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73100000009

第9章 赛诗赌唱 切磋品评(2)

第十八节 想夫怜

唐朝时,司空于(dP)认为乐曲《想夫怜》的曲名不够文雅,想改换曲名。有位客人笑着说:“南朝相府中,曾有瑞莲,所以有首歌名叫《相府莲》。‘想夫怜’是后人的讹传。”于是就不改了。

第十九节 韦应物的真知灼见

诗僧皎然,俗姓谢,青年时曾热衷仕进,应试未第,中年后皈依佛门,在杭州灵隐寺出家,精研诗篇,尤其擅长律诗。他曾去拜访苏州刺史韦应物,知道韦应物擅长作古体诗,恐怕诗体不合,于是在乘船的途中冥思苦想,作了十余篇古体诗,作为“见面礼”。韦应物看后,一点也不称赏,只是和皎然谈了一些别的事情,皎然为此十分失望。第二天,皎然誊清旧作,把律诗献给韦应物,韦应物再三吟诵,大加赞赏,并对皎然说:“禅师几乎丧失了诗名,你为什么不把你最擅长的律诗拿出来,而要屈从老夫的嗜好呢?诗人各有所长,不是仓促之间就能改变风格的。”对这番真知灼见,皎然心悦诚服。

第二十节 李绅趣事四则

中唐诗人李绅,字公垂,排行二十,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家迁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元和元年(806)进士,仕途顺畅,一生出将入相。他身材矮小,被人称为“短李”。别看他个子小,可轶闻趣事却不少。

起初,李绅为举子时,把他的《古风(一作《悯农》)二首》作为行卷,求人举荐。《古风》的一首是:“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另一首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刑部郎中吕温见诗后,对员外郎齐煦及其弟齐恭说:“我看李秀才诗意,这个人有见识,将来必定为卿相。”后来的事实,证明吕温确有眼光。

对李绅的人格品性,时人多有诟病。李绅没中进士之前,奔波江湖,来到扬州,曾借住在评事李元家中。寄人篱下,李绅便常称李元为叔父。李绅进士及第后,扶摇直上,飞黄腾达。地位发生了逆转,所以李元去拜谒李绅时,自称为弟或侄,但李绅仍不满意,面露不悦之色;直到李元自称孙子,李绅才以礼接待。又有一位崔巡官,居住在宣州(今属安徽),与李绅是同年进士,听说李绅任宣武节度使坐镇开封,特地远道赶来探望。崔巡官才在开封旅店落脚,想不到仆人和当地人争吵起来,被送到官府查问,仆人说:“我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不分青红皂白,将参与吵闹的人都判了死刑,还命令将崔巡官抓起来,质问道:“我和你旧曾相识,你到了开封,为什么不来见我?”崔巡官叩头谢罪:“下官刚到开封一旅店,见天已昏黑,因李大人尊贵,不敢在晚上求见。伏乞哀怜,让下官能生归家乡。”李绅却不讲情面,把崔巡官关在牢里,鞭笞臀股二十,押送过金陵才放了他。崔巡官吓得面如死灰,不敢痛哭。当时的人都传言说:“李绅的远房阿叔,居然成了孙子;李绅的旧时朋友,突然变为囚犯。”

李绅性子暴躁,不能礼待士人。任宣武节度使时,和一士人在道上相遇,士人不肯回避,被李绅的侍卫抓了起来。李绅火冒三丈,命人审问,将要施以重刑。但一审问,才知那士人竟是皇室子弟。士人答词说:“天子勤政楼前,还容我缓缓漫步;开封桥上,竟不许我徐徐而行。难道汴州比京城还大,尚书肯定不应尊于天子。”李绅看后,大惊失色,赶紧派人放了士人。另有一位少年,也曾当面奚落过李绅。一少年自称姓辛,衣冠不整来到李绅官邸,李绅对他很冷淡,招待不周。其实,少年的父亲辛丘度和李绅是旧交,白居易(排行廿二)在寄元稹的诗中曾说“闷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并且说过:“辛大丘度,性迂嗜酒如命;李二十绅,生得矮小,擅长作诗。”现在见李绅不认旧交,那少年便对李绅说:“晚生时常想起白老伯的诗:‘闷劝畴昔酒,闲吟廿丈诗。’”李绅被嘲讽得很不好意思,只好笑道:“辛大有这样的狂儿,我怎敢不念旧情!”那些凡是被李绅慢待过的士人,听说此事后,都为辛丘度的儿子能当面折辱李绅而感到痛快。

