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20000000074

第74章 附录(1)

陆天明、白烨等作家力荐贾宏图的知青故事

著名作家贾宏图讲述北大荒知青故事的长篇纪实文学《我们的故事》已在《生活报》连续登载两年有余,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引起了老知青们的强烈共鸣。近日,《我们的故事》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并在哈尔滨广播电台“音乐909”连续播出。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著名作家、评论家和编辑,他们都给予了《我们的故事》热情推荐。

评论家白烨:这本书值得推荐

097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学编辑、编辑室副主任及主任、总编辑助理,副编审、编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著有专著《文学新潮与文学新人》《文学论争20年》,主编《小说文体研究》等。)

知青本身是社会影响很大的,影响了几代人,它在文学中也是一直到现在很有影响的文学写作现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跟这个相关的东西是值得关注的。我从2008年图书订货会上各个出版社所提供的书和书目里面挑选值得给读者推荐的书,在纪实这个类别里面,我发现了贾宏图的这本书。他这本书是写知青的,因为作者本人也有知青经历,我相信他这本书从他的角度上对于知青几十年来的苦难,包括他们的影响会写得非常好。当然,关于知青方面的书不止这一本,但因为这本书更值得关注,所以就推荐了它。

感受他们生命的律动(辽宁省沈阳市人,1964年出生,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男人没有故乡》《白雪家园》《飞越盲区》《向北向北》等。中短篇小说集《父亲进城》《快枪手》《军歌嘹亮的年代》等。《激情燃烧的岁月》使更多的读者和观众知道了他的名字。)

《我们的故事》这本书是写一代知青人的命运和心灵发展轨迹的一部作品。知青题材的作品我也写过一些,虽然知青的故事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是他们的这种命运,以及他们那一代人所处的那种时代环境、背景给我们这代人所造成的影响,我觉得他们那种积极的意义还在。

曾经当过知青的这一代人,他们的年龄已经进入了暮年,但是他们的精神和他们的故事仍然在我们心中存活着。同时这一代人又生产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人物,比如说知青兵团中所产生的作家包括张抗抗、梁晓声、肖复兴、陆星儿等,他们曾经在文坛上叱咤风云过。这一代人给我们留下来的精神食粮仍然在影响着我们,我们在感受着他们这种生命的律动的同时,也能体会出那一代知青人身上的精神。

作家陆天明:珍惜这笔可观的精神财富(国家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现供职于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大雪无痕》、电视剧《苍天在上》。〕那是我们几代人会回忆到生命最后一天的一个特别重大的话题。相对来说,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这一代人来说,是一个永远都不可能回避,也是一个永远会点燃激情和生命勇气的话题。对于很多老知青来说,也是他们一生引以为骄傲的,虽然也给他们带来很多痛苦的回忆,但是他们还是会把这段生命的经历当作自己最闪光的一个生命点来保存在自己心灵的深处。所以贾宏图先生能够在这个时候写出这样的作品,作为一个老知青既表示感谢,也表示祝贺。我相信对于这一代人,对于今后更年轻的后一代人,这都是一笔很可观的精神财富,希望大家都能珍惜。

作家肖复兴:最痛苦的回忆也是最美丽的〈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有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近著有《音乐笔记》《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等。《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作为一名知青,我希望《我们的故事》这本书能够带给无数知青们更多回忆,更多思考,更多向前走的勇气。青春岁月的回忆,无论是多么痛苦也好,多么挫折也好,当你回过头去,那些青春最痛苦的回忆也是最美丽的回忆。

在纪念知青40周年的日子里,重新回顾知青的历史,进行反思,我觉得无疑是对现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觉得现实实际上不是凭空走来的,它都是从历史的深处走来的。而未来是过去与现在的连接体,如果失去了过去与现在,那就没有未来。所以,如果从未来着想的话,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忘记过去。过去无论是痛苦也好、蹉跎也好,甚至是有很多的失败和黑暗也好,我们首先应该去面对它,这是一个最基本点。第二点在于重新回忆历史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回忆已经和当年是不相吻合的了,我们的回忆被怀旧的情绪所燃烧所膨胀,因此会有跟过去的事情有背离的状态。因此,真正寻找到当年真实的回忆,我觉得对每一个知青来说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但是,就是这样艰难的事情也在于它的意义,如果没有这样的艰难,我们的回忆都是轻而易举的,我们的回忆都是甜甜蜜蜜的,我们的回忆都是说我们为过去青春没有蹉跎、青春的奉献所骄傲的话,我觉得这样的回忆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所以,我分析贾宏图的书里一定有很多他自己的回忆,也有他自己的思索。(菲阳王虹)

与梁晓声的通信(一)

宏图你好!

