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88300000010

第10章 山只是山 水只是水

平常心即道。平常心即本来面目。悟出本来面目,也就是明心见性。

北宋青原惟信禅师对弟子们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

他说了禅悟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找不到入门处。由于分别妄想,执着于我见,见山是山,各种各样的山。见水是水,各种各样的水。是我在看山看水,我与所见之山水,界限分明。

第二阶段,参拜了善知识,有了高师指点,悟入门坎,无分别心。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物我两忘,万相皆空。

第三阶段,悟入佛境界,有无不二。山只是山,水只是水,归于一真心自性之中。“皮肤剥落尽,只留一真实”。山水与我浑然一体,无二无别。自性真心蕴涵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都在心里,山水也只不过如此。更进一步,一切都只是内心世界的显现。

第一阶段,住于“我执”,妄想连篇。第二阶段,住于“空”,住于“法”。第三阶段,直入“不可思议”之“不二法门”。所谓“有个休歇处”,就是“一切放下,心无染著”。心无染著才是本来面目。山水也只是本来面目,没有什么是山是水,不是山不是水的分别。

说是在看山,其实是在看心。由妄想心,而虚无心,而有无不住不去的自性真心,本来面目。

青原惟信“见山见水”,是他个人的体会。与他一个意思,禅门还有禅悟三境界。

第一境,“落叶满深山,何处寻路径”。心被污染遮蔽,不识心源路径。

第二境,“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心中空寂,一任万象生生灭灭,住于空无。

第三境,“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万古长空”即如如不动的本来面目。“一朝风月”即与万古长空同时存在的风月,也依然万古没变。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内心世界一尘不染,一片虚空。但虚空里却又有无边风月。真空妙有,不住空,不住有。

每个人都有自性真心,自性真心也就是本来面目。只因被污染了,才不知道它的存在。一旦彻悟,方知自性真心原本清净。如万古长空,还有与万古长空同在的无边风月。

禅宗属“教外别传”,却正是禅宗把佛国净土搬到了世间。历史上许多人并不出世,同样悟入佛地,经历的也同样是宗门三境界。

苏东坡可以说是个典型人物。坡老有三首为大家熟知的山水诗,其实是参禅心得。很清晰准确地道出了他禅悟的三个阶段。

第一首诗是《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把它当作哲理诗读,一点都没错。而知道苏东坡学禅的朋友们,都明白他在写参禅。好友黄庭坚读此诗后说:“此老于般若横说竖说,了无剩语。非其笔端有舌,亦安能吐此不传之妙?”他认为这诗写参禅,没有一句废话。黄庭坚如此赞美,说过头了。苏东坡是在写禅,但到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找到路径,连禅门在哪里都不知道。远看、近看、侧看、横看,是谁在看?苏东坡之“我”在看。成岭成峰,或高或低,均属分别妄想。许多困惑,都因妄想而来。正是青原惟信“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第一境。

第二首诗是《宿东林偈》。

溪声便是广长舌,

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

他日如何举似人?

这是首著名的禅诗,溪流水声是佛祖说法,山色空蒙是佛祖法身,一夜之间佛祖说了八万四千法偈,他无法向人述说自己的感受。已悟到法身无相,佛法无边。但住于佛住于法,仍没见清净本源,自性真心。

对此诗,《五灯会元·天竺证悟禅师》篇中有评述。

与东坡同时代的证悟禅师,到庵元禅师处参学,夜间谈天时,说到苏东坡这首诗,证悟禅师说:“也不易到此田地。”他认为苏东坡参禅已到家了。

庵元禅师说:“尚未见路径,何言到耶?是门外汉耳。”为什么如此说?只因为苏东坡并没认识到,自性即佛即法身。佛也好,法也好,都在自己一真心中。心外无佛,心外无法。

证悟禅师彻夜未眠,因为庵元禅师对苏东坡的否定,也就是对他的否定,说明自己尚未彻悟。直到鸡啼钟鸣,闻声明心,恍然大悟。便作一偈呈给庵元禅师:

东坡居士太饶舌,

声色关中欲透身。

溪若是声山是色,

无山无水好愁人。

像东坡这样住于声,住于色,无声无色的方所,还有禅吗?

