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73100000009

第9章 赛诗赌唱 切磋品评(2)

第十八节 想夫怜

唐朝时,司空于(dP)认为乐曲《想夫怜》的曲名不够文雅,想改换曲名。有位客人笑着说:“南朝相府中,曾有瑞莲,所以有首歌名叫《相府莲》。‘想夫怜’是后人的讹传。”于是就不改了。

第十九节 韦应物的真知灼见

诗僧皎然,俗姓谢,青年时曾热衷仕进,应试未第,中年后皈依佛门,在杭州灵隐寺出家,精研诗篇,尤其擅长律诗。他曾去拜访苏州刺史韦应物,知道韦应物擅长作古体诗,恐怕诗体不合,于是在乘船的途中冥思苦想,作了十余篇古体诗,作为“见面礼”。韦应物看后,一点也不称赏,只是和皎然谈了一些别的事情,皎然为此十分失望。第二天,皎然誊清旧作,把律诗献给韦应物,韦应物再三吟诵,大加赞赏,并对皎然说:“禅师几乎丧失了诗名,你为什么不把你最擅长的律诗拿出来,而要屈从老夫的嗜好呢?诗人各有所长,不是仓促之间就能改变风格的。”对这番真知灼见,皎然心悦诚服。

第二十节 李绅趣事四则

中唐诗人李绅,字公垂,排行二十,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家迁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元和元年(806)进士,仕途顺畅,一生出将入相。他身材矮小,被人称为“短李”。别看他个子小,可轶闻趣事却不少。

起初,李绅为举子时,把他的《古风(一作《悯农》)二首》作为行卷,求人举荐。《古风》的一首是:“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另一首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刑部郎中吕温见诗后,对员外郎齐煦及其弟齐恭说:“我看李秀才诗意,这个人有见识,将来必定为卿相。”后来的事实,证明吕温确有眼光。

对李绅的人格品性,时人多有诟病。李绅没中进士之前,奔波江湖,来到扬州,曾借住在评事李元家中。寄人篱下,李绅便常称李元为叔父。李绅进士及第后,扶摇直上,飞黄腾达。地位发生了逆转,所以李元去拜谒李绅时,自称为弟或侄,但李绅仍不满意,面露不悦之色;直到李元自称孙子,李绅才以礼接待。又有一位崔巡官,居住在宣州(今属安徽),与李绅是同年进士,听说李绅任宣武节度使坐镇开封,特地远道赶来探望。崔巡官才在开封旅店落脚,想不到仆人和当地人争吵起来,被送到官府查问,仆人说:“我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不分青红皂白,将参与吵闹的人都判了死刑,还命令将崔巡官抓起来,质问道:“我和你旧曾相识,你到了开封,为什么不来见我?”崔巡官叩头谢罪:“下官刚到开封一旅店,见天已昏黑,因李大人尊贵,不敢在晚上求见。伏乞哀怜,让下官能生归家乡。”李绅却不讲情面,把崔巡官关在牢里,鞭笞臀股二十,押送过金陵才放了他。崔巡官吓得面如死灰,不敢痛哭。当时的人都传言说:“李绅的远房阿叔,居然成了孙子;李绅的旧时朋友,突然变为囚犯。”

李绅性子暴躁,不能礼待士人。任宣武节度使时,和一士人在道上相遇,士人不肯回避,被李绅的侍卫抓了起来。李绅火冒三丈,命人审问,将要施以重刑。但一审问,才知那士人竟是皇室子弟。士人答词说:“天子勤政楼前,还容我缓缓漫步;开封桥上,竟不许我徐徐而行。难道汴州比京城还大,尚书肯定不应尊于天子。”李绅看后,大惊失色,赶紧派人放了士人。另有一位少年,也曾当面奚落过李绅。一少年自称姓辛,衣冠不整来到李绅官邸,李绅对他很冷淡,招待不周。其实,少年的父亲辛丘度和李绅是旧交,白居易(排行廿二)在寄元稹的诗中曾说“闷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并且说过:“辛大丘度,性迂嗜酒如命;李二十绅,生得矮小,擅长作诗。”现在见李绅不认旧交,那少年便对李绅说:“晚生时常想起白老伯的诗:‘闷劝畴昔酒,闲吟廿丈诗。’”李绅被嘲讽得很不好意思,只好笑道:“辛大有这样的狂儿,我怎敢不念旧情!”那些凡是被李绅慢待过的士人,听说此事后,都为辛丘度的儿子能当面折辱李绅而感到痛快。

