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38800000019

第19章 忆梁寒冰

梁寒冰长我十多岁,我以长辈待之。“文革”后期他被解放出来,安排在中科院历史所任书记。他对我说,林鹏,你到历史所来工作吧。我说,我一没学历,二没职称,我到历史所能干什么?相顾一笑而罢。

上世纪八十年代,梁寒冰、聂元素老两口每次来太原,必到寒舍,可以说无话不谈。梁寒冰要编一部中国古代史,叫阶级斗争史,我取笑说,你编一部阶级斗争史,我编一部儒法斗争史,说笑而已。后来有一次他问道,林鹏,你的儒法斗争史编得怎么样?我一下愣住了,老半天才醒悟过来,想起开过这么一个玩笑。七十年代的“批林批孔”对人们的影响太深了,抹不掉秦始皇的阴影。我说,我开玩笑。他说,儒法斗争是值得一写的。等等,等等,漫谈一气。

儒法斗争是值得一谈的。春秋五霸开创了霸业时代,甚至后来的吴越也是以霸业为政治目标。他们打的旗号或说口号,依然是对当时天子的周王朝的辅佐。到春秋末期,王道和霸道就分道扬镳了。士君子坚持王道,而当权的诸侯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认为只有霸道才是出路。春秋诸侯竞相变法,只有变法才能称霸。而战国诸侯竞相称王,只有称王才能实行霸道。他们占住王道之名,而行霸道之实。可见此时王霸之间已经是水火不相容了。君子儒坚持王道,小人儒坚持霸道。商鞅变法使落后的秦国骤然强大起来,令人刮目相看。此时的秦国同秦穆公时的秦国相比,已经是一个全新的秦国了。此时的秦国已经坚决地走上了霸道之路。荀子说,“秦无儒”。秦国非常纯粹,它纯粹是法家的一套了。此时的山东六国已经是秦国的盘中之餐、俎上之肉了。不过,六国的士人也已经看清,秦国只是走上了死亡之路而已。所以山东六国的士人,都变成了坚决的反秦的战士。这就是战国末期儒法斗争的形势。儒家失势,法家得势,一时强弱,一目了然矣。

土地制度是一切经济制度的根本。在上古,也就是远古的原始社会,地广人稀,土地属于天有。谁种归谁,可以说是真正的私有制。这正是儒家所主张的“耕者有其田”,自然而然的耕者有其田。后来是家天下,才有了公田,公田就是公侯们的私田。“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孟子》)虽然后世解释纷纭特甚,但是,贡是一定数量的田租,助是在公田中劳动,公田收获归公,私田不再收税,这是各家都认同的。春秋变法就是取消公田,改八夫一井为九夫一井。没有公田了,只在私田中收税,这实际上是变私田为公田,也就是都成了公侯们的私田了。这个账非常好算,谁知学者们只是在文本里打转转,一辈子也说不清,道不明,无可奈何。

从春秋后期到战国中期,也就是到孟子的时代,人们还在贡与助上打不定主意,朝令夕改,各行其是。孟子是主张助,也就是提成,叫做什一之税,他甚至说,“虽周亦助也”,实际上是拿周压人。虽然有孟子的坚决反对,田税制度却是坚决地走向固定数量的田租了,《吕氏春秋》也是主张固定数量的田租,并且主张年初就应该定下来,不再更改。“先定准值,民乃不惑”(见《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而秦国上下根本不能接受这一套。秦从商鞅变法之后,采取的是一种变相的或说五花八门的彻法。“周人百亩而彻”,完全是为了战争。公刘“彻田为粮”,注家说行道为粮,可见是战争的军粮。“彻者彻也”,全部拿走,连锅端。秦人接受了周的地盘,实行彻就有历史的渊源,再加上一切为了战争,也就有了现实的意义,谁能有什么可说。什么贡,什么助,什么十分之一,什么十分之二等等这些问题,这些争论在秦国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在秦国,文化是非常落后的,而政治(统治之法)却是非常先进,秦孝公率先实行了郡县制,原因很简单,郡县也是为了战争。一切为了战争,“上古竞于道德,当今争于力气”(《韩非子》)。秦国只管强盛,六国只管衰弱,历史有什么话说。但是历史也不客气,死亡之路就是死亡之路,任你挑选任你走,往下走吧,这就是历史。最后历史证明,仁者无敌。仁者无敌就证明,不仁者有敌,有敌就必有一败,其奈历史何。

