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三年的日子。
最近一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思想也异常活跃。互联网的发达,更是给活跃的思想插上了翅膀。每个问题每个地方每种情况都有不同的看法,这不奇怪,因为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掌握的信息不同,判断能力也不同。有争论是好事,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口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今天仿佛见到了端倪。
当然也有不同意见,说还是在进行严格的舆论管制。但是,平心而论,现在的话语空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即使在文革十年中,可以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但是涉及禁区,还是很危险的,常常有人因为说错一句话,喊错一句口号,甚至因为撕错一张报纸而丢了性命。
思想的活跃带来各种思潮的涌动,有人归纳了现在的八种思潮,有人划分了左中右三大派,又细分为极左极右中左中右等等。
这么多的流派,这么多的不同思想,产生激烈的争论在所难免。事实上,有些人已经处在一根思想轴的两极,很难坐到一起,当然也谈不上共识。
我们说共识,不是把思想统一到某一点上,超出这一点,就是异己。不是这样的。我们说共识,是通过讨论和交流,能够互相了解和吸收对方的观点,大家努力找到共同点,一起为之努力。
无论思想距离有多大,有一点是起码的共识,就是推动祖国的前进。
新中国成立六十三年,当然不是祖国六十三年,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六十三年,也是祖国的六十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后的日子,也是祖国前进的日子,这两者是不能分割的。
诚然,新中国的六十三年中,走过不少的弯路,过早的社会主义改造,反右的严重扩大化,大跃进,三年大饥荒,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等等。这些,许多已经得到了纠正,在新中国成立后文革后全党讨论通过的《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已经很清楚地阐释了这些问题。
纠正错误之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成绩,是为世界瞩目的。
这并不代表现在没有问题,其实问题还很多。例如深化体制改革问题,防止执政党腐败的问题,社会治理和法制等等。
很多人有很多的不满,这很多的不满也有很多的渠道发泄出来。那么,发泄不满就是不爱国吗?不能这样说,发泄不满,是对政府的管理者提意见,有要求,这就是看到了有改变的可能,不是心如死水。
真的心如死水还提意见发牢骚干什么?要不出国,要不混日子,岂不省事?
但是,既然发泄不满是希望祖国能够前进,为什么不能积极行动起来,持各种意见的人形成共识,形成合力,一起推动祖国的前进呢?
祖国是属于人民的。祖国走过的道路,尤其是近百年来走过的道路,告诉我们,要走上民主、法制、自由、富强的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基层的努力,更需要上下齐心的合力。
执政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新一代领导集体即将登场,我们期待他们的改革举措,同时,不仅仅是期待,而且要参与。要参与,就必须用心,用脑。
今年的国庆,是连着中秋节的。中秋节其实是一个庆祝丰收的节日,它记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而新中国的国庆节不过六十三年,它是一个国家欣欣向荣的象征,我们这一代人,一头连着传统,一头握着未来。我们绝不会希望祖国在我们这一代或者这几代人手中走向没落,恰恰相反,我们一定是希望祖国在我们的推动下,走向繁荣昌盛。
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思索,我们到底需要做什么,需要怎么做。找到起码的共识,找到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