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35000000017

第17章

此中眼界至应说自用者。此下别释十七界。此即释十一界。就中。一正释。二辨差别。此即正释 六根各别对彼六境名为自境 又解。五根若取自境名自境。意根通取一切皆名自境 问过.未曾.当用皆说名同分。过.未曾.当觉皆应名执受。解云。有执受义异体相有。要假相依方成有义。故唯现在。同分据有作用。用非离体。故约曾.当皆名同分 又解.分是类义。可以遍收同类。执受非类。所以唯局现在 问意能生识可名同分。无学后意既不生识。应非同分。解云。得同分名有二。一生识。二取境。无学后意虽不生识。能取境故名为同分 迦湿弥逻。迦云恶。湿弥罗云名。旧云罽宾讹也 然旧俱舍云是西方师 翻者谬也 西方诸师。即是迦湿弥罗国西健驮逻国。彼亦多有说一切有部师 彼于不生开为二者 此解不然若于不生有根无识。生中亦有。何独不生。生既不开。不生如何别立。此即违理。又婆沙云。旧此国师说有五种。西方诸师说有四种。今此国师说有四种。西方诸师说有五种。造婆沙时既取四种为正。明知说五非理。此即文证 如眼既然。乃至身界应知亦尔 意界已.正.当生皆同分。故彼同分唯不生法。过.现生意起必缘境。故皆同分。过.现.当生眼等五根。有不假缘生故有彼同分。非同意界 余文可知

应知同分至应知亦尔者。此下辨差别 根是不共。一人之眼。必无多人同用此眼而得见色。故根不共 五境容有多人受用。故名为共。由不共故一起用时名为同分。所余一切不起用者望此眼亦同分。彼同分亦尔

由色共故。于此色等起见等者名同分。不见等者名彼同分

声可如色至不应如色说者。难 香.味.触三。一取非余。应如眼等。不应如色

虽有是理至故如色说者。答 色.声二境有多有情同共见.闻。故名为共。香.味.触三。虽于一人根正合时余不能取。若在未来根未合时。于一及余。皆有可生鼻等识义。容有共取。眼等不然。故如色说 又解。犹如两人鼻.舌.身三。根各相着。同嗅中间香。同尝中间味。同觉中间触。故名为共。根即不尔。无有两人共用一根 或一类香.味.触能发多识故名为共。根即不尔。无一类根两人共用发识。根各别故 问如正理第六云。声如色说是共境故。香.味.触三如内界说非共境故。然诸世间依假名想。有言我等同嗅此香。同尝此味。同觉此触。杂心意同正理说。香.味.触第一义如眼说。俗数如色说。此论岂不与彼相违。解云此论约外香.味.触未取之时在未来世。容有多人共受用义。故如色说。杂心.正理。据正取时余不能取。说非共境故如内界。各据一义亦不相违 又解。论意各别。杂心.正理。唯取身中内香.味.触不能取外。外但为缘引发于内。此论意说。不但取内香.味.触亦能取外。故婆沙七十一亦有两说云。或有欲令唯嗅尝觉各自身中诸香.味.触。复有欲令亦嗅尝觉他.及非情诸香.味.触。若依前义应作是说。香.味.触界。依世俗理如色界说。依胜义理。如眼界说。若依后义。应作是说。香.味.触界若已受用。及受用时。依世俗理如色界说。依胜义理如眼界说。若未受用依胜义理亦可得言如色界说。是故诸论皆作是说。如色界声.香.味.触界亦尔。以香.味.触可共得故(已上论文) 杂心.正理。同婆沙前师。此论同婆沙后师。若依前解。杂心.正理亦同婆沙后师。婆沙虽有两说然无评家。且以后师为正。以摄法尽故。若外香.味.触非三根取。应法处收。既法处中无香等三。明知后师为正

眼等六识至如意界说者。此释六识。准意可知

云何同分彼同分义者。问二种义

根境识三至名彼同分者。答 根.境.识三各起作用。互相随顺更相交涉。故名为分。同有此交涉分故名同分 或复。分者是已作用。故前说言。若作自业名为同分。根.境.识三。同有此已作用分。故名同分 或复。分者。是所生触果。根.境.识同有此果分。故名同分 与上相违名彼同分。如不见色眼名非同分。见色眼名同分。由非同分不见色眼。与彼见色眼同分。种类分同。名彼同分 言种类分同者。正理解云。云何与彼种类分同。谓此与彼同见等相。同处同界。互为因故。互相属故。互相引故。种类分同 解云。无用与彼有用种类分同。能见义同。同是眼处。眼界互为同类因。互为等流果。相属互相引起。如是种类名分。有用无用同有此分即以无用与彼有用同有此分名彼同分