李绅身为宰相虽然“肚里难行船”,但也不尽如此狭隘,也有很大度的时候。刑部郎中张又新,曾与宰相李逢吉合谋诬告李绅,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高要)司马。后来,唐敬宗查明真相,复李绅之位,罢免了张又新等人的官职。李绅镇守淮南时,张又新由江南罢免刺史归来,乘坐的船遇到暴风,两个儿子被淹死;他在悲伤痛苦中经过李绅管辖的地盘,害怕李绅报复,就写了一封长信向李绅谢罪。李绅很同情他的遭遇,复信说:“你陷害我贬官,还声言自己是主谋,这已是过去的事了,我不再计较;现在你遭遇沉船丧子的灾祸,我深表同情。”张又新到达后,李绅厚加优待,丝毫不计较过去的仇怨。张又新非常感激,对李绅深表惭愧和谢意,二人从此消除了仇怨,就好像老朋友似的。李绅设宴款待,张又新没想到在宴席上又见到了一位旧时爱恋的歌妓。原来张又新早年任小官时,与一酒妓情意相投,但因种种原因没能纳她为妾。到这时候,已过去二十年了,这个酒妓仍在宴席间佐酒助兴,认出了张又新,眼神忧郁,似乎要流出泪来。酒宴中,李绅起身去换衣服,张又新便用指头沾着酒在盘子上题诗一首,酒妓深深领会了诗中的含义。李绅再来到席间,张又新端着酒杯闷闷不乐,李绅发觉之后,就让酒妓唱歌劝酒。酒妓情不自禁,便唱了张又新的题诗《赠广陵妓》):“云雨分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今来头白重相见,还上襄王玳瑁筵。”张又新喝醉了酒回家,李绅成人之美,就让那名酒妓当晚去侍奉张又新。

第二十一节 推敲

华美的诗句来自于艰辛的思考,更来自于思维的交流和碰撞。

诗人贾岛以苦吟著称,声名传播天下。当初他参加进士考试,常常轻视前辈文人,认为参考的八百名举子,在诗文学业上都不如自己,所以孤芳自赏,旁若无人。他作诗非常投入,不分场合地点,任性而为,或在闹市上高声吟诵,或在大街上傲然长啸。有一天,他骑在驴背上,构思《题李凝幽居》的诗,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后又想用“敲”字,一时琢磨不定,就在驴背上作“推”和“敲”的手势,不知不觉走到了大街中间,行人见了都很惊讶,贾岛却视而不见、浑然不觉。当时,吏部侍郎韩愈暂时代理京兆尹(京城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因事外出,车马仪仗显赫威严,贾岛却沉浸在诗意中,不知道回避,一下子冲撞了第三节仪仗队。仪仗官把他推下驴背,押到韩愈面前,贾岛这才醒悟过来,解释事情的原委。韩愈不但没有怪罪贾岛,反而对这个炼字的问题很感兴趣,停下坐骑考虑了好长时间,对贾岛说:“用‘敲’字好啊!”—因就诗境而言,月色皎洁,僧人敲门,宿鸟受惊,一派幽人幽境;“推”字无声,“敲”字响亮,空谷传音,愈显幽静。贾岛得名家指点,连连点头致谢;韩愈喜爱贾岛善于思索,便邀他并骑而行,一路谈笑,同进了京兆尹衙门,一起谈论作诗的心得体会,谈了几天都不厌倦,与贾岛结为布衣之交,并作《赠贾岛》夸赞说:“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向人间。”后来,“推敲”成为一个常用语,指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文史专家考证:韩愈任京兆尹在唐穆宗长庆(821—824)年间,而他早在宪宗元和五年(810)擢任职方员外郎时,即已与贾岛相识,所以“推敲”之事不可能发生。但由于此事传神写照十分精彩,所以诗文爱好者都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韩愈作为一代文宗,确有许多奖掖后进的美行。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记载,李贺曾带着诗作去拜见韩愈,韩愈当时担任国子博士,李贺来时,韩愈刚送走了客人,非常疲倦。守门人把李贺的诗卷呈上来,韩愈解开衣带,想飞快地浏览一下就去休息,可是翻开头一首《雁门太守行》,看到第一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就又系上衣带,急忙传令请李贺进来—这个小插曲,约可称为“警句解乏”吧!

