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20000000073

第73章 有多少浪漫可以重来(2)

经常地流泪,是那个时候女知青忍受困难和战胜苦难最有效的办法,她只哭过一次,那时连里演忆苦剧,朱盛文演农奴,她演农奴的母亲,那时他们真的流泪了。(现在一想起老朱她也流过泪,他也许在天堂里等着这些老战友!曾担任过哈尔滨副市长的老朱已死在狱中。)

高尚的追求让人坚定,友情和爱情给人无限的温暧。这就是在那个时代她和许多知青能度过风雪严寒的原因吧。

两年之后,我远走高飞了-被调到了佳木斯的《兵团战士报》当记者。我又坐上了那台破嘎斯车,告别她和战友们,走出莽林和大山。大家都对她说,这回你也有希望了!她说,我不会跟着他到佳木斯当“家属”的!那时兵团机关多为军人,可把爱人当随队“家属”调来。我到报社不久,领导也说过,可把你的“家属”调来。她反感“家属”这个词,也不愿意离开风雨同舟的战友进城。她说,这一辈子要做一棵独立的大树,不想依靠任何人!

重返老房子,我们也老了那一年冬天,我们贡献了青春的哈青农场因无地可垦而被撤销了。她随队南迁,到了五大连池农场〔5团〉,并被安排了一个重要的职务,到贫穷的13连当家属队的指导员。她热情洋溢地挨家走访,却一路上呕吐不止。只见房屋破烂,人畜混居,肮脏不堪。那脸也不洗的妇女敞怀奶着孩子,炕上鸡在啄食,地下鸭在拉屎,连一个干净的水碗都找不到!

她亲自发动和领导了一场“新生活运动”。办法是先树立典型,她选择了相对干净一点的山西妇女“大白鹅”,在她的家搞样板。先人禽分离,把猪和鸡鸭鹅狗赶回圈里;再清掉屋地的污泥,铺上三合土,夯实成平整的地面;再用牛皮纸糊炕,用报纸糊墙和天棚;最后把窗户的玻璃擦亮,在桌子上摆上插着山花的罐头瓶。两天的工夫,“大白鹅”家焕然一新了。接着她动员所有人家以她家为样板,也来个改天换地。“运动”不断深入,她又教她们洗脸、刷牙、化妆、穿衣服。晚上她又把家属们请到知青宿舍,教她们学识字,学写信。这下子,13连可火了,最高兴的是那些男职工,他们发现自己的“屋里人”香了,美了,有文化了!

这时他们才相信这个弱不禁风的城市姑娘有这么大的本事。当然作为指导员的她更高兴,这时她才明白知识青年下乡的真正意义。她改变了别人,别人也改变了她一脸黑了,手粗了,放下了孤傲,变得开朗随和大度了。更重要的是她真正了解了普通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她下了决心不能当长在营养液中的鲜花,而要成长为扎根黑土的庄稼。

后来她又调到连队的小学当老师,继续她的“新生活运动”,每天在教室门口摆着一盆热水,她为每个学生洗手剪指甲,手不干净不让进屋!〔这项法律还在我们家施行,不洗手不让吃饭!30年不变!)当然她更多的精力是教好每一个学生,她像尽职的老师一样,业余时间家访每一个学生,请辕学的孩子回校,为贫困学生买书买本。那时,她写给我的信中洋溢着笑声,而没有带来一片阴暗的云彩!

当时她最大的幸福是,五大连池需要她,孩子们需要她。这时哈尔滨也需要她们,市里教师紧缺,要把在农场和兵团的高中生招回来,短训后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她正在犹豫中,我陪贺晋元副总编到五大连池采访,这位热情的军人,为她做出决定,要么调到佳木斯的兵团子弟校当老师,要么回哈尔滨当老师!不愿意当“家属”的她还是回哈尔滨了。

回家的日子很温暖,但不浪漫。她没有当老师却到团市委当了干部,因为她“文革”前在一中高三一班领导的团支部是全市先进。她起早贪黑,东奔西跑,她们搞的那个“送温暧活动”后来成了全国青年的行动。她已当了宣传部长时,我还在兵团当知青。我回哈探家时,曾随她去家访过自学理论的青年工人朴义〔现哈尔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积极上进的插队知青胡世英(现绥化市委书记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好典型,现在成了栋梁。

