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75800000022

第22章 新塔報施——《過街塔銘》補釋及元居庸關

提要:有元熊自得所撰《至正析津志輯佚·屬縣》,見録翰林學士承旨歐陽玄所撰之《過街塔碑銘,並序》。本文憑藉搜集的資料,試圖從過街塔、居庸關等方面加以詮釋。由於大、上二都首善地位的確定,位於燕山山脉中的居庸關,自然成了特别重要的關隘。又由於其處在畜牧和農耕的分界上,因而對其的控制同時具有控制兩部份地域的象徵意義。元順帝之於南、北二口内的關城創立過街塔,其目的,蓋通過异質文化的滲透和推廣,以加强其對中國的統治。應該没有疑問,所稱的“西域浮屠”就是“西番塔”;這是因爲當時印度東傳佛教大體承襲不變,以龜茲、于闐爲代表的西域佛教已幾乎絶迹。值得留意,當孛兒只吉一代,關隘所在地域曾有不少經營,特别是寺院的構築。

有元大都路儒學提舉、崇文監丞熊自得所撰《至正析津志輯佚》《屬縣》,見録元翰林學士承旨歐陽玄所撰之《過街塔碑銘,並序》一篇。全文計一千六百十四字,可以大致分作四段。第一段三百六十三字,概述碑銘製作緣由、所在山川形勢、皇帝動念創築過街塔以及工程經費所自出。其文曰:“關舊無塔,玄都百里,南則都城,北則過上京,止此一道。昔金人以此爲界,自我朝始於南、北作二大紅門。今上以至正二年,始命大丞相阿魯圖、左丞相别兒怯不花等創建焉。其爲壯麗雄偉,爲當代之冠,有敕命學士歐陽製碑銘。皇畿南、北爲兩紅門,設扃鑰、置斥候。每歲之夏,車駕消暑灤京,出入必由於是。今上皇帝繼統以來,頻歲巡幸,率遵祖武。一日,攬轡度關,仰思祖宗勘定之勞,俯思山川拱抱之狀,聖衷惕然,默有所禱。期以他日,即南關紅門之内,因山之麓,伐石甃基,累甓跨道,爲西域浮圖,下通人行,皈依佛乘,普受法施。乃至正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以宿昔之願,而諭近臣旨意曰:朕之建塔寶,有報施於神明,不可爽然。而調丁匠以執役,則將厲民;用經常以充費,則將傷財。今朕輟内帑之資以助繕,僦工市物,厥直爲平,庶幾無傷財厲民之慮,不亦可乎?群臣聞者,莫不舉首加額,稱千萬壽。”

第二段四百五十字,詳述過街塔營造經過和相關臣子請立碑文的過程。其文曰:“於是,申命中書右丞相阿魯圖、左丞别兒怯不花、平章政事鐵木兒達識、御史大夫太平總提其綱,南里剌麻其徒曰亦恰朵兒、大都留守賽罕、資政院使金剛吉、太府監卿普賢吉、太府監提點八剌室利等,授匠指畫,督治其工,卜以是年某月經始。山發珍藏,工得美石,取給左右,不煩輓輸,爲費倍省,塹高堙卑,以杵以械,地堅且平。塔形穹窿,自外望之,揄相奕奕。人由其中,仰見圖覆,廣壯高蓋,輪蹄可方。中藏内典寶詮,用集百虚,以召諸福。既而緣崖結構,作三世佛殿,前門翬飛,旁舍棋布,賜其額曰大寶相永明寺。勢連崗巒,映帶林谷,令京城風氣完密。如洪河之道,中原砥柱,以制横潰;如大江之出三峽,瀲灧以遏奔流。又如作室,北户加墐,歲時多燠。由是邦家大寧,宗廟安妥;本枝昌隆,福及億兆,咸利賴焉。五年秋,駕還自灤京,昭諸成績,乃作佛寺行慶講儀。明年三月二十日,中書左丞相别兒怯不花,平章政事納璘,教化、參知政事朵(兒典)[爾直]班等,請敕翰林學士承旨歐陽玄爲文,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達世帖木兒書丹,翰林學士承旨張超岩篆額,勒之堅石,對揚鴻釐。上允所請。”

第三段四百三十四字,總叙作者於興建過街塔一事的感觀,突出帝王基業之固,“在乎人心”的主題。其文曰:“於是,中書傳諭玄等,玄謹拜手稽首言曰:自古帝王之建都也,未有不因山河之美以爲固者也。然有形之險,在乎地勢;無形而固者,在乎人心。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以固人心爲先。固之之道,惟慈與仁,必施諸政,是故使衆曰慈,守位曰仁,六經之言也。求之佛氏之説,有若符合者矣。我元之初取金也,既入居庸,尋振振而出,蓋知金季之政,不足以固人心也,又奚必據險以扼人哉?世皇至元之世,南北初一,天下之貨,聚於兩都。而商賈出是關者,識而不徵,此王政也。皇上造塔於其地,一銖一粟,一米一石,南畝之夫,一無預焉。將以崇清净之教,成無爲之風,廣惻隱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冥冥之中,敷錫庶福,陰騭我民。觀感之餘,忠君愛上之志,油然以上,翕然以隨,此志因結,豈不與是關之固相爲悠久哉?且天下三重,王者行之,制度其一也。制度行遠,莫先於車。三代之世,道路行者,車必同軌。今兩京爲天下根本,凡車之經是塔也,如出一轍。然則同軌之制,其象豈不感著於是乎?車同軌矣,書之同文,行之同輪,推而放諸四海,式諸九(圍)[圉],(熟)[孰]能御之?”