说他不容易也罢,说他门外汉也罢,评价虽有高低,都没有完全肯定他是无疑的。

我读此诗,正是青原惟信“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第二境。山水全空,世界虚无。什么都是刻意揣度的佛身佛法。而佛法并不在刻意追寻中可得。

读上述两首诗,诗风颇急,能感觉到苏东坡很想说些什么。尽管自己还“不识庐山真面目”,也不知“如何举似人”,但却已经很想告诉别人什么是禅了。

第三首是《观潮》,诗风平缓沉稳,什么也不想多说了。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难消。

到得还来无别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自性本心,如如不动。法身无相,不可见,不可说。若要说,正是青原惟信第三境“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没有什么峰岭高低,也没有什么八万四千偈。庐山烟雨只不过是庐山烟雨,浙江潮也就是浙江潮而已。不再想“他日如何举似人”,而是无一字可说。大千世界,归于一心。心即法身,“说似一物即不中”。平常心即道。平常心即本来面目。

另有个可松禅师曾作偈说:

方水潭中鳖鼻蛇,

拟心相向便揄揶。

何人拔得蛇头出,

······

只有三句,最后一句没说。弟子问,如何只有三句?禅师回答,等着吧。他是让弟子门去参悟。后来大随元靖禅师说到这偈子,续上最后了一句,“方水潭中鳖鼻蛇”。依然是第一句。

这则禅话与青原惟信所说,与苏东坡观潮诗所说,完完全全是一个意思。“拟心相向便揄揶”,就是百般思议,越扯越远。

之所以最后依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依然“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正是识得本来面目,返朴归真。什么是“归真”?归于自性真心。本来如此,只是如此。没什么可说,也无法说。

唐代居士庞蕴,参马祖道一禅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此“大意”并非我们上学时,老师给我们讲课文的段落大意。而是指佛法最高境界,佛法第一意,也即心性。

马祖对他说:“待汝一口喝尽西江水,即与汝道。”意思是一切尽归于心,正如西江水只在你心中。让你一口喝尽西江水,其实早就在你心里了。

庞蕴顿时大悟,刚想开口说出来,马祖一把将他的嘴捂住了。再一次启发他,心性无相无色,无法表述,如果能说出来的,就不是心性。庞蕴这才彻悟,礼拜致谢。

东坡的“庐山烟雨浙江潮”只是“庐山烟雨浙江潮”,不再有一字说明,真彻悟真如法相,明心见性了。

苏东坡直心豪爽,快人快语。一生仕途坎坷,多次流放,都因为说得太多,写得太多。与朋友交往,乐观开朗,常爱开个玩笑。有时侯,还很自以为是。一旦错了,也很爽快地认错。所以东坡朋友很多,当时的许多著名的禅师都与他交往甚密。

苏东坡被贬黄州时,与江对岸的金山寺佛印禅师是好朋友。他们有过许多故事,“玉带公案”便是其一。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说,我这里没你的座位,你随意吧。苏东坡自以为懂禅,就说,那就借你的“四大”当禅床坐吧。佛门“四大”,就是地、水、风、火。“四大”因缘和合而成世界万物,包括生命。

佛印说,那我问你个问题,答不出来,就把你腰上的玉带解下来给我。苏东坡一口答应。佛印问,出家人“四大”皆空,你往哪儿坐?东坡无言可答,乖乖的解下玉带交给佛印,佛印收下了。

还有一则苏东坡自以为是的笑话,也是在黄州。有一天苏东坡读禅时,忽发灵感,作了一首偈子,叫人送过江去给佛印。

稽首天中天,灵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动摇修道意志的八种际遇和影响。

佛印看后,在偈子下写了“放屁”两字,叫来人带回给苏东坡。苏东坡正等着佛印的夸奖呢,谁知打开信一看,却是“放屁”二字。当即就乘船过江,找佛印理论。船到对岸,佛印已等在岸边了。没等苏东坡发作,佛印就说:“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东坡一听,栽了。两人相对大笑,一起回到寺里喝茶去了。

