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郭子仪强忍着怒气,急于要同当年的救命恩人交谈,就决定不再计较地怒视着安禄山纵马而去。
郭子仪与安禄山的初次相遇就极不愉快。以后他们在战场上多次相遇,真刀真枪地杀红了眼:彼此成了势不两立的两军统帅。这是后话了。
郭子仪收起宝剑,一把拉着李白的手说:李恩公,自从太原分手后十多年了。小将时时在打探你的消息。今日在京城长安相遇,可谓他乡遇故知了。
走走走,我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我们一同到酒家去好好叙叙。
奉陪!奉陪!郭子仪命随从牵走了战马。他手拉着李白走进了东门里的长安酒家。
郭子仪做东,叫了满满一桌好酒好菜。他恩公恩公老不离口,说他之所以有今日的升迁,成为西陲重将,完全是恩公当年在太原救下性命所致,他将终身刻骨铭心永远不忘;并邀请李白去陇西祖籍游历,他将用重金酬谢。
李白与郭子仪频频碰杯后说:郭将军,恩公二字以后就请不要再提了。算是老天有眼,皇上有福。那年在太原,我一眼就看出你不是个平凡之人。十多年工夫,你用你的血汗与战功,步步高升到节度副使,的确是来之不易。如今圣上沉缅于女色,天天歌舞升平。不是我心存杞人之忧,说不定哪天,天下就会大乱起来。那时,恐怕还要仰仗郭将军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哩!
两个人谈得很投机。话题又谈到了安禄山身上。郭子仪说:安禄山这个胡人,小将虽是初次相识,但他的劣迹却早有所闻,他逢迎拍马,蒙蔽了圣上与贵妃娘娘,把他收为义子,贵妃娘娘还特意为他举行了洗儿会。两个年岁相当的男女鬼混在一起,真是丑态百出。小将还听说他野心很大,在北地不断招兵买马积草屯粮,早晚必有反心。
李白说:本人也有同感。
郭子仪说:恩公,不,仁兄供奉翰林有机会在圣上面前将安禄山反心奏上一本,请圣上防患于未然。
唉!李白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欲言又止。
仁兄为何叹气?
我虽名为翰林供奉,既无权又无势,实为一御用文人。圣上不需要我的安邦济世之策,只需要我写些赞歌与颂词!我在长安的日子也过得很不痛快啊!
圣上在开元时期是个英武之主。自从改元天宝,特别是宠幸杨贵妃之后就判若两人,躺在他早期文治武功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听不进逆耳的忠言了!
是啊,是啊!他宠幸的是李林甫、杨国忠、高力士这些小人。慢慢地就眼失明、耳失聪了。这就叫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学跳神。
来来来,喝酒喝酒!但愿国家能像京城的名字一样,长安长安,长治久安,什么大乱子也不要发生才好。
两个人酒逢知已千杯少喝了个痛快。郭子仪身为武将知道喝酒多会误事,所以很有节制地留有余地,李白却爱酒如命,开怀畅饮得沉沉大醉。末了,还是郭子仪雇车亲自把李白送回翰林院安顿他上床安息后才只身离开。临走,还给恩公留下了一大包银子。
(二)
桃花谢了荷花开,春天去了夏天来。长安城的四季非常分明,冬有严寒,夏有酷暑,春秋两季气候宜人。时令一进人夏季,随着八百里秦川的金黄色的麦浪翻滚,挥汗如雨的了子就到来了。
一天早晨,晨钟敲响,玄宗临朝。新任礼部尚书杨国忠,也就是杨贵妃的堂兄出班奏道:启奏圣上,今有渤海国使臣持其国王国书人朝,要求面见圣上,现在午门候旨!
宣他进见!
很快那个身着异族服装的使臣便大步走上金阶,行了君臣之礼后双手奉上国书。高力士接过来呈放在龙书御案。玄宗打开用目观看。书上文字东倒西歪如同蝌蚪一般,竟然一个字也不认识。玄宗命杨国忠来看。杨国忠接书看后出了一身冷汗,也是一字不识。玄宗大发脾气道:尔身为堂堂礼部大臣,平日号称满腹经纶,怎么也不识一字了?
杨国忠躬身诚惶诚恐地说:启奏陛下,人皆学而知之,非生而知之。此乃下邦蛮文,臣从未学过,罪过罪过!
玄宗满脑子的不高兴,遍问群臣:诸位爱卿,谁能识得?
众大臣低头无语,竟无一人认识。面对此静静的朝堂,谁也不敢抬头,怕的是皇上点将。玄宗气得把龙书案一拍:朕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堂堂中华,泱泱大国,竟无一人认识此字?可气可恼!输林院张洎可在?
张洎战战兢兢地从高力士手中接过番书,仍然是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地不识一字。在这酷热的夏季里更是热上加热地汗流如注,双手发抖,深怕圣上降罪。
番使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感到非常可笑而顿生傲意,脸上露出了得意之色。
白发苍苍的太子宾客贺知章出班启奏道:臣启陛下,翰林李白幼居西域,其父定然教过其番文蛮字,或许能认识此书。今日时候不早了,可传番使暂居馆驿,明日宣李白上殿识此番书。
玄宗想了想,只好如此:依卿所奏,退朝!
