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定
药奇先生将他的书法作品展示在我面前,让我顿时喜出望外,肃然起敬。
眼前这位白发童颜的七十七岁老熟人,虽然几年未见,却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气势不减当年。似乎仍然闪耀着三十多年前在隰县工作时的那种英俊风采的光华,颇有点“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劲头。
那时候,他在隰县粮食局任党总支书记兼工会主席,酷爱文艺,又擅长音乐和书法。所以,在单位随处可以见到他的字,在公共场所经常可以看到他潇洒地指挥数百人唱歌。在我印象中,他是一个全身每个细胞都迸发着青春活力的人。后来我们就各奔东西了。有句诗说:“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弹指一挥间,我俩分别已过去了几个“十年”,其间也偶有邂逅,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确实不知他的水深浅。
前几年,他托人转赠给我一本他新著的长篇小说《程尘》,使我高兴了好今天。没想到几年后的今天,他又拿出这么多书法佳作,给了我第二次惊喜。一瞬间使我想起多年前的如烟往事,尤其是他练书法的情景来。
那时候他风华正茂,热情奔放,求知若渴,经常和隰县的书法爱好者在一起切磋交流,特别是向资深老书法家崔耀南先生学习。借用杜甫的诗句说,就是:“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我也是书法爱好者之一,令人赧颜的是,我章法上过于拘谨,因而他的狂放不羁等长处,常会令我羡慕。心想,他只要这样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那个特殊时代却跟他玩了一次黑色幽默,让他在“文革”中受了长达数年不堪回首的莫大屈辱,迫使他不能再自由地练书法唱歌。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否则他的成就一定比现在要大得多。
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他彻底平反,他才重新开始笔耕。这些年,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宁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逐渐形成了他自己既不拘一格,又严肃认真的独特风格。尤其是退休以后,他把书法当做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境界和思维能力的一门人生必修课对待。他不求功利,坚持不懈,“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既用书法讴歌了时代主旋律,又增强了体质。他不知老之将至,行、草、隶、篆齐头并进,不断超越自己,追赶名家,不断攀登新的高度。功夫不负苦心人,他的书法作品在北京和省、市、县多次展出,并被全国多家院馆收藏。《晋粮经济》、《临汾地区老年书画作品选》、《龙人书画艺术精英大典》、《全国老干部诗词书画作品大观》、《十年楹联精品怀历》、《中国书画金奖作者风采》、《中国专家学者词典》(续集)、《中国当代中华儿女书画艺术全集》都收有他的内容。1999年他获全国书画等级考核证书,2002年国家授予他“当代中华儿女优秀书画家”称号,2003年入编《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并荣获国际优秀作品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海老了,波涛依然年轻。药奇先生这么多年来一直孜孜矻矻,一以贯之。过去的岁月里“千淘万漉虽辛苦”,今日终于“吹尽狂沙始到金”。而且取得了书法和体质双赢的丰硕成果。我由衷地为他大器晚成高兴和自豪,也衷心地希望他百尺竿头,再创佳绩!
写到这里,胸中涌出小诗一首,干脆顺手牵羊,让它为本文作结吧:
秋风吹华发,
翰墨香满家。
老骥不伏枥,
夕阳胜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