李绅身为宰相虽然“肚里难行船”,但也不尽如此狭隘,也有很大度的时候。刑部郎中张又新,曾与宰相李逢吉合谋诬告李绅,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高要)司马。后来,唐敬宗查明真相,复李绅之位,罢免了张又新等人的官职。李绅镇守淮南时,张又新由江南罢免刺史归来,乘坐的船遇到暴风,两个儿子被淹死;他在悲伤痛苦中经过李绅管辖的地盘,害怕李绅报复,就写了一封长信向李绅谢罪。李绅很同情他的遭遇,复信说:“你陷害我贬官,还声言自己是主谋,这已是过去的事了,我不再计较;现在你遭遇沉船丧子的灾祸,我深表同情。”张又新到达后,李绅厚加优待,丝毫不计较过去的仇怨。张又新非常感激,对李绅深表惭愧和谢意,二人从此消除了仇怨,就好像老朋友似的。李绅设宴款待,张又新没想到在宴席上又见到了一位旧时爱恋的歌妓。原来张又新早年任小官时,与一酒妓情意相投,但因种种原因没能纳她为妾。到这时候,已过去二十年了,这个酒妓仍在宴席间佐酒助兴,认出了张又新,眼神忧郁,似乎要流出泪来。酒宴中,李绅起身去换衣服,张又新便用指头沾着酒在盘子上题诗一首,酒妓深深领会了诗中的含义。李绅再来到席间,张又新端着酒杯闷闷不乐,李绅发觉之后,就让酒妓唱歌劝酒。酒妓情不自禁,便唱了张又新的题诗《赠广陵妓》):“云雨分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今来头白重相见,还上襄王玳瑁筵。”张又新喝醉了酒回家,李绅成人之美,就让那名酒妓当晚去侍奉张又新。

第二十一节 推敲

华美的诗句来自于艰辛的思考,更来自于思维的交流和碰撞。

诗人贾岛以苦吟著称,声名传播天下。当初他参加进士考试,常常轻视前辈文人,认为参考的八百名举子,在诗文学业上都不如自己,所以孤芳自赏,旁若无人。他作诗非常投入,不分场合地点,任性而为,或在闹市上高声吟诵,或在大街上傲然长啸。有一天,他骑在驴背上,构思《题李凝幽居》的诗,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后又想用“敲”字,一时琢磨不定,就在驴背上作“推”和“敲”的手势,不知不觉走到了大街中间,行人见了都很惊讶,贾岛却视而不见、浑然不觉。当时,吏部侍郎韩愈暂时代理京兆尹(京城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因事外出,车马仪仗显赫威严,贾岛却沉浸在诗意中,不知道回避,一下子冲撞了第三节仪仗队。仪仗官把他推下驴背,押到韩愈面前,贾岛这才醒悟过来,解释事情的原委。韩愈不但没有怪罪贾岛,反而对这个炼字的问题很感兴趣,停下坐骑考虑了好长时间,对贾岛说:“用‘敲’字好啊!”—因就诗境而言,月色皎洁,僧人敲门,宿鸟受惊,一派幽人幽境;“推”字无声,“敲”字响亮,空谷传音,愈显幽静。贾岛得名家指点,连连点头致谢;韩愈喜爱贾岛善于思索,便邀他并骑而行,一路谈笑,同进了京兆尹衙门,一起谈论作诗的心得体会,谈了几天都不厌倦,与贾岛结为布衣之交,并作《赠贾岛》夸赞说:“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向人间。”后来,“推敲”成为一个常用语,指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文史专家考证:韩愈任京兆尹在唐穆宗长庆(821—824)年间,而他早在宪宗元和五年(810)擢任职方员外郎时,即已与贾岛相识,所以“推敲”之事不可能发生。但由于此事传神写照十分精彩,所以诗文爱好者都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韩愈作为一代文宗,确有许多奖掖后进的美行。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记载,李贺曾带着诗作去拜见韩愈,韩愈当时担任国子博士,李贺来时,韩愈刚送走了客人,非常疲倦。守门人把李贺的诗卷呈上来,韩愈解开衣带,想飞快地浏览一下就去休息,可是翻开头一首《雁门太守行》,看到第一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就又系上衣带,急忙传令请李贺进来—这个小插曲,约可称为“警句解乏”吧!