第四段三百六十七字,係銘文,用四言詩的形式,每二句一韻,每二韻後换韻。其文曰:“(珠請)[遂爲銘]詩,曰:燕代之山,蟺婉西來。氣脉趨海,折而東迴。廓爲皇都,磅礴所鍾。司我北門,實爲居庸。居庸爲關,以邏以遮。中闢黄道,歲迓翠華。聖皇凝情,妙契佛法。誕即通達,興造寶塔。日官測圭,大匠置槷。出資内府,成是巀嶭。相彼竺乾,浮屠以居。上祠金容,次庋寶書。維佛願力,證彼三乘。功德之最,浮屠計層。維此居庸,地宜玄武。奚崇功德?用鎮朔土。鑿石於山,神壓堅良。平壑爲址,厥址正方。載塓載堊,中道如關。覆地半圍,匪璜非玦。千葉萬綺,徑行幢幢。息彼邪道,同歸正宗。正宗維何?奚靖奚清?仁不嗜殺,慈不尚争。德音颯颯,王度平平。慧日法雲,光幬大千。思昔夏後,鑄鼎象物。民逢魅魑,賴是禳祓。九牧之金,裒貢九州。孰若是塔?功成優游。民不知勞,兵不知疲。攘茲扼塞,靖安疆場。睠言勝因,非比有漏。式舉是固,天子萬壽。皇畿巍巍,垂裕後人。詞臣作歌,請勒堅珉。”以上,“朵兒典班”之“典”當作“只”,“式諸九圍”之“圍”當作“圉”,“熟能御之”之“熟”當作“孰”;而“珠請詩”,殊不可解,或應例作“遂爲銘詩”。

有元所立之過街塔有三,皆在孛兒只吉氏首都大都路城附近。二處,分别構於至正五年四月、十四年四月;前者,即《過街塔碑銘,並序》之過街塔。《元史》卷四〇、卷四三《順帝紀》:“至正五年四月,立伯顔、南口過街塔二碑”。“至正十四年四月,造過街塔於蘆溝橋,命有司給物色人匠,以御史大夫也先不花督之。”《日下舊聞考》卷一〇七《郊坰》:“《行國録》:元時,居庸關、盧溝橋俱有過街塔。按歐陽原功(玄)詩:薊門城頭過街塔,一一行人通竇間。則薊丘城門,亦有之矣。”薊門城頭之過街塔,或作“過階塔”,早在天曆中,即已存在。許有壬《至正集》卷二八《過街塔,原功(歐陽玄)名之曰雪竇,又謂之名利關。竇言其狀,關言其實也。過之,有感,賦二口號》:“來往憧憧急欲飛,此關參透古來稀。老夫今日出關去,却是罷參真欲歸。”“石城瓊璧聳浮屠,一竅開通作要途。爲問幾人能不竇?更從竇外覔江湖。”歐陽玄《圭齋集》卷三《出試院有作,寄諸弟》:“天曆庚午,會試院中,馬伯庸尚書、楊廷鎮司業及玄,皆乙卯榜進士,偶成絶句紀其事。出院明日,有敕督修《經世大典》。又成小詩,寄諸弟。”“薊門城頭過階塔,一一行人通竇間。今朝送客又還入,那忍更投名利閑?”

南口過街塔,在南口北十五里的居庸關城内。《昌平山水記》卷上:“古居庸關,在昌平縣西北。齊改爲納款,是也。自南口而上,兩山之間,一水流焉,而道出其上十五里。爲關城,跨水築之,有南、北二門,以參將一人、通判一人、掌印指揮一人守之。又設巡關御史一人,往來居庸、紫荆二關按視焉。城之中,有過街塔,臨南、北大路,累石爲臺,如譙樓,而窽其下,以通車馬。上有寺,名曰泰安。正統十二年,賜名。下窽處,刻佛像及經,有漢字,亦有番字,元泰定三年所鐫也。葛邏禄乃賢詩序言:關北五里,有敕建永明寳相寺,宫殿甚壯麗。三塔跨於通衢,車騎皆過其下。今蓋亡其二矣。又八里爲上關,有小城,南北二門。”“葛邏禄乃賢詩序”,乃賢《金臺集》卷二《居庸關,並序》:“關北五里,今敕建永明寳相寺,宫殿甚壯麗。三塔跨於通衢,車騎皆過其下。疊嶂緣青冥,峭絶兩崖束。盤盤龍虎踞,岑巘互迴伏。重關設天險,王氣輿坤軸。皇靈廣覆被,四海同軌躅。至今豪俠人,危眺屢驚縮。崎嶇棧閣峻,縈紆岡澗曲。環邨列虚市,鑿翠構廬屋。溪舂激岩溜,山田襍稌菽。絶頂得幽勝,人烟稍聯屬。浮圖壓廣路,臺殿出層麓。白雲隱疏鐘,落日帶喬木。豈須嘆蜀道?政可夸函谷。居人遠念我,叩馬苦留宿。恐辜殷勤情,解鞍看山瀑。”