贺知章向皇上推荐了李白,心里还不踏实,退朝回府胡乱进了点饮食之后,不顾年迈体弱和天气炎热,便乘轿到翰林院李白住处。李白请这位常客坐下,问明其来意,然后笑而不答。
真是急病遇到了慢郎中,贺知章发急地说:太白贤弟,老朽我今日在皇上面前推荐于你是出自一种猜想,要是你不识番文蛮字,老朽我可就有信口雌黄的欺君之罪了。
正在此时,小白脸张洎推门进来,不用见礼,也没有了往日的皇亲和上司派头,劈头就问:太白兄,明天就看你的了。不然,堂堂翰林院,人才济济的藏龙卧虎之地,岂不全养些酒囊饭袋了?
李白不急不慢地说:要说酒囊饭袋,当然在下也有一分。
不过,你驸马公是头目人,当然首当其冲了。皇上降罪,你可是天字第一号的罪人了。
唉,张洎叹了一口气,虽说是皇家女婿,但平时无尺寸之功,心中还真有些害怕皇上降罪,因而失宠。
贺知章说:太白贤弟,你与令尊大人客居番地蛮域多年,到底识不识番文呀?你看驸马公都快愁死了。
李白回答说:不见其文,小弟也不敢打保票。明日早朝再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张堆见李白没有说不,就稍觉放心地说:那你就好好回味回味,复习复习。总之,吾等天朝大国最高学府的堂堂翰林院,能不能丢脸?就全看太白兄你了,拜托,拜托!
张洎合掌连打两躬才走了。李白对这位靠老婆裙带关系才得任高官的驸马公,感到非常好笑。虽然娘老子给生了—副小白脸,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没有一点真才实学。其专长是逢迎拍马,走的是高力士的内线;大凡搜刮到什么奇珍异宝,第一个就是敬献给不离口叫着阿翁,阿翁的高力士,为的是讨其欢心,让那个总管太监在皇上面前为他多说好话,以保其青云直上,争取垂涎已久的宰相宝座。有机会我定要虎口拔牙,把他这个后台老阉奴,好好整治一番;替正直的人们出一口恶气。他见贺知章还没有走的意思,就说:贺老别走,俗话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有愁明日忧。我这儿还藏有一坛好酒,我们来个一醉方休。
两上都是爱酒如命的人,见了酒就忘掉了一切。今天又是酒逢知已,很快就随便坐下,一杯又一杯地一醉方休了。
夏天的早晨,天亮得特别早。东方天际刚露出丝丝曙光的时候,大明宫角楼上的景阳钟早就应和着雄鸡的啼鸣而铛铛铛地敲响了。早就在午门外候朝的文武官员们立即踏着钟声悄无声息地鱼贯入朝。他们登堂入室上了金銮宝殿,仰望着九龙椅上的玄宗皇帝照例进行朝拜并山呼万岁之后,高力士一扬手中的拂尘大声说道:文武百官,有事快快启奏。
张堆出班奏道:臣翰林院总管张洎启奏圣上,翰林供奉李白已在午门外候旨!
玄宗点了点头:嗎,宣李白上殿白帽白袍的李白今天特意穿了一双旧靴,踏着快步来到朝堂,向着玄宗跪拜如仪:臣翰林供奉李白,叩见吾皇万岁!爱卿平身,赐座!
谢万岁!
一个小小的翰林供奉,能在众多一二品大员直立的金銮宝殿上就座,是极大的殊荣。李白毫不客气地在高力士端来的锦発上,一屁股就坐了下去,好像是回到了自己家中一样。
玄宗说:李爱卿,今有渤海国使臣持有国书,书中全是番文蛮字,你可否认识?
臣请将其书一观。
爱卿当殿看来。
高力士把番书送到李白手中。李白睁眼细看,虽然与中华文字完全不同,但在西域时就从师爹爹学过,万里迁居蜀中后,也曾不时复习,事隔多年仍然未忘。这是李白有过目成诵的惊人记忆力的原故。当下便逐字逐句地往下细观。
这时的朝堂上一片肃穆,鸦雀无声,连掉一根针在地上都能听见。文武大臣们都把目光集中在李白身上,深恐他也不识番文,皇上降罪是不用说了,更重要的是丢了堂堂天朝大国的脸面。张洎尤其担心的是:那样,自己的官帽恐怕就保不住了。贺知章担心的是举荐失人,犯有欺君之罪。
玄宗也担着一份心,见李白观看完毕,在凝眉思索之中,知他已完全认识,便高兴地说:李爱卿,快将番书译出,让朕听听?
臣,遵旨!