第二十二节 白居易评诗

唐人赏花,很重视牡丹,长安、洛阳两京皇家内院、贵族府第以及佛寺道观,都遍种各色牡丹。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命人访查牡丹花,只有开元寺僧人惠澄在京城获得一个品种,种植在庭院里。春深时节,惠澄小心呵护牡丹,用油布覆盖在牡丹上面。当时,江东想考进士的人大多跑到杭州参加乡试,诗人徐凝,从富春(今浙江富阳)来到杭州,尚不认识白居易,见到开元寺的牡丹,便作《题开元寺牡丹》一诗:“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闲用意栽。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唯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指白居易)来。”不久,白居易到寺院看花,见诗后,就邀徐凝来一起喝酒,同醉而归。另一位诗人张祜,也来到杭州。徐、张二人都自负诗名,希望以第一名的资格获得白居易的推荐。白居易便以一赋一诗来测试他俩,赋题是《长剑倚天外》,诗题是《馀霞散成绮》。

经过测试,白居易判定徐凝为第一,张祜列第二。张祜不服气,争辩说:“我的诗里有‘地势邀尊岳,河流侧让关’(《入潼关》)的诗句,还有《题金山寺》诗说:‘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凭这样的佳句,还不能当第一名吗?”白居易说:“綦毋潜(盛唐诗人)早已写过‘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题灵隐寺山顶禅院》),你的诗句有模仿的痕迹,不能称为佳句。”徐凝对张祜说:“你的这些诗句要说美也算美,但怎么比得上老夫的‘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庐山瀑布》)呢?”张祜见争辩也没有用,叹息说:“荣辱纠纷,为什么常会发生呢!”就故作旷达地唱着歌走了。徐凝接着也驾船回家乡睦州(今浙江建德)了。从此,徐、张两位书生就不再参加乡试了。

白居易对张祜的诗似乎有一定的成见,例如他认为张祜的《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四句都以数字为对,不足为奇。杜牧就不同意白居易的看法,他在镇守秋浦(今安徽贵池)时,与张祜结为诗酒朋友,最爱吟诵张祜的《宫词》,认为白居易有故意非难张祜的言论,经常替张祜抱不平,写诗抬高张祜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又写道:“如何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第二十三节 巫山题壁

长江三峡,巫峡最长;巫山十二峰耸立江岸,更兼有“朝云暮雨”的神话传说,愈发美丽动人。按照唐人的习惯,名诗人游名山,一般都要题诗纪念。曾任苏州刺史的大诗人白居易,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将要行经巫山,秭归(今属湖北)县令繁(pF)知一得知后,预先在神女祠的粉壁上题诗一首:“苏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书巫山神女祠》)恳请白居易留诗,以光耀名胜古迹。

白居易来到巫山,看了繁知一的题诗,怅然若失,把繁知一请来,说:“刘禹锡郎中担任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在此三年,想作一诗题咏巫山,却始终不敢下笔。任职期满临走时,经过巫山,把前人题写的所有诗作都抹去了,只留下了四首。这留下的四首诗,堪称古今绝唱。所以别人仓促之间是不能在巫山轻率题诗的。”那四首诗,分别是沈期、王无竞、李端、皇甫冉写的。沈期《巫山高》诗说:“巫山高不极,合沓奇状新。暗谷疑风雨,幽崖若鬼神。月明三峡曙,潮满九江春。为问阳台客,应知入梦人。”王无竞《巫山》诗说:“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徘徊作行云,婉娈逐荆王。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李端《巫山高》诗说:“巫山十二重,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猿声寒渡水,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去,千秋见楚宫。”皇甫冉《巫山峡》诗说:“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白居易只是吟哦了这四首诗,在繁知一的陪同下渡过巫峡,最终也没有题诗。

