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对人类具有强烈的诱惑力,因为那里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建设、生活设施、文化娱乐、生存环境……都比同一地域的乡村优越得多。世世代代,许多人前仆后继,为了在城里取得属于自己的立锥之地,鞠躬尽瘁未竟其业,只得带着终身遗憾进入乡村的黄泉之下。至今仍有不计其数的人在为生活在城市里而殚精竭虑地奋斗着!
城市真的就那么美吗?钱钟书的《围城》里有一句名言:城外的人想进城,城内的人想出城。现在有不少城里人向往乡村,每逢节假日就往乡村跑。有的人干脆在那里买房子或建别墅,长期居住下去。其原因也许有千万,其中之一便是听怕了那种噪声四起的城市交响乐,想躲开它,去追求乡村那种噪声稀少的环境,那种恬淡静谧的境界。
近年来,城市机动车爆满,造成潮汐式交通。潮汐交通又带来噪声的潮汐。形形色色的车辆,发出千奇百怪的声音。正常的喇叭声之外,有的像被追的鸭叫声、挨刀的猪嚎声、老牛放屁声、电钻打孔声、机枪扫射声;有的则像防空警报声、雷电交加声、锉锯刮锅声……它们澎湃于大街小巷,漫溢到居民小区。即使深夜单纯的行车声也够人喝一壶的。载重车、大轿车沉重的隆隆声,加上小型车的呼呼声,形成了黄河咆哮和暴风穿林般的声音。这时如行走在马路边,耳朵就感到难以承受。
战争早已远去了,但“三大战役”中攻坚战的那种密集的枪炮声犹在耳边缭绕。这就是日趋排场的燃放烟花爆竹声。婚丧嫁娶放、开业庆典放、迎来送往放、开工竣工放、出生满月生日升学参军乔迁放、祖传节日放、老外的节日放……高兴时放,不高兴也放!据环保部门有关人士透露,平时每天的爆炸能量不亚于当初解放该城的总能量。每逢元旦春节,家家户户都在放,少则几十块钱的,多的达数百元,不放出个天翻地覆的音响效果决不罢休。高潮过后,耳朵还久久清净不下来。
在这曲不平凡的交响乐中,各处的高音喇叭更不甘落后。天还未亮,晨练族就潮水般的涌向各个大小广场和小区马路旁,狂歌劲舞便在旋风似的音乐伴奏下开始了。交谊舞、健美操、迪斯科、街舞、摇摆舞、斗牛舞……每一处都有好几种同时进行。为使自己这一摊听得更清楚,就尽量提高声音,压倒别处。你高他更高,声音持续走高,谁也听不清楚,反而使周边群众听得特别清楚,清楚到耳朵不能忍受的程度。
晨练才接近尾声,商店就已经开门,没完没了的高音歌曲和声嘶力竭的商品广告,源源不断地冲出门店,迅速扩散。各家竞相播放,好像不放这类刺耳的音乐生意就要赔本似的。这还不算,各家还要频繁地搞促销活动、举办各种庆祝,不仅放音乐,还要打锣鼓、放爆竹、请歌手……这种噪声的旋风覆盖整个市区,高一阵,底一阵,直到深夜才能基本结束。
以上这三种主流噪声汇合起来铺天盖地而来,如潮水,如狂风,无孔不入,无法设防,不可阻挡,不绝于耳。有时像惊涛拍岸,像飓风登陆,像千万架战斗机呼啸盘旋于顶。有时又像房倒屋塌,像雪山崩溃,像连续的强烈地震造成的山呼海啸。它不仅白天活跃,晚上也不肯休息,直接威胁到人民的健康,制造了生存的困难,长期伴随着城市居民,显然是一种无形的杀手。据专家说,噪声危害睡眠,损伤视力和听力,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还会引发心律不齐、血压升高。也会损伤妇女生理功能,危害儿童身心健康……
这种另类城市交响乐是诸多城市病之一,想逃出城外绝不是办法。现在党和国家正在治理污染,我们只有积极参与其中,从我做起,各尽所能,不要制造噪声,最大限度地消除污染源,才是治本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