她还光鲜照人她是个另类干部,经常提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个人意见,而且始终坚持。我给她写的人生“鉴定”是:

风釆依然,脾气照旧。

貌似温柔,浑身是剌。

她下基层本来是总结女子火化工爱岗敬业的典型经验,她却反对被人称为“女鬼”的有艺术专长的漂亮姑娘当一辈子火化工。她为当年知青典型冯继芳的儿子因户口不在哈尔滨而不能上学而找市委领导帮助。她鼓励为工作多次流产的劳模女乘务员宋凤焕“保胎第一工作第二”,为此她找过她所在的单位的领导,要求他们关心女职工的生育问题。现在那个已经退休的劳模乘务员和她在省歌舞剧院当演员的儿子是我们家的好朋友,那位劳模还保留着她当年给她的信一“生孩子是生产力的再生产,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后来她转业到党校当党建教研室主任,她发表的论述在社会转型期党的建设问题的论文在省市多次获奖,成为许多基层干部的党课教材。再后来,她到外事部门工作,也许是为了圆一个梦。她们参与创立的中国第一个世界性的冰雕比赛,已在哈尔滨坚持了20年。她跑了许多国家,在文化交流中,她向外国朋友介绍了开放的哈尔滨,还引进了许多智力项目,促进了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在国际舞台上,她很动人,不仅让许多外国朋友认识她高贵的气质,更认识了她美丽的家乡。每到年终,她总能收到来自世界各国朋友的贺卡,这让也走南闯北的我很羡慕也很嫉妒。

青春稍纵即逝。奔腾的大江总要归于宁静的湖海。有多少浪漫可以重来,一切都在美好的回忆中。那是关于一个女人革命激情和小布尔乔亚浪漫的故事。如今,回归家庭的她,还像青春处子一样地单纯,像沧桑老人一样地淡定、从容。她最有兴致的是,从报上剪下我和儿子的文章,然后贴在一个本子上,慢慢地欣赏。她是我的那些篇《我们的故事》的第二作者、第一读者。她也不时去“泡股”,经常报喜不报忧地说“又赚了”。可看她每天挤公交车而从不打的,看她在菜市场不是货比三家而是货比多家,我和儿子从来不信。

对了,忘记告诉读者了,她叫王明珠,过去我的老同学,当年我的老战友,现在点灯说话的老伴。

博客留言:

我的父亲是知青,他对知青特别有感情,毕竟是属于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团队之中,过了多少年之后是极容易生出一种历史感和使命感的。这种空前绝后的人生经历,越是把它当成往事,它越是历历在目。作为知青后代,“知青”这个名词,几乎在我的心中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一直没有幻化成一个“动词”或“形容词”。知青,是我不了解,也并不渴望了解的一些人。

我所以对这个群体如此亲近,又如此陌生,这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有如此不寻常的经历而表露出任何不同寻常之处。就像所有真正有故事的人一样,他们看着如此平常,骨子里却藏着那么多爱恨情仇。这与我们这代人反差很大,我们甚至无聊到喜欢来点探险,然后虚荣地讲出一点点所见所闻并沾沾自喜。“看,我有今天多不容易!”“瞧,我受过如此多的磨难!”父母身上有最好的励志故事,但他们却不硬塞给我们。他们安心地看着我们宽松自由甚至是安逸逍遥地生长着,而不是用自己的过去强迫我们换种眼光去认识世界。这是有经历的人,见识过苦难的人,才有的心境。

父亲一直都在搜集知青们的故事,那些故事带他回到过去,令他在花甲之年仍会血脉贲张。前一阵子,他的知青故事在结集出书,我帮他校对。还不时偷笑,有些文字一看就知道他边写边激动得要命,要不怎么会如此多、连续的惊叹号出现在字里行间呀。看了多篇知青故事后,我的情绪也被一步步调动。我做记者多年,也常跟文字打交道,但像知青故事里父亲写就的这些文字的气息和温度,却在时下的文字丛林中非常鲜见了。这在更多地被赋予游戏意味和处于感情泛滥的年代里,足够激荡心胸的少而又少。而知青的故事里有很多,那不是文字赋予了事件激情,而是事件激情过渡到了文字之上。