第二十四节 骊龙探珠

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元稹、刘禹锡、韦楚客三人,在白居易家中聚会,谈论起南朝的兴亡,感慨不已,于是约定各赋一首有关六朝古都金陵(今江苏南京)的怀古诗。刘禹锡最为敏捷,一杯酒刚喝完,七律《西塞山怀古》就写出来了:“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诗歌借西晋大将王率水军从益州(今四川成都)顺流东下,一举消灭东吴的史事,感慨唐王朝藩镇割据、中央号令不行的现实,对仗工整,声调铿锵。白居易看了,感叹说:“我们四人一起探骊龙,你一人先得了龙珠,剩下的一鳞半爪,还有什么用?”于是,元、白、韦三人都搁笔不写了。

据现代学者考证,刘禹锡作《西塞山怀古》时,正由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元稹则任越州(今浙江绍兴)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几人很难在一起聚会赋诗。人们把这件事情附会在白居易身上,是因为他确有谦虚的气度,而且对刘禹锡格外称赏。据刘禹锡自撰的《金陵五题序》记载,刘禹锡年轻时曾客游江南,但是没有一游金陵;后就任和州刺史,常踮脚东望金陵,这时正好有朋友写了《金陵五题》给刘禹锡看,刘禹锡受此启发,也写了咏金陵的五首诗,并送给白居易观看,白居易吟此五诗,赞不绝口,尤其夸赞第一首《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照女墙来),说:“‘潮打空城寂寞回’,语淡而蕴深情,涵盖今古,我看今后的诗人,再也没有更好的词语来描写金陵了!”另据《唐摭言》卷十三记载,宰相裴度留守东都洛阳时,邀元稹、白居易、杨汝士饮酒赋诗,裴度先为破题,杨汝士联句说:“昔日兰亭无艳质,此时金谷有高人。”白居易自己觉得想不出更好的联句,就甘拜下风,缄默不语了。

第二十五节 国色天香

唐文宗即位初年,一次在内殿赏花,问侍臣程修己:“现在京城传唱的歌咏牡丹的诗,谁写的最好?”程修己回答:“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文宗听后叹赏不已。

称牡丹为“国色”,李正封之前的诗人已有此说法,如刘禹锡《赏牡丹》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李正封又加入了“天香”一词,更加完美。后遂专以“国色天香”喻牡丹。

第二十六节 章八元诗擅大雁塔

长安风景胜地曲江的西邻,建有慈恩寺。这座寺院是唐高宗李治为皇太子时,为追念生母长孙氏,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在隋朝无漏寺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高宗永徽三年(652),高僧玄奘从弘福寺迁居慈恩寺,为保护由印度带回的佛经,在寺院西边建造了一座五层砖表土心塔;到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重加改修,增至七层,成为高达近二百尺的楼阁式青砖塔。本名慈恩寺塔,因《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三中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僧寺,一日有群雁飞过,忽一雁离群落羽,摔死地上,僧人惊异,认为雁即菩萨,众议埋雁建塔纪念,所以俗称为大雁塔。大雁塔的特异之处,还在于它是唐代进士的题名处所。

从开元到大和年间,文人学士在大雁塔前题写的诗歌成千上万;唐文宗时,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唱和千百首,传到京师,吟诵的人无不称美。凡是元、白、刘三人所到的寺观台阁林亭,或是他们的歌咏之处,原先题写的诗板因相形见绌而偷偷撤了下来。元稹、白居易到慈恩寺进香,漫步大雁塔下,忽然看到章八元题留的《题慈恩寺塔》一诗,题诗处蒙有尘土,元稹、白居易让僧人拂去尘埃,二人吟咏品味了好长时间,一直到天黑了还不愿离去,于是下令除去以前诸家的诗,只保留章八元的一首。白居易感叹说:“想不到严维竟培养出这么好的弟子!”