哈市一晤,言积时短,彼此未能尽叙,怅然。

回到北京,诸事临头,竟未能翻阅《我们的故事》;至昨晚,终可捧卷在手,持续读百余页。几番掩合,盖因思绪多多,心潮难平耳。

于是吸烟……

于是失眠……

晨起已迟,不洗漱,便写此后。

宏图,我对你此书的评价那就是一无第一等情怀,断无这样的一本书问世。无这样的一本书问世,关于知青的历史,则不能是真实的历史。

并且,我由衷地认为一我的几部所谓知青文学代表作,其社会认知价值全部加起来,尚不及《我们的故事》一书的分量。

当然,文学的文本与纪实的文本,是不可用同一种价值标准来比较的。

但我一向认为,优秀的文学,它的社会认识价值也应是公认的。进一步要求,它的社会认识的价值,当深刻于纪实的文本。恰在此点上,我当年并未做到。主要还不是思想水平的问题。对于“上山下乡”运动,当年有当年允许公开表现的尺度。逾越了尺度便等于是废纸,便注定胎死腹中。

故我一直期待,能有一本书,从特别真实的角度,折射特别发人深省的“知青时代”之特别。

是的,依我想来,对于1968年至1978年的中国,对于全国2000余万被卷入“上山下乡”运动的城市学生,“知青时代”当是更确切的说法。

《我们的故事》中的“我们”,其对于知青群体的指代性,是当之无愧的,是迄今为止一切知青文学都无法企及的。估计,也是以后任何知青文学所做不到的。

100个人物、100种坎坷、100种令人唏嘘不止的人生一宏图,你做了小说家力有不逮之事。而且,这件事正该你做!

我一边读你的书,一边在想一以你老报人的资格,为官员们写提升形象的文章,为商人们写传,岂非经常名利双收?

可你却专执一念来写“我们”。

这是些怎样的“我们”啊!他们除了被写的牺惶,什么好处都不能带给你,而你义无反顾!

你知我一向是尊敬你的。

你的书使我更加地尊敬你了。

我所言第一等的情怀,如是也。

却又不止于此一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中国之从前,是有告知下一代的责任的。我们这一代人中你我这样的人,对于中国之从前,尤有以字纸记录的责任。如果我们不尽这一种责任,我们不仅愧对“我们”,亦愧对我们的下一代。进言之,愧对中国对于中国之文化积压的知识分子的理所当然的要求。

我们既有责任和使命以文字记录从前,当然便应记录较真实的从前。而较真实的从前,是有许多不堪回首之事的。对于那些事,我们的下一代所知甚少。他们也许能娓娓道来地证明自己对于中国的古代知道许多,但是对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中国,却往往一问三不知。

这是每令我怔然的现象。

有些人士忧患新几代人们不见今日中国之进步;我则忧患新几代人不晓中国之从前的荒唐种种。

不知有冬季的人,不解寒冷何意。而不解寒冷何意,与言春夏,大抵也白费唇舌的。

《我们的故事》不避讳写出那些悲惨的往事今昔,这是我特别特别特别……对你敬意倍增的原因。

也许,有的人不喜欢那些记录,认为是“鸡蛋里挑骨头”,果真如此,便随他们去吧。

一等情怀当是负责任的情怀。

真实对于时代的记录者,是不可以佯装不曾见闻的。

宏图,你确乎已为“知青时代”留下了“生命的缩影”。

你尤其在《序》中检讨了当年的自己,读那一段文字时,我心一片感动,几乎落泪。在这一点上,我俩有些不同。我出身于工人家庭,属“红五类”,但在你言为“阴风浩荡”的年代,我已被雨果教诲成了一个少年人道主义者,于是幸免于狂热。但,正因为如此,我应在“时代的书记员”这一点上做得更好,可我至今认为自己做得太不好……

你的书使我们羞惭。

毕竟,我也是“我们”中一分子。

你做了我力有不逮之事,我大释怀。

亲爱的朋友,昨夜又读到写“小凡”的那一篇,篇中的“苏副指导员”令我周身寒栗。“她”那样的人,在从前,我们是见得太多了。

“她”也是一面镜子,给今天类似的人以警醒。

我明日去外地,待回来后,读罢全书,再作更深入的交流……

晓声

2008年7月4日于北京晓声你好!