中国古代文化是士人的文化。大舜就是一个典型的士人,并且是一个自耕农。正是他开创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后来的伊尹、傅说、吕尚、周公、孔丘、孟轲、管仲、乐毅以及吕不韦,无非士也。

士们主张耕者有其田,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他们主张人人平等,维护个人尊严,“虽负贩亦有尊也”。在政治上,他们主张继承古老的政治传统,明堂议政,辟雍选贤。他们主张尊重血缘关系,顺应人的善良本性,主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一切同后世的所谓社会福利(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是完全相通的,主张在私有制下建立道德社会。凡此种种都同非常自私的王侯们的利益相冲突。自从有了皇帝以后,一家一姓的皇权高于一切,而士人们的思想意识是仁,帝王是不仁,针锋相对,水火不容。没有一个帝王不好大喜功,实际是劳民伤财。法家只知为帝王服务,为王先驱,先意承旨。没有一个儒者不反对劳民伤财,这就成了帝王的眼中钉。儒家讲究遇到问题,反诸身求诸已,而法家是帝王的代表,绝不敢反诸身求诸已。

史云,孔子卒儒分八派,加上墨家、道家,杂七麻八,十家不止,号称百家。这不仅是儒家的阵容,这是整个士人群体的阵容。士人是四民之首。四民是士农工商,因为工商食官,可以除外。士和农界线不清,农人中的优秀青年人年年都有推荐为士者,当然士也有退而耕诸野的,也就是变为农人的,此即隐士。这样就可以看出,士人这个庞大的群体,是整个古代社会的政治的基础,是统治者重要的依靠对象。

战国各国王侯及其重臣、贵胄都有养士的风气,比如四公子,养士多至三千。后来的合纵连横,都是为了统一中国。这正是士人们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李斯说,此乃布衣之秋也。这样我们就可以看清广大的士的阵容如下:

一、隐士,山林岩穴之士。“孔子死原宪亡在草泽”,他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不臣天子,不友诸侯;

二、处士,不为官,不主事,却敢于横议(横者逆也);

三、为了养家糊口,出为小吏,即使提拔起来,随时都准备挂冠而去;

四、平生抱负非凡,想有所建树,这些人都是想以自己的理想影响朝廷,使社会生活走上正道,也就是实行仁政,以仁为己任,就是王道,实现天下太平;

五、最后是法家之徒,追求个人前途,统治者好什么,他就来什么,多半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严刑峻法,立竿见影之类。

这第五类是士人中的极少数,但是却是极容易得势的一类。历史上的所谓儒法斗争,就发生在这第四类士人和第五类士人之间。儒法斗争就是君子儒与小人儒的斗争。

学者们一向把儒家算作百家之一,其实错了。孔子有删定六经之功,六经是儒家的经典。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家各派都同六经有着渊源的关系。虽然如此,六经只属于传授六经的儒家,而不属于其他任何一家。也有学者把隐士算做道家,其实,原宪亡在草泽,那就是隐士,原宪却不是道家。前述的士人的一、二、三类,算做哪家都行,但在儒法斗争中,他们都是站在儒者一边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从商鞅到王安石,变法都是以“复古”为托词的,只是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或说只是《庄子》所说狙公赋予的“朝三暮四”“朝四暮三”而已,目的只是急功近利罢了。

历史上所有的变法都是因为遇到了危机,都是治表不治本,都是一步一步加深矛盾,形同饮鸩止渴而已。历史上所有的变法,总括起来,都是将土地收归国有,把农民变为农奴,此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诗句,出自《诗经》,但不是后世所理解的意思。《孟子》早有解释,可是人们不予正视,王土、王臣居然成了天经地义,谁也莫可如何。

土地收归王有,号称国有。田税制度变为彻法,全部拿走,连锅端。秦是“口赋箕敛”,最彻底地彻了。秦始皇只管战争,老百姓饿死他不管。要按社会形态说,只能算最残酷的奴隶制。这是杀鸡取蛋,竭泽而渔。在短期效用看起来,这对统治者是有利的,三年五年,小灾荒,十年八年,大灾荒,就贻害无穷了。所以统治者只要尚未亡国,他们最终都要把法家牺牲掉,就像曹操借粮官之头一样。然后请有儒家倾向的士人,或者干脆就请山中的高士出来收拾残局,说来话长,一言难尽。