第二十二节 白居易评诗

唐人赏花,很重视牡丹,长安、洛阳两京皇家内院、贵族府第以及佛寺道观,都遍种各色牡丹。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命人访查牡丹花,只有开元寺僧人惠澄在京城获得一个品种,种植在庭院里。春深时节,惠澄小心呵护牡丹,用油布覆盖在牡丹上面。当时,江东想考进士的人大多跑到杭州参加乡试,诗人徐凝,从富春(今浙江富阳)来到杭州,尚不认识白居易,见到开元寺的牡丹,便作《题开元寺牡丹》一诗:“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闲用意栽。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唯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指白居易)来。”不久,白居易到寺院看花,见诗后,就邀徐凝来一起喝酒,同醉而归。另一位诗人张祜,也来到杭州。徐、张二人都自负诗名,希望以第一名的资格获得白居易的推荐。白居易便以一赋一诗来测试他俩,赋题是《长剑倚天外》,诗题是《馀霞散成绮》。

经过测试,白居易判定徐凝为第一,张祜列第二。张祜不服气,争辩说:“我的诗里有‘地势邀尊岳,河流侧让关’(《入潼关》)的诗句,还有《题金山寺》诗说:‘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凭这样的佳句,还不能当第一名吗?”白居易说:“綦毋潜(盛唐诗人)早已写过‘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题灵隐寺山顶禅院》),你的诗句有模仿的痕迹,不能称为佳句。”徐凝对张祜说:“你的这些诗句要说美也算美,但怎么比得上老夫的‘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庐山瀑布》)呢?”张祜见争辩也没有用,叹息说:“荣辱纠纷,为什么常会发生呢!”就故作旷达地唱着歌走了。徐凝接着也驾船回家乡睦州(今浙江建德)了。从此,徐、张两位书生就不再参加乡试了。

白居易对张祜的诗似乎有一定的成见,例如他认为张祜的《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四句都以数字为对,不足为奇。杜牧就不同意白居易的看法,他在镇守秋浦(今安徽贵池)时,与张祜结为诗酒朋友,最爱吟诵张祜的《宫词》,认为白居易有故意非难张祜的言论,经常替张祜抱不平,写诗抬高张祜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又写道:“如何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第二十三节 巫山题壁

长江三峡,巫峡最长;巫山十二峰耸立江岸,更兼有“朝云暮雨”的神话传说,愈发美丽动人。按照唐人的习惯,名诗人游名山,一般都要题诗纪念。曾任苏州刺史的大诗人白居易,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将要行经巫山,秭归(今属湖北)县令繁(pF)知一得知后,预先在神女祠的粉壁上题诗一首:“苏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书巫山神女祠》)恳请白居易留诗,以光耀名胜古迹。

白居易来到巫山,看了繁知一的题诗,怅然若失,把繁知一请来,说:“刘禹锡郎中担任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在此三年,想作一诗题咏巫山,却始终不敢下笔。任职期满临走时,经过巫山,把前人题写的所有诗作都抹去了,只留下了四首。这留下的四首诗,堪称古今绝唱。所以别人仓促之间是不能在巫山轻率题诗的。”那四首诗,分别是沈期、王无竞、李端、皇甫冉写的。沈期《巫山高》诗说:“巫山高不极,合沓奇状新。暗谷疑风雨,幽崖若鬼神。月明三峡曙,潮满九江春。为问阳台客,应知入梦人。”王无竞《巫山》诗说:“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徘徊作行云,婉娈逐荆王。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李端《巫山高》诗说:“巫山十二重,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猿声寒渡水,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去,千秋见楚宫。”皇甫冉《巫山峡》诗说:“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白居易只是吟哦了这四首诗,在繁知一的陪同下渡过巫峡,最终也没有题诗。

