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2700000007

第7章 我只是一束平凡而普通的烛光

双流县合江小学 罗兴元 朱晓林

“我是一束烛光,一束微小的烛光,专为照进幼小心灵而存在的烛光。我所有的责任就是尽一束烛光之力驱散阴霾和寒冷,焕发生机和活力。”这就是她——双流县合江小学一名平凡而普通的女教师朱红秀的格言。正是在这条格言的指引下,她一路走来,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印迹中写满了勤奋、谦逊、严谨、求实……在同行眼里,她是一位踏实敬业的实干家;在学生心中,她是一位可敬可亲的好老师。她把事业和生命融为一体,在家乡教育事业这块热土上,始终辛勤地耕耘着,执着地追求着。

朱红秀老师:面对困境,我要坚强

她1984年参加工作,当时年仅20岁,在一所村小任教。那是一所路途偏远、交通不畅、条件极差的村小:破旧的泥墙瓦房,高低参差的课桌板凳,土垒的乒乓球台,狭小不平的操场。面对这一切,她心中有着一种震撼,一丝凉意。

“面对困境,挑战是勇敢者的誓言。”她用这句话激励自己。村道坎坷,她每天步行十多里,早早地来到学校与学生一起打扫卫生,诵读课文;放学后,辅导完学生、批改好作业才又迟迟回家。为了能把课上好,她一方面用心钻研教材,另一方面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常常为了琢磨出一个好方法、制作一个好教具而熬至夜深人静;为了追求教学效果,没有现成的投影胶片,她便利用玻璃写字画图勾勒着色,不知用坏了多少支笔;为了创设生活情景,她曾拿着录音机守候山顶以录下呼呼风声、啾啾鸟鸣,曾于池塘、田间苦待青蛙的合唱。

2002年,她调入中心校,因为细心、耐心、务实,被学校安排为实验室负责人、科学专职教师。为了更快熟悉新的工作,她又全身心投入新领域的学习中,从设备的摆放到用途,从日常维护到实验准备记录,一切从新开始,一切从细开始。为了让自己更加充实,她先后参加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函授学习以及县骨干教师、市骨干教师等培训。为了能让自己在学校的时间多一些,她与丈夫商量后在离校近一些的原校区小学租住了下来。

“朱老师在家里那可称得上是个好儿媳、好妻子。”这是邻居们对她的评价。每天放学回家,不管多晚,她总会回老屋看一看年迈的双亲,帮助他们收拾收拾屋子,整理整理菜地,还不忘带去一些老人喜欢吃的水果糕点。丈夫是一名村干部,身体不好,平时工作也挺忙,家里的农活常常应付不过来,为此,他没少责怪朱老师。面对丈夫的责怪,朱老师总是耐心地解释,争取丈夫的谅解和支持。同时,为了减少丈夫的劳累,朱老师的每个周末几乎都泡在了给果树施肥、除虫、锄草中,使她本来就瘦弱的身子变得更黑更瘦了。学校领导多次提出要给她更换工作,她都婉言谢绝了,她总是微笑着说:“没啥,我不做,别人不也要做嘛!”

贫困家庭的孩子:朱老师,是您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

清晨,沉睡的三峨山在曙光中渐次掀开夜的被,露出或浓或淡的绿。幽静的操场上,迎着晨光出现了两个跑步的人,一长一幼。有时,年长的会放慢脚步,关切地询问年幼的孩子;有时,年长的会用温暖的大手轻握孩子的小手,带着跑一阵。停下来的时候,便教孩子搓热了双手,用手浴脸梳头,直到孩子的脸色由青黄变得红扑扑的,闪耀着生命的光彩……

他们是谁呢?

是母子吗?不是。但他们的关系胜似母子!

是在晨练吗?也不是。但比晨练更有意义。

这个一长一幼跑步的镜头被定格在2004年的3月,被定格在3月以后的每个早晨,被定格在合江小学幽静的操场上,被定格在这所小学刚接手六年级一班班主任的朱老师和她的学生张华平身上。

张华平的妈妈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很早就因发病而离家了,七岁那年,他的父亲也得了癫痫,发作起来非常可怕。为此,全家人四处筹钱为他的父亲治病。几年的奔波,没有换来他父亲的健康,病情反而越来越严重,家里也已债台高筑。在这样一个贫困又缺失亲情的环境下,小华平长大了。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促使朱老师踏上了到张华平家进行家访的崎岖山路,并及时把通过多次家访了解到的张华平家的贫困情况向学校领导作了汇报。学校经过核实,马上制定了对张华平的资助方案:为张华平申请县政府“两减一免”的资助名额,免去张华平就读期间的寄宿费。

虽说学校解决了张华平读书的困难,但面对他的家庭困境,朱老师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因为张华平不仅仅是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也是一个亲情残缺的孩子,太多的不幸降临在了他的身上。这样的孩子太需要爱了。于是,朱老师暗下决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更多的温暖和关爱。