章八元,睦州桐庐(今属浙江)人。少年时在驿亭偶题数言,恰好被肃宗、代宗两朝的著名诗人严维看到,问章八元说:“你能跟我学诗吗?”章八元欣然同意,在严维的言传身教下,几年后便考上了进士。他在大雁塔的题诗是:“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

第二十七节 李商隐旅店比诗

李商隐客游洛阳、长安时,因诗名过大,到处都有崇拜者。洛阳的妓女柳枝娘,爱好诗歌,尤其喜欢李商隐的《燕台诗》。李商隐过洛阳时,柳枝娘折下柳枝系在衣带上,赠送给李商隐,以请求赐诗一篇。

李商隐在长安,一次投宿一旅店,碰上有许多人聚在一起喝酒,招呼李商隐也过来凑热闹,但他们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商隐。酒酣耳热的时候,一位旅客站起来,赋诗《木兰花》一首,赢得满堂喝彩,那人也洋洋自得,要在座各位都唱和一首。众人都逞才使能,纷纷摇头晃脑吟咏起来。李商隐冷眼旁观,默不作声。众人都“表演”完了之后,李商隐才不慌不忙地起身吟诗道:“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船是此花身。”(《木兰花》)在场的人听了,大吃一惊,觉得碰见高手了,一问,才知道是李商隐。

第二十八节 说项

项斯,字子迁,台州乐安(今浙江仙居)人,会昌四年(844)进士。早年隐居杭州径山朝阳峰,后入幕于州郡。项斯勤于作诗,虽有“湖山万叠翠,门树一行春”(《闻友人会裴明府县楼》)、“深壁藏灯影,空窗出艾烟”(《日东病僧》)等等佳句,但没人宣传推荐,声名不振。后来听说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杨敬之爱才识才,便携带诗卷前往拜谒。杨敬之十分称赏,作《赠项斯》诗说:“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风范,风度)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从此之后,杨敬之果真履行“诗言”,每到一处都夸奖项斯这个人诗写得多么多么好。在他的大力宣传之下,项斯第二年就考上了进士。后来“说项”便成为习惯用语,指为人说好话。

“平生不解藏人善”的杨敬之,是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杨凌的儿子。杨凌与胞兄杨凝、杨凭,代宗大历年间接连进士及第,人称“三杨”。昆冈出玉,诗书传家,杨敬之也是进士出身,并且由刺史升任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任命书下达之日,二子杨戎、杨戴也同时登科,因而又赢得“杨家三喜”的美誉。杨敬之诗文兼擅,《华山赋》曾深得韩愈的称赞;诗句有清奇之美,诗人姚合在《寄杨祭酒》一诗中赞扬说:“日日新诗出,城中写不禁。清光宜对竹,闲雅胜闻琴。门户饶秋景,儿童解令吟。云山持管尽,莫惜别人寻。”如杨敬之者,名曰敬之,人当敬之,堪称诗界伯乐。

第二十九节 争婚赛诗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李郢,颇有诗名,是礼部尚书郑颢的学生,与贾岛、杜牧、李商隐等均有交往;工于七律七绝,理密辞闲,语言清丽,诗意精警。当初,李郢准备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听说邻居有位姑娘容貌漂亮,便去求婚。恰逢有别人也来提亲,女家感到为难,就抬高“身价”说:“准备彩礼一百万,谁先送来就许配给谁。”结果两家都财力雄厚,备足了百万钱财,同一天来到了女方家。女方更感到为难,见赛钱双方持平,便又想出一个“加赛诗歌”的办法,说:“请二位各作一首诗,评出诗的优劣,决定到底嫁谁。”这下正中下怀,李郢大肆发挥,诗作出色,终于娶得了美丽的邻家姑娘。

大中十年(856),李郢进士及第,回到江南,居住在苏州,遇到一位旧友当上了湖州(今属浙江)刺史,邀请李郢到湖州去共事。李郢到湖州后不久,决定在春天回家,辞官的理由是回家给妻子过生日。可是,湖州刺史坚决不放他走,并赠送给胡琴、焦桐、土产等礼物,叫他寄回家中以表示为妻子过生日的情意。李郢无奈,只好把礼物寄回,并且附上一首《寄内》诗说:“谢家生日好风烟,柳暖花春二月天。金凤对翅双翡翠,蜀琴新上七丝弦。鸳鸯交颈期千岁,琴瑟谐和愿百年。应恨客程归未得,绿窗红泪冷涓涓。”首句的“谢家”,借用了东晋才女谢道蕴的典故。东晋谢姓大族谢奕的女儿谢道蕴,美貌多才,传说一日大雪,谢家集会赏雪,谢安问晚辈们雪像什么,侄子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蕴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批评了谢朗,对谢道蕴大加赞赏。李郢以“谢家”指代自己的妻子,表明对妻子的才貌十分欣赏—看来他用诗歌争来的姻缘是很美满的。

