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66900000029

第29章 近代诗文

了解龚自珍、黄遵宪和梁启超的思想和文学上的成就。

第一节 龚自珍和魏源

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官僚家庭,书香门第,外祖父段玉裁更是著名的语言学家。龚自珍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他是道光年间的进士,历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职。龚自珍以一位思想家兼诗人的敏感,在表面的太平景象之下感受到深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并将他的感受在作品中给以文学的描绘和抒发。他在24岁时所作的《尊隐》一文,表现出他对时代趋势和本质的可贵敏感:

日之将夕,悲风骤至,人思灯烛,惨惨目光,吸饮暮气,与梦为邻……俄焉寂然,灯烛无光,不闻余言,但闻鼾声,夜之漫漫,鹖旦不鸣,则山中之民,有大音声起,天地为之钟鼓,神人为之波涛矣!

他的《杭大宗逸事状》一文,写杭世骏不卑不亢的独立人格,极为传神:

乙酉岁,纯皇帝南巡,大宗迎驾,召见,问:汝何以为活?对曰:臣世骏开旧货摊。上曰:何谓开旧货摊?对曰:买破铜烂铁,陈于地卖之。上大笑,手书“买卖破铜烂铁”六大字付之。

《病梅馆记》是龚自珍的散文名篇。文章句句写梅,而又处处在写人,写社会。文人画士历来认为,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于是“斫其正”、“删其密”、“锄其直”,“遏其生气”,致使“江浙之梅皆病”。作者感叹“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文章巧设比喻,采用先秦寓言的手法,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刻画得入木三分。全文情绪激昂,郁闷愤激,寓意深刻,见解犀利,有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

龚自珍现存的诗歌有600余首。或抨击社会弊病,鞭挞官僚;或表现内心世界的矛盾和痛苦,充满忧郁和孤独的感情。他的诗并不以精细的刻画而见长,而是以传达时代的情绪为特点,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文辞瑰丽。《己亥杂诗》315首七绝是他的代表作。譬如脍炙人口的“九州生气恃风雷”: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一个抑郁苦闷的诗人,在呼唤冲决罗网,呼唤风雷,呼唤英雄,反映了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氛围。龚自珍的散文,思想敏锐,锋芒逼人,思维缜密,情理并茂。他的许多文章,挥洒自如,议论纵横,带有政论的色彩。龚自珍提倡尊情,提倡尊重自我,尊重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他把个人的哀乐和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所以显得那么深沉有力,浪漫而无颓废之病,奔放而无空泛之弊。龚自珍对后来戊戌维新中的领袖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等人,都曾经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他们都曾经从龚自珍的诗文中得到思想的启发和鼓舞。梁启超在其《清代学术概论》中说:“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又说:“语近世思想自由之向导,必数定庵。吾见并世诸贤,其能为今之思想界放光芒者,彼最初率崇拜定庵。当其始读定庵集,其脑际未有不受其刺激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曾经长期为地方大吏做幕僚,道光间进士,历任江苏东台、兴化的知县、高邮的知州。魏源具有强烈的革新思想和爱国激情,他批判和反对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最早放眼世界的中国人之一。魏源的诗歌近千首,大多收集在他的《古微堂诗集》里,可分为政治诗和山水诗两大类。他的政治诗议论风发,直抒胸臆,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作者要求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譬如他的《寰海》十章,以七律的形式,对鸦片战争作了深刻的反映。“其九”一首,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弈山献金英军、屈膝求和的丑恶行为:

城上旌旗城下盟,怒潮已作落潮声。阴疑阳战玄黄血,电挟雷攻水火并。鼓角岂真天上降,琛珠合向海王倾。全凭宝气销兵气,此夕蛟宫万丈明。

他的山水诗,模山范水,时近宋诗。他的散文属于经世致用之文,不发空论,富有时代色彩。《皇朝经世文编》是他代贺长龄编选的政论文汇编,其中的文章都是针对国计民生所提出的议论和建议,充满着经世致用的精神。魏源曾经受林则徐的委托,编撰《海国图志》一书,书中大量辑录中外资料,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地理、风俗情况,是中国当时的世界百科全书。魏源在序中明确地提出编撰是书的初衷,“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他所谓的“师夷长技”,是指学习西方的科技和器械。魏源认为,要挽救民族的危亡,首先要“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也就是要直面现实,消除腐败,根除昏庸愚昧、顽固保守的积习,这些思想在当时无疑是非常进步的。