南口過街塔在完全竣工前,曾是“雙塔”而不是“三塔”。《至正析津志輯佚·屬縣》:“至正二年,今上始命大丞相阿魯圖、左丞别兒怯不花創建過街塔,在永明寺之南,花園之東。有穹碑二,朝京而立。車駕往回,或駐蹕於寺,有御榻在焉。其寺之壯麗,莫之與京。”楊允孚《灤京雜咏》:“穹崖幻出梵王宫,雙塔中間一逕通。四月雨餘山更碧,六龍行處日初紅。至正年間,始營雙塔,宫闕巍峨,直通絶嶺。”《至正集》卷一一《宣政管勾黄仲綱,居庸關奉迎,有長句,次其韻》:“洪荒有此森崔嵬,雄勢遠挾祁連來。想當草昧度兵甲,立鼓元氣爲風雷。國家不恃山溪固,汪濊龎恩均北户。此關設險由自然,中開一綫朝天路。玉峰岩岩明晚晴,下有琴峽流清泠。梵宫新塔助偉觀,宦游陳迹傷多情。”其形狀和風格,蓋西域浮圖,亦即西番浮圖、河西僧所建西番塔。葉子奇《草木子》卷三上《克謹篇》:“元京未陷先一年,當午有紅雲一朵,宛然如一西番塔,雖刻畫莫能及,凝然至晚方散。後帝師以國事不振,奔還其國,其教遂廢,蓋其物象見祥也。”鄭元祐《遂昌雜録》:“錢塘門西,出石函橋,河西僧三寶者,壘石與磚,爲西番塔。舊無有也,今四五十年矣,想塔未能如舊也。”

寳相永明寺,亦即永明寳相寺或永明寺。這個寺院,屢見於元、明人的文字,直到被毁廢。貢師泰《玩齋集》卷三《居庸關觀新寺》:“渡水復渡水,上山重上山。黄金鑄菩薩,白玉凍潺湲。數騎朝還驛,千夫夜守關。”周伯琦《近光集》卷一《九月一日,還自上京途中,紀事》、卷二《還途居庸關中,即事》:“北口七十二,居庸第一關。峭崖屏列翠,急澗玉鳴環。佛閣騰雲霧,人家結市闤。”“石嚙馬蹄山路澀,風摶鵰影午天高。農場納稼收成早,僧舍懸崖構締牢。天府輿圖稱第一,金湯更用數函褒。”楊士奇《東里集》卷詩三《次韻弘濟過居庸佛院,懷[金]幼孜》:“並登仙閣愧才庸,三十年間進秩同。何日南帆溯瀟峽?冢前持酒酹西風。”尹臺《洞麓堂集》卷九《奉次許宗魯中允九月二日,居庸佛閣同仇將軍登宴》:“絶域烟沙莽白登,憑高風日快虚澄。烟烽萬里元秦塞,王氣千秋自漢陵。北伐聲威方電迅,西來將士已雲蒸。危關岌嶪青蓮宇,看取三軍劍舞騰。”謝榛《四溟集》卷七《石佛廢寺,在居庸關彈琴峽之西》:“峽轉逢孤寺,庭荒起暮烟。石堂惟有壁,松樹不知年。劫火關塵世,名香斷勝緣。登臨霜草地,想像雨花天。何處飛馴鴿?無由見老禪。梵音泉自落,法鏡月空懸。净土還如此,浮生重惘然。門前車馬客,誰復問青蓮?”

居庸關之所在,乃南、北兩口之間。兩二口相距,或云六十里,或云五十里,或云三十里。郝經《陵川集》卷一〇《居庸行》、卷二一《居庸關銘,並序》:“驚風吹沙暮天黄,死焰燎日横天狼。巉巉鐵穴六十里,塞口一噴來冰霜。導騎局脊銜尾前,氈車轣轆半側箱。彈筝峽道水復凍,居庸關頭是羊腸。横拉恒代西太行,倒捲渤海東扶桑。幽都却在南口南,截斷北陸萬古强。”“而居庸關,在幽州之北,最爲深阻,號天下四塞之一。大山中斷,兩岩峽束,石路盤腸,縈帶郤鏬。南曰南口,北曰北口,滴瀝濺漫,常爲冰霰滑濕,濡灑側輪,跐足殆六十里石穴。”貢奎《雲林集》卷三《居庸關》:“居庸關高五十里,壁立兩崖雄對峙。迴峰作勢遮欲斷,百曲盤旋如磨螘。隂風白晝吹颼颼,亂石當溪泉嚙齒。道狹才通車一兩,貫尾鈎連行不止。我從北來識此險,巫峽鑱天差可擬。但願平生足游覽,何用藏書岩穴裏?馬鳴關度日未斜,黄鵠遠趁征雲起。安得有酒令我歌?如城之愁今已矣。”《至正析津志輯佚·屬縣》:“居庸在直都城之北,中斷而爲關,南、北三十里,古今夷、夏之所共由定,天所以限南、北也。每歲聖駕行幸上都,並由此途,率以夜度關,蹕止行人,到籠燭夾馳道而趨。南龍虎臺,北棒槌店,皆有次舍,國言謂之納缽關,置衛領之,以司出入。”