朱老师利用班会时间给班里的同学们讲了张华平的故事,号召全班同学帮助他。第二天,全班同学为张华平捐款一百多元。而当朱老师将张华平的事情讲给同事们听后,各位教师也纷纷解囊相助。不仅如此,学校也为张华平举行了“献爱心”捐助活动。从此,张华平同学的课桌上不时会多一些东西:或是一本练习本,或是一本学习资料,或是一本课外读物……

不仅如此,朱老师经常为张华平备齐毛巾、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随着季节变化,还不忘为他添置一些衣服,经常鼓励他在学习中要自信努力。而且,朱老师与小华平还多了一份约定——每天一起跑步。朱老师不仅持之以恒地与张华平晨跑、谈心、交流,而且还总在休息时间叫上他一起到操场上打乒乓球或羽毛球。张华平不会打乒乓球,朱老师就手把手地教,然后不知疲倦地陪练下去。

时间长了,张华平的身体素质、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善;时间长了,跟着练的学生多了,班上大部分学生也加入了进来;时间长了,张华平在快乐的集体中感受着如春雨般爱的滋润,变得开朗了许多、活泼了许多。

朱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她决定趁热打铁,让那颗在亲情缺失中受伤的心更加坚强、阳光起来。她在班上成立了“3+1”帮扶小组,让成绩优秀的三名学生轮流检查、指导张华平的学习,并让张华平担任纪律委员,培养他的自我约束能力。为了鼓励张华平树立人生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朱老师精心举办了“名人故事演讲会”,并成功引导张华平演讲了《林肯的童年》。林肯的故事,感染了全班同学,也感染了演讲者,张华平热泪盈眶……

在涌动的泪光中,朱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同学们进行自己的成长设计。张华平在他的成长计划中写道:坚持不懈地关爱他人;持之以恒地认真学习;长大后资助贫困的孩子和失去亲人的孩子读书。

就这样,张华平渐渐从亲情缺失的阴影中、从家庭贫困的自卑中走了出来,融进了朝气蓬勃的集体之中,融进了体现着生命价值的奋斗之中。

“朱老师,您是我心中的太阳,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您的恩德我永远也忘不了。”这就是现在就读于华阳中学的张华平同学在给朱红秀老师的信中发出的肺腑之言。

留守的孩子:您比妈妈还亲啊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如今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学生长期远离父母,亲情缺失造成他们中很多人生活习惯差,意志薄弱,心理异常,学习态度不端正。朱老师对待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更加用心,每天她都带着“做学生喜爱的老师”的信念徜徉于他们中间,用“润物细无声”的爱去拨动他们的心弦。

上学年,在朱老师新接的五年级二班中,有留守儿童9个,占班级学生总数的21%。朱老师首先调查了留守学生的情况,全面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兴趣爱好等,同时建立档案资料和联系簿,并主动成了其中五个学生的“代理妈妈”。她经常找这些“子女”谈心,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解决感情上的困惑、学习中的苦闷、生活中的烦恼。“儿子”小俊杰,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只好跟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有些溺爱甚至放纵孩子。小俊杰脾气十分古怪,老师和同学的话都不愿意听,还经常搞一些恶作剧,是学校有名的让人头痛的学生。面对这样的情况,朱老师始终没有放弃对他的帮助。她经常观察他的点滴表现,尽可能抓住机会和他近距离沟通和交流,发现他有点滴进步立即给予表扬。在他发脾气的时候,朱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爱抚他,和他聊天谈心,让他把心中的苦闷倾诉出来,还主动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让孩子多听到父母的声音。功夫不负有心人,也许读懂了老师的爱,小俊杰慢慢转变着:他上学不再迟到,恶作剧越来越少,作业也慢慢按时完成,不会的也主动来问老师。在2008年上半年的期末考试中,小俊杰的语文和数学均达到了优秀的成绩。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朱老师原打算陪平日难得一见的儿子和年事已高的公公、婆婆到黄龙溪古镇游玩。但当她得知“女儿”许扬五月二日正好满11岁,又知道许扬多年来一直由爷爷照看,爷爷年纪大,农活多,无暇给孩子过生日,她便租车前往许扬家,带上了许扬一起去黄龙溪。在风景如画的黄龙溪,朱老师带着她一边欣赏景点,一边为她拍照留念。晚上回到家里,又专门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许扬在吹灭11支生日蜡烛的时候,激动地哭了,哽咽着说:“我从没过过这样的生日,朱老师,您比妈妈还亲啊!”

