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计划经济时代,一切都是按国家下达的指令性指标来生产,经营,销售和分配。而市场经济就要求一切环节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运作。如若要卖出你的产品,就必须走广告的路,否则别说买你的产品了,就是听说也没听说过。那时,中国的一则非常直白而且异常原始的广告,由于是当时最早的广告而变得家喻户晓。那就是‘燕鹉’牌收录两用机的广告。广告内容很简单,一个小伙子脖子上挂了一把吉他,扯着嗓子拼命地唱着:燕鹉,燕鹉,燕鹉传你一片情。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中国的广告的设计和制作水平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内容比较丰富,还能配上比较优美的歌曲,比如汪正正用他那浑厚嗓子推出的沱牌酒和吉利汽车。但总体来看还是给人一种比较牵强的感觉。
近来特别留意了一些西方国家的广告,有些非常幽默,有些非常诙谐,对中国的广告发展很有启示。两天前电视上播了一对夫妇正在熟睡,突然那个男人大声地说起了梦话并高呼一个女性的名字-Celica,他的妻子也醒了并纳闷这个女人究竟是谁,这时候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辆非常漂亮的Celica跑车。
还有一则是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个巧克力的广告。谁都知道巧克力是好吃的,但是又不能多吃,因为要发胖的。而一位年轻漂亮的女人,拿着一盒仅剩下一块的巧克力,递给对面镜子里的自己说:Last One?No,no after you(最后一块,不,不,还是你现吃吧),实际上还是自己吃了。
另外有一个在时装杂志上的广告,整个版面就有两行字。第一行是:There was a time when women looked to men for protection(曾经有一度女人需要男人的保护),第二行字:Teflon Fabric Protector(泰福龙服装保护者),言外之意只要有了泰福龙服装,女人就根本不需要男人了。
有一天在大街上的一个超大型公益性广告也很有意思,上面只有一句话:If you smoke,I will smoke.意思是:如果你要抽烟的话,我也抽了。因为谁都知道抽烟对别人的身体不好,如果别人也抽了,就会影响到你的身体,所以干脆谁也别抽了。
我在一个小的礼品店里买东西时,还发现了墙上贴的一个小标语:Do feel free to smoke outside.如果只看到前面的字,还以为是:请随意吸烟。结果后面还加了一个字:外面。即,请到外面随便抽烟。Do feel free 一般是一句很客气的话,特别是主人让客人别太难堪时用的,而今却用在了这里。如果在我们中国,一般都是:禁止抽烟,或禁止吐痰。抽烟的人或者有吐痰习惯的人看见了可能就不舒服。要是按照西方人说法,则可以写成:随意在外面抽烟或吐痰,那可能就不会那样的生硬。但是广告的设计水平和人们的认识和欣赏水平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中国的广告也完全采用了西方的幽默并达到了相应的水平,那末我们姑且不说是否能够达到广告效益,就是想看懂它也要花上些时间。
(2003年12月8日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