第三十节 折柳桥

唐宣宗时,雍陶出任简州(今四川简阳)刺史。一天,雍陶送客人一直送到城外的一座桥,但是情意未尽,和客人交谈了很久,还想往前送。客人说:“这个桥叫做情尽桥,向来迎送客人到这里就尽到礼数了。”雍陶下马,取笔题字桥柱,把“情尽”改为“折柳”,然后题诗道:“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从此这座桥就改名为折柳桥,在这里送别的人,都吟咏雍陶的这首诗。

雍陶工诗善赋,恃才傲物,曾自比南朝大诗人谢。任简州刺史时,眼眶子很高,一般的文士都不接见。书生冯道明落第后,前来拜见,自称与雍陶是老相识。看门的把冯道明的话告知雍陶,冯道明进门见面后,雍陶呵斥说:“我和你素昧平生,怎么是老相识呢?”冯道明说:“我拜读您的大作,仰慕您的美德,在您的诗集中天天与您相见,怎么能说素昧平生呢?”接着便背诵雍陶的诗句说:“立当青草人先见,行近白莲鱼未知。”又说:“江声秋入寺,雨气夜侵楼。”又说:“闭门客到常疑病,满院花开不似贫。”雍陶听了,非常高兴,态度亲切起来,像对待从前的老朋友一样对待冯道明。

第三十一节 一字师

“一字师”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订正一字的误读,即可为师—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之“(chuH)”应读“敕略切”,李相误为“敕晷切”,一个小吏指出他的误读,李相很惭愧,向小吏行跪拜之礼,称他为“一字师”;再就是指更换诗文中的一二字—唐代诗人中有若干这样的佳话。

诗僧齐己,俗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人。自号衡岳沙门,工诗善琴。身上长着一个肉瘤,而喜欢他诗歌的人戏称这个瘤为“诗囊”。齐己云游天下,与郑谷是好友,常相交游酬唱。郑谷是永州刺史郑史的儿子,幼年时,父亲的同事司空图见到他,见他聪颖好奇,便问:“读过伯伯的诗吗?”郑谷点头作答,司空图又问:“诗里有没有毛病呢?”郑谷说:“伯伯《曲江晚望》诗结尾写道:‘村南斜日闲回首,一对鸳鸯落渡头。’其中含有深意。”司空图抚着郑谷的肩背感叹说:“你将来会成为领一代风骚的诗坛盟主。”司空图没有看错,郑谷后来果有诗名,为“咸通十哲”之一。郑谷隐居家乡袁州(今江西宜春),一次,齐己拿着诗卷来见郑谷,其中《早梅》一诗有句说:“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笑着对他说:“数枝不算早,不如改成‘一枝’为好。”齐己不觉下拜,认郑谷为“一字师”。

齐己拜郑谷为“一字师”,自己也曾被别人所拜。唐末湖南诗人张迥,少年时刻苦作诗但没有收获,后来做梦看到五色云从天而降,他取了一团云彩吞服下去,便精通诗艺了。作了一首《寄远诗》:“锦字凭谁达,闲庭草又枯。夜长灯影灭,天远雁声孤。蝉鬓凋将尽,虬髯白也无?几回愁不语,因看朔方图。”带着诗去见齐己,齐己边看边点头吟诵,并将“虬髯白也无”改为“虬髯黑在无”。张迥深以为是,拜齐己为一字师。

睦州清溪(今浙江淳安)人李频,少年好学,曾千里访“苦吟派”诗人姚合学诗,姚合把女儿嫁给了他。他作有《题四皓庙》诗,自认为奇绝,全诗是:“东西南北人,高迹此相亲。天下已归汉,山中犹避秦。龙楼曾作客,鹤氅不为臣。独有千年后,青青庙木春。”李频把这诗交给另一位“苦吟”诗人方干,方干看后笑道:“好是很好啊,不过里边有两个字用得不够妥当。‘龙楼曾作客’的‘作’字太粗俗,但又难以替换;‘鹤氅不为臣’的‘为’字特别不合适—我想起《诗经》有‘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句子,请把‘为’改为‘称’字。”李频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悔以前自吹自擂,说:“圣人以一字褒贬,这话真不假啊!”于是拜方干为一字师。方干终生没考上进士,李频却于大中八年(854)进士及第,方干百感交集,说:“弟子已攀桂,先生犹卧云。”(《寄李频及第》)