由这两则佳话,可知苏东坡禅悟有个相当长的过程。从开始到悟出,禅门三个境界,一境也别想跳过。在没有悟进门坎前,也是没少说过“野狐禅”的。他那些禅诗,并非一落笔就“了无剩语”、“不传之妙”。“不传之妙”就是不可言传的禅门妙语。“了无剩语”就是没有废话。

山只是山,水只是水。庐山烟雨只是庐山烟雨,浙江潮只是浙江潮,鳖鼻蛇只是鳖鼻蛇。横说竖说,说山说水,只是在说本来面目。所谓禅悟,就是悟出自己的本来面目,一个不被虚妄遮蔽的真心。悟出本来面目,也就是明心见性。

禅僧参学一生,云水天涯,只为这个。破庵先禅师有一偈颂,可作以上文字注脚。

雪子落纷纷,乌盆变白盆。

忽然日头出,依然是乌盆。

“雪子落纷纷”者,是太多太多的颠倒妄想。“忽然日头出者”,恍然大悟也。参禅如此,作家也应如此。未到“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境界,写出来的也只不过是写了一大堆字而已。

为人为文,切忌矫情。因为一切比喻,一切形容,所有煽情伎俩,媚俗手段,都不如天然本分,诉说你的真心。

同类推荐
  • 城画

    城画

    《城画:世界名城的经典面孔》包括:遇见无与伦比的美丽、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等内容。这里有繁华的大都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使城市散发着致命的诱惑,纽约、巴黎、东京……就是代表;这里有别致的小城市,婉约动人、灵秀质朴、浪漫唯美,这样的城市让我们对其一见钟情,斯德哥尔摩、维也纳、布拉格……就是它们中的佼佼者;这里还有一些别致的城市,热闹却不嘈杂、繁华却不失浪漫,如西雅图、温哥华……为了能够展现这些城市生动的、独特的、最具风情的一面,编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这些城市,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最有价值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 俞源:神奇的太极星象村

    俞源:神奇的太极星象村

    俞源古村落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俞源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奇异的布局,罕见的古建筑群和精致的木雕、砖雕,以及一个个不解之谜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俞源古村落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古韵氛围必将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中独具魅力的新市场。本书从神奇的太极星象村入手挖掘其古村落特有的魅力。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华谚语(第一卷)

    中华谚语(第一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人民警察礼仪常识

    人民警察礼仪常识

    本书是人民警察所用的礼仪课程教材。分为绪论、基本礼仪、语言礼仪、公务礼仪、社交礼仪、职业礼仪、涉外及部分民族的民俗礼仪和警察礼仪实例解析及训练等8个部分。
热门推荐
  • 雙生公主復仇之戀

    雙生公主復仇之戀

    她們是一對雙生姐妹;她們是來自地獄的魔鬼,同時也是來自天當的天使;她們有一段非同尋人の經歷;她們有多重超乎人想象の身份;當其他孩紙躲在父母親懷裡撒嬌時,她們卻在恐怖黑暗的“血幽島”中接受最嚴厲,最恐怖,最辛苦の訓練。“我們親愛的爸爸——藍博天,後媽——庒文瑾還有我們可愛的”姐妹“——藍沛芸,藍筱倩。我們回來了,你們是否還記得十三年前的藍嫣冉和藍雨幽嗎?”冷漠無情的她們在未來的復仇之路上,她們可以成功復仇嗎?她們會因復仇而迷失自我嗎?她們是否可以放下仇恨呢?是否可以找到一個專屬的“白馬王子”?是否能把已冰封的心溶解?
  • 褪凡