嘿!这一下,贺知章、张洎、杨国忠以及满朝文武大臣,都如释重负地缓了一口气,庆幸终于有此能人。
李白手持番书,逐字逐句地用汉文译出,丝毫也没有打一个顿:
渤海国大可毒,书达唐朝官家:自你占了高丽与俺国逼近,边兵屡屡侵犯吾界,想来出自官家之意。俺如今己不可耐者,差官去讲和。可将高丽七十六城让与俺国。俺有好物事相送: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鼓、扶余之鹿、莫颉之豕、率宾之马、沃州之锦、湄沱河之鲫、九都之李、乐游之梨,我官家都有份;若还不肯,俺起兵来撕杀,且看哪家胜败?
玄宗听完了番书,对其傲慢无礼非常不悦。自从登基以来,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还未遇见过这么一个口出狂言,无上国的夷邦。如何对待呢?他要听听大臣的意见,便开口说:众卿可曾听得明白?
明白,明白!大家一致回答。
那么又如何对待呢?
杨国忠出班奏道:这有何难?我堂堂天朝上国岂能容那番邦小国狂妄自大?不如速派大兵,将其一鼓荡平。
张洎出班加以附和:国舅言之有珂。对此番邦,不给点厉害看看,怎知我天朝的国威?如不杀一儆百,周边戎狄都加以效尤,那还了得?
不可,不可!贺知章出班反对:“古人云,兵者家国之凶器,圣人小得己而用之,忆皆太宗皇帝三征高丽,不知耗费多少钱粮?死伤多少将士?大小百战方才获胜利,使其臣服。如今吾国承平日久,兵疲将软,如轻启千戈,出国远征,深入不毛,难保必胜。且兵连祸接,不知何日可止?望万岁三思而后行!”
玄宗拈须沉吟,似觉有理:然则如何处置?
贺知章回奏:陛下可问李白,必有妙策!
玄宗当即掉头问李白:李爱卿,你有何高谋妙策?
李白起身拱手回奏:臣启陛下,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彼有来言,我有去语。陛下可宣番使上殿,臣当其面,草成国书,用彼番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宣之以威。臣料其国王读书之后,便可服理怀德,化干戈为玉帛。
玄宗满心高兴地点头道:此言甚好,速传番使上殿!李白说:了慢,且慢!好事不在忙上。还需做一些准备。
玄宗问:需何准备,从速讲来。
李白答:一要好酒,臣从来是斗酒诗百篇,喝了好酒才能文思泉浦,下笔千言,倚马可待。
玄宗慷慨地说:这事好办!高力士速传后宫陈年御酒,供李爱卿畅饮。
遵旨!高力士即转命小太监火速办理。
李白说:二要好墨。书写国书,当示隆重。臣斗胆请国舅代为磨墨,好叫番使折服。
杨国忠一听立即火了,心想:好你一个小小的翰林供奉,竟然不知天高地厚,真是以下犯上,可恨又可恶之极!他愤然出班正欲开口反击时,玄宗却说话了:准奏,就烦国舅代为磨墨!
这——杨国忠无可奈可地低下了高昂着的头:臣,遵旨。
小太监送来了宝墨和龙砚交到杨国忠手中。玄宗又问:李爱卿还有何需求?
李白看了看手执拂尘侍立帝侧的高力士一眼后说:臣靴已旧,少时若穿此旧靴手写国书,定会让番使小看于臣;小看微臣事小,耻笑我天朝大国事大。
玄宗说:卿言有理,赐钿御靴一双。
小太监很快又送来了一双锦缎御靴。李上喝着御酒,用手脱旧靴,急切之间,怎么也脱不下来。这时,玄宗巳传旨宦番使去了。像是决战前夕一样,心情甚为发急,便问:李爱卿,你怎么了?
李白回答:臣已喝醉,双手无力,难以脱靴,恳请高公公就近代劳一番!
这——高力士闻言不禁怒火中烧,心中直骂李白胆大妄为,想我高力士高大将军只能为圣上戴帽脱靴,岂能为一个小小翰林供奉做出此事?那不是丢人现眼吗?他正想发作时,只听玄宗说道:事不宜迟,那就烦劳力士为李爱卿脱去旧靴换上新靴吧!
俗话说,天子无戏言。玄宗正在用人之际,对李白的话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此话一出,高力上也无可奈何了,只好强忍着怒火去做他认为丟人现眼的事。
李白坐在锦凳上轮流把两腿伸出。此时此刻,在他眼中的高力士也不是什么权倾朝野的大将军和总管太监,而是一个仆人或后辈。高力士的后面仿佛还站着张洎、崔敬昌两个小人。李白心中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痛快感和自豪感。他大口大口的喝着御酒,连声叫道:好酒,好酒,快哉,快哉!
一头卷毛的番国使臣被召上了金殿,照例跪拜之后,玄宗钦命赐座。这时李白已喝得面红耳热,酣然大醉了。玄宗命御厨送来鲜鱼醒酒汤。他见鱼汤太热就取勺微调,待其变温之后,才离开御座下位来亲手赐与李白。李白接而食之,顿觉神清气爽。番使傲气十足地开言问道:吾阔国书,贵邦有人识得吗?
李白大声说道:天朝翰林李白能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