第二十四节 骊龙探珠

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元稹、刘禹锡、韦楚客三人,在白居易家中聚会,谈论起南朝的兴亡,感慨不已,于是约定各赋一首有关六朝古都金陵(今江苏南京)的怀古诗。刘禹锡最为敏捷,一杯酒刚喝完,七律《西塞山怀古》就写出来了:“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诗歌借西晋大将王率水军从益州(今四川成都)顺流东下,一举消灭东吴的史事,感慨唐王朝藩镇割据、中央号令不行的现实,对仗工整,声调铿锵。白居易看了,感叹说:“我们四人一起探骊龙,你一人先得了龙珠,剩下的一鳞半爪,还有什么用?”于是,元、白、韦三人都搁笔不写了。

据现代学者考证,刘禹锡作《西塞山怀古》时,正由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元稹则任越州(今浙江绍兴)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几人很难在一起聚会赋诗。人们把这件事情附会在白居易身上,是因为他确有谦虚的气度,而且对刘禹锡格外称赏。据刘禹锡自撰的《金陵五题序》记载,刘禹锡年轻时曾客游江南,但是没有一游金陵;后就任和州刺史,常踮脚东望金陵,这时正好有朋友写了《金陵五题》给刘禹锡看,刘禹锡受此启发,也写了咏金陵的五首诗,并送给白居易观看,白居易吟此五诗,赞不绝口,尤其夸赞第一首《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照女墙来),说:“‘潮打空城寂寞回’,语淡而蕴深情,涵盖今古,我看今后的诗人,再也没有更好的词语来描写金陵了!”另据《唐摭言》卷十三记载,宰相裴度留守东都洛阳时,邀元稹、白居易、杨汝士饮酒赋诗,裴度先为破题,杨汝士联句说:“昔日兰亭无艳质,此时金谷有高人。”白居易自己觉得想不出更好的联句,就甘拜下风,缄默不语了。

第二十五节 国色天香

唐文宗即位初年,一次在内殿赏花,问侍臣程修己:“现在京城传唱的歌咏牡丹的诗,谁写的最好?”程修己回答:“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文宗听后叹赏不已。

称牡丹为“国色”,李正封之前的诗人已有此说法,如刘禹锡《赏牡丹》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李正封又加入了“天香”一词,更加完美。后遂专以“国色天香”喻牡丹。

第二十六节 章八元诗擅大雁塔

长安风景胜地曲江的西邻,建有慈恩寺。这座寺院是唐高宗李治为皇太子时,为追念生母长孙氏,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在隋朝无漏寺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高宗永徽三年(652),高僧玄奘从弘福寺迁居慈恩寺,为保护由印度带回的佛经,在寺院西边建造了一座五层砖表土心塔;到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重加改修,增至七层,成为高达近二百尺的楼阁式青砖塔。本名慈恩寺塔,因《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三中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僧寺,一日有群雁飞过,忽一雁离群落羽,摔死地上,僧人惊异,认为雁即菩萨,众议埋雁建塔纪念,所以俗称为大雁塔。大雁塔的特异之处,还在于它是唐代进士的题名处所。

从开元到大和年间,文人学士在大雁塔前题写的诗歌成千上万;唐文宗时,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唱和千百首,传到京师,吟诵的人无不称美。凡是元、白、刘三人所到的寺观台阁林亭,或是他们的歌咏之处,原先题写的诗板因相形见绌而偷偷撤了下来。元稹、白居易到慈恩寺进香,漫步大雁塔下,忽然看到章八元题留的《题慈恩寺塔》一诗,题诗处蒙有尘土,元稹、白居易让僧人拂去尘埃,二人吟咏品味了好长时间,一直到天黑了还不愿离去,于是下令除去以前诸家的诗,只保留章八元的一首。白居易感叹说:“想不到严维竟培养出这么好的弟子!”