苦心耕耘育桃李,一片冰心在玉壶。26年的青春岁月,26年的风风雨雨,为了带给学生们无限的喜悦和幸福,朱老师扎根于合江这片教育的沃土,没有可歌可泣的壮举,默默地为每一个孩子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在这片天空下,她如同烛光般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的心,那么光明,那么温暖,那么实在。朱红秀老师奉献了很多很多,牺牲了许多许多,但她说这让自己“很有成就感”,自己“只是一束平凡而普通的烛光”,面对孩子,无怨无悔。

同类推荐
  • 美文雅句染年华:那些美得令人心醉的哲理句集

    美文雅句染年华:那些美得令人心醉的哲理句集

    人有时候就像藤萝,要生存就得靠别的东西支持,在拥抱别人中获得向上的力量。《美文雅句染年华》犹如一个关于人生和世界的展厅,让你与世界上最睿智的洞见零距离接触,让你醍醐灌顶,让你感悟年华。
  •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有人形容萧红,她不是烟花,却比烟花更寂寞,她不是海棠,却比海棠花更为苦恋断肠。萧红,这个东北女子,犹如一朵生长在冰天雪地里的海棠花,孤傲冰洁在那个零落纷扰的三十年代,是一抹凄艳亮丽的红。卧听着海涛声音的她,短暂生命里是如何承受这寂寞长途的呢?从她的文字里,或许可以找到零星解答。书中基本涵盖了萧红的所有散文,其中《商市街》相当于她与萧军同居时期的日记,而书信《致萧军》中更是袒露萧红热恋时的情态,更有她描写家乡生活和悼念祖父的散文,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萧红。
  • 读者超人气作家精华文萃:爱情鱼的智慧瓶

    读者超人气作家精华文萃:爱情鱼的智慧瓶

    本书从“净重三克的爱情”、“绽放如花的谎言”、“借一扇窗发现爱”等几个片段收录了《读者》的多位作家的精品散文。
  • 康若文琴的诗

    康若文琴的诗

    《康若文琴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呈现出非常鲜明的个性以及语言极具特色的魅力。诗集共收录108首诗。
  • 夏日山间:世界上最静心的地方

    夏日山间:世界上最静心的地方

    本书是自然主义文学代表之作,以自然流畅的文字书写了盛夏时节的内华达山区的自然景象,描绘了每一种生活在那里的物种的有趣形态与特征,详尽介绍了地貌形成的历史研究。让读者在阅读时仿佛同作者一同进行了一次内华达山区的远行,感受最为和谐、最为纯净的大自然景致。
热门推荐
  • 楼兰秘传之战皇传奇

    楼兰秘传之战皇传奇

    有着死亡谷之称的新疆罗布泊沙漠深处,风干千年的古楼兰遗迹,神秘的葬尸湖底。一群一往无前的探险队员,一伙装备精炼的盗墓团队,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在一场恐怖的沙崩中离奇的消失了.............在一个陌生的大陆,一个深受现代知识文化熏陶的年轻探险队员,凭借着随身携带的几件现代的武器,将如何谱写他的神奇穿越之旅
  • 国与国号

    国与国号

    不言归于好不应该1234564878641654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芯片之谜

    芯片之谜

    不知是多少年以后,为了抢夺日益枯竭的能源,一场核武器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地席卷了全球。经过漫漫长的岁月,人们又渐渐恢复了生活的平静----
  • 君知我心不负卿

    君知我心不负卿

    世人皆知,小野寺家二公子自幼便被自愿被送入他国,在他国自创企业,并且事业那是风生水起,自己一手创建起来的企业已经遍布时间各个国家。世人相传,小野寺家二公子身边美女如云,但凡是有点姿色的都往他身上贴,但是却没有听说他对哪一个女人有过别样的心。世人言怪,小野寺家二公子绝美无比貌似女人,喜好男风......……捂脸,烂摊子一个一个的被收拾。看着异样的眼光,无奈的横倒在地上,仰天长叹:“传言是绝壁不能信的啊喂!”某人见状,压至身下,勾唇。“可不可信,一试便知。”
  •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

    这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千百年来,各代学者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议论纷纷,各执一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将各代学者的不同观点汇总起来详加介绍,可视为一种学术上的总结。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对一些学者的相同观点和相反观点兼收并蓄。不同学者手中掌握的材料,有的重复,有的有出入,有的截然相反,但都言之有据,值得重视。
  • 云间玄道

    云间玄道

    云间界,进得出不得!要坐在轮椅上无滋无味的度过这一生?还是进入云间仙界,拼出个美好未来?
  • 斑斓天星

    斑斓天星

    由于是新作品,还没有想好,往后会写上来的
  • 冷皇的假面毒后

    冷皇的假面毒后

    初相见。他是江湖传言最最神秘的司星阁阁主,头戴面具,一身黑衣,冷漠毒舌;她是人称妙手无双魅公子的英俊少年,脸披人皮,女扮男装,游戏江湖。他请她易容扮作一位美貌女子,以偿相思之苦。她为了浇灌毒花四处寻毒,却不料他的血正是世间剧毒之物。一场名动江湖的鉴宝大会,两人心思各异,结伴同行。面具人皮之下,互不知对方是人是鬼,长相为何。一段传奇,就此拉开序幕。
  • 都市小子成长记

    都市小子成长记

    从小体弱多病的农村小子,父母为了锻炼他的身体,从小学习武术,一个平凡的小子,却有着异于常人的潜能,长大后参军,成为一名少将军官,飞虎大队的大队长,传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