸿章

    原来李鸿章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里更是如此,更多的人希望能了解我们的过去,借以关注我们的未来。历史大讲堂”系列的宗旨便在于此——将过去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将历史纳入读者的理性思考和人文观照之中。由此,历史便不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更将使我们注意到将来。建海军,造炮舰,开矿山,通火车,派遣留学生……暗沉沉的大清帝国涌进来的每一缕新鲜空气都与李鸿章这个名字紧紧相连;《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悲伤、沉痛、屈辱的记忆也同李鸿章这个名字紧紧相连。
  •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下)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下)

    十多年前,我曾很高兴地为史扶邻教授的名著《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中译本写过一篇前言,说到这本书有三个重要优点:第一,富有历史感,把孙中山初期走过的道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发展过程来考察,并且力图探索和说明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第二,把个人传记同对当时整个历史环境的考察结合起来,写的虽是孙中山的传记,读者却能从中看到一个时代,并且多少感觉到时代脉搏的跳动;第三,搜集了他所能得到的一切历史资料,包括国外的资料,经过认真的考订,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也提出一些商榷性的意见。
  •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这是一本关于大衣哥朱之文的励志传记。朱之文一唱成名天下知,进入“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并成功登上春晚,红遍全国。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关键在于他有一个好的心态,把唱歌当爱好,30年如一日地勤学苦练铸就了他的辉煌。令人敬佩的是,虽然出身贫寒,朱之文从没有放弃对音乐的梦想和追求,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小土屋、田野里、河岸边、建筑工地上都有他练习唱歌的身影。如果没有这种“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音乐追求,也就没有今天的“大衣哥”。
  • 丰臣秀吉(一)

    丰臣秀吉(一)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鈊痕

    鈊痕

    岁月沉淀旧时的记忆,那生锈的重锁禁锢儿时的欢笑,放鞭炮,打珠眼(弹珠),旋卡片,扎金花,堆雪人,打雪仗……,童年给了我们很多乐趣,而现在我们长大了,他们也渐渐地离我们而去,我有时不禁感慨,若是我们能再次变成小孩,我们会再次拥有那时童年的快乐吗?也许会,也许不会,时代在变化,人也会因此而改变,童年的需求也会改变,而那时的记忆也只能存在我们心里,刻成为痕迹,成为心中的那道挥之不去的心痕
  • 脆响

    脆响

    文学的持续生产,也要仰赖于文学最基本部分的建设。这个建设是帮助新人涌现,是期待新人带来的新作品,带来新的感受力,产生出新的思想方法与表达的艺术。
  • 你还是走了

    你还是走了

    “婉惜,你的名字的意思是不是惋惜的意思阿?”“妈妈说过我的名字是惋惜同时也要珍惜,所以琛哥哥要记住哦!”一年前你销声匿迹的离开三年后你又出现在我面前最后你还是走了.......
  • 武修盛世

    武修盛世

    练武学、修功法者为武修,追求武道,守护人族。三十年前妖族战败,被封印进各大妖域,从此人族不再受妖族侵扰,迎来盛世,一代代武修天才横空出世,搅动起这片天地。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十八季

    十八季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现实中不存在的城市,四个少年与众不同的生长历程,不同梦想,不同人生的成长故事。故事中的楚小东是一个性格桀骜不屈叛逆的少年,在一次意外的邂逅认识了转进文科而来的插班生—夏天。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从最初彼此的误解到后来的相知,四个少年从此踏上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在那些叛逆的青春里,他们唱着自己的歌,走着自己的路,一路高歌猛进他们懵懂却又憧憬的锦瑟年华。
  • 土官底簿

    土官底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战火中青春

    战火中青春

    本书是电视剧《战火中青春》同名小说。讲述了一对青春恋人在抗战中的辉煌而凄美的经历。1940年冬,日寇的铁蹄已经践踏了中国大片领土。冀中八路军某独立团被派出侦察连连长周剑峰乔装前往天津,刺杀日军设立在天津的生化研究所所长坂井一郎,并把爱国华侨捐献给根据地的一批珍贵药品运回根据地。天津医药界大亨唐云一直希望和富商张仲年家结为姻亲,但张家公子张沛然对唐云之女唐蕊丝毫提不起兴趣,他一直暗恋着自己的大学同学童卉,而童卉对这个富家公子哥却有些厌恶。后来,张沛然追随着童卉来到了八路军冀中根据地。
  • 圣行星宇

    圣行星宇

    一个帝国永存的传说,一段少年忘却的记忆,一群消失在十年前的亡灵,十五年前的一场往事拉开了故事的序幕,一场相距千年的较量。当少年揭开一个个谜底,却发现越陷越深,一个更大的阴谋早已在暗地里展开。再重头,三尺寒芒手中剑,一阵屠尽天下威!可敢否,以我之血洗涤这污浊世间?众神在九天俯瞰世间,亡灵在云端歌唱,有一道声音在永恒回荡:宁可永劫受沉沦,不从诸圣求解脱!透过命运读尽世间人,是圣,亦是魔。在这场本不该有感情的时代,究竟是他们成就了爱情,还是爱情埋葬了他们?若早知结局如我断开的掌纹,情愿彼此是路人。
  • 挂名皇后要革命

    挂名皇后要革命

    一缕魂穿成堂堂将军曼罗家二小姐,被迫替姐出嫁却独守空房。洞房花烛夜形单影只,夫君却留恋妾室闺房。她,淡雅随意闲散人间。她,无情无爱明哲保身。王妃至皇后的上升之路,本以为只是保全家族,最后丢失的却是一颗心。他,南昭国最受宠的三王爷。穷尽一身也只爱过两个女人。一个陪了他整整十年的女孩。直至那个女孩香消玉殒。但是她的陪伴,她的付出,她的真心只换回一句“帝王无情”,她是选择守候还是放手,原本错开的命运是否还有机会?是期盼一生一世一双人,还是错过、错过、再错过的纠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