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王贞白,昭宗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曾任校书郎,后辞官隐居,专力作诗,诗名盛传唐末。他作有《御沟》诗:“一派御沟水,绿槐相荫青。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鸟道来虽险,龙池到自平。朝宗心本切,愿向急流倾。”自以为冠绝一时,无懈可击,便把它编在诗集的卷首,呈给诗僧贯休。贯休说:“很好,但是有一个字不妥当。”王贞白一时难以接受,拂袖而去。贯休说:“此人思维敏捷,定能领悟过来。”就在手心写了一个字。过了一会儿,王贞白又回来见贯休,高高兴兴地说:“已改了一个字,是‘此中涵帝泽’。”贯休摊开手掌,写的正好是个“中”字。

晚唐诗人任蕃(又作“任翻”),诗作清奇雅正,多有佳句。一年秋天,他游览了风景胜地天台山巾子峰,诗兴大发,便在住宿的寺院的墙壁上题诗一首《宿巾子山禅寺》:“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映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第二天一早,任蕃启程赶路,走了一百多里,来到一条江边,发现江水浅小不满,猛然间领悟到,江水是月升时随潮而涨,月落时随潮而退的,昨晚所写的“前峰月映一江水”,显然是有违实景,很不贴切。诗既已题壁,怕后人笑话,任蕃便不顾疲倦,急忙回身返回寺院,想把“一江水”改成“半江水”。可是等他赶到寺院,抬眼看诗壁,大吃一惊,不知谁已把“一”字改成“半”字了。任蕃心里异常钦佩,连忙向寺中的僧人打听情况。一个老僧说:上午有许多游客来游,都夸这首诗写得好,但有一人说只是“一”字用得不合适,就随手提笔改成了“半”字。任蕃问那人的姓名,老僧说不知道。任蕃连连叹息,遗憾永远无法知道这位“一字师”是何方诗坛高手了。后来,又有一位无名氏在任蕃题诗的地方再题诗道:“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

同类推荐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3)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皇后楷模:长孙皇后

    皇后楷模:长孙皇后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皇后楷模·长孙皇后》介绍了皇后楷模长孙皇后传奇的一生。《皇后楷模长孙皇后》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国学大师胡适曾说自己为半个台湾人,而与他有类似经历的远不止他一人。本书选取了胡适、傅斯年、方东美、南怀瑾等一批国学大师,主要讲述他们1949年离开大陆去往台湾之后的人生经历。有家不能回,有亲不相见,他们只能在故纸堆了寻求慰藉,读者在了解他们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之时,也可深深感受到他们对人生的无奈。
  •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能想到,你便能做到,这是创业者的出发点,更是通往成功的关键所在。想要将自己所想的变成现实,你便需要努力地去做。《史玉柱的人生江湖》使你明白,梦想、人生、方向都是你个人规划的事业蓝图,没有执著,不懂得坚持,在困难面前一味地退缩,你终将溃败;若你坚强挺立,一切都会成为过眼烟云;在创业、投资时,你需要看到市场的需求,你需要顺应消费者的意愿,你的产品才会有销路,否则你便是在自断前程。
  • 从辉煌到平淡

    从辉煌到平淡

    《从辉煌到平淡》。实实在在。写数学家,就是数学家的成就。写记者,就是记者的嘴脸。而且,在一定范围内的坐标上能找到。行文朴实,节奏稳定,不时有文采飞来扬去养人眼目,不时有趣味横生愉悦身心。能够高山仰止脖子还不疼地认识这么多大师,可资证此书写作功力。
热门推荐
  • 天下与世界

    天下与世界

    不困于心,不乱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少年孤儿,生而知之,路过海角天涯,在五个奇点为轴的新世界,成为逆天强者的故事
  • 笑剑情天续前缘