居庸關前的道路,多數記載説是四十里。大概是一條峽谷,廣狹不一,而南、北口之認定各有不同,其里程之計算,也就難免有長短的偏差了。柳貫《柳待制集》卷二《度居庸關》:“居庸朔方塞,始入兩崖張。行行轉石角,細路縈澗岡。層壑倒天影,半林漏晨光。崎嶔里四十,所歷萬羊腸。千轅絡前後,兩軌通中央。”胡助《純白齋稿》卷二《居庸關》:“居庸古關塞,我老今見之。天險限南北,亂石如城陴。朝光暎蒼翠,征袖凉颸颸。澗谷四十里,崖巒争獻奇。禽鳥鳴相和,草木蔚華滋?”《近光集》卷一《過居庸關》:“關南關北四十里,玉壘珠閎限兩京。列隊龍旂明輦路,重屯虎衞肅天兵。桑麻斾斾村無警,榆柳青青塞有程。却笑燕然空勒石,萬方今日盡升平。”《東里集》卷續四八《録先世遺事録》:“十一日昧爽,度居庸關。關之内,凡四十里。未刻,已度,晚駐蹕岔道,賜百官酒饌。”徐有貞《武功集》卷二《居庸關銘》:“居庸,天下之形勝險要處也。其山一名軍都,距北京九十里,在昌平縣之西北三十里。兩山夾峙,束而爲關,關之中,延袤四十餘里。廣容方軌,旁皆峻壁,矗立萬仞。有石城,横跨東西兩山之間,周迴千二百丈,南北置門,敵臺十二,以爲守禦。”

披閲時人的相關的記録,所經地點的提到,也有所不同。王惲《秋澗集》卷八〇《中堂事記》:“六日丁卯,午憩海店,距京城廿里。凡省部未絶事務,於此悉行决遣。是晚,宿南口新店,距海店七十里。戊辰卯刻,入居庸關,世傳始皇北築時,居庸徙於此,故名。兩山巉絶,中若鐡峽,少陵(杜甫)[《鐵堂峽》]云:硤形藏堂隍,壁色立積鐡者,蓋寫真也。控扼南、北,實爲古今巨防。午憩姚家店,是夜,宿北口軍營。月犯東井鉞星,或者云:斧鉞,用兵之兆。距南口姚店三十里而遠。”《近光集》卷四《扈從集前序》、《扈從集後序》:“至正十二年歲次壬辰四月,予由翰林直學士、兵部侍郎拜監察御史。視事之第三日,實四月二十六日,大駕北巡上京,例當扈從。是日,啓行,至大口,留信宿。歷皇后店、皁角至龍虎臺,皆(巴)納[鉢]也。國語曰(巴)納[鉢]者,猶漢言宿頓所也。龍虎臺,在昌平縣境,又名新店,距京師僅百里。五月一日,過居庸關而北,遂自東路至瓮山。明日,至雞坊,在縉山縣之東。”“七月九日,望祭園陵,竣事,屬車轅,皆南向,彝典也。遂以二十二日發上都而南。”“自懷來行五十五里至嬀頭,又十里至居庸關,關南至昌平龍虎臺,又南則皇后店、皁角、大口焉。”

居庸關内的名勝,首推彈琴峽、仙人枕。陳孚《陳剛中集》卷三《彈琴峽》、《仙人枕》:“月作金徽風作絃,清聲豈待指中傳?伯牙别有高山調,寫在疏松亂石邊。”“居庸萬馬遶山前,未必蒼苔睡晏然。見説華山風日暖,何如移伴白雲眠?”袁桷《清容集》卷一五《彈琴峽》:“寒泉飛玉峽,誰彈使成聲?下有戰士骨,嗚咽水中鳴。絲石本异調,摩戛生虧成。”唐元《筠軒集》卷四《彈琴峽》:“朔風吹野日沈沈,何年天造無絃琴?黄牛三峽所未見,奔崩沙漠聞斯今。光浮漭蒼自太古,下視幽窈餘千尋。”胡助《純白齋稿》卷一三《彈琴峽》、《仙人枕》:“白石似琴身,流水似琴絃。阿誰彈此曲?遺音千萬年。”“石作仙人枕,枕邊流水聲。借君眠一覺,神爽到蓬瀛。”《東里集》卷詩三《居庸關彈琴峽》:“峽石記彈琴,泠泠流水音。不知行路者,誰有聽琴心?”王世貞《弇州四部稿》卷四五《彈琴峽》:“銀河落秋水,飛峽自鳴琴。代馬遥相避,君聽無殺心。”王樵《方麓集》卷一四《題彈琴峽》:“不入居庸道,安知有落花?澗水清淺流,高低繞人家。忽聞孤鸞别鶴之清調,琅然出幽谷之谽谺。水石自成音,穆如風中琴。”楊巍《存家詩稿》卷一《彈琴峽》:“瑤琴何處聞?停車空緬想。谷静水聲幽,霜餘山氣朗。無聲心亦閑,况復聞清響。”