作为著作等身的大家,能把朋友的书郑重地放在书架上已很难得。你竟把我的《我们的故事》连夜细读,并为之失眠,第二天不待梳洗打扮便写此信。

我甚为感动。也许不是我的那些你熟悉的故事你夜不能寐,而是因为你对知青一那些曾与你生死相依的战友太关心太热爱了,还因为你对知青文学太关心太热爱了一你是那片土地最早的开拓者,至今还难以释怀。

你说:“我由衷地认为一我的几部所谓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其社会认识价值总和加起来,尚不及《我们的故事》一书的分量。”

这话让我汗颜。晓声说:“无一等的情怀,断无这样一本书问世。”如果说,我是一等情怀,那么晓声你就是“特等情怀”了。谁都知道,你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今夜有暴风雪》,还有其后的《雪城》和《年轮》,是发表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那乍暖还寒的季节,发表那样的知青文学,已是石破天惊的事了,其中已包含了难能可贵的你对知青运动的反思,和在边塞绝寒之地奋斗的美丽青春闪放的人性的光彩。我以为晓声兄的作品中真诚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最早表现在这些作品中,并流淌在你的以后的许多作品中。大概关心知青文学的人都会认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和《今夜有暴风雪》是知青文学的经典,具有毋庸置疑的“里程碑”意义。我还以为《雪城》和《年轮》又是表现知青“二次创业”的开篇之作,其实“后知青时代”知青们经历的人生苦难更多。晓声你是“我们”最早的代言人。作为一个有骨气、敢担当的作家,你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直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我的这些故事是写在你的那些名作发表的20年后,这时知青运动大势已去、尘埃落定,知青这个浩大的群体也将在历史上渐去渐远了。这临秋末晚的写作,不必冒什么风险,开始只是为了“还债”一当年我也曾信誓旦旦地要扎根边疆,并且也写了许多鼓吹扎根边疆的文章,现在自己身居高位、衣食无忧,而我的战友们有的还在农村劳作,即使返城了,日子也很艰辛。

良心未泯,良知还在,为遵守承诺,于是我边走边写,一晃两年多了,现在《我们的故事》已由作家出版社第二次印刷了,其续集《我们的故事-2》又在作家出版社下稿了。

知我者,晓声也。感II丨你及许多知青战友对《我们的故事》一书的理解和褒奖。晓声所言极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中国之从前,是有告知下一代的责任的。”作为一个老记者和纪实文学作家,在这方面确实是第一责任人。我是受到美国作家斯特兹丨特克拉影响的,他以口述实录的方式,采访了300人,精选其中的百篇,出版了后来获“普利策文学奖”的《美国寻梦》这本书。此书后来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成了整个世界认识美国的一个窗口。我想我的这本《我们的故事》如果能成为了解曾使近2000万中国青年卷入其中的中国知青运动的一个窗口,我也不枉为一次作家。

我的写作原则就是:真实,再真实!其实所有真实都是有限度的,即使社会已经很宽容了,但谁也不肯“裸体”示众。但总算比较真实地写出了当年北大荒知青的苦难和风流,尽管有的内容残酷得令人“周身寒栗”,我还是写了下来。为此你的“敬意倍增”,让人颇为欣慰。对于那个特殊时代的悲剧,我曾说过,忆苦是为了思甜,重新说起是为了不再发生。不说真的不行,别说后代,我们自己都快忘记了。列宁老人家早就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同类推荐
  • 徐志摩自选集

    徐志摩自选集

    本书是作者唯一自编自选小说集,包含十一篇小说。中华书局1930年4月初版发行。本书中还有一些以下层劳动人民生活为内容的作品,在徐志摩是难得的。
  • 徐志摩作品集(2)

    徐志摩作品集(2)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披散你的满头发,赤露你的一双脚;跟着我来,我的恋爱,抛弃这个世界殉我们的恋爱!
  • 桑榆情

    桑榆情

    这本文集中,作者饱含着对亲人们的深厚感情,谱写人间最纯真的爱情和友谊。其中对生养和哺育他长大成才的父母亲,养育之恩不敢忘。尤其是母亲,那真是恩比天高,情比海深。在许多名人大家对母亲的舔犊之情歌颂的文章里,屡屡出现,这是对人间最伟大的爱——“母爱”的肯定。
  • 戴望舒作品集(五)

    戴望舒作品集(五)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精选了著名文学大师创作的作品精华,所选作品不仅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同时也具有可读性和代表性。可说是向读者展示了一座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经典的中国现代文学宝库。
  • 草庐漫话