    笑剑情天续前缘

    从南粤仙峰云鹤山庄林三和口中,说出中原一代奇侠百姓恩人的传奇故事来。从而引出东方世家遗孤的复仇之行来,却没想到天意弄人,易天而处,扑朔迷离的商场风云,光怪陆离的未来世界……没想到这一切,竟只是一个现代人的一段神奇梦境、一段异想天开的未来幻想。过去、现在、未来……好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好像是各自独立……时空在交叉,故事与现实不过是两字之差。确有其事的赌海恶浪,钱权、理性、亲情在现实中交战……血案疑云,版权风波,爱情在颠沛中成熟,蓦然回首,才发觉这样的精彩远不如平淡……
  • 那些誓言,如若梦幻

    那些誓言,如若梦幻

    过往许多回忆,真真实实的占据了我灵魂的三分之一,我曾经很天真的以为,只要我们在一起,彼此相爱,我就一定能让自己嫁给你,至少曾经的我是这样,单纯的坚信不疑着,爱你会是一件至始至终的事情。而你也曾许诺过我那么多的幸福,然而,在青春的路途中,人来人往--------我们却走散了。最终当我找到自己的归宿时,我才发现,曾经那些没能走到最后的遗憾,只是一点一点的,把我向你推进。青春难免多多少少的会有遗憾,只是这些遗憾,在后来确确实实的成为了我祭奠青春的一种方式。
  • 风起长宁

    风起长宁

    本故事取材于剑侠情缘网络版叁从风起稻香再到安史之乱,一个一个朋友有几人能够陪伴到最后,或许今天举杯对月,明朝刀剑相向...
  • 沉默的悬崖

    沉默的悬崖

    永远要有这个严峻的抱负。不论在什么境况下,都必须直面人生,用全身心去拥抱、搏击充满荆棘与鲜花的人生和命运。因此,我在祖国和历史热切的逼视下,仍然是很惶愧的。
  • 宇宙未解之谜

    宇宙未解之谜

    仰望苍穹,环顾四野,人们看到的是苍茫辽阔而没有尽头的空间,这个空间被人们定义为“宇宙”。关于宇宙,《淮南子》中有语:“上下天地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即是说宇是指空间,宙是指时间。人们置身于“上下天地”中,但是却总是无法真正地看清宇宙的真面目。人们对宇宙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最早的探索,表现在美丽的神话故事当中。中国的“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都是描述天地如何形成的故事。而在西方文明当中,上帝六天创造世界的故事也被世代流传,并且曾经被认为是世界的开始和起源。随着人类文明智慧的发展,人们开始掌握一些自然的规律并且学会利用这些规律。
  • 魔剑士的眼泪

    魔剑士的眼泪

    世人认为流泪就是弱者。但事实并非如此。懂哭的人才是王者。剑残泪名门之后,却并没实力,天地为其而哭。一泪成神话,万剑成骨灰。一皇二墓三殿四府七庄只有明白眼泪为何物之人,才可明白世间真理。风花吹雪飘渺间,但愿爱在春秋时。多情总被无情伤,唯有痴情永追忆。
  • 南疆巫蛊

    南疆巫蛊

    巫蛊之术自西汉起传承千年,未必一切只是传说……我还未出生,就被人种下邪蛊,从娘胎里盗走了我的“鸡”。所以,我娘把我当做闺女养了整整十八年。十八年来,每一年鬼门开,都会有一妙龄女子替我枉死!冥冥之中,我和巫蛊注定会有非凡之缘!我十八岁后的人生,跌宕起伏,光怪陆离,匪夷所思!冤魂,厉鬼,邪灵,腐尸墓……此乃区区小事。凤流蛊,黑血蚕,婬娃降,香艳女尸,诡异邪团……纷至沓来。大敌皆非凡物,六欲皆非俗情。且看我如何玩弄神秘巫蛊,还魂我的十八个老婆……
  • 星梦辰

    星梦辰

    看十二星座如何保卫宇宙吧。
  • 极品嫡妻

    极品嫡妻

    如果说倾心教导子女,尽心尽力侍奉公婆,以夫为天是她这一生都努力去做的事情,那么她努力了,最后做到了,但是换来的却是一纸休书与扫地出门,堂堂侯府夫人,最后却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她的夫婿将她扫地出门的时候冷酷无情的道:最讨厌你这一副名门淑女的模样,明明就是一个贱货……再次醒来,她成了侯府的小姐。本以为这一世再也不用见到那个冷心冷情之人,但是某一日,母亲却告诉她,那是她未来的夫婿。她开始思考作为妻子是否真的要以夫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