事實上,元代皇帝的基業之開創,正是從居庸關附近的戰役開始的。《圭齋集》卷一三《進金史表》:“我太祖法天啓運聖武皇帝,以有名之師,而釋奕世之愾,以無敵之仁,而收兆民之心。勁兵擣居庸關,北拊其背,大軍出紫荆口,南扼其吭,指顧可成於俊功,操縱莫窺於廟算,懲彼取遼之暴,容其涉河以遷。太宗英文皇帝席捲河朔而徇地并、營,囊括趙、代而傳檄齊、魯,滅夏國而蹴秦、鞏,通宋人以逼河、淮。睿宗仁聖景襄皇帝冒萬死出饒風,長驅平陸,戰三峰,乘大雪,遂定中原。”《陵川集》卷一〇《居庸行》:“當時金源帝中華,建瓴形勢臨八方。誰知末年亂紀綱?不使崇慶如明昌。陰山火起飛蟄龍,背負斗極開洪荒。直將尺箠定天下,匹馬到處皆吾疆。百年一僨老虎走,室怒市色還猖狂。遽令逆血灑玉殿,六宫飲泣無天王。清夷門折黑風吼,賊臣一夜掣鎖降。北王淀裏骨成山,官軍城上不敢望。更獻監牧四十萬,舉國南渡尤倉皇。中原無人不足取,高歌曳落歸帝鄉。但留一旅時往來,不過數歲終滅亡。”《清容集》卷一五《居庸關》:“陰風玄虬涌,巨石忽崩壞。周遭青松根,下有古木寨。石皮散青銅,云是舊戰鎧。”“在昔恃險隘,當關守千夫。一朝天馬來,岩崿成康衢。大統叶天運,神武開皇謨。信矣經啓功,聿超神禹圖。”

自元以來,無論明人,每將居庸關視爲或南、北,或番、漢,或夷、夏之所分界。胡祗遹《紫山集》卷一《五月十九日,過嶺》:“燕城望居庸,絶壁青插天。行行上北口,平田失危顛。燕郊入地底,俯見蒼蒼烟。北轅天際山,高高與雲連。行行復行行,既至乃坦原。一川復一山,南望肖深淵。登陟六百里,形勢一如前。盤盤阨孤嶺,峭折一巍然。隂陽限南北,祝融淡無權。”劉璟《易齋集》卷上《送張紀善還越省親,分題得居庸關》:“居庸關南楊柳青,居庸關北嚴霜零。惟天設險限南北,寒暄异候差難評。長風揚沙聲震地,行人駐馬傷心情。我來守邊久寒暑,風沙習慣無嫌憎。”劉鶚《惟實集》卷五《居庸關》“形勢自雄壯,古來番漢分。千年有今日,四海喜同雲。木落樓臺出,山深雞犬聞。危闌閑立馬,壯氣掃千軍。”顧清《東江家藏集》卷一四《次韻望居庸》:“連山限夷夏,中斷出奇雄。絶地蟠金鏁,横天結翠幪。塵沙飛不到,羊馬貢還通。”這種説法,自有其理由。《清容集》卷二五《華嚴寺碑》:“太祖皇帝肇定區夏,視居庸以北爲内地,户族散處,皆安其簡易。在憲宗皇帝時,將有事西南,底慎舊章,建置靡遑。時則世祖皇帝治軍和林,相厥地利,曰:維灤陽,展親會朝,茲爲道里得中,稽衆契龜,僉告允吉,因城而名之曰開平焉。”

