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妃是奚丹小公主,年仅十八岁,长得娇小玲珑,很是美貌。安禄山先前听说后就遣人去索讨。契丹王不愿要这位粗鲁的老女婿。安禄山就借故挑起了一场边境战争。契丹王战败求和,被迫将小公主嫁与了安禄山,换得了部族的安宁。安禄山得到了如此年轻的美人,乐得心花怒放,对她是百依百顺,从而在王宫中受到专宠。小王妃因为是在马背上长大的,酷爱游猎,安禄山走后,耐不住后宫的寂寞,今天便要去围场显显身手。
围场在燕山南麓。场内林木森森,白雪皑皑。虽是天寒地冻,也有很多野兽出没。
鼓角声声,喊声阵阵。围猎开始了。小王妃一马当先,紧追着眼前的猎物。她张弓搭箭,一连射中两只野狼。随从们为之欢呼:好箭法!好箭法!花正芳的箭法不佳,连发数箭全都落空。元演率领的小队亲兵不离小王妃的鞍前马后,同时也参加围猎。
李白从小就习武练剑不断,此时有了用武之地。他一连射落天上的两只鹞鹰。元演在他耳边夸奖地说:贤弟,你真不愧是飞将军李广的后代!
小王$己奋勇追击一头金钱豹。元演恐有闪失,驱马赶了上去,甩下李白于大队后边。此时花正芳也只剩下单人单骑掉下队来。李白见来了机会,以护卫为名,策马奔了过去。两匹马渐渐靠近了。在耀眼白雪的映照下,一身戎装的花王妃果然是当年蛾嵋酒家的花店主。虽然数年不见,额上有了皱纹,但其瓜子脸上仍有两个深深的酒窝,两眉间的美人痣仍然点缀出迷人的风采。此时,一只狐狸从眼前跑过,李白大声喊道:花王妃,快放箭呀!
花正芳王放了一箭没有射中。李白说:让小的替花王妃代劳!说毕就拉弓如满月,箭去似流星地叫狐狸中箭倒地。李白追上去来了个蹬里藏身,俯身抓起了死狐狸献上说:请花王妃收下猎物!
花正芳见此护兵声音和面貌都有些熟,不由凝神问道:你是何人?
李白回答:一名护兵。
你和我认识的一个人好生相像!
他叫何名讳?
姓李名白。
李白?
对,你可认识?
小的认识。花王妃问他则甚?
随便问问。
花王妃是否在洛阳开过蛾嵋酒家?芳名正芳?
你,你究竟是何人?
你忘没忘了与李白临别时有过三击掌?
你,你到底是谁?
我,我老了。你,你认不出来了。
你,你就是太白兄长?
是,是我。
你怎么这身打扮?
你怎么也是这身打扮?
花王妃满脸惊喜地说:此地不是说话场所。我们找个僻静地方好好叙叙。
遵命!李白将死狐狸搭在花王妃的鞍桥下,作为她的战利品。两人仍然装作打猎的样子,找了个无人的树丛后,停了下来。
李白迫不及待地发问:那年秋天,我应约去蛾嵋酒家找你。你怎么就不见了?
花王妃——花正芳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地说:我,我的命好苦啊!
李白安慰她说:别哭,别哭,慢慢地说,谢天谢地,我们不是又见面了吗?
花正芳接着就哭诉了事情的经过——
那年李白从洛阳回南陵去后不久,安禄山从长安献宝朝贺归来,路过洛阳时,住进干峨嵋酒家。好色如命的这个胡儿见女店主长得美貌超群,就像饿虎见了小羊一样口流涎水,强要娶之为妃。任凭威逼加利诱,花正芳就是不从。虽然李白拒绝了她的求爱和以身相许,但毕竟同意做了干兄妹。这就给她的心头留下了希望:千兄妹再前进一步不就是夫妻了吗?安禄山这个又矮又胖又粗鲁的胡儿和诗仙李白比起来算什么东西?她就誓死不从。
安禄山见美人软硬都不吃,心急得直发痒痒。于是设下诡计,命随从的侍妾将其强行灌醉,然后强暴了她。花正芳酒醒后,见自己已经失身,便不顾一切地又哭又骂,并且准备上吊自缢。一个人关在屋子里,绳子已经套上了脖颈,只消一蹬脚下的高凳,便可悬于房梁一死丙了时,突然想起了和李白临别时的三击掌。不,不能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就足死,也要见上心上人一面再死。要不,心上人还要骂她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哩。因为,有了这种想法,再加安禄山的假意跪地赔礼,声言是爱得疯狂才出此下策,发誓要正式娶她为妃,共享荣华富贵。所以,她就违心地来到了幽州。
多年来,虽然名分上做了王妃,可心却如死灰,脸上从不露笑容,被安禄山称为冷美人。安禄山的妻妾成群,短期热火之后,逐渐就冷落了她。特别是小王妃娶来后,更是只见新人笑,哪管旧人哭把她忘在一旁了。花正芳叙述完了,最后说:妹子我今天终于见到了你这个干哥哥,就是死了也甘心了!李白动手为下妹妹擦眼泪,并用好言百般安慰说:你不能死!有仇不报非君子!你要振作起来为朝廷立功!