其中我最喜欢的、认为最好的当然是一篇叫《有多少浪漫可以重来》的文章,因为这文章的主角是我的母亲。不过,那文字记录的并不是我熟悉的母亲,记录的是一位青春少女的革命热情,记录的是一位女知青的青葱岁月,记录的是一场由革命爱情串起的精神恋爱。精神恋爱,多么伟大的字眼,这种形式以及那个时代灰飞烟灭,好似不曾存在过。那是个物质世界交困的年代,但同时又是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时代。用互诉革命理想的方式,就可以交往恋爱,超过时下任何偶像剧蹩脚的浪漫。用装有诗歌的信件,作为感情的信物,超过现在所有重金打造的彩礼。那是我们这代人如何才能企及的爱情制高点呀?在这个爱无力的年代,功利的爱情没有什么值得拿来回首。当我们像父辈一样老去时,有什么特别可供追寻吗?00里的贫嘴的聊天记录早已消除了,一起吃过的冰淇淋也消化掉了。好吧,我们不回忆了,只能放眼未来。

老知青们冰天雪地、荒凉凄苦的过去,却淀放出浓烈的记忆之花。那花朵娇嫩但不欲滴,多彩但不多姿,因为用鲜血沾红的花朵不轻露妩鎇,真正有故事的人不卖弄他的经历。

-贾大雷@附记:

这篇博文的作者是我的儿子,他在博客上看到了我的文章,于是就留下了这篇小文。他是名副其实的知青后代,当他在哈尔滨出生时,我还在北大荒的风雪中。作为老知青的后代,他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但他的物质生活也艰辛过,因为我们刚返城,月工资收入和我们的年龄相同,儿子的玩具和零食比其他孩子要少,有时到公园玩甚至连一支冰棍都舍不得吃。有时他甚至是很孤独的,刚刚返城的父母又被“二次创业”的激情燃烧着,他被我们忘记了或疏忽了。但是我们的孩子还是成长起来,不经意之间,儿子已经长到我们当年去北大荒的年龄。

不知为什么,我不愿意给儿子讲我们的故事。因为我不知道,他们听了这些故事会更尊重我们呢,还是相反?

现在,我终于听到了儿子对我的“宣判”。他理解自己的前辈。我心安然。

那么孙子呢?他们会怎么评说他的前辈的前辈?

我还会耐心地等待着,因此要好好活着。现在孙子才3岁半。

2012年3月1日

同类推荐
  • 班主任推荐的经典美文:励志卷

    班主任推荐的经典美文:励志卷

    李晋、朱国勇主编的这本书收录了众多名家名作,包括胡适的《大学的生活》、郑振铎的《我是少年》、粱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林徽因的《蛛丝与梅花》、闻一多的《火柴》、郁达夫的《我撞上了秋天》等,是一本三方联手打造的优秀图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精品文章聚会,让你体验非同凡响的文字之美、结构之美、辞章之美、思想之美。
  • 恋歌十八拍:追忆古典诗词中的惆怅往事

    恋歌十八拍:追忆古典诗词中的惆怅往事

    古典诗词中,情诗最动人。恋爱往事中,入诗的多不堪。能写缠绵动人诗句的未必情深似海,看似轻薄的往往晚令人同情。文姜、息夫人、刘细君、蔡文姬、鱼玄机、朱淑真、仓央嘉措、苏曼殊……由古到今,才子佳人多为“情”为困。爱情在他们的诗中,在他们的生活中,在有关他们的一切往事里。
  • 慧卿随笔

    慧卿随笔

    时间,总会沉淀最真的情感;风雨,更会考验最暖的陪伴……日常点点滴滴的细节构成了丰富生活本身的内涵。人生就是一场相逢,又会在一次次遗忘中逝去。为了弥补天生愚笨的自己,害怕因自己大脑容量更新太快而容易遗忘生活之精彩瞬间,从小就养成了随时随地用笔记录的习惯。说不上好,但却能留存以往的特定记忆点滴。让每一次值得记忆的瞬间化作今后可以自我消化的提醒,不经意中用文字留下了印记,没有粉饰、质朴自然。
  • 都门四记

    都门四记

    本书系于氏散见于民国各种报刊的随笔小品的首次结集。这些随笔文章多谈历史典故、民俗习尚、绘画艺术、名人轶事,即周作人所谓“市井小品”,道人所不知、所欲知,文笔绝妙,可读性又极强,实为不可多得之文苑精品。
  • 徐志摩文集(第二册)