由與地當二都之衝會,當元世祖以後,居庸關所在地域,自有不少經營。《陵川集》卷二一《居庸關銘,並序》:“中統元年,皇帝即位於開平,則駐蹕之南門,又將定都於燕都,則京師之北門。而屯壁之荒,圯恐啓狡焉。”納缽的設置,人口的增殖,隨著而來的是宗教的傳播。吳師道《吳禮部集》卷三《留昌平詩,居庸關》:“皇衢坦蕩蕩,來往無驚猜。氈車正聨絡,怒轍奔春雷。前趨見行殿,遥峙積雪堆。騰凌萬馬騎,暮繞龍虎臺。愚生一何幸!獲忝儒臣陪。”黄溍《金華集》卷四《居庸關》:“車行已方軌,關吏徒擊柝。居民動成市,廬井互聫絡。幽龕白雲聚,石磑清泉落。地雖臨要衝,俗乃近淳樸。”《柳待制集》卷二《度居庸關》:“谷開稍夷曠,在險獲康莊。豈惟遂生聚?列廛參雁行。激流或機磑,架廣亦僧坊。我來山水窟,愛此不能忘。”《純白齋稿》卷二《居庸關》:“佛廬架岩上,疏泉匯清池。民居亦棋布,機磑臨山陲。清幽入行李,緩策遂忘疲。”《近光集》卷一《過居庸關》:“崇關天險控幽燕,萬叠青山百道泉。絶壁雲霞龕佛像,連廛雞黍聚人烟。”《至正析津志輯佚·屬縣》録焦景山(某)《居庸關》:“堆蘭疊淬扼雲川,神力堅開固有年。分得蓬萊三島境,畫成兜率一重天。雲開道院間門户,雨後人家小市鄽。”

居庸關附近之山河雄偉險峻,也是元、明人所津津樂道。劉秉忠《藏春集》卷二《過居庸關》:“車箱來往若流泉,絶壁巉岩倚翠烟。限破中州四十里,鑿開大路幾千年?函關不謂平如地,蜀道無知險似天。萬里揮鞭猶咫尺,誰能掌上保幽燕?”耶律鑄《雙溪醉隱集》卷三《居庸關》:“秀拔延天險,寒盤萬古根。東西躔日月,南北限乾坤。影落海山冷,氣摇星斗昏。如何戰塵下?荆棘暗重門。”《陳剛中集》卷三《居庸關》:“車稜稜,石角角,車聲彭彭鬥石角。馬蹄蹴石石欲落,不知何年鬼斧鑿?僅與青天通一握,上有藤束萬仞之崖,下有泉噴千丈之壑。太行羊腸蜀劍閣,身熱頭痛懸度索。一夫當關萬夫卻,未必有此奇巘崿。吾皇神聖混地絡,烽火不紅停夜柝。但有地險今猶昨,我扶瘦笻息倦脚。欲叩往事雲漠漠,平沙風起鳴凍雀。”薩都剌《雁門集》卷一《至順癸酉歲,過居庸關》:“居庸關,山蒼蒼,關南暑多關北凉。天門曉開虎豹臥,石鼓晝擊雲雷張。關門鑄鐵半空倚,古來幾度壯士死?草根白骨棄不收,冷雨陰風泣山鬼。”胡儼《頤庵文選》卷下《居庸關》:“居庸關,山蒼蒼,山頭雉堞連雲長。一夫臨關,萬夫莫當。古稱秦關百二强,何如居庸殿朔方?氈裘編髮俱來王,此時正值天雨霜。”

孛兒只吉氏一朝,自至元元年後,定制以上都、大都爲二都。《至正析津志輯佚·朝堂公宇》:“中統五年詔:開平府,闕庭所在,加號上都。始於燕京修營宫室,分立省部,四方會同,乞正名。準奏,稱大都路,其府號大興府。”位於燕山山脉中的居庸關,自然成爲二都最爲重要的關隘。不僅如此,由於其處在畜牧和農耕的分界上,因而控制此關隘,同時具有控制兩部份地域的象徵意義。《陵川集》卷二一《居庸關銘,並序》:“中原能守,則爲陽國北門;中原失守,則爲陰國南門。故自漢、唐、遼、金以來,常宿重兵,以謹管鑰。”元順帝於南、北二口内的關城創立西域浮屠的過街塔,其目的,通過异質文化的滲透和推廣,以加强其對整個中國的統治。這就是《過街塔碑銘》所云:“將以崇清净之教,成無爲之風,廣惻隱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車同軌矣,書之同文,行之同輪,推而放諸四海,式諸九圉。”可惜從盛至衰,由衰及亡,乃是所有王朝不可避免的軌迹。王逢《梧溪集》卷四《後無題,悼庚申北狩事》:“險塞居庸未易劘,望鄉臺上望鄉多。君心不隔丹墀草,祖誓無忘黑水河。”丘濬《重編瓊臺稿》卷五《座中有搊筝者,作白翎雀曲,因話及元事,口占此詩》:“起輦谷前駝馬迹,居庸關外子規聲。不堪亡國音猶在,促數繁絃叫白翎。”