章八元,睦州桐庐(今属浙江)人。少年时在驿亭偶题数言,恰好被肃宗、代宗两朝的著名诗人严维看到,问章八元说:“你能跟我学诗吗?”章八元欣然同意,在严维的言传身教下,几年后便考上了进士。他在大雁塔的题诗是:“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

第二十七节 李商隐旅店比诗

李商隐客游洛阳、长安时,因诗名过大,到处都有崇拜者。洛阳的妓女柳枝娘,爱好诗歌,尤其喜欢李商隐的《燕台诗》。李商隐过洛阳时,柳枝娘折下柳枝系在衣带上,赠送给李商隐,以请求赐诗一篇。

李商隐在长安,一次投宿一旅店,碰上有许多人聚在一起喝酒,招呼李商隐也过来凑热闹,但他们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商隐。酒酣耳热的时候,一位旅客站起来,赋诗《木兰花》一首,赢得满堂喝彩,那人也洋洋自得,要在座各位都唱和一首。众人都逞才使能,纷纷摇头晃脑吟咏起来。李商隐冷眼旁观,默不作声。众人都“表演”完了之后,李商隐才不慌不忙地起身吟诗道:“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船是此花身。”(《木兰花》)在场的人听了,大吃一惊,觉得碰见高手了,一问,才知道是李商隐。

第二十八节 说项

项斯,字子迁,台州乐安(今浙江仙居)人,会昌四年(844)进士。早年隐居杭州径山朝阳峰,后入幕于州郡。项斯勤于作诗,虽有“湖山万叠翠,门树一行春”(《闻友人会裴明府县楼》)、“深壁藏灯影,空窗出艾烟”(《日东病僧》)等等佳句,但没人宣传推荐,声名不振。后来听说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杨敬之爱才识才,便携带诗卷前往拜谒。杨敬之十分称赏,作《赠项斯》诗说:“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风范,风度)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从此之后,杨敬之果真履行“诗言”,每到一处都夸奖项斯这个人诗写得多么多么好。在他的大力宣传之下,项斯第二年就考上了进士。后来“说项”便成为习惯用语,指为人说好话。

“平生不解藏人善”的杨敬之,是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杨凌的儿子。杨凌与胞兄杨凝、杨凭,代宗大历年间接连进士及第,人称“三杨”。昆冈出玉,诗书传家,杨敬之也是进士出身,并且由刺史升任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任命书下达之日,二子杨戎、杨戴也同时登科,因而又赢得“杨家三喜”的美誉。杨敬之诗文兼擅,《华山赋》曾深得韩愈的称赞;诗句有清奇之美,诗人姚合在《寄杨祭酒》一诗中赞扬说:“日日新诗出,城中写不禁。清光宜对竹,闲雅胜闻琴。门户饶秋景,儿童解令吟。云山持管尽,莫惜别人寻。”如杨敬之者,名曰敬之,人当敬之,堪称诗界伯乐。

第二十九节 争婚赛诗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李郢,颇有诗名,是礼部尚书郑颢的学生,与贾岛、杜牧、李商隐等均有交往;工于七律七绝,理密辞闲,语言清丽,诗意精警。当初,李郢准备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听说邻居有位姑娘容貌漂亮,便去求婚。恰逢有别人也来提亲,女家感到为难,就抬高“身价”说:“准备彩礼一百万,谁先送来就许配给谁。”结果两家都财力雄厚,备足了百万钱财,同一天来到了女方家。女方更感到为难,见赛钱双方持平,便又想出一个“加赛诗歌”的办法,说:“请二位各作一首诗,评出诗的优劣,决定到底嫁谁。”这下正中下怀,李郢大肆发挥,诗作出色,终于娶得了美丽的邻家姑娘。

大中十年(856),李郢进士及第,回到江南,居住在苏州,遇到一位旧友当上了湖州(今属浙江)刺史,邀请李郢到湖州去共事。李郢到湖州后不久,决定在春天回家,辞官的理由是回家给妻子过生日。可是,湖州刺史坚决不放他走,并赠送给胡琴、焦桐、土产等礼物,叫他寄回家中以表示为妻子过生日的情意。李郢无奈,只好把礼物寄回,并且附上一首《寄内》诗说:“谢家生日好风烟,柳暖花春二月天。金凤对翅双翡翠,蜀琴新上七丝弦。鸳鸯交颈期千岁,琴瑟谐和愿百年。应恨客程归未得,绿窗红泪冷涓涓。”首句的“谢家”,借用了东晋才女谢道蕴的典故。东晋谢姓大族谢奕的女儿谢道蕴,美貌多才,传说一日大雪,谢家集会赏雪,谢安问晚辈们雪像什么,侄子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蕴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批评了谢朗,对谢道蕴大加赞赏。李郢以“谢家”指代自己的妻子,表明对妻子的才貌十分欣赏—看来他用诗歌争来的姻缘是很美满的。