报仇?立功?花正芳大惑不解地说:我一个弱女干,孤身一人,能立什么功?
李白见左右无人后,又压低了声言说:为兄长就听很多人说安禄山要蓄意谋反。你在他的身边,了解内情。你给为兄说说,是否实有其事?
这就足你这个白面书生冒险来到幽州,只身闯虎穴的原因?
李白点了点头:不人虎穴,焉得虎子。当然还有寻你的原因。现在我求你帮忙,抓到安禄山谋反的真凭实据后,奏闻圣上,将反贼捉拿正法,免去一场战乱,你和我都为苍生,为社稷立下大功了!
哦——原来如此!花正芳像一株旱苗浇上了及时雨,顿时心情振奋地来了劲头,觉得自己还不是个废物,还可以为国为民做出贡献,当即说道:哥,你要妹子做些什么?
李白一脸严正地问:你先说说,安禄山真的是要谋反吗?
花正芳也严正地说:那还有假?他到处招兵买马,积草屯粮,连王宫里都在架起铁匠炉日夜大造兵器。人们问他,他就以奉圣命将向西北边的奚王和契丹王开战作为掩饰。而且还有一个最大的证据被我发现了。事关重大,我可从来没敢向别人透过一丝风声。
你能告知我吗?
当然能。那贼子把造反后登基作皇帝的传国玉玺都准备好了。
好呀!李白十分振奋地说:只要拿到这个物证,事情就好办了!圣上就不能不相信了。
你要我做些什么呢?
想办法,把那块玉玺弄出来送到长安去。
这可不好办。那贼子将它深藏在地窖的铁柜里。地窖有几道铁门,还有重兵把守。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趁安禄山此时不在,你就好自为之吧!
花正芳进一步受到了鼓舞,表示要尽力而为,就是杀身成仁也在所不惜。李白高兴地说:我祝你马到成功!既要胆大,还有心细,要做到万无一失。玉玺到手后,你就到元将军家中找我!
嗯!花正芳点了点头。
一阵马蹄声由远而近地传来。两个人的谈话不得不立即停止,然后又打马奔驰,重新加人了围猎的行列。
夕阳西下了。小王妃过足了围猎的瘾。马鞍桥下吊满了猎获物,便下令给元演:元将军,鸣金收兵吧!
是!鸣金收兵!
铛——铛——铛的铜锣声响彻了山林与雪原。士兵们带着各自的猎获物,从各处汇集到一起。元演指挥着站队点卯。然后又护卫着两个王妃向着南面的幽州城策马归去。
(二)
回到元家,脱下了亲兵的号衣,李白虽然浑身疲乏,肚中饥饿,但显得异常地痛快。元演吩咐夫人快上酒菜后悄声问李白:贤弟,可曾见到花王妃?
见到了!见到了!接着,李白就把二人相见经过做了叙述,但是对盗玉玺一事却加以隐瞒。他认为此事太大太大了,不能让第三人知晓。
元演叮咛李白说:贤弟与花王妃相识相见之事,千万不能让安禄山知晓,必须守口如瓶!要不,你干妹子就没命了!
是呀是呀!恐怕我要再见她就难了。
酒菜摆上了客厅。元演先为李白斟满了一杯酒,又为自己斟满了一杯酒后举杯说:来,为你们这对异姓兄妹的异地相逢而干杯!
干!李白和元演碰杯后一饮而尽。心头有说不尽的痛快与期待。
一连几天的大雪,把李白堵在屋子里不得出门。他只好围炉读书写诗。经过一整天的构思,面对窗外的飘雪,他写出了《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杈。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天晴后,李白又准备出游了。他知道花正芳盗玉玺之事不是短时期内能到手的,那得瞅机会才行。李白是好动不好静的,便告别了元演单人单骑出游:东临碣石山,面对滔滔大海,口吟曹孟德东征乌桓至此时写下了的四言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辣峙……秋波萧瑟,洪波涌起。口月之行,若出其中……然后北登万里长城,游览孟姜女庙。听老人们讲述孟姜女千里送寒衣,为寻夫而哭倒长城的故事。走走停停,等他回到幽州城时,已经是冬去春来,柳条泛青了。
傍晚,元演自营中归家,见到李白的第一句话不是问他北游的感受而是说:安禄山已经从长安回来了,而且还带来了一个二品京官。
三品京官是谁?
斗鸡令崔敬昌。
哦,是他?
怎么,你认识?