應該没有疑問,所稱的西域浮屠就是西番塔。《法苑珠林》卷五一:“西域乾陁羅城東南七里,有雀離浮圖。推其本緣,乃是如來在世之時,與諸弟子游化此土,指城東曰:我入涅槃後二百年,有國王名迦尼色迦,在此處起浮圖。”“父老云:此浮圖,天火七燒,佛法當滅。塔内佛事,悉是金玉千變萬化,難得而稱。旭日始開,則金盤晃朗,微風暫發,則寳鐸鏗鏘。西域浮圖,最爲第一。”蒙元時代,傳統的印度東傳佛教大體承襲不變,以龜茲、于闐爲代表的西域佛教也幾乎絶迹。而元朝皇帝及其后妃、諸王、勛貴所信仰的,也正是以密、顯二宗爲主的藏傳佛教。李翀《日聞録》:“皇元累朝即位之初,必降詔天下。惟西番一詔,用青紵絲書粉,詔文綉以白絨,穿珍珠網於其上,寳用珊瑚珠蓋之。如此,齎至其國,張於帝師所居殿中,可謂盛哉!”皮之所存,毛之所附。居庸關城之過街塔,當然也衹能是該派别風格的建築了。《至正長安志圖》卷中:“或曰今[安西路小兒]原東有西番浮圖,至元中所建。其下是一古冢,經營之始,塹之爲基,得一石椁,有篆文三,曰小兒冢。意者原名以是,然今亦不知有此名矣。”楊瑀《山居新語》卷三:“松江夏義士者,乃甲户也。其家房門上,有一西番塔影。蓋松江無西番塔,不知此影從何而得?人以爲异。”

《至正析津志輯佚·屬縣》:“百招長老有《過居庸十咏》,耶律抑溪喜而和此。”“百招長老”不知爲誰;“耶律抑溪”,也不是耶律希亮亦或“耶律柳溪”,因爲其卒於至正以前很多年。而前者的《和百招長老過居庸十咏》中涵《南口永明寺過街塔》一作。盛如梓《庶齋老學叢談》卷上:“耶律文獻公,子中書令湛然居士(楚材),孫丞相雙溪(鑄),曾孫宣慰柳溪(希亮),四世皆有文集,共百卷,行於世。”危素《危太樸集》卷續二《耶律希亮神道碑》:“泰定四年六月,翰林學士承旨、資善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耶律公薨於京師私第。”“公諱希亮,字明甫。”《至正析津志輯佚·屬縣》録《南口永明寺過街塔》、《仙人枕》、《研臺》:“驅車犖確上居庸,古澗流泉拂曉風。當道朱扉司管鑰,過街白塔聳窿穹。碑镌贔屭朝京闕,仙與彌陀峙梵宫。巡幸百年冠蓋盛,六龍行處五雲從。”“仙枕遺踪濕蘚痕,古今費盡萬詩篇。睡殘渾沌三千界,夢破邯鄲五百年。老我乾坤歌白雪,任渠熊牧臥青烟。紛紛名利忘歸客,曾是相從一醉眠。”“研臺千古獨流芳,杖履尋幽散老狂。山色水聲涵石潤,天光雲影沁池香。兩京巡幸多題咏,百代興亡要主張。今日干戈愁滿地,借君儒筆紀行藏。”而後詩有“今日干戈愁滿地”,顯然作於至正十一年後。

居庸關内之沙門建築,數量曾經頗夥。《清容集》卷一五《次韻繼學途中竹枝詞》:“居庸夾山僧屋多,鑿石化作金彌陀。但有行車度流水,不見舉拂談懸河。”《柳待制集》卷六《晨渡居庸,至南關門》:“雲梯忽斷山嵕平,霽霧初褰林嶺明。兩都扼喉南北鎮,九州通道東西行。巔崖巨石擎佛屋,壁門遺築開軍城。當時若詫天下險,一卒前臨强萬兵。”鄭潜《樗庵類稿》卷二《甲午,分臺上京,和王本中都事過居庸關韻》:“雲邊薄霧初開障,雨後清風不起沙。路入天關還作客,境非人世欲忘家。涓涓石溜鳴蒼玉,閃閃林霏散彩霞。一望浮屠遍山谷,南薫偏發傍岩花。”就寺院而言,尚有玉峰寺。《至正析津志輯佚·屬縣》録《玉峰寺》:“翠玉峰巒罨畫間,岩扉澗有幾重關?石頭路滑蒼苔冷,禪隱雲間盡日閑。”“玉峰寺扁半山限,金碧崔嵬枕石臺。祝壽僧歸樵徑遠,往山人去福田開。鑑傳三際尊師德,世出千年劫大灾。過客未能分半席,何時來此講天臺?”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逮明中大都廢棄,未能如盧溝橋之過街塔久存。《純白齋稿》卷一四《盧溝南道上》:“彰義門前楊柳陰,過街塔畔井泉深。行人飲馬向南去,歷歷穹碑好墓林。”《日下舊聞考》卷九二《郊坰》:“過街塔,在西直門外迤西四十里,距盧溝橋十餘里,今尚存。”

同类推荐
  • 天下锦衣

    天下锦衣

    他本是一介书生,一心科举,日夜苦读只为,有朝一日入仕为官。然而一场意外,却使他性情大变,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他出身锦衣世家,承袭锦衣卫官职。历尽千辛万苦,拨开重重迷雾,终于揭开父亲惨死之谜,此后重振锦衣卫。他提督锦衣卫,兼领东厂,权势滔天,杀人无数。他诛反贼,惩贪官。手段之毒辣,力度之强,前古未有。他力排众议,重操‘张居正’改革,利用手中的权利铁腕治国。使日落西山的大明王朝达到了繁荣的顶点。林寒人称“林不眨”,安平人称“笑阎罗”,申明人称“申不吝”他们的绰号从何而来,又有什么精彩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娑婆世界,几度春华。缇骑四出,锦衣天下……………………
  • 人间六十年