    褪凡

    男儿血,仇必雪!此生为男,当踏尽一切仇敌!此生不求超脱,只求今生不愧此男儿身!若时间真有轮回,那在踏进轮回之前,我也要将我的仇敌送进地狱!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这是一个活在底层世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不为超脱,不求永生,只求这一世不愧为男!
  • 只想默默守护你

    只想默默守护你

    一面是公主般高贵的气质,一面是嫉恶如仇,是非不断的祸头子,宛若天使与魔女般的双子座女孩就是她---欧芷萱。绝美的脸蛋,超高的智商,正直的性格吸引了很多男生的爱慕甚至疯狂的追求。可是她那过份放不下的自尊心却使她一次又一次错过自己的真爱,到底最后是否能和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韩希澈在一起还是永远的错过下去。。。。。
  • 岚亭赋

    岚亭赋

    不周峰排名榜一出,平静的江湖从此不再安宁,英雄榜、功夫榜、兵器榜,排名问世不久江湖中便层起波澜。身世成迷的少年才俊岳白羽受高人指点拜在儒山之巅尚贤山庄庄主儒侠羽向天门下,自此勤学武艺、匡扶正道,而他的身世之谜也在一次次巧合与误会中渐渐解开。江湖纷争不断,而邪派背后的黑手最终目的竟是为了夺取一部旷世奇功秘籍——岚亭赋。岳白羽本为驱邪匡正出山卫道,谁知竟阴差阳错卷入纷争,既然无法回避就只能迎难而上,随着谜团一个个揭开,更大的谜团却随之而来。岳白羽本想除魔卫道,谁知最后竟发现《岚亭赋》的主人竟与自己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局势动荡,离奇身世,他该何去何从?一念一善恶,一剑一江湖,是独善其身还是仗剑天涯?
  • 至尊狂龙

    至尊狂龙

    他利用控鬼术,跟纨绔公子比富,跟地痞流氓斗狠,。这高尚的职业,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 我们不能结婚了

    我们不能结婚了

    他突然狠心抛弃她,竟是为了与另一个女人结婚?还大言不惭让她看开些?哼!男人你有种!看她丑女大翻身,化身上流社会交际花!宴会重逢,他的眼底充满惊艳与不甘!烈焰红唇,她笑意盎然!报复男人的最好手段,就是踩碎他的自尊心!
  • 夜雪记

    夜雪记

    流光夜雪今飞渡,风起重楼天外云。千山,征程弥漫。乱世,烽火纷繁。念往事留多少羁绊。神奇的十二重楼,强大的七星天宿,构成了云荒的那一片苍凉。一段传奇的终结总是意味着另一段传奇的开始……但当你站到世界的最高处俯视大地时,却发现一切只不过如镜花水月一般无情。浮云飘过,戴着侍魂之玉的迷一样的少年又如何看破这天的边界。看奶牛,得永生。(是奶牛不是牛奶,别看错了哦。。。)
  • 遨游神宇

    遨游神宇

    世道不公,命运总是被别人掌控,不得自在!少年杜宇,遭人陷害,誓要逆势而行,打破不公,遨游天上地下!
  • 全身心投入工作

    全身心投入工作

    本书向你讲述了如何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投入当然不是一点点,而是你的全部精力、心思与智慧;投入也不等于一味“苦干”,它还需要与灵敏、机巧、效率为伴;投入也并非仅仅为了付出,而是为了“产出”。只有产出大于投入,你的投入才愈发有价值..“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个人如果不能全身心投入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去,而只是企盼好运从天而降,那么,在他年老回首往事的时候,他就会为今生的碌碌无为而悔恨。一个人无论身居何处,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首先全身心投入其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求得不断地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准则,也是人生的准则。那些在人生中取得过成就的人,一定在某一特定领域全身心投入过。
  • 魂徒

    魂徒

    世人均已魂魄为本,修魂炼魄成就大道,然而就偏偏有这样一位少年,生于女尸之腹,有魂无魄,十六岁之前必死之劫,悲惨的命运能否改写……尽在魂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