    徐志摩文集(第二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热门推荐
  • 仙莲之非卿莫属

    仙莲之非卿莫属

    她本是蓬莱仙境一株清幽高贵的白莲,她本应尊享着世上所有女子所羡慕的无尚荣宠,一场阴差阳错的境遇,她跌落在凡尘。或许早早已经知晓师父的心意,但自己怎么能让他处于那样不堪的境地。一仙温润如玉,他乃是人间帝王之子,天性喜好平淡无忧的生活,天缘至此,他成为了菩提仙山的仙尊,他以为他这一生都应该平平淡淡、无欲无求,直到遇见了她,仿佛他不再是那高高在上的谪仙,只是一个情犊初开的年轻男子。他努力地靠近她,跟随本心。即使知道会有一场无法避免的劫难,这场劫难或许会让两人天人永隔,但他仍想抓住这一丝可能,即使只能看着她。
  • 混底层散记

    混底层散记

    奋斗了很多年之后,突然发觉自己越来越能混日子,没有更高职位的期望,没有赚大钱的打算,只希望日子能够安稳平淡的过下去,但这也需要有智慧,需要和周遭一起混底层的人一起团结、奋斗!
  • 亘古劫主

    亘古劫主

    蓝天邪幽幽醒来,发现一切都变了,我生于混沌,始于太初,我的意志笼罩整个神域,但我如今却是那么的弱小。不过没关系,看我如何玩弄世间,看我如何让两女争锋,四女抬轿,八女为我开路,看我如何让天骄吃醋,让大神颤抖,让混沌从此翻滚。
  • 异世杂货铺

    异世杂货铺

    穿越了,身为杂货铺老板的游风带着自己的杂货铺穿越了!什么?恢复生命的矿泉水、雨衣是魔法斗篷、日光灯是光明射线、合同范本是带着魔法的契、玩具剑是魔法武器!从此,魔法师啃着面包、喝着矿泉水、披着雨衣、挥舞着玩具棒战斗的时代到来了!
  • 仙涯冢

    仙涯冢

    天不念旧情,地不怀牵挂,天地一片黑暗,没有一丝光明!这是起源于永夜大陆上第一缕光明的故事,这是追溯到上古年前错综复杂的恩断情缘,一个万年之久的神秘仙冢被发现惊天秘密。敬请期待秋风醉叶给您带来的《仙涯冢》,欢迎您的到来!
  • 虫洞之地球末日

    虫洞之地球末日

    地球各处莫名的不断出现虫洞,各种怪异生物及外星人类不断涌现,地球仿佛成了各个其它有生命的星球的连接穿梭点,不断破坏并占领着地球。地球上的残存的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战斗着,而在战斗中也得到并破解了很多玄奥的修行方法,残破的地球转向了一个新的时代……日久显人心,我将用全书来刻画人物性格,而不是某一章、某一段或某一句话来表明的。
  • 七寻记

    七寻记

    传说,集齐霹雷石碎片,找齐三大灵器,可穿越时空。慕席,自幼父母双亡。而他却踏上了找霹雷石的道路。琴心,林悸,冷颜………也与他一同寻找。
  • 本源大世界

    本源大世界

    洪荒,乾坤,阴阳,修罗,地狱,光明,黑暗,轮回,心力,九大本源,撑起这片无穷奇妙的世界。一个个本源掌控者,为了自身永恒,竟邪恶地封死了后辈前进的道路。一个从华州小门派走出来的少年,凭着不屈的意志,一步一个脚印,踏上了最高的山巅!
  • 希熙love恋

    希熙love恋

    她遇见他,和他由短暂的冤家路窄变成了甜蜜恋人,可是她曾经迷恋的那个他从英国回来~~~~~~~~他们会因为他而分开还是至死不渝的在一起
  • 三分才华,七分实干

    三分才华,七分实干

    有的人才华横溢却工作平平,毫无盎然之色。有才华的人更容易恃才傲物,好高骛远。他们可能永远活在自己营造的才华光芒下,没有想过怎样让别人认识自己的才华。其实,才华只是成功的千万个条件中的一个,而且还不是最主要的。 上世纪90年代末,曾经有一个关于学历和财富的调查,这个调查显示:改革开放之后那些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中,第一学历大专文化程度以下的占75%,南方的部分省市这个比例更大。其实,成功不是依靠学历和才华,它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踏踏实实的努力,把智慧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用好的工作业绩来证明自己的才华。成功更需要的是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