虽然法家大多以身首异处告终,统治者却深深知道,只有法家才是真正的忠臣,是有用之才,而儒家的仁者无敌的仁政王道一类的说词,只是空泛的教条,迂远而阔于事情,不顶用,指不上,远水不解近渴。而法家这种甘愿做鹰犬的人,什么时候都用得上。自从有了皇帝以后,无一不是迷信暴力的,所以随时都离不开法家,随时都离不开酷吏,一时一刻也少不了的。有统治阶级存在,有帝王存在,严刑峻法是不可或缺的。这就造成一种政治态势,法家永远站在帝王一边,他们是帝王思想帝王文化的实施者,他们的学说就是法、术、势,最后就只剩势而已,势者权势也。暴力是权势的标志,没有暴力就没有权势。权势在暴力中生,在暴力中亡。杀人如麻,血流成河,至死不悟。同帝王思想、帝王文化相对立的,有能力有胆量敢于同帝王思想帝王文化对立的,对着干的只有儒家。他们的学说就是仁,仁慈,仁政,以仁为己任,仁者无敌。

后世的帝王,居安思危的也常有,声言同士人共治天下的也有,于是就把儒家的学说拿过来,拼命地装饰自己,尤其是三纲五常,所谓礼教,包括那些老掉牙的繁文缛节都拿来,用以维持帝王的威严,帝王的天命,帝王的事业。他们说起话来,仁义道德,振振有词,天理良心,头头是道,老百姓自然也得听。越是盛世,越是黑暗,隐士也就越多。虽然,朝中也有不少真正的儒者,也不都是摆设,也常常起草一些冠冕堂皇的文告,煞有介事,粉饰太平,不可否认这就是太平嘛……然而儒法之间的斗争,却是随时随地都在斗争着,如有关重赋和轻赋,如严刑和宽刑,如大赦与否,如滥用暴力和反对滥用暴力……内容多得很。只要帝王存在一天,帝王之术就存在一天,统治阶级存在一天,统治之术就存在一天。儒法之间的斗争是长期的。历史就是在各种矛盾中,曲折地,一溜歪斜地,出乎想象地,不尽如人意地这么发展下来,恐怕它也只能这么发展下去了。

前几年,梁寒冰、聂元素夫妇相继去世了。回想往日欢欣聚首,畅谈时事,令人难忘。谨以此文表达对他们的怀念。

同类推荐
  • 李龙炳的诗

    李龙炳的诗

    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和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农民,命运之诗会永远呼啸在我的血液之中。我只能说,诗歌确立了我和世界更美妙的关系。我只能站在我的这片土地上,用语言的手打开一扇又一扇崭新的窝口,见证着时光流转,云飞雪落。我所有的诗歌,都与这片土地的宿命有关,都是对真理、正义、崇高、光明和美好无尽的向往。对文本的探索。无论明朗或晦涩,始终贯穿着坚定的精神立场,在爱与忧愤之间也有对落难的承担,隐逸着一份刀锋的光芒,这些诗歌是一个现代农民和土地和时代牢牢拥抱在一起的见证。我的创造和想象,探索和追求,就是为了在纷乱的汉语诗歌中获得独特而独立的音调,让自己拥有心灵的自足。
  • 凌阁芳菲

    凌阁芳菲

    这是作者出版的一部古体诗词作品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部分诗词作品,分绝句、律诗、词、对联共四卷。这些结集出版的诗词作品,绝大部分发表在红网,被人称为“月下古典诗派”代表。
  • 笔墨相拥

    笔墨相拥

    本书以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抒写成长心路历程的点点滴滴,既有日记节选,又有大段的心灵独白,既是对成长的守望,又是飞扬青春的宣言。全书以成长时间为脉络,抒写成长中感悟的自然美、人性美、文学美,语言充满灵动美,并提出自己的思想,给人带去感动与共鸣,引发读者对自己青春年华的加快和思考。
  • 随园诗话(第十卷)

    随园诗话(第十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各自的朝圣路

    各自的朝圣路

    《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作家周国平自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是他的第二本散文集。本书内容涵盖了读书感悟、心路历程、对爱的体验和针对某些时弊的“争鸣”等。
热门推荐
  • 红色棺材之谜

    红色棺材之谜

    战争阴云笼罩的莫斯科,人心惶惶,世界大战一触即发。暗流涌动之下苏联形势一片紧张,秘密武器巨型坦克“红色棺材”的研究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然而研究资料泄露,负责人离奇身死,周围相关人员纷纷卷入其中。究竟是谁泄露了秘密,又是谁杀了负责人?未完成的巨型坦克“红色棺材”又将何去何从?调查员“翡翠之眼”佩卡拉将如何顶住压力,拨开重重迷雾寻找真相。
  • 睿不可挡