    人间六十年

    距今五百年的日本,天下大乱,礼崩乐坏。以下克上,以子弑父,以弟夺兄,道义,亲情分文不值。这便是后人称之为‘战国’之时代。而这也是一个豪杰辈出的年代,在这里人们都忠实的遵从着自己的信念,为了自己,为了家族,甚至是为了女人,在这个舞台上演绎出波澜壮阔的诗篇,是只属于这个年代的特别诗篇。时间:应仁元年(1467年)乱世从这里开始……英雄辈出的年代也从这里开始……这是一切的起点……
  • 明刺

    明刺

    正德皇帝玩心正酣,寻找刺激制造祸端。阳明老兄悟道出关,收拾残局授业在先。朝中阁老手忙脚乱,苦撑社稷力保江山。奸佞小人趁机上位,搅弄天下又是难安。看他一个大明王朝小小教谕,贫困山区的学校校长,如何步步生莲,化险为夷,玩转这个时代的波诡云谲,震慑腐朽僵化的朝堂,给大明王朝带来一番新气象!
  •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是索德浩在硕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出版的,前后历经数载,反复补充了不少资料,是今天研究长江流域汉晋以来墓葬考古和相关历史背景的一部颇具参考价值的著作。
  • 再活一百年

    再活一百年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恶之间可有界限。看胖子如何在大恶后,走向大善。又如何在善恶与爱情间两难。穿越三国后游刃有余的再活一百年,体会不一样的三国。品味善与恶。
热门推荐
  • 无敌风暴

    无敌风暴

    武者命运,谁主沉浮?世间万物,谁能不朽?机缘巧合之下,少年亦步亦趋,迈向永恒。
  • 权谋:帝姑婉柔传

    权谋:帝姑婉柔传

    没有现代记忆的穿越,也不过是让那古代的小女孩染上自己的好斗的性格,杀敌万千名震天下。然而自从进宫为皇后,谁会忽略这么一个绝对的存在?没有人不利用她,她也利用所有人,至高无上的地位背后,是慢慢变成奸邪的眼神和沾满的鲜血的双手···
  • 潇然梦之无游天下录

    潇然梦之无游天下录

    潇然梦醒后的繁华世界——心若自由,身沐长风,无游天下,不离不弃。抱着这样的信念,无游组三人出海远航,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新的世界,新的挑战,他们即将创造新的传奇。拥有强大魔法的绿眼男子兰迪斯,夺人记忆的邪恶公主艾丽莎,亦正亦邪的死灵法师久妖,凭空而现的神秘少年冰朔,饲养章鱼宠物的古怪祭司从容,爱恨纠缠了百年的吸血鬼法兰和卡嘉……一个夺人记忆的岛国,一个繁华堪比天和的伊修大陆,一个笼罩在夜幕下的阴森古堡……新的冒险,新的篇章,刚刚展开!
  • 极品风流保镖

    极品风流保镖

    征服女人一定要在软绵绵的床垫上吗?No,No,No,其实那也可以在地上,感受双峰的尺度一定要用手吗?其实那还可以用嘴的,虏获女人的芳心一定要帅气加装逼吗?No,No,No,要想装逼,实力是不可少滴,有了绝对实力,什么冷艳总裁,性感女上司,活泼可爱的美女明星统统不在话下!
  • 雨下的秘密

    雨下的秘密

    今日题量过度,双手不堪重负。虽有答案书,误抄书页他出。加速,加速,大脑一塌糊涂。
  • 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

    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本娼狂

    我本娼狂

    年幼时,落入继父的手中,我百般挣扎的下场,是终于成为了一名夜场小姐。遇到了第一位金主,我痴心托付,百般柔情,却落得个骨肉流产、沦为牢犯。去了生育能力,不再是完整的女人,我发誓要当人上人、我要去疯狂报复!偏偏结局是,真心爱我的人全都不得善终,死无全尸。我一辈子没有主动去害人,可是老天不公,他总是戏耍我,作践我,仿佛在欣赏着我的笑话。你问我为什么要误入风月场,因为我除了这里,无处可逃。
  • 搞笑的宿敌

    搞笑的宿敌

    一个励志成为喜剧演员的高中生的日常生活。
  • 不爱为何纠缠

    不爱为何纠缠

    一个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在头顶。我知道,那是他。那个我爱的他。那个是在自己的他。不只是他,还有我的朋友。在身后,爱着我。信任我,永远宠着我。我不是那个千金小姐。我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安依璇!
  • 宫闱长歌

    宫闱长歌

    他是二皇子,他武艺出众,他是野心家,他觊觎皇位;他是三皇子,他文韬武略,他是和平者,他只想逃避;她出生相府,她不谙世事,她独爱一人,她伤了自己;自古帝王家本就不太平,卷入其中就无法脱身,所有人都在挣扎,却最终逃不过命运的安排。(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