已说同分至色定非见断者。此下第十八三断门。上两句界分别。下两句遮异计

论曰至皆非所断者。释上两句 断谓断缚证得离系。显宗第四云。一自性断。二所缘断。若法是结。及一果等。对治生时于彼得断。名自性断。由彼断故。于所缘事便得离系。不必于中得不成就名所缘断 解云。自性.所缘。俱约离缚名断。等者等取得。准彼论文。惑等上四相.及得。不成义边亦名自性断。若缘缚断。据缘彼惑。究竟尽时方名为断。不必不成。广如正理 言十五界唯修断者。若五根.香.味.触不染污性。又是色法缘缚断故。色.声二界修所断心亲发起故。又是色法缘缚断故。若五识界善.无记者。是不染污缘缚断故。是染污者。迷事起故皆唯修断。无见断相不通见断。皆非无漏不通非断 后三通三者。见断随眠.及相应法。迷理起故。四相.与得。是彼见惑亲发起故。皆见所断。无修断相不通修。非无漏故不通非断 又解。八十八惑。迷理起故是见所断。惑相应法望惑是亲。相应缚故相应因故。故随惑断。四相望惑虽非相应。同部缚故俱有因故。亦随惑断。得望彼惑虽非相应.俱有。同部缚故。惑有即有惑无即无。虽是缘缚望惑亦亲。故随惑断。非是迷事等故非通修断。是断法故不通非断。诸余有漏若无色善.无覆无记。是不染污缘缚断故。若诸烦恼.及彼相应。迷事起故。四相.及得是彼修惑亲发起故。若善.染无表是修断心亲发起故。又是色法缘缚断故。皆修所断。无见断相不通见断。非无漏故不通非断。一切无漏非缚系故皆非所断

岂不更有至极相违故者。此下释后半颂

经部等难。异生性等得圣不起。与圣相违理应见断

虽尔此法至定非见断者答 略开三章显非见断。一不染污法。显宗云。言不染者。谓有漏善.无覆无记。二非六生。谓五识等。从五根生名非六生。虽亦从意且据别依。三色显宗云。色谓有漏染.不染色 又作一解。一切不染法。一切非六生法。一切色法。无漏之法。理亦定非见所断故 或可。显宗且据断法。无漏非断理在不疑。故不别说。应知。此中诸不染法定非见断。此中偏说。不言是染皆悉见断。于其染中。若见惑相应等是见断。余是修断。以不定故不说。非六生定非见断。此中偏说。不言是六生者皆悉见断。于六生中。若见惑相应等见断。余有漏修断。若无漏非断以不定故不说。色定非见断此中偏说。不言非色皆是见断。于非色中。若见惑相应等见断。余有漏修断。若无漏非断。以不定故不说

其异生性至亲发起故者。别释 其异生性。是不染污无记性摄。缘缚断故。已离欲者犹成就故。明知非染污。断善根者犹成就故。明知非善。既非是染。明非见断。虽非见断由先舍故不名异生 返难经部等云。此异生性。若见所断。苦法忍位既成彼性。应是异生。尔时若成。即有一人名凡.圣过。成圣法故名圣。成凡性故名凡。与理相违。故非见断 释非六生及色可知 前不染.非六生.及此色。定非见断。所以者何。此之三种。一非迷谛理。二非是见惑亲发起故 或不染.非六生非迷谛理。色非见惑亲发起。故非见断 又解。前非六.及此色。定非见断。五识非迷谛理。色非见惑亲发起故。不染非见断前已别解故 问修断染色。九品修惑各别亲发。既亲别发。此色应随彼惑别断。解云。此染污色。修惑亲发是修所断。缘缚断故。故九品惑除方名为断。非别断也。若修惑上得.及四相。自性断故。非例此色。如前释。应知。惑等法上。得.及四相。若自性断.所缘断。是自性断摄。若相应缚.所缘缚。是所缘缚摄。若依显宗第四。释此三法云。且不染法。及诸色法。非见断者。缘彼烦恼。究竟断时方名断故 又云。非六生法非见断者。缘色等境外门转故