怎么不认识?我和他真可谓冤家路窄——从西蜀到安陆,到长安,到洛阳,我们总是存缘千里来相会的。
此人品行如何?
高力士的干儿子还能好得了?接着,李白就把他与崔敬昌相识与相斗的经过做了详细介绍,末了还反问元演:他到幽州来干啥?难道又是来为皇上搜罗好斗的大公鸡?
听说是高力士保荐前来,替圣上做巡视考查的。
李白十分鄙夷地说:凭他那个溜须拍马见钱眼开的德行,他能考察出些啥呢?
我估摸是圣上听大臣们说安禄山要谋反的话多干,就派他来实地看看的吧?
他呀!只消安禄山把金银塞满了他的行囊,再把迷糊汤一灌,就是明明看到安禄山要谋反,回长安去也会颠倒黑白蒙蔽圣聪的。
他真要那样作的话,我非宰了他不可!
元夫人从灶房出来了,热情地招呼客人:哟!李贤弟回来了。快坐!快坐!饿了吧?我这就为你们开饭!
饭桌上,李白担心花正芳盗玉玺一事,就问元演:这一向有人找他没有?元演回说没有。李白心想:那事真难!安禄山—回来就难上加难了。不觉把两道浓眉深深地皱拢了起来。
第二天,李白与崔敬昌在大街上迎面相遇。李白装作不认识,扭头想拐进一条小巷。崔敬昌却大声叫道:哟,那不是李翰林吗?什么风把你吹到幽州来的呀?
李白见躲闪不过,只好回头加以应付:崔大人,幸会幸会。在下无官一身轻,是个浪游惯了的人,四海都是家。我倒要问问崔大人:是什么风把你吹到这儿来的呀?
崔敬昌高昂着个头,十分傲慢地说:是高公公保荐,是圣上传旨,钦命下宫到安王爷封地来转一转看一看的!
那好呀!崔大人是皇命在身的人,一定是忙得很,在下就不打扰你了。
莫走!莫走!随下官一道去见见安王爷。你们不是在长安见过面了吗?
不去不去,我这个布衣小民,生性怕见官,尤其是大官。
去吧,你到了安王爷的管辖地面,按例该去拜会。如果不去,安王爷也会派人来找你的。
李白抚须沉吟了一下,觉得去见见也好,来个投石问路,顺便探探情况,便点头说道:好吧,就烦请崔大人引见了。崔敬昌强拉李白去见安禄山,并不是啥好意,是想叫安禄山知晓李白这个桀骜不驯的人来了,好注意李白的行踪,免得他乱说乱动。他领着李白来到了东平王府兼节度使衙门。这儿朱门重重,雕梁画栋,武士众多,十分威武。
安禄山这次去长安又带去了大批的金银珠宝和绝色美女,分送了父皇母妃以及高力士、张洎等朝中权贵,进一步贏得了皇上的信任与欢心,特赐以宫中行走的特权。他便借此机会进一步密切了与母妃杨玉环的关系。有时在宫中夜宴酒醉后就留宿不出。因此就有了两人之间有了暧昧关系的传言。对此谁也不敢去证实,只瞒着皇上一人。对于大臣们表章中历数安禄山将要谋反的罪证,皇上一概不信,反而将表章送与安禄山过目,目的是表示皇上的宽宏大量和对安禄山的坚信不疑,让其放心。总的是:天宝皇帝李隆基已非同是一个人的开元皇帝了。他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歌舞升平,再也听不进逆耳的忠言,只听得进阿谀奉承。这次,他听信了高力士的保荐,特派崔敬昌到幽州考察,并不是疑心这个胡儿真的会造父皇的反,只不过是借此堵一堵大臣们的嘴。
狡诈的安禄山早就摸透了这一点。所以对崔敬昌的到来没有多少戒心;并且一来就用重金和美女加以拉拢,回京后多说好话。当他高坐在虎皮交椅上目空一切地看见崔敬昌领着一个白袍长须的中年汉子走进议事厅时,一下没有认出是谁,等到崔敬昌加以引荐说是大诗人李白李翰林后,他才想起了那年在长安与郭子仪争吵中,半路里杀出来的就是这个人。安禄山是个武人和粗人,平素崇敬的是武力和刀剑,对文人从来不放在眼里。今天因为是崔敬昌引来的,看在这个皇差大人的面上,他只好装作客气地说:李翰林,怎么也看上了俺老安的边远小地了?他奶奶个熊的,来的都是客嘛!欢迎!欢迎!
李白又一次见到了这个又矮又胖,满脸络腮胡子,满嘴粗话的碧眼胡儿。心中有的是厌恶,恨不得拔剑就砍掉这个反心已久、反迹已露的奸贼的脑袋。但是理智告诉他,不能鲁莽行事。贼无赃,硬如钢。为了取得赃证,还得巧加周旋。他拱手不拜地说道:上是安将军、安王爷,布衣李白这厢有礼了。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