第二节 黄遵宪和梁启超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光绪元年中举。曾任驻日使馆参赞、驻美旧金山总领事、驻英使馆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他“百年过半洲游四”(《己亥杂诗》),广泛接触西学。黄遵宪一生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是一位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外交家。他积极参加戊戌变法,是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的风云人物,对晚清的局势他有清醒的认识,所以他在海外十分注意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努力寻求救治中国的药方,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在文学上,黄遵宪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主张,痛斥拟古之风。作诗不避方言俗语,内容则多涉改良主义的理想,西方的物质文明,近代科技的成就和重大的历史事件。吸收散文笔法入诗,擅长叙事,善写大场面。1899年,梁启超正式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认为新派诗的创作标准是新意境,新语句,以古人之风格入之,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主将。诗界革命的背景是新学的影响,同时它又成为宣传改良主义思想的手段。黄遵宪现存诗1000多首,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记述当时历史事变的作品。《感怀》一首,叙及太平天国起义;《羊城感赋六首》涉及两次鸦片战争;《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叙及左宗棠征剿阿古伯;《冯将军歌》歌颂冯子材谅山大败法军;《哀旅顺》、《哭威海》写出两个战略要塞的陷落;《罢美国留学生感赋》、《逐客篇》、《番客篇》描绘留学生、华工华侨的悲惨遭遇。《感事三首》痛斥夜郎自大、闭关锁国的荒谬:“宋明诸儒骛虚论,徒诩汉大夸皇华。谬言要荒不足论,乌知壤地交犬牙。鄂罗英法联翩起,四邻逼处环相伺。着鞭空让他人先,卧榻一任旁侧睡。古今事变奇到此,彼己不知宁勿耻。持被入直刺刺语不休,劝君一骋四方志!”黄遵宪的新体诗影响很大,它的价值还不在诗的本身,而是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海外知识的热情,对祖国命运的关心。黄遵宪写了很多海外纪行诗,其中尤以《日本杂事诗》最为著名。《日本杂事诗》总数达200首,刚一问世即引起强烈的反响。这些作品或写日本举国观花的风俗,或写日本的青山绿水,或写日本青年男女的歌舞。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光绪举人,是康有为的弟子,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人称“康梁”。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宣扬变法维新,介绍西方文化,评论时局,褒贬政治,1898年入京,主办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的前身。戊戌政变失败以后,他流亡日本,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与革命派为敌,受到革命派的批判。他先是出任袁世凯的司法总长,后来又反袁,曾任段祺瑞的财政总长,五四运动时,曾反对“打倒孔家店”,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梁启超一生著述甚丰,有《饮冰室合集》。大致从1895年开始的10年是梁启超散文创作的全盛时期。其散文半文半白,条理清晰,见解新颖,抓住热点,议论风发,酣畅淋漓,呼吁社会改革,鼓吹变法图强,富有鼓动性,在当时大受欢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一种流行的思想不一定是当时最深刻的思想,但它必然是切合时代需要的思想,是与时代精神吻合的思想,对梁启超的散文即可以这样去看。他那种高昂的爱国热情、犀利的见解、社会改革的理想、流畅的语言、情辞兼备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如《少年中国说》一文,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振奋老大帝国的暮气沉沉,是他新文体、新风格、新语言的突出代表:

使举国之少年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第三节 柳亚子和南社

南社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1907年由青年诗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在上海发起,1909年在苏州正式成立,主要骨干大多是同盟会会员。后来,组织逐渐扩大,1912年已经达到321人,到1923年停止活动的时候,已有1188人。人数一多,当然不免鱼龙混杂。开始的时候,成员都是很革命的,都是各界的精英,鼓吹自由和人权,反对专制和独裁,反清,反袁。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南社逐渐分化,成员各自分道扬镳。从文学上看,南社前期作品多反清爱国,呼唤民主,谴责专制,慷慨激昂,富有浪漫色彩;后期反袁,则愤郁悲哀。

柳亚子画像 秦筱筠摄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更名人权,字亚卢;又更名弃疾,字亚子,江苏吴江县人。柳亚子是南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积极参加反清斗争,写下了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他被认为是南社的灵魂、南社的领袖。柳亚子是一位爱国者,一位民主主义革命者。他的诗歌,思想开阔,痛快淋漓,抨击专制,倡言人权、女权,具有政治抒情诗的色彩。譬如他的《吊鉴湖秋女士》四首,其四有云:

漫说天飞六月霜,珠沉玉碎不须伤。已拼侠骨成孤注,赢得英名震万方。碧血摧残酬祖国,怒潮呜咽怨钱塘。于祠岳庙中间路,留取荒坟葬女郎。

《孤愤》一首,抒发诗人对袁世凯称帝的强烈愤慨:

孤愤真防决地维,忍抬醒眼看群尸。美新已见扬雄颂,劝进还传阮籍词。岂有沐猴能作帝,居然腐鼠亦乘时。宵来忽作亡秦梦,北伐声中起誓师。

作者对于窃国大盗的藐视、对于劝进者的讥刺、必胜的信心,表露无遗。

思考题

1.论述龚自珍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论述黄遵宪在诗界革命中的地位和成就。

3.分析梁启超散文的特色。

4.分析南社的始末。

同类推荐
  • 死亡之书

    死亡之书

    《死亡之书》是一部由二十多个死亡事件构成的,描写中国乡村残酷现实的长篇小说,在李西闽的创作中堪称另类。但它绝对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乡土文学。少年丧父的黑子跟着母亲来到异乡水曲柳村,在那里以他童稚的眼睛记录了发生在周围的一起起诡异的,但真正属于中国乡村的死亡。这些死亡像乡村的野草一样显得卑微和不被重视。但在小说中,它们所发生的现实背景又使得这些死亡事件散发出发人深省的现实与历史意义。一部蝼蚁众生的死亡历史,一份闽西族群的生命年表。在阴影笼罩的乡间,懵懂少年的眼前,上演二十多幕真实、冰冷、压抑的死亡剧,洞见生的温情与坚硬。
  • 吸血鬼国王(吸血鬼系列)

    吸血鬼国王(吸血鬼系列)

    本书写于1870年,系英国小说家理查德·伯顿根据印度民间神话整理、撰写而成。故事围绕着印度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克拉姆国王的历险展开。威克拉姆的父亲在位时曾经激怒了居住在森林里的一位魔法师,为了报复,他滥杀无辜,以最恶毒的咒语诅咒所有的人,企图让万物都匍匐在他的魔咒和魔杖之下。
  • 别玩我的心

    别玩我的心

    清晨的阳光轻轻地透过阳台和窗户,静静地躺在床上。这个时候,赵冬华早已起床,正在洗手间做上班前的准备,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感觉跟两年前刚毕业的时候不太一样了,究竟是哪部一样了,他自己也说不上来,“难道这就是成熟了,不能吧。”
  • 太空城+金刚钻

    太空城+金刚钻

    大钢牙的新老板,同时也是邦德的新对手,是雨果·德拉克斯,这位国际商业巨子计划从外太空摧毁所有人类,再用自己零缺点的人种繁殖新的族群。邦德与中央情报局的探员Holly Goodhead一同从威尼斯跑到里约热内卢,尽全力拯救世界……
  • 航母:十万火急!

    航母:十万火急!

    航母专家瓦西里神秘死亡 ,他的研究成果不知何去。各方谍报机构特工高手云集而来;危言听的梅花党梅花纷沓。北京东城的一座诡异小院,杀机四伏,险象环生,弥漫着阴谋与爱情。
热门推荐
  • 仕途悟道

    仕途悟道

    他有一句名言:官位要正的,女人要嫩的。因此只要嫩,美丑不计,不建立感情,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据说如今当官的不直接收爱贿赂,而喜欢间接来,有二传手,二传手者当然是心腹之人。 …… 搞政治就得有后台。后台或倒或走,就像没了娘的孩子。……
  • 第十九狱

    第十九狱

    讲述了牛子悲惨可怜的一生,并最终选择了死亡
  • 唐伯虎画真容

    唐伯虎画真容

    从此春去秋来,唐伯虎果然画好了八张有名有姓的美女图心中十分得意,感到这次一定要叫祝枝山大吃一惊,让他也尝尝输掉银子的滋味。
  • 带着空间追教授

    带着空间追教授

    运气说好吧,恩,得到一个空间算不?!运气说不好吧!额,被雷劈成灰灰o(╯□╰)o穿越成婴儿,好吧,就当重新来一世的!我的名字叫哈利波特?!哦!!梅林的臭袜子!!这是得罪哪路神仙啦?!
  • 森林报:冬

    森林报:冬

    这部名著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 校园的妹子史

    校园的妹子史

    一个世界排名数得上的富二代,本应花红酒绿的一声,因为一块石头加上自身的关系,走上了校园、与各种女神的涟漪。
  • 大唐旭日

    大唐旭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鬼与你同行

    鬼与你同行

    古老的山村,一颗老槐树藏着千年的秘密,一名少年无意之中打开这千年的秘密,等待他又是什么?
  • 造化永生

    造化永生

    圣阶武者,能够身御虚空,遨游天穹。罗浩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圣阶武者,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不屈热血的武者,冷静睿智的法师。巨龙在天空中盘旋吐息,恶魔在深渊中愤怒咆哮,神灵之间的争斗,牵扯万千位面,战火却在凡人之间蔓延。这一日,一个八大主宰之外的神灵悄然逝世,在苍蓝世界,小小的灵秀城中,一个卑微的武者正在逐步崛起。
  • 大学之爱情往事

    大学之爱情往事

    灰蒙蒙的天空下,动荡的人流匆匆穿过站台,又急匆匆的离去,不知道哪里才是尽头。雨下个不停,青春的印记在这朦胧的雨雾中飘飞着。四年前,他就是在这里,遇到了那个女孩。那逝去的、停留过的的记忆碎片像雪花一样从他的脑海中闪过,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的大学,只是在心底默默道:别了,我的大学!别了,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