第三十节 折柳桥

唐宣宗时,雍陶出任简州(今四川简阳)刺史。一天,雍陶送客人一直送到城外的一座桥,但是情意未尽,和客人交谈了很久,还想往前送。客人说:“这个桥叫做情尽桥,向来迎送客人到这里就尽到礼数了。”雍陶下马,取笔题字桥柱,把“情尽”改为“折柳”,然后题诗道:“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从此这座桥就改名为折柳桥,在这里送别的人,都吟咏雍陶的这首诗。

雍陶工诗善赋,恃才傲物,曾自比南朝大诗人谢。任简州刺史时,眼眶子很高,一般的文士都不接见。书生冯道明落第后,前来拜见,自称与雍陶是老相识。看门的把冯道明的话告知雍陶,冯道明进门见面后,雍陶呵斥说:“我和你素昧平生,怎么是老相识呢?”冯道明说:“我拜读您的大作,仰慕您的美德,在您的诗集中天天与您相见,怎么能说素昧平生呢?”接着便背诵雍陶的诗句说:“立当青草人先见,行近白莲鱼未知。”又说:“江声秋入寺,雨气夜侵楼。”又说:“闭门客到常疑病,满院花开不似贫。”雍陶听了,非常高兴,态度亲切起来,像对待从前的老朋友一样对待冯道明。

第三十一节 一字师

“一字师”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订正一字的误读,即可为师—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之“(chuH)”应读“敕略切”,李相误为“敕晷切”,一个小吏指出他的误读,李相很惭愧,向小吏行跪拜之礼,称他为“一字师”;再就是指更换诗文中的一二字—唐代诗人中有若干这样的佳话。

诗僧齐己,俗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人。自号衡岳沙门,工诗善琴。身上长着一个肉瘤,而喜欢他诗歌的人戏称这个瘤为“诗囊”。齐己云游天下,与郑谷是好友,常相交游酬唱。郑谷是永州刺史郑史的儿子,幼年时,父亲的同事司空图见到他,见他聪颖好奇,便问:“读过伯伯的诗吗?”郑谷点头作答,司空图又问:“诗里有没有毛病呢?”郑谷说:“伯伯《曲江晚望》诗结尾写道:‘村南斜日闲回首,一对鸳鸯落渡头。’其中含有深意。”司空图抚着郑谷的肩背感叹说:“你将来会成为领一代风骚的诗坛盟主。”司空图没有看错,郑谷后来果有诗名,为“咸通十哲”之一。郑谷隐居家乡袁州(今江西宜春),一次,齐己拿着诗卷来见郑谷,其中《早梅》一诗有句说:“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笑着对他说:“数枝不算早,不如改成‘一枝’为好。”齐己不觉下拜,认郑谷为“一字师”。

齐己拜郑谷为“一字师”,自己也曾被别人所拜。唐末湖南诗人张迥,少年时刻苦作诗但没有收获,后来做梦看到五色云从天而降,他取了一团云彩吞服下去,便精通诗艺了。作了一首《寄远诗》:“锦字凭谁达,闲庭草又枯。夜长灯影灭,天远雁声孤。蝉鬓凋将尽,虬髯白也无?几回愁不语,因看朔方图。”带着诗去见齐己,齐己边看边点头吟诵,并将“虬髯白也无”改为“虬髯黑在无”。张迥深以为是,拜齐己为一字师。

睦州清溪(今浙江淳安)人李频,少年好学,曾千里访“苦吟派”诗人姚合学诗,姚合把女儿嫁给了他。他作有《题四皓庙》诗,自认为奇绝,全诗是:“东西南北人,高迹此相亲。天下已归汉,山中犹避秦。龙楼曾作客,鹤氅不为臣。独有千年后,青青庙木春。”李频把这诗交给另一位“苦吟”诗人方干,方干看后笑道:“好是很好啊,不过里边有两个字用得不够妥当。‘龙楼曾作客’的‘作’字太粗俗,但又难以替换;‘鹤氅不为臣’的‘为’字特别不合适—我想起《诗经》有‘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句子,请把‘为’改为‘称’字。”李频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悔以前自吹自擂,说:“圣人以一字褒贬,这话真不假啊!”于是拜方干为一字师。方干终生没考上进士,李频却于大中八年(854)进士及第,方干百感交集,说:“弟子已攀桂,先生犹卧云。”(《寄李频及第》)