    睿不可挡

    一个充满睿魄的世界。千奇百怪的睿木可以产生睿气,提供睿者修炼。睿者可以转化空气中的睿气成为睿魄。睿魄可以当做钱币、能源和——杀人。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从小生活在小山村的少年。当他得到一株星界最生猛的睿木,并且和他成为了朋友,考上了城里最好的中学,会如何成为睿不可挡的强者。
  • 都是猴子惹的祸

    都是猴子惹的祸

    他是一代帝王后宫三千佳丽,却独宠她一人,却不知这只是一场阴谋的开始,果然帝王无情,却苦了她这痴情之人,当得知真相,恨之入骨,他却赐她一杯毒酒让她自行了断;她又该怎样改变命运,但是在她最危难的时候另一个男人却拯救她,她将作何选择?难道痴情的人就要受到伤害吗?她不甘!。不定更新坑不喜勿入
  • 舌尖上的皇后

    舌尖上的皇后

    穿越有三怕:没钱、庶女、家人极品。穿越有三宝:美食、颜值、金手指强。她好像全都占了。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世间之事瞬息万变,唯美食不可辜负也、今有舌尖上的中国,她也可以开创个舌尖上的华国!都说吃货没有前途,但是有一双能让食物在舌尖舞蹈的巧手的吃货,前途便是大大滴。再多艰难险阻,手握美食系统心中不愁!这是小小厨娘用美食征服世界的风华录,这是小小庶女走向皇后之路的锦绣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春加速跑

    青春加速跑

    哇哇哇!肌肉男。完美!………喂!。我叫上官婉歆。你叫什么名字呀?帅哥(*/?\*)互相加个微信呗。以后好联系呗。
  • 不该有的距离

    不该有的距离

    是暗斗!是离间!是黑道!十年的监狱生活,磨练了他坚强的性格,只是那份唯一的信念,让他改变这一切不该有的距离。
  • 龙象血中行

    龙象血中行

    三十年众生牛马,六十年诸佛龙象。出身九州大陆鬼谷的卑微小子,凭着龙象诀和仁慈之心,携手红颜知己踏遍九州、泷州、莽州三大陆。劫难重重,却换来了诸佛龙象。
  • 天降元凶

    天降元凶

    六万年前,天洲世界,万族林立,人族势小,被其他种族所奴役三万年之久,人族少年执明不甘其奴役的命运,利尽艰苦磨难创造出一种使人族通过修炼来强大自己的法门。人族通过此法门进行修炼,势力愈发壮大,在执明的带领下,很快就脱离了奴役他们的各族。奴役人族的各族感受到了威胁,合力与执明大战,执明率人族奋起抵抗,几番大战下,执明惨胜,自此人族才彻底改变了被奴役的命运。执明虽然胜了,可已深受重伤,不久便身亡。人族感执明大恩,世代香火供奉并将创造的修炼法门称为——执明法,将修炼此法门的人称为——执明师。
  • 宠溺无边,追捕小娇妻

    宠溺无边,追捕小娇妻

    “爸,我才不要这个臭乞丐当媳妇!给她钱,让她滚蛋!”.“混账!你才该滚蛋!这是你官叔叔的遗孤水心,你官叔叔为了救我牺牲了,从今天开始水心住在咱们家里!你要好好照顾她!”.好好照顾她?紀哲翔冷眼一瞥这个躲在父亲身后垂着一双大眼的小东西,心里有了坏水。==========四年之后:“紀哲翔你流氓!”.“什么流氓!反正你以后也是我媳妇!”没想到人瘦不垃圾的,那里却那么大!看着官水心怒红的小脸,紀哲翔虽然有些心虚但嘴还是硬。.“紀哲翔!我跟你没关系!”.“胡说!你是我媳妇,以后不许你再看别的男人一眼!”===========然而,再次归来,看到的却是家里满目的疮痍和她的无影无踪。紀哲翔发誓,无论天涯海角,一定要把那个小女人揪出来!【文案无能,文本出色,亲们直接跳坑吧,不会让你后悔的哦~】============================推荐豌豆完结文:《穿越为替身新娘》http://novel.hongxiu.com/a/458882/推荐豌豆总裁文:《蛇王总裁,小女人吃定你了》http://novel.hongxiu.com/a/593706/
  • 把自由还给孩子:蒙台梭利教育法

    把自由还给孩子:蒙台梭利教育法

    本书介绍了蒙台梭利对孩子的教育法,内容包括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成长的烦恼、科学的育儿方法、守护孩子的精神乐园、能力的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