如是已说至被障诸色故者。此下第十九是见.非见门。就中。一正明。二傍论。此即正明。初两句出见体。下六句释妨遮计 尊者世友眼见。尊者法救眼识见。尊者妙音眼识相应慧见。譬喻者眼识同时心.心所法和合见 问如婆沙.五事.杂心等论。皆破识.慧.和合。此颂何故但破识耶 解云随作论者意乐破故 又解亦兼破慧。颂言五识俱生慧非见。已知破慧但不破和合。或可。以和合计分同经部。论主意明故不别破 又解具破三种。不见障色言从强破识。慧.及和合准破。应知。故杂心云。同分眼见色非彼眼识见。非慧。非和合。不见障色故 又解此论从强破识。具破三种广如诸论。故五事论第一云。问谁能见色。为眼根见。为眼识见。为与眼识相应慧见。为心.心所和合见耶。如何所疑。一切有疑过。若眼根见。余识行时宁不见色。何不俱取一切境耶。若眼识见。识但以了别为相。非见为相岂能见色。若与眼识相应慧见。应许耳识相应慧闻。彼既非闻。此云何见。若心心所和合能见。诸心.心所和合不定。谓善眼识与二十二心所相应。不善眼识与二十一心所相应。有覆无记眼识与十八种心所相应。无覆无记眼识与十二种心所相应既不决定。云何和合。答眼根能见然与眼识合位非余。譬如眼识了别色用依眼方有。又如受等领纳等用必依于心。此亦应尔。由斯理趣。余识了时眼识既空不能见色。亦无俱取一切境失。以一相续中无二心转故。问何故六所依.所缘。而一相续中无六识俱转。答等无间缘唯有一故。复有余义。若眼识见谁复能识。若慧见者谁复能知。若心.心所和合能见诸法一一业用不同。于中定无和合见义。又应一体有二作用。谓许能见.及领纳等。复有余义。若识见者识无对故。则应能见被障诸色。慧及和合应知亦然。是故眼根独名能见

论曰至余皆非见者。十八界中眼全是见。法界一分八种是见。余十六界全。及法界少分。皆非是见。应知此中见有二种。一者观照名见。所谓眼根。虽慧亦名观照。此中且以眼名观照 问眼对色时如何名见。若言舒光至境。灯.日亦应名见。若言影现。水镜应亦名见。若言体清妙故。耳等四根应亦名见 解云眼见色时。不舒光至境不同灯日。亦非影现不同水镜。虽五色根体皆清净起用各别。谓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眼对色非如钳之取物。但起观照色用。故独名见不同耳等。二者推度名见。于其慧中唯此八种。余十六界全.法界少分不能观照。又无推度。皆非是见

何等为八者。问

谓身见等至明昧不同者。答 世间诸见。谓有染.无染。或染.无染名世间 学.无学名诸见 夜分有云喻有染。五见有漏故如夜。是烦恼故如云

夜分无云喻无染。正见有漏故如夜。非烦恼故如无云 昼分有云喻有学。正见无漏故如昼。有烦恼故如云 昼分无云喻无学。正见无漏故如昼。无烦恼故如无云。余文可知

何故世间正见唯意识相应者。问

以五识至是故非见者。答。可知 问五识无计度分别可名无分别。如定中有漏正见。及学.无学正见。既无计度分别。云何名见。以计度分别唯散慧故 解云定慧虽非计度分别。而能审虑决度故名见。准

此所余至非见应知者。此例释也。十八界中眼全是见观照色故。法界八种是见。推度性故。就彼慧中五识俱慧总非是见。非决度故。准此所余染慧。所余无染慧。及诸余法。非见 所余染慧。谓意地贪.嗔.慢.疑.忿等十惑相应慧。为二钝惑之所损覆。一贪等随一。二彼相应无明。不共无明相应慧。虽复唯为一惑损覆。其过尤重过二烦恼。染悔俱慧。虽复唯有相应无明其力稍劣。恶作共损故并非见。虽彼五见亦有相应无明。其力微劣不能损慧。唯一故不同贪等。无力故不同独头。故名见 所余无染慧。谓意地异熟生等四无记慧。其性中庸。势力羸劣而非猛利。如不成善。不成染污。故不成见。尽.无生慧以息求故亦不名见 及诸余法。即十六界全。法界少分。既无观照。又无推度。故皆非见 或可。此文别简法界。于法界中准此前义所余染慧。及诸余法界非见。应知乘前解慧有此文故

若尔眼根至云何名见者。识见家难。即是法救。大众部等

以能明利至故亦名见者。眼见家答

若眼见者至亦应名见者。识见家难

非一切眼皆能现见者。眼见家答

谁能现见者。识见家征

谓同分眼至能见非余者。眼见家释。解颂第五句

若。尔即应至见色非眼者。识见家难

不尔眼识定非能见者 总非识见家。释第六句

所以者何者。识见家征

传说不能至应见障色者。眼见家为释反征。解第七.第八句。识既不能观被障色故非能见。复反征识见家。若识见者识无对故。壁等不碍应见障色。于被障色至如何当见者。识见家答

眼识于彼至何缘不起者。眼见家总征。理定眼识于被障色何故不生。此即总征。许眼见者已下。理定我宗许眼见者。眼有对故不见障色。识与依根一境转故。可言于被障色眼识不生。汝许识见者。于被障色何缘不起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摆渡人