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王贞白,昭宗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曾任校书郎,后辞官隐居,专力作诗,诗名盛传唐末。他作有《御沟》诗:“一派御沟水,绿槐相荫青。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鸟道来虽险,龙池到自平。朝宗心本切,愿向急流倾。”自以为冠绝一时,无懈可击,便把它编在诗集的卷首,呈给诗僧贯休。贯休说:“很好,但是有一个字不妥当。”王贞白一时难以接受,拂袖而去。贯休说:“此人思维敏捷,定能领悟过来。”就在手心写了一个字。过了一会儿,王贞白又回来见贯休,高高兴兴地说:“已改了一个字,是‘此中涵帝泽’。”贯休摊开手掌,写的正好是个“中”字。

晚唐诗人任蕃(又作“任翻”),诗作清奇雅正,多有佳句。一年秋天,他游览了风景胜地天台山巾子峰,诗兴大发,便在住宿的寺院的墙壁上题诗一首《宿巾子山禅寺》:“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映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第二天一早,任蕃启程赶路,走了一百多里,来到一条江边,发现江水浅小不满,猛然间领悟到,江水是月升时随潮而涨,月落时随潮而退的,昨晚所写的“前峰月映一江水”,显然是有违实景,很不贴切。诗既已题壁,怕后人笑话,任蕃便不顾疲倦,急忙回身返回寺院,想把“一江水”改成“半江水”。可是等他赶到寺院,抬眼看诗壁,大吃一惊,不知谁已把“一”字改成“半”字了。任蕃心里异常钦佩,连忙向寺中的僧人打听情况。一个老僧说:上午有许多游客来游,都夸这首诗写得好,但有一人说只是“一”字用得不合适,就随手提笔改成了“半”字。任蕃问那人的姓名,老僧说不知道。任蕃连连叹息,遗憾永远无法知道这位“一字师”是何方诗坛高手了。后来,又有一位无名氏在任蕃题诗的地方再题诗道:“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

同类推荐
  • 世纪行吟:夏衍传

    世纪行吟:夏衍传

    本书详细真实地记载现代剧作家、电影艺术家夏衍的生平活动、思想发展、学术成就、社会交往,并注意叙述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学术思潮、师承传习、历史影响等。
  • 走过荒原

    走过荒原

    徐传化是陆亚芳近作《走过荒原》的主人公,这位从沙地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做过年,扛过活,跑过腿,十五六岁从老家逃难出来,在钱塘江边搭个草棚住下来,什么活都干,三百六十行几乎干了个遍。这个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老农民,一直在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终于有一天,他嗅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凭自己的胆识与气度,找资金,找人才,找地方,开始了由两千块钱、一只缸起家的小作坊向一个民营企业王国的进发。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徐传化,他是沙地里长出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沙地里盛传不衰的神话。陆亚芳用的不是笔而是自己的心写这个活生生的人物,从外表写到内心,渗透了她的智慧和热情。
  • 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马到功成

    马到功成

    马云、马化腾历经江湖的腥风血雨,才分到了互联网市场的一大杯羹。2008年,阿里巴巴、腾讯市值已经高这百亿美元,“二马”笑傲江湖。同是搞互联网,一个“出语不凡”,一个“很粉很年轻”,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才能。
  • 杭州创意标点

    杭州创意标点

    白居易是卖萌先生,苏东坡是定位大师;获普利兹建筑奖的王澍自称是个活在十七世纪的古人,《甄嬛传》作者的笔名“流潋紫”原来是支口红的牌子,手握拳刀的魏立中敢把明末清初的一块品牌摘下来;作者麦家说他连西湖都没有去游览过,而漫画家蔡志忠说自己是生在台湾,死于杭州;吴海燕从西湖荷花获得灵感,张雷把杭州油纸伞介绍给了世界,朱炳仁则要把铜水稻种进联合国大厦……这一个个的杭州创意标点,串起了了本书的访谈和故事。集记者和作家于一身的作者历时一年多的采访和写作,为我们展现了杭州文化创意的精彩和意韵、前世和今生。
热门推荐
  • 狐狸女遇上美少年:青春无敌对对碰