    草庐漫话

    本书写了甲子七月之初,爱子溺水亡命。他用十二岁的稚嫩身躯,在我心上划了一道血泪奔流的新台湾海峡。顿失骨肉的巨大哀伤与痛楚,似一场无法预期的山洪爆发,将我身心吞没。老辈人用“是儿不死”这些老话儿一遍遍为我的心灵的创伤包扎止疼。好不容易,我才从泪眼模糊中回过神来,我清楚,为了雪压双鬓,垂垂暮年的双亲,还有早已木偶般发呆的妻子,自己必须要振作起来。我咬咬牙,把爱儿往昔影像,一股脑压进了深深的记忆底层,决心不再想他。在人生最难熬的一段岁月里,我拼命读书,试图从书籍中寻找我灵魂的寄托与安慰。
热门推荐
  • 佛说应法经

    佛说应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夜沉婚

    一夜沉婚

    三年前,他是她一见误终生的男神。而她,却是他一次错误后不得不娶的女人。三年后,当她精疲力竭毅然转身。他却幡然醒悟……原来,她早已成为了他生命中,那个无法替代的唯一!
  • 美人范冰冰

    美人范冰冰

    范冰冰可能是中国娱乐圈最非议的人物。 有人说她不美,有人说她整容,有人说她胖,可无论怎么样大众还不是看得不亦乐乎?有人说她是烂片之王,有人说她只顾着捞钱,可无论如何也没妨碍她一路身价高涨。有人说她蛇蝎心肠,踩人上位;有人说她野心太大,眼高手低;有人说她靠绯闻上位,恬不知耻……
  • 湮灭九人组

    湮灭九人组

    九种坎坷又异于常人的经历,让九个本应平凡的少男少女步入企图。他们现实生活中......失去了作为平凡人应有的权利。为生存......九人选择了以杀人为生,用过人的实力与胆识做资本。三年后一伙由九个人,所组成的杀手组织也由此诞生。他们扭曲的生活法式,也正一步步湮灭侵蚀着更多人。
  • 青春的伤疤

    青春的伤疤

    一座城市中发生的围绕在女主人公夏晴身边的各种故事,友情,爱情,职场,她和她的朋友,各自经历了不同的人生,他们经历了分裂到和好,爱情中失意到得意,最终他们会有怎样的结局?
  • 瓦罗兰——艾欧尼亚之战

    瓦罗兰——艾欧尼亚之战

    一群年轻的探险者,为维护内心的和平,踏出的成长探险之路,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瓦罗兰。
  • 亡者归来

    亡者归来

    哈格雷夫家的儿子雅各布在8岁那年意外溺死。然而五十多年后的一天,他们亲手埋葬的儿子再一次站在了家门前,声音样貌一如五十年前那个生机勃勃的小男孩。世界各国的死者纷纷重现人间:惨遭谋杀的家庭、二战时期的纳粹士兵、声名远扬的法国艺术家……恐惧日益蔓延,世界一片混乱。面对和自己昔日亲人一模一样的归来者,有人选择了欣然接纳,有人则拒之门外。从坟墓里归来的亡者们,究竟是久别重逢的亲人,还是入侵人间的魔鬼?
  •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个人若只知道曾国藩、胡雪岩做了什么,那只是皮毛之见,只有读懂 了曾国藩、胡雪岩为什么“这么做”,继而知道自己该“怎么做”,那才算 读活了他们,也读活了自己。曾国藩与胡雪岩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一官一商,在清朝的历史舞台上 演绎了一幕大剧,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财富。现代人流行一种说法。
  • 你愿意嫁给我吗?

    你愿意嫁给我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这本书是我第一本书的副产品。在那本关于各种钻石的书中有一章——《你愿意嫁给我吗?》——指导小伙子们如何以他们自己的独特方式求婚。我又在后面附了大约6个我最喜欢的求婚故事。我当时真的不知道阅读一个美丽的求婚故事就像吃土豆片——一片怎么够!成千上万的读者要求更多的求婚故事。
  • 强取豪夺:总裁老公要抱抱

    强取豪夺:总裁老公要抱抱

    顾念这辈子做过最后悔的事,就是把20岁生日聚会的地点定在酒吧。顾念不知道那晚她到底做了什么,只知道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她已经被一只陌生的雄性吃干抹尽了。顾念更想不到,她身上到底是哪个美好品质在闪闪发光,让这个男人就非娶她不可。不要啊,她才20,青春正好啊,连初恋都还没有,就要为人妻了吗?