    摆渡人

    人有情欲无法逃避,鬼有执念不可超脱。若想逃避,必遭天谴。若想超脱,必寻因果。天降灵魂摆渡系统,令秦昊从此开启摆渡鬼魂的逆袭生活……
  • 有想法更要有做法

    有想法更要有做法

    只想不做、只做不想、不想也不做都是寸步难行的,面临的将是惨遭淘汰的残酷现实。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想,幻想是想,理想也是想,总之想的范围很广,想的内容很复杂,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表达清楚。相对而言,做的范畴就狭窄许多,也简单许多,做就是付出行动,来实现某种想法。做的过程中,不仅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且别人也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我们不仅有积极的心态、周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还要有切实的行动。因为只有行动才能把美丽的梦想、远大的目标,变成现实的辉煌,所以脚踏实地的行动,才是达到成功彼岸最大的原动力。
  • 轮回V情殇

    轮回V情殇

    吾因隐疾缠身,终未得脱,然或恐心无所系,弃世独去,是以作此篇,为者有三。一曰:以遂心之所向,可以无悔矣;二曰;以道世之所疾,可以无憾矣;三曰:以泄吾之所忿,可以无怨矣!故竭精殚智,以思其愿,述往事,思来者,欲成其篇。然吾本愚懦之人,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羽之智。又今以顽疾故也,思绪受阻,神志不清,可谓是才思枯竭,精疲力尽,自不能以尽其才。故随欲言,无所言者矣;虽欲道,无所道者矣!可谓是言不达意,意不由言,而行遂之文,皆箬此焉!适此劣作,谁与观之!吾亦自知其明也,然亦厚颜而为之。无他,但唯自娱而已矣!
  • 凤还巢之伐谋天下

    凤还巢之伐谋天下

    现代的女雇佣兵竟然穿越到了妓院,这可真是糟糕透了……看本宫如何力挽狂澜,杀伐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游龙英雄传

    游龙英雄传

    红日初露炸开朵朵白云,江河流淌多少今昔。心潮澎湃如大浪滔天,脚踏青云犹龙腾翔空。昨日旧梦依稀如烟,对天长叹,风云骤变;再回首,岁月弥留多少往事已成空。曾追忆,时光付东流水恰似总在梦境。古之圣贤畅游今世酒常伴,问及当日多少豪杰英雄事;明日复明日,又有多少青春枉费生命。只把情怀对天宇,立事成人正己育人传后世。
  • 绛魔

    绛魔

    伴灵,乃人之分魂,为本命魂灵伴生,寻常人若激发伴灵觉醒,则可成为修炼者。伴灵分两种,以天地生灵形态觉醒者,是为阳灵;以天地万物觉醒者,是为阴灵,共分七等境界,为七星位,自下而上,代表潜力天赋由低至高。绛,赤红之色;魔,天地不容;一个一星阳灵觉醒的少年,如是说;即便天地不容,那又如何?————敬请期待,还望支持,新书致谢!
  • 上下五千年3(经典故事丛书)

    上下五千年3(经典故事丛书)

    本套丛书包括十四册:《佛教·佛经故事》、《希腊神话》、《中国神话》、《一千零一夜》、《圣经故事》、《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伊索寓言》、《成语故事》《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安徒生童话》。
  • 杜先生求婚记

    杜先生求婚记

    杜先生第一次求婚的时候,满心期待她能在看到戒指的时候出现小女生的表情,结果没有。杜先生第二次求婚的时候,用了最传统的方式,温馨的烛光晚餐,单膝跪地,正打算说话的时候,他未来老婆沉沉开口:“又是蜡烛又是下跪,你当我死了么?”等到第三次求婚的时候,杜先生咽着口水蹲在他未来老婆的床前,等到她一睁开眼睛便不假思索地说:“替我做早餐吧,帮我洗内裤吧,一起进坟墓吧,我是说……嫁给我吧。”
  • 低碳执行手册

    低碳执行手册

    从哥本哈根到达沃斯;从政治博弈到全球经济利益竞争;从开车到走路;从坐电梯到爬楼梯……“低碳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低碳不是口号,也不是降低工作效率,更不是弄虚作假。低碳是一种工作习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待资源的爱惜和敬畏之情。
  • 最年轻的我们

    最年轻的我们

    年少的我们比较轻狂,不知道什么是心意,默默地来到了我们面前,却又默默地离去……年轻的我们不懂得什么叫做珍惜,错过了才知道什么叫做珍惜,若是能在这茫茫人海之中再遇到你你,我一定不会在那么胆怯,我会鼓起勇气,拉紧你的手,不会让再到眼的幸福,默默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