    狐狸女遇上美少年:青春无敌对对碰

    她,韩伶儿,将要跨入二十五岁的熟女,崇尚美丽与享乐。她家老头一声不吭地走了,给遗产的时候又狠狠地摆了她一道。条件一:要做满一年的高中校长。条件二:照顾韩泽允……她真的栽进老头设下的陷阱了,什么学生都是可爱活泼的,活泼得让人捶胸顿足,精神分裂。精英学生?根本就是惹事专家。当狐狸女遇上难以应付的美少年们,究竟谁会俯首称臣?
  • 余光下的梦魇

    余光下的梦魇

    全新章节,全新设定!不一样的奇幻世界!光与梦魇的史诗大作!一切尽在余光下的梦魇。*************************************PS:必定完本。保持更新。更新大致在这个范围:早上10点,下午3点,晚上10点,(加更11点)在黑暗中战斗,只为结束这片黑暗。————我是叶炎
  • 智者喜宴:第三条道路经典诗人作品集

    智者喜宴:第三条道路经典诗人作品集

    本书收录了致母亲;秋声小赋;蝴蝶敲门;画堂春我们叫它词牌名;蝉鸣心更幽;雾锁西山;阳光下的残雪;母亲;乱雨;照破山河万朵等内容。
  • 恶魔小逗比:女王大人别太冷

    恶魔小逗比:女王大人别太冷

    【本文已弃】好不容易与哥哥相认,却因为一块黑曜石,在女扮男装的情况下,穿越到了一个玄幻的大陆。哪知道,闺蜜也穿了过来。而且这该死的黑曜石居然是上古空间神器?空间自带萌宠小白狐和狐控美男各一只?!噗!咳咳!这狗血喷了我一脸!!!orz
  • 乱世蛟龙

    乱世蛟龙

    如果豪迈的左宗棠和大气的曾国藩作为对手的存在,孰优孰劣?文武双全的石达开在战场上碰到勇猛的李秀成,最后的胜利者会是谁?李诚有幸见证了他们碰撞出的璀璨火花!
  • 送韦邕少府归钟山

    送韦邕少府归钟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夜店小保安

    夜店小保安

    曾经的大魔头,回归繁华闹市中成了一名夜店管家,凭着过人的观察力、超强的武力,游戏人间。女队长求他破案,妩媚女人找他装男友,善良大姐姐让他治病。小萝莉缠上了他,做了跟屁虫,冰山保镖把他当偶像。白羽,一个神秘的男人,他从黑暗中走来,笼罩于黑暗之中。
  • 我的霸道男孩

    我的霸道男孩

    他,是洛氏集团的亿万继承人,腹黑无敌!她,明面上是冷氏集团的掌上明珠,暗地里却是冷血的杀手!当他遇上她,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浮图镇上

    浮图镇上

    长篇小说《黄桷树下浮图镇》,以重庆浮图镇为缩影,生动展现了改革开放前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代中国及全体公民所共有并见证的一段举世无双的灿烂历程。小说描述了浮图镇的一群小人物,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大背景下,顽强奋斗、逐步成长的生命轨迹,通过他们精彩的生活故事,展示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尤其是思想和观念的巨变,及对每个人内心造成的强烈冲击、对灵魂的严肃拷问。小说采用广角式写作手法,阐明了作者对社会大变革、大发展中人们心灵变化的独到观察与思考,以及对人性冲突的深切关怀,是一部积极、有趣、温暖的,不落俗套的社会主流小说。
  • 箫声一段镜花水月

    箫声一段镜花水月

    00后小女孩不满母亲拆散她与“男友”,哭闹后竟莫名穿越。庙堂之下,她见证了朝野之中的明争暗斗,深感自己一个宫女的渺小;院墙之内,她作为旁观者亲眼目睹了一场帝王爱恋,也明白了何为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